袁崇煥對中國的破壞有多大?

sghefbjg


袁崇煥的事蹟、評論幾百年來爭論不休。首先對提出這樣的問題給於否定。袁崇煥下獄,磔於西市,天下冤之。自袁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曾講:"若夫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人也。"

袁崇煥:本廣東東莞人,後在廣西藤縣白馬圩落籍。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初授邵武知縣。歷兵部主事、監軍僉事,寧前兵備僉事,1622年從孫承宗出鎮山海關,實行"以守為戰"的方針,構成以錦州、寧遠為重點的關外防線。1623年進升為右參政、按察使職,仍駐守寧遼。1626年,努尓哈赤親率十餘萬後金兵攻寧遠,崇煥集眾守城,發炮進擊,努爾哈赤負重傷,敗退而歸。祟煥以寧遠大捷加兵部左待郎。次年反擊後金對錦州、寧遠的進攻,又獲"寧錦大捷",大敗皇太極。明廷授他為遼東巡撫,不久,遭閹黨排斥,羅織"不救錦州"罪,一度去職。崇禎即位後,起用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1629年,皇大極率軍,繞過袁的防區,取道蒙古,入遵化,直逼京師城下。崇煥未得詔命,即千里回師救援,敗後金軍於京師廣渠門外。但崇禎帝中皇太極反間計,誤信崇煥"私通後金",縱敵深入。逮袁崇煥下獄。次年被凌遲處死,天下冤之。

歷史要講正能量。袁崇煥的事蹟,相關爭議,主要爭議的焦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之過及是否背叛明朝政府。這位“明末愛國領袖"正如遲浩田將軍所評:"袁崇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偉大英雄,我們岳飛、袁崇煥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褒有貶,經歷坎坷,但是最終一條,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歷史是公正的。"

簡單介紹下袁崇煥抗擊後金,崇禎帝起用袁崇煥,冤殺袁崇煥的經過。

明末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內憂外患。"東林黨"與"閹 黨“內部各種鬥爭錯綜交叉地進行的時候,東北地區的滿族後金,開始了對外的擄掠,對明王朝構成嚴重威脅。

1626年(天啟六年),袁崇煥率軍與努兒哈赤在寧遠大戰,擊傷努兒哈赤,迫使後金軍敗退,獲寧遠大捷。次年反擊後金對錦州、寧遠的進攻,又獲"寧綿大捷",大敗皇太極。挫敗了後金的兇鋒,在崩潰的邊緣挽回了整個遼東戰局。但他在舉國如狂為魏忠賢建生祠的熱潮中不隨流俗,被太監告到魏忠賢那裡,魏忠賢很不高興。為了國家,為了遼東,袁崇煥最後還是屈服了,但他留給魏忠賢的印象卻改變不了。寧錦大捷使朝中高官顯宦,太監閹黨都得一一加官進爵,而袁崇煥僅僅是加了一級。在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只得請求解甲歸田。

崇禎帝登基後,第一個解決的是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團",魏忠賢在窮途末路的情況下自殺。第二個把解決"遼事",即後金問題作為繼位後要辦的大事之一,自上臺後,他就積極地物色能擔負這一重任的重臣。朝廷許多大員推存了前任遼東巡撫袁崇煥。對袁崇煥,崇禎是有所耳聞的,天啟年間久鎮遼東,熟知敵我情勢,山川險易,胸有韜略,屢建大功。粉碎魏黨之後,東林黨許多人因袁崇煥有頌美活動將他看作閹黨,漏網小人。崇禎全面權衡,決心不顧東林黨人的反對,起用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實際上將整個對金防務交給了他。

崇禎元年(1628年),袁崇煥從廣東趕回北京,崇禎帝召見了他,看著這個黑瘦精幹的中年人,對他忠心為國,長途趕來表示讚賞。袁崇煥非常激動,他表示,我受皇帝陛下特殊眷顧,刻骨銘心。倘若假我以便宜,我五年便可恢復全遼疆土。

袁崇煥出關後,整頓兵馬,修繕城池,使山海關一線的防務穩定下來,清帝皇太極一看在山海關無機可趁,決定從別處入關,一者騷擾內地,再者找機會設計除掉袁崇煥,以去掉這一危險對手。

1629年(崇禎二年),後金十數萬精兵分道由龍井關、大安口入犯,連下遵化等城。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回師救援,全軍覆沒。正在寧遠的袁崇煥聞警兼程回救,屯於通州。但金兵饒開袁崇煥,直撲北京。

面對氣勢洶洶的金兵,京師守衛益顯薄弱,崇禎心中忐忑不安。待聞袁崇煥率師趕來才放下了顆懸著的心。他任命大將滿掛為武經略,總理各鎮援兵、保衛京師。滿桂與袁崇煥分屯於安定門和廣渠門,打敗了金兵的數次進攻,崇禎帝為此召見了袁崇煥,袁部下將領皆得到賞賜。東便門之戰,袁崇煥大破金兵,自已的兵力也損失過半,又因補給不及時,袁兵疲勞已極,要求入城休整。就在這時,情況突變,崇禎帝中了足智多謀皇太極的反間計。

