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

sghefbjg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争论不休。首先对提出这样的问题给于否定。袁崇焕下狱,磔于西市,天下冤之。自袁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曾讲:"若夫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人也。"

袁崇焕:本广东东莞人,后在广西藤县白马圩落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初授邵武知县。历兵部主事、监军佥事,宁前兵备佥事,1622年从孙承宗出镇山海关,实行"以守为战"的方针,构成以锦州、宁远为重点的关外防线。1623年进升为右参政、按察使职,仍驻守宁辽。1626年,努尓哈赤亲率十余万后金兵攻宁远,崇焕集众守城,发炮进击,努尔哈赤负重伤,败退而归。祟焕以宁远大捷加兵部左待郎。次年反击后金对锦州、宁远的进攻,又获"宁锦大捷",大败皇太极。明廷授他为辽东巡抚,不久,遭阉党排斥,罗织"不救锦州"罪,一度去职。崇祯即位后,起用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1629年,皇大极率军,绕过袁的防区,取道蒙古,入遵化,直逼京师城下。崇焕未得诏命,即千里回师救援,败后金军于京师广渠门外。但崇祯帝中皇太极反间计,误信崇焕"私通后金",纵敌深入。逮袁崇焕下狱。次年被凌迟处死,天下冤之。

历史要讲正能量。袁崇焕的事迹,相关争议,主要争议的焦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之过及是否背叛明朝政府。这位“明末爱国领袖"正如迟浩田将军所评:"袁崇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我们岳飞、袁崇焕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褒有贬,经历坎坷,但是最终一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

简单介绍下袁崇焕抗击后金,崇祯帝起用袁崇焕,冤杀袁崇焕的经过。

明末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内忧外患。"东林党"与"阉 党“内部各种斗争错综交叉地进行的时候,东北地区的满族后金,开始了对外的掳掠,对明王朝构成严重威胁。

1626年(天启六年),袁崇焕率军与努儿哈赤在宁远大战,击伤努儿哈赤,迫使后金军败退,获宁远大捷。次年反击后金对锦州、宁远的进攻,又获"宁绵大捷",大败皇太极。挫败了后金的凶锋,在崩溃的边缘挽回了整个辽东战局。但他在举国如狂为魏忠贤建生祠的热潮中不随流俗,被太监告到魏忠贤那里,魏忠贤很不高兴。为了国家,为了辽东,袁崇焕最后还是屈服了,但他留给魏忠贤的印象却改变不了。宁锦大捷使朝中高官显宦,太监阉党都得一一加官进爵,而袁崇焕仅仅是加了一级。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只得请求解甲归田。

崇祯帝登基后,第一个解决的是天怒人怨的"客魏集团",魏忠贤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自杀。第二个把解决"辽事",即后金问题作为继位后要办的大事之一,自上台后,他就积极地物色能担负这一重任的重臣。朝廷许多大员推存了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对袁崇焕,崇祯是有所耳闻的,天启年间久镇辽东,熟知敌我情势,山川险易,胸有韬略,屡建大功。粉碎魏党之后,东林党许多人因袁崇焕有颂美活动将他看作阉党,漏网小人。崇祯全面权衡,决心不顾东林党人的反对,起用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实际上将整个对金防务交给了他。

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从广东赶回北京,崇祯帝召见了他,看着这个黑瘦精干的中年人,对他忠心为国,长途赶来表示赞赏。袁崇焕非常激动,他表示,我受皇帝陛下特殊眷顾,刻骨铭心。倘若假我以便宜,我五年便可恢复全辽疆土。

袁崇焕出关后,整顿兵马,修缮城池,使山海关一线的防务稳定下来,清帝皇太极一看在山海关无机可趁,决定从别处入关,一者骚扰内地,再者找机会设计除掉袁崇焕,以去掉这一危险对手。

1629年(崇祯二年),后金十数万精兵分道由龙井关、大安口入犯,连下遵化等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回师救援,全军覆没。正在宁远的袁崇焕闻警兼程回救,屯于通州。但金兵饶开袁崇焕,直扑北京。

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兵,京师守卫益显薄弱,崇祯心中忐忑不安。待闻袁崇焕率师赶来才放下了颗悬着的心。他任命大将满挂为武经略,总理各镇援兵、保卫京师。满桂与袁崇焕分屯于安定门和广渠门,打败了金兵的数次进攻,崇祯帝为此召见了袁崇焕,袁部下将领皆得到赏赐。东便门之战,袁崇焕大破金兵,自已的兵力也损失过半,又因补给不及时,袁兵疲劳已极,要求入城休整。就在这时,情况突变,崇祯帝中了足智多谋皇太极的反间计。

皇太极曾在北京城下俘获两个太监,他让营中广泛宣传与袁督师有约在先,袁督师让路让我们来打北京。故意让两个太监听到,然后放了他们。太监回到宫内便把这个消息报告了崇祯帝。本来崇祯对袁崇焕已心中有气,倡言五年复辽击败金兵,现在辽东未复却把金兵引到了家门口,听太监一说,心中不兔起疑,是不是与金真有勾结?崇祯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就在召对时逮捕了袁崇焕,袁部在城外遂大溃,后为孙承宗收抚。孙承宗接替袁崇焕的职务,满桂战死,孙承宗督率各镇援兵力战克敌,解了京师之围。

