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至中,暖烘烘”是什麼意思,今年冬天會不會很冷?

醉美雪巖


我是“軒轅曰三農”,喜歡三農,愛好三農,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精彩。

在我們農村的諸多俗語之中,對於氣象的描述是最多的,這在過去沒有天氣預報,沒有先進的科技來預判天氣變化,而這些在民間流傳的俗語、諺語,都成為了每年的氣象變化借鑑,這些諺語也都是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而得出的結論,尤其是冬天,是不是會很冷,在各地都有不同的諺語描述,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氣候環境不同,所以很多時候這些諺語是不能夠大面積適用的,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地域性的代表,那麼冬至在哪一天,對於冬季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


我們先來看看今年的冬至在什麼時候,今年的冬至特別的延後,在陽曆的12月22號,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七,立冬這麼晚,是這幾年很少的,那麼立冬的早晚對於冬季的天氣有什麼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有,而且很大。

俗語說的:冬在頭,凍死牛,冬至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這裡指的是立冬在月的早中晚,所影響的天氣寒冷或者是暖和,今年的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七,這是典型的月尾,按照俗語的說法是要凍死鬼,不但冷,而且是很冷很冷,雖然俗語是這樣說,今年冬天會冷,都有哪些依據呢?今年還真的別說,今年的冬天預計還真的是會很冷,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說一下簡單的立春,我們就會明白今年為什麼會冷了,對於立春我們是很熟悉的,春天的到來,立春節氣我們最為熟悉的時間,大都是在春節期間,有的時候還會在大年三十或者是初一,而明年的立春是在哪裡呢?我們來看一下,是在正月十一,是臨近了元宵節才會立春,這麼晚的立春是很難遇到,而這樣的情況,也造成了過年前後一段時間,是全年最冷的階段,其中最為寒冷的大寒是在臘月二十六,春節也正好處在大寒期間,這段時間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時候,過年穿新衣,換新帽,在今年也是註定不能過早的換薄的衣服了。因為天氣會很寒冷。


今年節氣的延後,形成了冬季的戰線拉長了很多,而冷空氣也會相對的頻繁,去年的冬天的冬至,才是典型的冬在中,暖烘烘,去年的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的十六,正處於月中,所以去年的冬天總體上來講,是不那麼寒冷的,別看去年的冬至跟今年冬至相差也是隻有十一天,但節氣的更迭,帶來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隨著大環境氣候的變暖,整個世界環境格局都是每年都有不同氣溫的上升,所以有時候我們的俗語老話,也是跟不上變化,也是隻能作為一些參考使用。


其實對於天氣俗語,地域不同,所描述的也都不一樣,像冬在頭凍死老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描述的冬在月頭會特別的熱,冬在頭,凍死牛,冬至在中,暖烘烘,而這句描述則是冬在月頭這是特別的冷,只能說俗語老話,只能作為地域性的農諺,確實不能夠作為大面積使用的。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感謝您的足跡哦。

軒轅曰三農


昨天霜降,轉眼間2019年農曆24個節氣快要過完,下一個節氣是立冬,立冬預示著冬天即將來臨、是最後一個季節即將拉開帷幕。


農村俗語:冬至中,暖烘烘。俗語是過去農村老人在沒有氣象預報的情況下,依據自己幾十年的生活經驗,來總結出節氣能夠預示天氣冷暖的俗語,在過去,這些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

曾經記得夏天時村裡的百歲老人魏奶奶說:冬在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天啊,我這個百歲老人還不知道能不能捱過去吶,估計能閻王爺能把我收了去,連鬼都能凍死,更何況我這把老骨頭哦。

原來魏奶奶沒事就在家裡翻月曆,魏奶奶總是關心著冬和夏,夏天時她關注冬天,過了冬天,她會立馬關注夏天,怕太熱更怕太冷。

今年的冬至是在陽曆12月22日,農曆的11月27日,都在月尾,按照俗語說法,那是冬至中,凍死鬼,老人們心中鬼最耐凍,而能凍死鬼的天氣,著實是太冷了,誇張說法。


最近幾年,冬天總是氣候反覆無常,我記得前幾年冬天過年買新衣服,明明買了羽絨服,可到了過年時卻只能穿薄點的衣服,小時候的冬天就是冬天,不會有溫暖如春的暖冬,不會有極端天氣。

那時候立冬以後數九,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時候,往往會漫天飄雪,寒風凜冽,於是農村的大人孩子們在家裡圍著爐子取暖,爐子底下埋個烤地瓜和栗子,孩子們穿著厚實的棉襖棉褲,緊緊盯著爐底,等聽到栗子爆裂的聲音,趕緊取出來吃。