皇太極曾在北京城下俘獲兩個太監,他讓營中廣泛宣傳與袁督師有約在先,袁督師讓路讓我們來打北京。故意讓兩個太監聽到,然後放了他們。太監回到宮內便把這個消息報告了崇禎帝。本來崇禎對袁崇煥已心中有氣,倡言五年復遼擊敗金兵,現在遼東未復卻把金兵引到了家門口,聽太監一說,心中不兔起疑,是不是與金真有勾結?崇禎越想越覺得有可能,就在召對時逮捕了袁崇煥,袁部在城外遂大潰,後為孫承宗收撫。孫承宗接替袁崇煥的職務,滿桂戰死,孫承宗督率各鎮援兵力戰克敵,解了京師之圍。

崇禎帝是位生性多疑而又剛愎自用的人。後金兵退走後,崇禎愈感袁崇煥有負他的厚望,怒氣難消,於是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從而自毀了長城。


驃騎只看洛陽城


說袁崇煥對中國的破壞有多大,其實是不恰當的,相反袁崇煥的功勞又有多大呢?其實袁崇煥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1603年,袁崇煥因為擅自斬殺毛文龍,與後金勾結,被凌遲處死,他的家人也被流放。

袁崇煥與後金勾結,其實是無稽之談,只是當時朝廷之中一些人陷害他的說辭。不過袁崇煥確實擅自殺了東江主將毛文龍,而且是因為私人恩怨,所以按照這個罪名,袁崇煥被處死也算是合理,畢竟法不容情。


如果沒有袁崇煥,滿人的軍隊,早就打進了關內,袁崇煥為了救京城,離開邊關,卻成了放滿人進關的千古罪人。

萬曆年間,袁崇煥通過科舉考試,高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始在遼東軍中任職。袁崇煥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在遼東地區,與滿人對峙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受到軍中主帥的器重步步高昇,開始在軍中有了自己的勢力。

袁崇煥在遼東地區立下戰功,不過朝中掌權的魏忠賢卻不開心了,因為袁崇煥並不是魏忠賢一黨的,袁崇煥既然不能為魏忠賢所用,魏忠賢也就不想留著他。後來袁崇煥被迫離開官場,賦閒在家。


明思宗朱由檢繼位後,滿人在遼東地區的勢力一天天坐大,在於滿人的鬥爭中,明朝軍隊節節敗退,朱由檢在朝廷之中也找不到一個熟悉遼東軍務的人去前方指揮戰事。

就在此時朝廷之中有人提起了袁崇煥,朱由檢也知道袁崇煥是被冤枉的,而且袁崇煥也確實有才,所以朱由檢再次啟用袁崇煥。這次袁崇煥到了遼東後,成為了遼東的主將,開始與滿人對抗,努爾哈赤與袁崇煥的戰爭中,並沒有佔到上風。

1629年,皇太極繞開袁崇煥所把守的關口,直奔京城而來,袁崇煥在沒有皇帝聖旨的情況下,私自帶兵,增援京城解了京城之危。不過這也讓滿人大軍有機可乘,滿人趁袁崇煥增援京城,大舉進攻,拿下了邊關。

後來魏忠賢的餘黨誣陷袁崇煥與滿人勾結,企圖篡奪大明江山,而且拿出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的事,朱由檢最終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沒有袁崇煥大明很難與滿人對抗,但是袁崇煥擅自殺害大臣,不守法度,這樣的臣子有哪個君主又能不忌憚呢?


斯幽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黑袁崇煥大約是從2005年以後突然出現的,是有系統有組織,隨後才引起一些人的跟風。

其實,任何網上的這種覆蓋全網又能夠持續多年的事件,背後沒有金主和推手是絕對不可能的。

然而,滿遺團體對袁崇煥倒是沒必要太黑。

因為袁崇煥是被崇禎殺掉的,而袁崇煥又是當時明朝遼東的大將。殺袁崇煥可以體現崇禎的無能,所以滿遺或者為滿清歌功頌德的人比如金庸、閻崇年等人多讚揚袁崇煥,藉此諷刺崇禎和大明無能。


對於大漢民族主義者,也沒有必要可以去黑袁崇煥。因為袁崇煥雖然有些問題,畢竟駐守遼東多年,獲得兩次戰役大捷,對國家是有貢獻的。

就像秦檜後人不惜代價在網上黑岳飛一樣。真正想方設法黑袁崇煥的人,恰恰是那群毛文龍麾下投靠滿清的叛徒後代。

這些人在2000年以後,試圖為他們祖先平反,還搞了一些祭祖運動。

結果,被中國民間老百姓罵的狗血噴頭,政府也不支持。

鑑於公開平反似乎不行,這票人就花了不少錢,找來一群無良文人和網絡水軍,不惜代價的黑袁崇煥。

原因不復雜,想要為他們祖先所謂平反,弘揚他們祖先是所謂維護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英雄,就必須黑袁崇煥。

因為這些民族叛徒的所作所為,同袁崇煥是恰好相反的,如果不能推翻袁崇煥,他們祖先也就無法平反。

這種事情其實不罕見,比如秦檜後人、方伯謙後人之流,只要有錢有身份,找無良文人寫一寫胡說八道的歷史解密文章,再讓水軍常年發出就是了。

反正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真正的歷史,很容易被他們迷惑。

但這些人的文章,在對於清史略懂一些的愛好者和專業歷史研究者眼中,是不值得一駁。

他們諸如袁崇煥勾結滿清殺死毛文龍,勾結滿清放清軍進入館內,試圖自立為王叛亂等等謬論,毫無任何歷史根據,完全是造謠而已。

其實大家有興趣去明清歷史論壇看一看,這些人的文章早已經被駁斥的體無完膚。

但因為是水軍發帖,水軍本身不懂歷史不可能去駁斥,只能單純的複製粘貼而已。


中國網絡的亂象,就在於這些牛鬼神蛇亂竄。不是說你不能討論歷史,但如果只是為了宣揚某種觀念編造歷史,就是下三濫的做法。


薩沙


明朝末年,局勢紛雜,身處漩渦之中的很多人都曾飽受爭議,袁崇煥便是其中之一。有人說他是擎天一柱,崇禎處死他就是自取滅亡。也有人說他通敵賣國,欺君誤主,加速了大明的滅亡。那麼,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袁崇煥赴遼作戰