崇祯帝是位生性多疑而又刚愎自用的人。后金兵退走后,崇祯愈感袁崇焕有负他的厚望,怒气难消,于是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从而自毁了长城。


骠骑只看洛阳城


说袁崇焕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其实是不恰当的,相反袁崇焕的功劳又有多大呢?其实袁崇焕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1603年,袁崇焕因为擅自斩杀毛文龙,与后金勾结,被凌迟处死,他的家人也被流放。

袁崇焕与后金勾结,其实是无稽之谈,只是当时朝廷之中一些人陷害他的说辞。不过袁崇焕确实擅自杀了东江主将毛文龙,而且是因为私人恩怨,所以按照这个罪名,袁崇焕被处死也算是合理,毕竟法不容情。


如果没有袁崇焕,满人的军队,早就打进了关内,袁崇焕为了救京城,离开边关,却成了放满人进关的千古罪人。

万历年间,袁崇焕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在辽东军中任职。袁崇焕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辽东地区,与满人对峙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受到军中主帅的器重步步高升,开始在军中有了自己的势力。

袁崇焕在辽东地区立下战功,不过朝中掌权的魏忠贤却不开心了,因为袁崇焕并不是魏忠贤一党的,袁崇焕既然不能为魏忠贤所用,魏忠贤也就不想留着他。后来袁崇焕被迫离开官场,赋闲在家。


明思宗朱由检继位后,满人在辽东地区的势力一天天坐大,在于满人的斗争中,明朝军队节节败退,朱由检在朝廷之中也找不到一个熟悉辽东军务的人去前方指挥战事。

就在此时朝廷之中有人提起了袁崇焕,朱由检也知道袁崇焕是被冤枉的,而且袁崇焕也确实有才,所以朱由检再次启用袁崇焕。这次袁崇焕到了辽东后,成为了辽东的主将,开始与满人对抗,努尔哈赤与袁崇焕的战争中,并没有占到上风。

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所把守的关口,直奔京城而来,袁崇焕在没有皇帝圣旨的情况下,私自带兵,增援京城解了京城之危。不过这也让满人大军有机可乘,满人趁袁崇焕增援京城,大举进攻,拿下了边关。

后来魏忠贤的余党诬陷袁崇焕与满人勾结,企图篡夺大明江山,而且拿出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的事,朱由检最终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没有袁崇焕大明很难与满人对抗,但是袁崇焕擅自杀害大臣,不守法度,这样的臣子有哪个君主又能不忌惮呢?


斯幽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黑袁崇焕大约是从2005年以后突然出现的,是有系统有组织,随后才引起一些人的跟风。

其实,任何网上的这种覆盖全网又能够持续多年的事件,背后没有金主和推手是绝对不可能的。

然而,满遗团体对袁崇焕倒是没必要太黑。

因为袁崇焕是被崇祯杀掉的,而袁崇焕又是当时明朝辽东的大将。杀袁崇焕可以体现崇祯的无能,所以满遗或者为满清歌功颂德的人比如金庸、阎崇年等人多赞扬袁崇焕,借此讽刺崇祯和大明无能。


对于大汉民族主义者,也没有必要可以去黑袁崇焕。因为袁崇焕虽然有些问题,毕竟驻守辽东多年,获得两次战役大捷,对国家是有贡献的。

就像秦桧后人不惜代价在网上黑岳飞一样。真正想方设法黑袁崇焕的人,恰恰是那群毛文龙麾下投靠满清的叛徒后代。

这些人在2000年以后,试图为他们祖先平反,还搞了一些祭祖运动。

结果,被中国民间老百姓骂的狗血喷头,政府也不支持。

鉴于公开平反似乎不行,这票人就花了不少钱,找来一群无良文人和网络水军,不惜代价的黑袁崇焕。

原因不复杂,想要为他们祖先所谓平反,弘扬他们祖先是所谓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英雄,就必须黑袁崇焕。

