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相传这枚象征最高权力的玉玺采用和氏璧制成,就是完璧归赵中的那个和氏璧。根据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制传国玉玺

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国家最高的统治者是王,也被称为天子,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都是周天子,而天下的象征是九鼎,所以才有问鼎中原的成语。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于是各取一个字,自称皇帝,而嬴政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所以叫秦始皇。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从九鼎到传国玉玺,开启2000年封建帝制

秦始皇统一以后,做了很多事情来巩固统治,比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另外就是把和氏璧做成了玉玺,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后世的各朝皇帝都以得到传国玉玺作为政权合法的依据,否则即便坐了江山,也会被讥笑为白板皇帝。

现代人都没见过传国玉玺,只能通过史书记载来推测传国玉玺的样子,但是对于传国玉玺的流传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接过秦朝传国玉玺

从秦朝手里接过传国玉玺的是刘邦,他是从子婴手里拿到的,传国玉玺也就成了汉传国玺。王莽篡汉的时候,王莽夺得了玉玺,这个过程还被摔了一下缺了一个角,王莽用黄金补齐的,其后又回到汉朝宗室,最终被刘秀所得。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孙坚在洛阳皇宫井中打捞出传国玉玺

到了东汉末年三国,传国玉玺曾经被孙坚、孙策、袁术所得,袁术因此还称帝,被曹操截获后又归到汉献帝手里,曹丕篡汉以后,得到了传国玉玺,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司马氏学习曹魏建立晋朝,传国玉玺到了西晋的手里。

之后经过西晋司马炎、前赵刘曜、后赵石勒(加刻“天命石氏”)、冉魏冉闵,后被东晋的将领骗过来,又回到了东晋皇帝手里。后至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玉玺经刘宋刘裕、南齐萧道成、南梁萧衍被南梁汉帝侯景所夺,后又辗转到了陈武帝陈霸先手中,隋文帝杨坚灭陈,后被隋朝收入囊中。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后世想象中的传国玉玺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萧后带着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到了唐太宗的时候,派李靖讨伐突厥,萧皇后又带着杨政道回到唐朝,玉玺就到了唐太宗手里。

五代十国,后梁朱全忠废唐哀帝夺玺,后唐李存勗灭后梁,后晋高祖石敬瑭引军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燔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后来虽然多有记载发现传国玉玺,但都没有得到证实,传国玉玺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后世想象中的传国玉玺

直到宋哲宗赵煦绍圣四年(1097年),有农民掘地得一宝印,送至京师,经蔡京辨识,确认为秦制传国玺。虽然记载靠谱,但是以蔡京的遗臭万年的人品,基本上可以确认是造假祥瑞来捞政治资本。三十年后,金俘徽宗、钦宗二帝,此宝玺被金人掳去,再无消息。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后世仿刻传国玉玺印文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权相伯颜从民间购得宝玉。经辩认刻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于是又被确认为秦玺。此是最后一次比较可靠的传国玉玺现身。但伯颜曾将元朝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忽必烈权相伯颜

历史记载,元曾经将很多玺印磨平,重刻。因此,即使这一方玉玺是真的,那么也可能遭此磨难。

当然,即使如此玉玺的传说还在继续。传说明廷朱元璋和朱棣十多次北伐的一个目的之一,就是对蒙古穷追猛打,以期夺取传国玉玺。然而,朱氏大明最终还是没能拿到这个传说中的玉玺。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皇太极从北元林丹汗手中夺得“传国玉玺”

清皇太极的时候,败蒙古林丹汗。传说林丹汗献传国玉玺于皇太极,当时皇太极出迎百里举办迎宝受宝大典,搭幄设案,陈香摆烛,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皇太极亲自捧着从多尔衮手里接来的玉玺,率众拜天,行三跪九叩头大礼。礼毕落位,皇太极传谕两侧众:“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

自此,皇太极依仗这一传国玉玺,顺利完成了由大汗到皇帝的转变历程。此玺12.5厘米见方,钤文“制诰之宝”,皇太极时一直使用。有记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今存《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封庄妃册文》上即钤用此宝。现今能看到的顺治帝圣旨基本都钤此“制诰之宝”。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康熙御制满汉两种文字的“制诰之宝”

奇怪的是,这方传国玉玺在大清入关康熙朝后竟突然停止了使用。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自幼学习汉族传统文化,估计在他看来,假货登不了大雅之堂,这玩意摆在面前就跟笑话一样。后面所有文件上都改用满汉两种文字的“制诰之宝”。

那原来皇太极那个假货哪儿去了呢?清内务府宫中活计档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乾隆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白玉制诰之宝一方传旨交启祥宫将宝上字磨去,钦此。”原来,乾隆皇帝将当年造假的证据一劳永逸地销毁了。

传国玉玺最后怎么样了,还有可能再找到吗?

乾隆御制二十五方宝玺,珍藏于故宫交泰殿中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和氏璧传国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意思历朝历代不过造假而已。自己更是大大方方刻了几十块各种玉玺。现今存在各个博物馆的多是当时所作。看来乾隆是看透了这个玩意,不仅要从实物上销毁,还想要在文化中销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