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35歲時中進士,被任命為了福建的邵武知縣。在任內,袁崇煥因為喜歡軍事,所以經常向一些老兵打聽邊塞地區的戰事。

天啟二年(1622年),袁崇煥被提拔進入了兵部。不久,後金攻破廣寧,朝廷商議派人鎮守山海關。此時,袁崇煥在查看了關外地形之後,在朝堂上誇下海口,只要有足夠的兵馬錢糧,自己一人便可以鎮守山海關。

(袁崇煥)曰:“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明史》

顯然,袁崇煥這句話吹牛皮了。一個從未參加過實戰的文官,又怎麼可能以一人之力捍衛整個帝國的安全。從這裡,袁崇煥不切實際的性格已經顯露無疑。



幸好,當時薊遼督師為孫承宗。孫承宗是一個著眼於全局的人,他認為如果想要穩定遼東局勢必資於海。為此,孫承宗上書天啟帝,請求將後勤補給分配給登萊巡撫袁可立一定數額,好讓袁可立經營海上對抗後金的防線。

袁可立能力出眾,迅速在沿海地區構建了上千裡的防線,並且輕而易舉的節制了毛文龍。

再說袁崇煥,來到遼東之後,在孫承宗的指揮下駐守寧遠城。一時間,明朝短暫形成了對後金的軍事包圍。如下圖;



袁崇煥督師薊遼

實際上,袁崇煥的崛起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魏忠賢。

雖然歷史上魏忠賢是一個大奸臣,但也並非一無是處。他雖然拼命斂財,但他並沒有向窮人收稅,而是向那些中高層的富有階級抽重稅。因為他明白,向窮人徵稅,窮人一無所有的時候只有造反,而向富人徵稅,他們雖然失去一些財富,但依然可以過得非常滋潤,根本不可能考慮謀反叛亂。

收上稅來之後,魏忠賢把大部分稅收供給了前線。因此,遼東戰事的順利實際上有一半的功勞屬於魏忠賢的。

不過,魏忠賢和孫承宗關係不好,所以孫承宗被魏忠賢迫害,辭官回鄉。

孫承宗辭官後,高第成為了薊遼督師。



此時,努爾哈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軍抵達寧遠。這一戰大家非常熟悉,袁崇煥大勝後金,並且一炮把努爾哈赤轟成了重傷,後來還一命嗚呼了。

寧遠大捷之後,袁崇煥被捧上了神壇,無數讚譽接踵而至。當然,這其中也有鼓舞明軍士氣的原因,讓大家感受一下,女真並不是戰無不勝的。

不過,袁崇煥似乎並不太清楚,他受到讚譽之後開始驕橫跋扈,與滿桂、王之臣等人鬧矛盾。在這期間,袁崇煥還極力的討好魏忠賢,甚至在遼東地區為魏忠賢建立了生祠。

接下來,魏忠賢設置了遼東巡撫,由袁崇煥擔任。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掌握了後金,袁崇煥寫信給皇太極想要議和。第二年,皇太極同意了袁崇煥的請求,於是傾巢而出攻打朝鮮。

此時,明廷得知皇太極的動向,將關內關外皆賦予袁崇煥,並且讓袁崇煥救援朝鮮和毛文龍。但袁崇煥坐失良機,根本沒有出兵,也沒有偷襲皇太極的老巢。以此可見,袁崇煥的軍事能力並不是太突出。

皇太極征服朝鮮之後,迅速回兵錦州,袁崇煥再次無動於衷。后皇太極攻打寧遠,袁崇煥才做出了反應,派兵繞到了皇太極後方,並且以水師牽制。

後金面對堅城利炮,損失慘重,最終選擇撤圍。於是,袁崇煥取得寧錦大捷。

縱觀袁崇煥兩次大捷,評心而論,雖然有一些亮點。但是從戰略和戰術上來講,並沒有達到韓信、岳飛等人的高度,所以,所謂的擎天一柱,抵抗滿清、捍衛明朝的棟樑言過其實了。



袁崇煥造成的損失

取得兩次大捷,袁崇煥確實被人們捧上了神壇,但他忘了,他取得的成績是建立在孫承宗和袁可立的戰略基礎之上,所以自己也有點飄了,尤其是崇禎繼位時。

崇禎上臺後,袁崇煥有開始了吹牛皮,對崇禎誇下海口,說五年內可以復遼。崇禎聽後非常高興,給予了很多賞賜,並且讓袁崇煥督師薊遼。由此,袁崇煥走到了孫承宗的位置。

後來,有人詢問袁崇煥復遼之策,袁崇煥卻說這些話是安慰皇上。別人好心提醒袁崇煥別犯了欺君之罪。

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




此時袁崇煥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以向崇禎說:“遼東地區局勢紛亂,況且朝廷各部門之間配合不到位,所以……。”

崇禎:“沒事,我親自下令,各個部門全都聽你調遣。”