因为这些民族叛徒的所作所为,同袁崇焕是恰好相反的,如果不能推翻袁崇焕,他们祖先也就无法平反。

这种事情其实不罕见,比如秦桧后人、方伯谦后人之流,只要有钱有身份,找无良文人写一写胡说八道的历史解密文章,再让水军常年发出就是了。

反正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真正的历史,很容易被他们迷惑。

但这些人的文章,在对于清史略懂一些的爱好者和专业历史研究者眼中,是不值得一驳。

他们诸如袁崇焕勾结满清杀死毛文龙,勾结满清放清军进入馆内,试图自立为王叛乱等等谬论,毫无任何历史根据,完全是造谣而已。

其实大家有兴趣去明清历史论坛看一看,这些人的文章早已经被驳斥的体无完肤。

但因为是水军发帖,水军本身不懂历史不可能去驳斥,只能单纯的复制粘贴而已。


中国网络的乱象,就在于这些牛鬼神蛇乱窜。不是说你不能讨论历史,但如果只是为了宣扬某种观念编造历史,就是下三滥的做法。


萨沙


明朝末年,局势纷杂,身处漩涡之中的很多人都曾饱受争议,袁崇焕便是其中之一。有人说他是擎天一柱,崇祯处死他就是自取灭亡。也有人说他通敌卖国,欺君误主,加速了大明的灭亡。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袁崇焕赴辽作战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35岁时中进士,被任命为了福建的邵武知县。在任内,袁崇焕因为喜欢军事,所以经常向一些老兵打听边塞地区的战事。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被提拔进入了兵部。不久,后金攻破广宁,朝廷商议派人镇守山海关。此时,袁崇焕在查看了关外地形之后,在朝堂上夸下海口,只要有足够的兵马钱粮,自己一人便可以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明史》

显然,袁崇焕这句话吹牛皮了。一个从未参加过实战的文官,又怎么可能以一人之力捍卫整个帝国的安全。从这里,袁崇焕不切实际的性格已经显露无疑。



幸好,当时蓟辽督师为孙承宗。孙承宗是一个着眼于全局的人,他认为如果想要稳定辽东局势必资于海。为此,孙承宗上书天启帝,请求将后勤补给分配给登莱巡抚袁可立一定数额,好让袁可立经营海上对抗后金的防线。

袁可立能力出众,迅速在沿海地区构建了上千里的防线,并且轻而易举的节制了毛文龙。

再说袁崇焕,来到辽东之后,在孙承宗的指挥下驻守宁远城。一时间,明朝短暂形成了对后金的军事包围。如下图;



袁崇焕督师蓟辽

实际上,袁崇焕的崛起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魏忠贤。

虽然历史上魏忠贤是一个大奸臣,但也并非一无是处。他虽然拼命敛财,但他并没有向穷人收税,而是向那些中高层的富有阶级抽重税。因为他明白,向穷人征税,穷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只有造反,而向富人征税,他们虽然失去一些财富,但依然可以过得非常滋润,根本不可能考虑谋反叛乱。

收上税来之后,魏忠贤把大部分税收供给了前线。因此,辽东战事的顺利实际上有一半的功劳属于魏忠贤的。

不过,魏忠贤和孙承宗关系不好,所以孙承宗被魏忠贤迫害,辞官回乡。

孙承宗辞官后,高第成为了蓟辽督师。



此时,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军抵达宁远。这一战大家非常熟悉,袁崇焕大胜后金,并且一炮把努尔哈赤轰成了重伤,后来还一命呜呼了。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被捧上了神坛,无数赞誉接踵而至。当然,这其中也有鼓舞明军士气的原因,让大家感受一下,女真并不是战无不胜的。

不过,袁崇焕似乎并不太清楚,他受到赞誉之后开始骄横跋扈,与满桂、王之臣等人闹矛盾。在这期间,袁崇焕还极力的讨好魏忠贤,甚至在辽东地区为魏忠贤建立了生祠。

接下来,魏忠贤设置了辽东巡抚,由袁崇焕担任。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掌握了后金,袁崇焕写信给皇太极想要议和。第二年,皇太极同意了袁崇焕的请求,于是倾巢而出攻打朝鲜。

此时,明廷得知皇太极的动向,将关内关外皆赋予袁崇焕,并且让袁崇焕救援朝鲜和毛文龙。但袁崇焕坐失良机,根本没有出兵,也没有偷袭皇太极的老巢。以此可见,袁崇焕的军事能力并不是太突出。

皇太极征服朝鲜之后,迅速回兵锦州,袁崇焕再次无动于衷。后皇太极攻打宁远,袁崇焕才做出了反应,派兵绕到了皇太极后方,并且以水师牵制。

后金面对坚城利炮,损失惨重,最终选择撤围。于是,袁崇焕取得宁锦大捷。

纵观袁崇焕两次大捷,评心而论,虽然有一些亮点。但是从战略和战术上来讲,并没有达到韩信、岳飞等人的高度,所以,所谓的擎天一柱,抵抗满清、捍卫明朝的栋梁言过其实了。



袁崇焕造成的损失

取得两次大捷,袁崇焕确实被人们捧上了神坛,但他忘了,他取得的成绩是建立在孙承宗和袁可立的战略基础之上,所以自己也有点飘了,尤其是崇祯继位时。

崇祯上台后,袁崇焕有开始了吹牛皮,对崇祯夸下海口,说五年内可以复辽。崇祯听后非常高兴,给予了很多赏赐,并且让袁崇焕督师蓟辽。由此,袁崇焕走到了孙承宗的位置。

后来,有人询问袁崇焕复辽之策,袁崇焕却说这些话是安慰皇上。别人好心提醒袁崇焕别犯了欺君之罪。

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誉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




此时袁崇焕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向崇祯说:“辽东地区局势纷乱,况且朝廷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所以……。”

崇祯:“没事,我亲自下令,各个部门全都听你调遣。”

“陛下,朝廷还有很多人对我不服气,我怕有人对我抨击,导致战事不利。”