“陛下,朝廷還有很多人對我不服氣,我怕有人對我抨擊,導致戰事不利。”

“沒事,這是尚方寶劍,給你。而且我把滿桂等人的尚方寶劍也收了,遼東局勢全都聽你的。”

於是,袁崇煥順利把自己陷入騎虎難下之地。

袁崇煥到達遼東後,為了將權力全部收入囊中,繞道海上,到達了毛文龍的領地,之後在不計後果的情況下擅自將大將毛文龍斬殺。




毛文龍死後,其部下離心離德,變得毫無戰鬥力,曾經袁可立耗費大量財力物力經營的海上防線徹底崩潰,後金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皇太極看到這兒簡直開心到了極限,於是發生了己巳之變,皇太極親自率軍借道蒙古,兵圍北京。

到這兒,袁崇煥迅速回兵救援北京,在廣渠門與皇太極大戰。期間,袁崇煥曾經多次要求率軍進入北京城,但崇禎下旨拒絕了袁崇煥的請求。

皇太極撤兵之後,崇禎迅速收繳了袁崇煥的兵權,並且將其凌遲處死。其罪名有以下幾條;

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

以上幾條,除通敵叛國有爭議之外,基本上全部坐實。尤其是袁崇煥作為薊遼督師的幾年中,空耗財力而無進展,擅殺毛文龍導致兵變,致使袁可立數年的經營毀於一旦。



縱觀袁崇煥一生,在明朝對後金的戰爭中有功,不過只停留在戰術層面,只是某一場戰役。而從明朝對後金的整體戰略上來講,袁崇煥過大於功,甚至可以說袁崇煥在戰略層面都是過。尤其是袁崇煥對著崇禎隨意吹牛皮,導致明廷全力支持他,而他卻空費財力、物力,經營幾年之後還使的皇太極沒有了後顧之憂而放心大膽的入長城劫掠。所以,袁崇煥死的並不冤。


我是越關


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民族英雄,是功高蓋世的明朝頭號抗金名將,南明滿清民國新中國都為袁崇煥平反,當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更稱讚袁崇煥為明朝末年愛國領袖。問這樣無恥的問題的人其心可誅!



為什麼不問引狼入室滅亡南明的漢奸吳三桂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認賊作父賣國求榮漢奸洪承疇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陷害忠良的九千歲魏忠賢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為虎作倀的漢奸孔有德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自毀長城的昏君朱由檢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多次在中原屠城的暴君皇太極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陷害忠良的奸臣溫體仁對中國破壞有多大?為什麼不問濫殺無辜的閹黨乾兒子毛文龍對中國破壞有多大?

為什麼偏偏要詆譭汙衊對明朝對中國赤膽忠心兩袖清風對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有巨大貢獻的民族英雄袁崇煥?
袁崇煥是對明朝忠心耿耿精忠報國的一代名將,蒼天可鑑!

公元1626年初,一生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統帥十三萬後金軍主力(號稱三十萬)氣勢洶洶地圍攻寧遠城,而袁崇煥的明軍只有一萬多人,努爾哈赤完全沒有把初出茅廬的袁崇煥放在眼裡,盛氣凌人地派人逼袁崇煥投降後金。

面對威風八面手握重兵的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的逼降,袁崇煥臨危不懼,他大義凜然地說:“奴兵稱三十萬虛也,約有十三萬,吾修治寧遠,決守以死,豈肯降耳!”《東華錄》。

寧遠大戰,袁崇煥指揮一萬多明軍以少勝多大破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擊斃一萬七千多後金軍(是役也,奴賊糜爛失亡者實計一萬七千餘人)《徐光啟集》。

努爾哈赤也被袁崇煥的火炮打傷,(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禆王,北騎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石匱書後集》。

寧遠大戰讓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七個月以後死去。

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以後曾經說“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戰無不捷,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清高祖實錄》。

公元1627年夏季的寧錦大戰,袁崇煥指揮明軍大勝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四大貝勒與濟爾哈朗、德格類、阿濟格、嶽託等帶領的七旗十萬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貝勒,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以及巴希、額真博博圖等後金軍將領,擊斃幾千後金軍,皇太極狼狽撤退。

公元1629年年底的北京保衛戰,由於崇禎帝對袁崇煥的“皇太極有西向窺視中原”的多次提醒無動於衷,並拒絕袁崇煥的關寧軍協防薊州及改革薊州軍隊的建議,甚至逮捕協防薊州的關寧軍將領,導致皇太極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繞道蒙古突破長城。

公元1629年12月11日,皇太極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突破長城喜峰口,攻佔遵化,十萬明軍投降後金,後金軍長驅直入進逼北京。

對明朝赤膽忠心的袁崇煥立即帶領關寧鐵騎千里迢迢勤王,在12月24日搶在後金軍之前到達薊州阻擊皇太極,但皇太極不敢與袁崇煥決戰,繞開薊州進攻北京。

副總兵周文鬱擔心關寧軍去北京城與後金軍決戰會引起皇帝與北京軍民猜忌,提醒袁崇煥“大兵宜趨敵,不宜入都”。

對崇禎帝忠心耿耿的袁崇煥卻不顧自己安危,大義凜然地說:“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濟事,雖死無憾!”《邊事小記》。

12月30日,袁崇煥帶領九千關寧鐵騎來到北京城下與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進行決戰。

但中了皇太極與漢奸范文程高鴻中鮑承先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卻拒絕袁崇煥的關寧鐵騎進城休整,北京城的明軍甚至用弓箭石頭殺害關寧軍士兵。

在缺衣少食天寒地凍露宿城外的艱苦條件下,袁崇煥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在全身盔甲被後金軍箭射如刺蝟命懸一線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大勝莽古爾泰、多爾袞、阿巴泰、阿濟格、多鐸、豪格、恩格德爾等左翼四旗的幾萬後金軍主力及兩千蒙古騎兵,阿巴泰、阿濟格、恩格德爾三部後金軍主力都被擊潰,幾千後金軍慌不擇路踩破冰面淹死在運河中。

袁崇煥又派五百火炮手對皇太極的大營四面轟擊,後金軍傷亡慘重,皇太極狼狽撤退。

北京保衛戰形勢一片大好,如果等後來的孫承宗馬世龍邱禾嘉秦良玉金日觀黃龍張春茅元儀等明朝名將帶領的四十多萬勤王大軍雲集北京,與袁崇煥滿桂等明軍主力內外夾擊,全部殲滅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指日可待。

北京保衛戰其實是崇禎時期人才濟濟的最鼎盛時期,既是一次巨大危機,更是一舉打垮甚至消滅皇太極後金軍主力的千載難逢的良機。崇禎帝手下不僅名將如雲,連賦閒在家的抗金名將袁可立都上疏為崇禎帝出謀劃策。

北京保衛戰時明朝的後勤與財政也高枕無憂,有財政專家戶部尚書畢自嚴嘔心瀝血為崇禎帝開源節流,畢自嚴後來甚至解決了四十多萬勤王大軍的後勤糧食問題,畢自嚴累得頭都腫大無比。

可惜這樣的大好局面都被崇禎帝與抗金名將滿桂兩個人對民族英雄袁崇煥的陷害而毀於一旦。

在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連續取得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的同時,滿桂侯世祿等帶領的明軍卻在順義之戰德勝門之戰連續被後金軍打得慘敗 。滿桂也被北京城上明軍的大炮誤傷。

狼心狗肺的崇禎帝不讓連續大勝後金的袁崇煥軍進京休整,卻讓連續慘敗後金的滿桂軍進城休整。

不久,崇禎帝召見滿桂袁崇煥祖大壽等將領,善於表功討好的滿桂解開衣服讓崇禎帝看自己身上的傷,崇禎帝對連續打了敗仗的滿桂表示深深地讚歎,卻對連續大勝後金的袁崇煥祖大壽冷若冰霜。

滿桂趁機誣陷是袁崇煥軍的箭炮打傷了自己。讓中了皇太極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火上澆油,決定逮捕袁崇煥。

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帝又一次召見滿桂袁崇煥祖大壽等人,崇禎帝用好酒好肉招待敗軍之將滿桂,卻把大勝後金的袁崇煥逮捕下獄,崇禎帝的是非不分顛倒黑白讓祖大壽等袁崇煥部下目瞪口呆。

主帥袁崇煥立下北京保衛戰勝利的大功卻被崇禎帝逮捕下獄,讓關寧軍悲憤不已。

而北京城的明軍繼續用炮石攻擊與後金軍浴血奮戰的關寧軍,祖大壽何可綱等關寧軍將領只好帶領悲憤的關寧軍士兵離開北京返回遼東。

而滿桂軍的士兵卻在北京城中騷擾老百姓,滿桂卻聽之任之,副將申甫的部下有很多北京市民,滿桂軍欺負甚至殺害他們。御史彈劾滿桂軍的胡作非為,崇禎帝也不追究。

崇禎帝不但不追究滿桂,反而給滿桂加官進爵,賜滿桂尚方寶劍,加封滿桂為武經略,統領所有明朝勤王部隊。

但滿桂最終也是自食其果,崇禎帝與他手下的太監們拼命催滿桂出城與後金軍決戰。

滿桂說:“敵兵強大,我們援兵不多,不可輕易出去打。”

平心而論,滿桂固守待援的戰略是正確的,因為滿桂軍沒有袁崇煥關寧鐵騎打敗後金的野戰戰鬥力。

可滿桂架不住崇禎帝與太監們這些催命鬼的逼迫,只好與孫祖壽黑雲龍等抗金名將出城與皇太極的後金軍主力決戰。

公元1630年1月28日,滿桂帶領幾萬明軍主力在永定門外安營紮寨,等待後金軍主力來決戰。

第二天早晨,皇太極的後金軍騎兵從四面八方圍攻滿桂軍,滿桂剛愎自用不聽足智多謀的孫祖壽的建議,結果孫祖壽只好與滿桂各自防守,滿桂軍抵擋不住後金軍,孫祖壽殺出重圍救援滿桂中箭犧牲。36歲的抗金名將滿桂英勇戰死,黑雲龍等明軍名將被俘,幾萬明軍全軍覆沒。

魏忠賢閹黨餘黨溫體仁高捷王永光等趁機對民族英雄袁崇煥落井下石。

而袁崇煥的老師東林黨領袖孫承宗卻對袁崇煥含冤下獄袖手旁觀,他利用袁崇煥寫信召回祖大壽何可綱等關寧鐵騎以後,就不再關心袁崇煥,自己忙於統帥四十多萬明朝勤王大軍,收復皇太極後金軍主力已經撤退的永平四鎮的遵永大捷。