“没事,这是尚方宝剑,给你。而且我把满桂等人的尚方宝剑也收了,辽东局势全都听你的。”

于是,袁崇焕顺利把自己陷入骑虎难下之地。

袁崇焕到达辽东后,为了将权力全部收入囊中,绕道海上,到达了毛文龙的领地,之后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擅自将大将毛文龙斩杀。




毛文龙死后,其部下离心离德,变得毫无战斗力,曾经袁可立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经营的海上防线彻底崩溃,后金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皇太极看到这儿简直开心到了极限,于是发生了己巳之变,皇太极亲自率军借道蒙古,兵围北京。

到这儿,袁崇焕迅速回兵救援北京,在广渠门与皇太极大战。期间,袁崇焕曾经多次要求率军进入北京城,但崇祯下旨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

皇太极撤兵之后,崇祯迅速收缴了袁崇焕的兵权,并且将其凌迟处死。其罪名有以下几条;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

以上几条,除通敌叛国有争议之外,基本上全部坐实。尤其是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的几年中,空耗财力而无进展,擅杀毛文龙导致兵变,致使袁可立数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纵观袁崇焕一生,在明朝对后金的战争中有功,不过只停留在战术层面,只是某一场战役。而从明朝对后金的整体战略上来讲,袁崇焕过大于功,甚至可以说袁崇焕在战略层面都是过。尤其是袁崇焕对着崇祯随意吹牛皮,导致明廷全力支持他,而他却空费财力、物力,经营几年之后还使的皇太极没有了后顾之忧而放心大胆的入长城劫掠。所以,袁崇焕死的并不冤。


我是越关


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民族英雄,是功高盖世的明朝头号抗金名将,南明满清民国新中国都为袁崇焕平反,当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更称赞袁崇焕为明朝末年爱国领袖。问这样无耻的问题的人其心可诛!



为什么不问引狼入室灭亡南明的汉奸吴三桂对中国破坏有多大?为什么不问认贼作父卖国求荣汉奸洪承畴对中国破坏有多大?为什么不问陷害忠良的九千岁魏忠贤对中国破坏有多大?为什么不问为虎作伥的汉奸孔有德对中国破坏有多大?为什么不问自毁长城的昏君朱由检对中国破坏有多大?为什么不问多次在中原屠城的暴君皇太极对中国破坏有多大?为什么不问陷害忠良的奸臣温体仁对中国破坏有多大?为什么不问滥杀无辜的阉党干儿子毛文龙对中国破坏有多大?

为什么偏偏要诋毁污蔑对明朝对中国赤胆忠心两袖清风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有巨大贡献的民族英雄袁崇焕?
袁崇焕是对明朝忠心耿耿精忠报国的一代名将,苍天可鉴!

公元1626年初,一生战无不克攻无不胜的后金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统帅十三万后金军主力(号称三十万)气势汹汹地围攻宁远城,而袁崇焕的明军只有一万多人,努尔哈赤完全没有把初出茅庐的袁崇焕放在眼里,盛气凌人地派人逼袁崇焕投降后金。

面对威风八面手握重兵的后金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逼降,袁崇焕临危不惧,他大义凛然地说:“奴兵称三十万虚也,约有十三万,吾修治宁远,决守以死,岂肯降耳!”《东华录》。

宁远大战,袁崇焕指挥一万多明军以少胜多大破努尔哈赤的十三万后金军主力,击毙一万七千多后金军(是役也,奴贼糜烂失亡者实计一万七千余人)《徐光启集》。

努尔哈赤也被袁崇焕的火炮打伤,(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禆王,北骑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石匮书后集》。

宁远大战让努尔哈赤遭遇44年战争生涯唯一一次惨败,七个月以后死去。

努尔哈赤在宁远大战以后曾经说“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清高祖实录》。

公元1627年夏季的宁锦大战,袁崇焕指挥明军大胜皇太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四大贝勒与济尔哈朗、德格类、阿济格、岳托等带领的七旗十万后金军主力,重伤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等贝勒,击毙努尔哈赤的侄子觉罗拜山以及巴希、额真博博图等后金军将领,击毙几千后金军,皇太极狼狈撤退。

公元1629年年底的北京保卫战,由于崇祯帝对袁崇焕的“皇太极有西向窥视中原”的多次提醒无动于衷,并拒绝袁崇焕的关宁军协防蓟州及改革蓟州军队的建议,甚至逮捕协防蓟州的关宁军将领,导致皇太极带领十万后金军主力绕道蒙古突破长城。

公元1629年12月11日,皇太极带领十万后金军主力突破长城喜峰口,攻占遵化,十万明军投降后金,后金军长驱直入进逼北京。

对明朝赤胆忠心的袁崇焕立即带领关宁铁骑千里迢迢勤王,在12月24日抢在后金军之前到达蓟州阻击皇太极,但皇太极不敢与袁崇焕决战,绕开蓟州进攻北京。

副总兵周文郁担心关宁军去北京城与后金军决战会引起皇帝与北京军民猜忌,提醒袁崇焕“大兵宜趋敌,不宜入都”。

对崇祯帝忠心耿耿的袁崇焕却不顾自己安危,大义凛然地说:“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边事小记》。

12月30日,袁崇焕带领九千关宁铁骑来到北京城下与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进行决战。

但中了皇太极与汉奸范文程高鸿中鲍承先一伙反间计的崇祯帝却拒绝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进城休整,北京城的明军甚至用弓箭石头杀害关宁军士兵。

在缺衣少食天寒地冻露宿城外的艰苦条件下,袁崇焕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在全身盔甲被后金军箭射如刺猬命悬一线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大胜莽古尔泰、多尔衮、阿巴泰、阿济格、多铎、豪格、恩格德尔等左翼四旗的几万后金军主力及两千蒙古骑兵,阿巴泰、阿济格、恩格德尔三部后金军主力都被击溃,几千后金军慌不择路踩破冰面淹死在运河中。

袁崇焕又派五百火炮手对皇太极的大营四面轰击,后金军伤亡惨重,皇太极狼狈撤退。

北京保卫战形势一片大好,如果等后来的孙承宗马世龙邱禾嘉秦良玉金日观黄龙张春茅元仪等明朝名将带领的四十多万勤王大军云集北京,与袁崇焕满桂等明军主力内外夹击,全部歼灭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指日可待。

北京保卫战其实是崇祯时期人才济济的最鼎盛时期,既是一次巨大危机,更是一举打垮甚至消灭皇太极后金军主力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崇祯帝手下不仅名将如云,连赋闲在家的抗金名将袁可立都上疏为崇祯帝出谋划策。

北京保卫战时明朝的后勤与财政也高枕无忧,有财政专家户部尚书毕自严呕心沥血为崇祯帝开源节流,毕自严后来甚至解决了四十多万勤王大军的后勤粮食问题,毕自严累得头都肿大无比。

可惜这样的大好局面都被崇祯帝与抗金名将满桂两个人对民族英雄袁崇焕的陷害而毁于一旦。

在袁崇焕带领关宁铁骑连续取得广渠门大捷左安门大捷的同时,满桂侯世禄等带领的明军却在顺义之战德胜门之战连续被后金军打得惨败 。满桂也被北京城上明军的大炮误伤。

狼心狗肺的崇祯帝不让连续大胜后金的袁崇焕军进京休整,却让连续惨败后金的满桂军进城休整。

不久,崇祯帝召见满桂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善于表功讨好的满桂解开衣服让崇祯帝看自己身上的伤,崇祯帝对连续打了败仗的满桂表示深深地赞叹,却对连续大胜后金的袁崇焕祖大寿冷若冰霜。

满桂趁机诬陷是袁崇焕军的箭炮打伤了自己。让中了皇太极一伙反间计的崇祯帝火上浇油,决定逮捕袁崇焕。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帝又一次召见满桂袁崇焕祖大寿等人,崇祯帝用好酒好肉招待败军之将满桂,却把大胜后金的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帝的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让祖大寿等袁崇焕部下目瞪口呆。

主帅袁崇焕立下北京保卫战胜利的大功却被崇祯帝逮捕下狱,让关宁军悲愤不已。

而北京城的明军继续用炮石攻击与后金军浴血奋战的关宁军,祖大寿何可纲等关宁军将领只好带领悲愤的关宁军士兵离开北京返回辽东。

而满桂军的士兵却在北京城中骚扰老百姓,满桂却听之任之,副将申甫的部下有很多北京市民,满桂军欺负甚至杀害他们。御史弹劾满桂军的胡作非为,崇祯帝也不追究。

崇祯帝不但不追究满桂,反而给满桂加官进爵,赐满桂尚方宝剑,加封满桂为武经略,统领所有明朝勤王部队。

但满桂最终也是自食其果,崇祯帝与他手下的太监们拼命催满桂出城与后金军决战。

满桂说:“敌兵强大,我们援兵不多,不可轻易出去打。”

平心而论,满桂固守待援的战略是正确的,因为满桂军没有袁崇焕关宁铁骑打败后金的野战战斗力。

可满桂架不住崇祯帝与太监们这些催命鬼的逼迫,只好与孙祖寿黑云龙等抗金名将出城与皇太极的后金军主力决战。

公元1630年1月28日,满桂带领几万明军主力在永定门外安营扎寨,等待后金军主力来决战。

第二天早晨,皇太极的后金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围攻满桂军,满桂刚愎自用不听足智多谋的孙祖寿的建议,结果孙祖寿只好与满桂各自防守,满桂军抵挡不住后金军,孙祖寿杀出重围救援满桂中箭牺牲。36岁的抗金名将满桂英勇战死,黑云龙等明军名将被俘,几万明军全军覆没。

魏忠贤阉党余党温体仁高捷王永光等趁机对民族英雄袁崇焕落井下石。

而袁崇焕的老师东林党领袖孙承宗却对袁崇焕含冤下狱袖手旁观,他利用袁崇焕写信召回祖大寿何可纲等关宁铁骑以后,就不再关心袁崇焕,自己忙于统帅四十多万明朝勤王大军,收复皇太极后金军主力已经撤退的永平四镇的遵永大捷。