東林黨只有大臣成基命為袁崇煥求情。

明朝抗擊後金歷史表面上非常複雜,其實只要把握東林黨閹黨的主線就可以一目瞭然。

抗金名將熊廷弼是東林黨,被魏忠賢閹黨陷害而被殺,而被後金打得慘敗丟掉廣寧等四十多座城池的王化貞是閹黨。

抗金名將袁可立沈有容等是東林黨,而魏忠賢的乾兒子抗金名將毛文龍是閹黨,結果袁可立沈有容被魏忠賢毛文龍排擠出海上戰線,導致海上戰線壓制後金的大好局面前功盡棄。

東林黨的孫承宗被魏忠賢閹黨排擠出朝廷與抗金前線,東林黨的袁崇煥孫元化寧錦大捷以後也被魏忠賢閹黨排擠出朝廷與抗金前線。

東林黨的袁崇煥又斬殺了企圖勾結皇太極夾攻明朝並兩次血洗山東登萊的閹黨毛文龍。

閹黨的內閣大臣溫體仁與高捷王永光等為了替閹黨毛文龍報仇,對含冤下獄的東林黨袁崇煥落井下石痛下殺手。

而東林黨除了成基命以外,包括孫承宗袁可立等德高望重的東林黨大臣都對袁崇煥含冤下獄袖手旁觀,最終導致崇禎帝自毀長城把民族英雄袁崇煥千刀萬剮傳首九邊。

公元1630年9月22日,問心無愧赤膽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煥在面對3543刀千刀萬剮的凌遲酷刑之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對冤殺他的崇禎帝與吃他肉喝他血的北京老百姓沒有一點抱怨,仍然關心他抗擊後金守衛遼東的一生事業,寫下了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厚德載物49847


袁崇煥作為一個被冤殺的著名將領,他的事蹟一直很有爭議,今天許多人研究明朝那些歷史的時候都繞不開這個人的爭議,其實如果按照正常情況來分析的話,對於這麼一個人或者說對於這麼一個名將,學者們,尤其是歷史學者們,一般情況下往往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議。之所以這個人會有這麼大爭議,主要是因為這個人的經歷比較特殊。

袁崇煥在演義小說裡面被人稱為明朝末年的架海紫金梁,而他被崇禎皇帝冤殺的事蹟更是在清朝各種演義小說發展當中被演繹成自毀長城的行為,可是如果我們翻開明實錄等有關明朝正規史書的話,我們會發現這麼一個特別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當袁崇煥被崇禎判處凌遲處死,飽受冤屈的時刻,老百姓無不歡呼雀躍爭相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朝野上下全部為此感到高興...

我們可以說這兩個對比非常大了,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兩個人不同的待遇。很難想象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待遇會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在許多人眼裡,如果它一定發生了,那必定有一個是假的。

在現代社會當中,有不少學者主要抓住袁崇煥的三個缺陷進行攻擊,第1個缺陷就是袁崇煥剛剛被啟用的那個大話——袁崇煥這個人,他作為明朝崇禎年間的著名將領,留下來的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5年平遼的大話。

而這個5年平遼的大話其實是他為了哄騙崇禎皇帝的,這在封建社會簡直是不可想象,妥妥的就屬於大不敬的欺君之罪,崇禎皇帝朱由檢是一個很出名的刻薄寡恩的勤政皇帝,我們可以想象袁崇煥的這個5年平遼計劃一旦失敗,按照崇禎皇帝的習慣,袁崇煥必然沒有好果子吃,這種情況下,袁崇煥居然還大大咧咧的在外說只是為了“聊慰上意”。

第2個缺陷就是袁崇煥乾的另外一件非常出名的事情,袁崇煥在對崇禎皇帝許下5年平遼的大話之後,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傾力相助並給予他可以便宜行事的尚方寶劍的職權。這個袁崇煥為了樹立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喊出了一句口號“你道本官是個書生,本官卻是個將首”,擅自斬殺同樣擁有便宜行事尚方寶劍的大將毛文龍。

而毛文龍這個人在當時的明朝對後金的戰事過程中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在後金的後方通過皮島這個根據地不斷髮起游擊戰和騷擾戰,使得後金每逢出擊都要想辦法安撫防禦好後方,這就大大削弱了後金的軍事進攻能力,並且毛文龍這個人通過在皮島的不斷收攏流民,擴大軍事武裝,對後金這個政權具有很大的威懾力,後金一直將毛文龍所在的皮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是一直沒辦法將毛文龍消滅斬殺。

而那個說著5年平遼大話的袁崇煥做到了這一點,擅自斬殺皮島總兵毛文龍之後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在以後後金出兵攻打大明的時候,再也不需要提防後方會有騷擾和進攻了,明朝再沒有可以制約後金攻勢的據點了,事實上災難還遠遠不止於此,之前被毛文龍收攏在皮島的那些驕兵悍將,他們的戰鬥力一向是非常高的,以前有一個優秀的領導能鎮壓的住還好,在皮島總兵毛文龍死後不久,新來的總兵根本無力震懾這些驕兵悍將,在之後的日子裡,耿精忠尚可喜等這些昔日毛文龍的舊部,就發動了叛亂。

袁崇煥這個人的第3個缺陷是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而置京師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於不顧。除此之外他還將帝國心臟所在(皇帝及文武百官)暴露在敵人的鐵蹄之下,這在政治角度上來說,簡直就是做了個大死,完全沒有任何政治角度的仔細考量和權衡利弊,事實上這也是袁崇煥這個人被殺的時候北京市民群情激奮紛紛叫好一個直接原因。

總而言之,袁崇煥最後的死亡,肯定是不能說完全無辜——畢竟不管是他5年平遼的大話,使得廣大貧苦農民被急功近利的崇禎皇帝不斷增派賦稅,難以生活;還是他擅殺毛文龍,導致遼東軍事形勢的惡化;又或是縱容後金大軍長驅直入,逼近京師帶來的海內震動嚴重的政治危害,都對當時的中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無筆史官


袁崇煥自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爭議頗大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此人改變了歷史,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袁崇煥飽受爭議之一:刺殺毛文龍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率領帶領幾個貼身隨從,拿著崇禎帝欽賜的尚方寶劍,以閱兵為由,來到毛文龍駐守的皮島。在皮島上,袁崇煥歷數毛文龍為臣不道、侵吞軍餉、謊報軍功等12條罪狀,傳崇禎口諭,斬殺了左都督平遼總兵毛文龍。

按說袁崇煥根本沒有權利更沒有資格斬殺駐守將軍毛文龍,但是他就這麼做的,而且做的如此乾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和皇太極內外勾結,理應外合,袁崇煥刺殺毛文龍的罪名是“通敵叛國”,他這邊剛把毛文龍給殺了,毛文龍屍骨未寒崇禎皇帝就下令把袁崇煥“凌遲”處死,罪名同樣是通敵叛國,崇禎皇帝不傻,如果袁崇煥真的是清白的話,崇禎皇帝怎麼會對他施以這麼重的刑法?甚至連個全屍都沒留。

袁崇煥飽受爭議之二:在崇明皇帝面前誇下海口“五年平遼”。

袁崇煥當時被崇禎皇帝召見興奮之餘,喝了點小酒,就開始飄飄然起來,甚至向崇禎皇帝承諾“五年平遼”。當時崇禎剛做皇帝不久,聽到袁崇煥這麼信誓旦旦的承諾,心中自是大喜。他下令只要袁崇煥在遼東戰事方面有任何需要,朝廷必當全力配合。同時,他還賞賜給袁崇煥擁有先斬後奏之權的尚方寶劍,這一隻上方寶劍日後也成為了袁崇煥事件的導火索,不但要了毛文龍的命,就連他自己的命喪黃泉。


袁崇煥一向喜歡吹牛放炮,口不擇言他曾經當著群臣文武百官的面,誇下海口:說給我2萬的兵力,我就能鎮守山海關,於是大夥紛紛誇讚袁崇煥的才能,袁崇煥被破格拔袁崇煥為兵備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不過有確實他把皇太極死死的擋在關外十幾年,甚至在皇太極臨終之前,都沒能衝破山海關。



總結:不管怎麼樣崇禎皇帝殺了袁崇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不管他有沒有內外勾結清兵,在清朝的史書裡,對袁崇煥卻滿是誇讚和歌頌。


佳寧姐姐說歷史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袁崇煥對中國的破壞有多大?這個題目似乎有些問題吧。

(袁崇煥像)

袁崇煥是個有爭議的人物。

他曾經領導明軍鎮守孤城寧遠,擊敗了兵強馬壯、風頭正盛的努爾哈赤;
他曾經向崇禎皇帝承諾“五年平遼”,結果證明這其實是一個美好的烏托邦式的幻想;
他不經請示,殺死了駐守皮島的毛文龍,同樣也是皇帝器重的人;
袁崇煥的“五年平遼”成了一個巨大的笑話,因為他擔任前線最高指揮的第二年(1629年),後金軍隊就殺到了北京城下,皇帝、文武百官和底層百姓,直接面對後金鐵騎的侵擾······

(明末遼東局勢,後金如同惡性腫瘤不斷壯大)


袁崇煥有一腔熱血,想挽救大明帝國遼東的糜爛戰局。他也犯過許多的失誤,如殺毛文龍,毛文龍也是抗擊後金的鐵桿將領之一;和蒙古人做貿易,結果貿易的糧食被運到了後金;他和後金偷偷議和,結果被朝廷發現······


縱觀歷史記載,似乎袁崇煥本身沒有想過自身會對自己的國家產生破壞啊。既然袁崇煥沒想過破壞自己的國家,那隻能談談他的死對他的國家有什麼破壞了。


皇帝和一班文武大臣覺得袁崇煥是“漢奸”“罪魁禍首”,袁崇煥昔日的功勞此刻一文不值。袁崇煥在後金軍隊退兵後,被明朝廷處死,還是最殘忍的刑罰——凌遲。袁崇煥被千刀萬剮!

(崇禎皇帝像,他的駕馭大臣的能力一直飽受詬病)


袁崇煥死了,他曾經的部下們憤憤不平。袁崇煥似乎罪不至死吧?即便要處死,也不該如此殘忍吧?前線將士們聽了這消息,心裡會咋想?請問還有誰願意給大明皇帝賣命?


《明史》上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袁崇煥死了,明朝廷再也沒人可以用,大明王朝的滅亡註定了!


有人說,這是大清編的史書,有失公允,故意拔高袁崇煥。袁崇煥死了以後,明王朝還撐了10幾年呢!