东林党只有大臣成基命为袁崇焕求情。

明朝抗击后金历史表面上非常复杂,其实只要把握东林党阉党的主线就可以一目了然。

抗金名将熊廷弼是东林党,被魏忠贤阉党陷害而被杀,而被后金打得惨败丢掉广宁等四十多座城池的王化贞是阉党。

抗金名将袁可立沈有容等是东林党,而魏忠贤的干儿子抗金名将毛文龙是阉党,结果袁可立沈有容被魏忠贤毛文龙排挤出海上战线,导致海上战线压制后金的大好局面前功尽弃。

东林党的孙承宗被魏忠贤阉党排挤出朝廷与抗金前线,东林党的袁崇焕孙元化宁锦大捷以后也被魏忠贤阉党排挤出朝廷与抗金前线。

东林党的袁崇焕又斩杀了企图勾结皇太极夹攻明朝并两次血洗山东登莱的阉党毛文龙。

阉党的内阁大臣温体仁与高捷王永光等为了替阉党毛文龙报仇,对含冤下狱的东林党袁崇焕落井下石痛下杀手。

而东林党除了成基命以外,包括孙承宗袁可立等德高望重的东林党大臣都对袁崇焕含冤下狱袖手旁观,最终导致崇祯帝自毁长城把民族英雄袁崇焕千刀万剐传首九边。

公元1630年9月22日,问心无愧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在面对3543刀千刀万剐的凌迟酷刑之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对冤杀他的崇祯帝与吃他肉喝他血的北京老百姓没有一点抱怨,仍然关心他抗击后金守卫辽东的一生事业,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绝命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厚德载物49847


袁崇焕作为一个被冤杀的著名将领,他的事迹一直很有争议,今天许多人研究明朝那些历史的时候都绕不开这个人的争议,其实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来分析的话,对于这么一个人或者说对于这么一个名将,学者们,尤其是历史学者们,一般情况下往往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之所以这个人会有这么大争议,主要是因为这个人的经历比较特殊。

袁崇焕在演义小说里面被人称为明朝末年的架海紫金梁,而他被崇祯皇帝冤杀的事迹更是在清朝各种演义小说发展当中被演绎成自毁长城的行为,可是如果我们翻开明实录等有关明朝正规史书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么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当袁崇焕被崇祯判处凌迟处死,饱受冤屈的时刻,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争相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朝野上下全部为此感到高兴...

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对比非常大了,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人不同的待遇。很难想象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待遇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在许多人眼里,如果它一定发生了,那必定有一个是假的。

在现代社会当中,有不少学者主要抓住袁崇焕的三个缺陷进行攻击,第1个缺陷就是袁崇焕刚刚被启用的那个大话——袁崇焕这个人,他作为明朝崇祯年间的著名将领,留下来的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5年平辽的大话。

而这个5年平辽的大话其实是他为了哄骗崇祯皇帝的,这在封建社会简直是不可想象,妥妥的就属于大不敬的欺君之罪,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很出名的刻薄寡恩的勤政皇帝,我们可以想象袁崇焕的这个5年平辽计划一旦失败,按照崇祯皇帝的习惯,袁崇焕必然没有好果子吃,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居然还大大咧咧的在外说只是为了“聊慰上意”。

第2个缺陷就是袁崇焕干的另外一件非常出名的事情,袁崇焕在对崇祯皇帝许下5年平辽的大话之后,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倾力相助并给予他可以便宜行事的尚方宝剑的职权。这个袁崇焕为了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喊出了一句口号“你道本官是个书生,本官却是个将首”,擅自斩杀同样拥有便宜行事尚方宝剑的大将毛文龙。

而毛文龙这个人在当时的明朝对后金的战事过程中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在后金的后方通过皮岛这个根据地不断发起游击战和骚扰战,使得后金每逢出击都要想办法安抚防御好后方,这就大大削弱了后金的军事进攻能力,并且毛文龙这个人通过在皮岛的不断收拢流民,扩大军事武装,对后金这个政权具有很大的威慑力,后金一直将毛文龙所在的皮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一直没办法将毛文龙消灭斩杀。

而那个说着5年平辽大话的袁崇焕做到了这一点,擅自斩杀皮岛总兵毛文龙之后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在以后后金出兵攻打大明的时候,再也不需要提防后方会有骚扰和进攻了,明朝再没有可以制约后金攻势的据点了,事实上灾难还远远不止于此,之前被毛文龙收拢在皮岛的那些骄兵悍将,他们的战斗力一向是非常高的,以前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能镇压的住还好,在皮岛总兵毛文龙死后不久,新来的总兵根本无力震慑这些骄兵悍将,在之后的日子里,耿精忠尚可喜等这些昔日毛文龙的旧部,就发动了叛乱。

袁崇焕这个人的第3个缺陷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而置京师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除此之外他还将帝国心脏所在(皇帝及文武百官)暴露在敌人的铁蹄之下,这在政治角度上来说,简直就是做了个大死,完全没有任何政治角度的仔细考量和权衡利弊,事实上这也是袁崇焕这个人被杀的时候北京市民群情激奋纷纷叫好一个直接原因。

总而言之,袁崇焕最后的死亡,肯定是不能说完全无辜——毕竟不管是他5年平辽的大话,使得广大贫苦农民被急功近利的崇祯皇帝不断增派赋税,难以生活;还是他擅杀毛文龙,导致辽东军事形势的恶化;又或是纵容后金大军长驱直入,逼近京师带来的海内震动严重的政治危害,都对当时的中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无笔史官


袁崇焕自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颇大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此人改变了历史,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袁崇焕饱受争议之一:刺杀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率领带领几个贴身随从,拿着崇祯帝钦赐的尚方宝剑,以阅兵为由,来到毛文龙驻守的皮岛。在皮岛上,袁崇焕历数毛文龙为臣不道、侵吞军饷、谎报军功等12条罪状,传崇祯口谕,斩杀了左都督平辽总兵毛文龙。

按说袁崇焕根本没有权利更没有资格斩杀驻守将军毛文龙,但是他就这么做的,而且做的如此干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和皇太极内外勾结,理应外合,袁崇焕刺杀毛文龙的罪名是“通敌叛国”,他这边刚把毛文龙给杀了,毛文龙尸骨未寒崇祯皇帝就下令把袁崇焕“凌迟”处死,罪名同样是通敌叛国,崇祯皇帝不傻,如果袁崇焕真的是清白的话,崇祯皇帝怎么会对他施以这么重的刑法?甚至连个全尸都没留。

袁崇焕饱受争议之二:在崇明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五年平辽”。

袁崇焕当时被崇祯皇帝召见兴奋之余,喝了点小酒,就开始飘飘然起来,甚至向崇祯皇帝承诺“五年平辽”。当时崇祯刚做皇帝不久,听到袁崇焕这么信誓旦旦的承诺,心中自是大喜。他下令只要袁崇焕在辽东战事方面有任何需要,朝廷必当全力配合。同时,他还赏赐给袁崇焕拥有先斩后奏之权的尚方宝剑,这一只上方宝剑日后也成为了袁崇焕事件的导火索,不但要了毛文龙的命,就连他自己的命丧黄泉。


袁崇焕一向喜欢吹牛放炮,口不择言他曾经当着群臣文武百官的面,夸下海口:说给我2万的兵力,我就能镇守山海关,于是大伙纷纷夸赞袁崇焕的才能,袁崇焕被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不过有确实他把皇太极死死的挡在关外十几年,甚至在皇太极临终之前,都没能冲破山海关。



总结:不管怎么样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不管他有没有内外勾结清兵,在清朝的史书里,对袁崇焕却满是夸赞和歌颂。


佳宁姐姐说历史


我是小林,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袁崇焕对中国的破坏有多大?这个题目似乎有些问题吧。

(袁崇焕像)

袁崇焕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他曾经领导明军镇守孤城宁远,击败了兵强马壮、风头正盛的努尔哈赤;
他曾经向崇祯皇帝承诺“五年平辽”,结果证明这其实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他不经请示,杀死了驻守皮岛的毛文龙,同样也是皇帝器重的人;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因为他担任前线最高指挥的第二年(1629年),后金军队就杀到了北京城下,皇帝、文武百官和底层百姓,直接面对后金铁骑的侵扰······

(明末辽东局势,后金如同恶性肿瘤不断壮大)


袁崇焕有一腔热血,想挽救大明帝国辽东的糜烂战局。他也犯过许多的失误,如杀毛文龙,毛文龙也是抗击后金的铁杆将领之一;和蒙古人做贸易,结果贸易的粮食被运到了后金;他和后金偷偷议和,结果被朝廷发现······


纵观历史记载,似乎袁崇焕本身没有想过自身会对自己的国家产生破坏啊。既然袁崇焕没想过破坏自己的国家,那只能谈谈他的死对他的国家有什么破坏了。


皇帝和一班文武大臣觉得袁崇焕是“汉奸”“罪魁祸首”,袁崇焕昔日的功劳此刻一文不值。袁崇焕在后金军队退兵后,被明朝廷处死,还是最残忍的刑罚——凌迟。袁崇焕被千刀万剐!

(崇祯皇帝像,他的驾驭大臣的能力一直饱受诟病)


袁崇焕死了,他曾经的部下们愤愤不平。袁崇焕似乎罪不至死吧?即便要处死,也不该如此残忍吧?前线将士们听了这消息,心里会咋想?请问还有谁愿意给大明皇帝卖命?


《明史》上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袁崇焕死了,明朝廷再也没人可以用,大明王朝的灭亡注定了!


有人说,这是大清编的史书,有失公允,故意拔高袁崇焕。袁崇焕死了以后,明王朝还撑了10几年呢!