(八旗兵步步緊逼山海關,大明帝國最後時刻缺乏良將,熊廷弼、袁崇煥這樣的將領都是死於自己人之手)


筆者覺得,袁崇煥死後,接替他的將領其實都沒有什麼進取心了,前線將領的士氣重重受挫。袁崇煥慘死的畫面,已經深深地動搖了前線將士的軍心。將士們難道不會覺得,為大明王朝效力,下場會好嗎?稍不如意,皇帝就會弄死自己。袁崇煥死後,遼東局勢真的是一天天潰爛下去,沒人可以解救了!崇禎皇帝殺袁崇煥,哪怕不是自毀長城,也是讓前線的將士寒心。不可取啊!


《明史》


(我是小林,寫作不易,希望我的作品您能喜歡。你能關注我,那更是我的幸事了)


小林品歷史


袁崇煥最大的弊病恐怕是殺毛議和、將大明的國防策略前移至寧錦防線吧。



崇禎元年,袁崇煥向崇禎皇帝誇下海口,“五年平遼”,拿了大量人錢物,結果袁督師剛上任,就把能打的滿桂趕回山海關,矯詔殺了有牽制作用的毛文龍。毛文龍的作用此前我已多次提及,就袁崇煥統領一方來說,不應該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嗎?

可是袁崇煥在任期間,關寧軍軍閥化顯著增強,不僅排擠毛文龍的東江軍,限制糧草補給,最後造成東江軍大量投降後金,還在己巳之變中與其他勤王軍使絆子,坑了滿桂,最嚴重的是袁崇煥被下獄,祖大壽居然率關寧軍直接撤回遼東。



皇太極大軍未退,所有勤王軍枕戈待旦,傾盡大明心血打造的關寧精銳就這麼帶頭跑路,視中央為何物?不得不說,後來各路私人武裝不聽調遣,袁崇煥的關寧軍充當了很壞的反面教材。

袁崇煥第二個過錯就是把大明的國防策略帶偏。原本王在晉的“拒奴撫虜,堵塞守關”的觀點,在山海關外十八里鋪築城,可以縮短後勤補給路程,更重要的是不會因為遼東防線而導致關內兵力空虛。但是袁崇煥完全聽不進去,全心全意修堡壘,還把薊鎮兵力抽調到寧錦防線。

毛文龍曾經提醒過後金可能繞過寧錦防線趁虛而入的情報,但袁崇煥置若罔聞,在蒙古部落被後金窮住猛打時擅自議和,為蒙古人不恥,後來滿蒙同盟成立,又“資寇以糧”,袁崇煥確實不是漢奸,但他作為地區最高長官,不能及時調整策略、不能適時而變,對大明扭轉遼東局勢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崇禎二年十二月,袁崇煥被捕入獄,次年八月被磔刑,被千刀萬剮而死,百姓爭相食其肉,後棄屍於市。可以說袁崇煥單騎出關,在遼東一敗塗地的時候挺身而出,守住遼東孤城,長了大明士氣,還在寧錦大戰中證明自己的價值,這些都是不可抹殺的功績,我也相信他不是漢奸。



只不過功過不相抵,殺毛議和,光一個寧錦防線就虧空了大明多少錢兩、養活了多少貪官,清軍五次入關劫掠,荼毒中原,袁崇煥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春秋正義


今天有啥好笑的?

這個問題就很好笑!

建議題主把標籤“今天有啥好笑的”去掉!

袁崇煥是一個失敗的英雄,談起袁崇煥來,只有沉重,何來好笑之說?

中國文化自古以來都是非常尊重失敗英雄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千古傳唱,大革命家秋瑾踐行了此詩,儘管“秋風秋雨愁煞人”,面對糜爛的世界,沒有什麼好辦法的,秋瑾還是“知死而上”了。

袁崇煥也是“知死難而上”的一個人。

這是一個優良的文化傳統,所以才有世代為袁崇煥守墓的人。

袁崇煥不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一點大概戳痛了很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心,導致某些別有用心人的文章,竟然也可以在網上引起共鳴!

袁崇煥對於中國只有建設作用,沒有破壞作用,不接受反駁!

如果硬說有一點破壞作用的話,也就是對大明朝有一定的破壞作用了。

袁崇煥時期的大明朝,爛腐至極了,破壞也就破壞了,沒什麼可惜的。

注意,大明不等於中國,中國不等於大明。

什麼叫做中國?

“寧為直折劍,優勝曲全鉤”是袁崇煥一生的寫照,這是一種做人要做大丈夫的中國精神。這是中國。

以文人主動擔當武將事,從南疆跑到北疆,這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擔當,這也是中國。

有人談“忠”,袁崇煥作為萬曆的進士,身受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的國恩,受過系統完整的儒家教育,他手握重兵之際,還願意單人進城面君,他已經詮釋了什麼是忠。這是中國。

有人說“義”,《禮記·中庸》說:“義者,宜也。”韓愈說:“行而宜之謂義。”《孟子·離婁上》說“義”曰:“義,人之正路也!”

袁崇煥在寧遠大戰臨戰之前,對官兵們“刺血為書,激以忠義,為之下拜,將士鹹請效死,(明史·袁崇煥傳)”袁崇煥此舉是大義也。這也是中國。

什麼叫做中國?“忠義”叫做中國也!忠於國家,以義待人。

請問,袁崇煥的所作所為,哪一點對中國有破壞了?

沒有!

關於袁崇煥所謂的個人錯誤,他只是一個生錯了時代的“大寫的人”而已,悲劇之所以發生,在於時代,和袁崇煥的個人品格無關。

中國歷史上,生錯了時代而命運悲慘的“大寫之人”何其多也!

但是,這些個“大寫的人”正是中國。

那些狗苟蠅營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才在破壞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