(八旗兵步步紧逼山海关,大明帝国最后时刻缺乏良将,熊廷弼、袁崇焕这样的将领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


笔者觉得,袁崇焕死后,接替他的将领其实都没有什么进取心了,前线将领的士气重重受挫。袁崇焕惨死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动摇了前线将士的军心。将士们难道不会觉得,为大明王朝效力,下场会好吗?稍不如意,皇帝就会弄死自己。袁崇焕死后,辽东局势真的是一天天溃烂下去,没人可以解救了!崇祯皇帝杀袁崇焕,哪怕不是自毁长城,也是让前线的将士寒心。不可取啊!


《明史》


(我是小林,写作不易,希望我的作品您能喜欢。你能关注我,那更是我的幸事了)


小林品历史


袁崇焕最大的弊病恐怕是杀毛议和、将大明的国防策略前移至宁锦防线吧。



崇祯元年,袁崇焕向崇祯皇帝夸下海口,“五年平辽”,拿了大量人钱物,结果袁督师刚上任,就把能打的满桂赶回山海关,矫诏杀了有牵制作用的毛文龙。毛文龙的作用此前我已多次提及,就袁崇焕统领一方来说,不应该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吗?

可是袁崇焕在任期间,关宁军军阀化显著增强,不仅排挤毛文龙的东江军,限制粮草补给,最后造成东江军大量投降后金,还在己巳之变中与其他勤王军使绊子,坑了满桂,最严重的是袁崇焕被下狱,祖大寿居然率关宁军直接撤回辽东。



皇太极大军未退,所有勤王军枕戈待旦,倾尽大明心血打造的关宁精锐就这么带头跑路,视中央为何物?不得不说,后来各路私人武装不听调遣,袁崇焕的关宁军充当了很坏的反面教材。

袁崇焕第二个过错就是把大明的国防策略带偏。原本王在晋的“拒奴抚虏,堵塞守关”的观点,在山海关外十八里铺筑城,可以缩短后勤补给路程,更重要的是不会因为辽东防线而导致关内兵力空虚。但是袁崇焕完全听不进去,全心全意修堡垒,还把薊镇兵力抽调到宁锦防线。

毛文龙曾经提醒过后金可能绕过宁锦防线趁虚而入的情报,但袁崇焕置若罔闻,在蒙古部落被后金穷住猛打时擅自议和,为蒙古人不耻,后来满蒙同盟成立,又“资寇以粮”,袁崇焕确实不是汉奸,但他作为地区最高长官,不能及时调整策略、不能适时而变,对大明扭转辽东局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崇祯二年十二月,袁崇焕被捕入狱,次年八月被磔刑,被千刀万剐而死,百姓争相食其肉,后弃尸于市。可以说袁崇焕单骑出关,在辽东一败涂地的时候挺身而出,守住辽东孤城,长了大明士气,还在宁锦大战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都是不可抹杀的功绩,我也相信他不是汉奸。



只不过功过不相抵,杀毛议和,光一个宁锦防线就亏空了大明多少钱两、养活了多少贪官,清军五次入关劫掠,荼毒中原,袁崇焕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春秋正义


今天有啥好笑的?

这个问题就很好笑!

建议题主把标签“今天有啥好笑的”去掉!

袁崇焕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谈起袁崇焕来,只有沉重,何来好笑之说?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尊重失败英雄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千古传唱,大革命家秋瑾践行了此诗,尽管“秋风秋雨愁煞人”,面对糜烂的世界,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秋瑾还是“知死而上”了。

袁崇焕也是“知死难而上”的一个人。

这是一个优良的文化传统,所以才有世代为袁崇焕守墓的人。

袁崇焕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点大概戳痛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心,导致某些别有用心人的文章,竟然也可以在网上引起共鸣!

袁崇焕对于中国只有建设作用,没有破坏作用,不接受反驳!

如果硬说有一点破坏作用的话,也就是对大明朝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了。

袁崇焕时期的大明朝,烂腐至极了,破坏也就破坏了,没什么可惜的。

注意,大明不等于中国,中国不等于大明。

什么叫做中国?

“宁为直折剑,优胜曲全钩”是袁崇焕一生的写照,这是一种做人要做大丈夫的中国精神。这是中国。

以文人主动担当武将事,从南疆跑到北疆,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担当,这也是中国。

有人谈“忠”,袁崇焕作为万历的进士,身受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国恩,受过系统完整的儒家教育,他手握重兵之际,还愿意单人进城面君,他已经诠释了什么是忠。这是中国。

有人说“义”,《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说:“行而宜之谓义。”《孟子·离娄上》说“义”曰:“义,人之正路也!”

袁崇焕在宁远大战临战之前,对官兵们“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明史·袁崇焕传)”袁崇焕此举是大义也。这也是中国。

什么叫做中国?“忠义”叫做中国也!忠于国家,以义待人。

请问,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哪一点对中国有破坏了?

没有!

关于袁崇焕所谓的个人错误,他只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大写的人”而已,悲剧之所以发生,在于时代,和袁崇焕的个人品格无关。

中国历史上,生错了时代而命运悲惨的“大写之人”何其多也!

但是,这些个“大写的人”正是中国。

那些狗苟蝇营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才在破坏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