那時候的冬天冷,但一家人圍爐取暖的情景很溫馨,冬天永遠是冬天的樣子,而現在,要麼不冷,要麼冷起來真能凍死鬼的感覺。


冬至還早著呢,得冬月底,特別期盼冬至在中,天氣暖烘烘的話,村裡老人們打冬不愁了,也特別盼著冬在尾別凍死鬼,更別凍死人,讓村裡的魏奶奶能夠順利度過寒冬。


悠然見東山


冬至中暖烘烘,這是農村俗語裡的小半句話,完整版的是:冬在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

冬至中暖烘烘是過去農村老人總結的經驗,認為冬至在月中,就會擁有暖冬,冬天沒那麼冷了,然而,冬至在頭或者尾,都會是非常冷的一個冬天。

這樣的俗語論不論?論,過去氣候正常時,很多俗語節氣是有依據的,能看出不少氣象問題,我曾經聽父親說過他的奶奶,父親的奶奶去世那年天氣非常冷,那年老奶奶八十多了,而老人家去世那年冬天好像知道自己挨不過去似的,提前把身後事安排好了。

父親說那時候月份牌不多,立冬那天,父親的奶奶就在家裡用手指頭數日子,當年老人數到了什麼樣子,家裡人不知道,不過從那會起,父親的奶奶開始給在家裡縫縫補補,把一大家子過冬需要的棉襖棉褲給縫好,後來把自己的貴重物品給了父親。當時父親'開玩笑問:奶奶要出遠門嗎。

而那年到了四九第三天,父親的奶奶,竟然感冒嚴重了,沒能捱過冬天去,父親說那年冬天特別特別冷,村裡有好幾個老人死在了年前。後來鄰居王奶奶告訴我的父母,老太太早算出今年天氣,冬天會特別寒冷,她知道自己體質弱,怕挨不過去冬天,因此早早把身後事做好了。

父親說那年冬至和今年差不多,也是冬至在月尾,一向有氣管炎的老太太,知道天氣太冷,自己身體不好,恐怕挨不過那麼冷的冬天。

今年冬至在農曆十一月月底,依照冬在尾凍死鬼這句俗語來分析,今年冬天就應該很冷,冬至中暖烘烘的冬天也不會不冷。但相比較的話冷的輕些。

現在冬天和以前是不一樣的,有暖冬,有時候覺得該冷的時候不冷,不該冷的時候瞎冷,因此老輩那些俗語拿到現在用,沒什麼效果了。


看農村說農事


昨天霜降,轉眼間2019年農曆24個節氣快要過完,下一個節氣是立冬,立冬預示著冬天即將來臨、是最後一個季節即將拉開帷幕。

農村俗語:冬至中,暖烘烘。俗語是過去農村老人在沒有氣象預報的情況下,依據自己幾十年的生活經驗,來總結出節氣能夠預示天氣冷暖的俗語,在過去,這些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

曾經記得夏天時村裡的百歲老人魏奶奶說:冬在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今年冬天啊,我這個百歲老人還不知道能不能捱過去吶,估計能閻王爺能把我收了去,連鬼都能凍死,更何況我這把老骨頭哦。

原來魏奶奶沒事就在家裡翻月曆,魏奶奶總是關心著冬和夏,夏天時她關注冬天,過了冬天,她會立馬關注夏天,怕太熱更怕太冷。

今年的冬至是在陽曆12月22日,農曆的11月27日,都在月尾,按照俗語說法,那是冬至中,凍死鬼,老人們心中鬼最耐凍,而能凍死鬼的天氣,著實是太冷了,誇張說法。

最近幾年,冬天總是氣候反覆無常,我記得前幾年冬天過年買新衣服,明明買了羽絨服,可到了過年時卻只能穿薄點的衣服,小時候的冬天就是冬天,不會有溫暖如春的暖冬,不會有極端天氣。

那時候立冬以後數九,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時候,往往會漫天飄雪,寒風凜冽,於是農村的大人孩子們在家裡圍著爐子取暖,爐子底下埋個烤地瓜和栗子,孩子們穿著厚實的棉襖棉褲,緊緊盯著爐底,等聽到栗子爆裂的聲音,趕緊取出來吃。

那時候的冬天冷,但一家人圍爐取暖的情景很溫馨,冬天永遠是冬天的樣子,而現在,要麼不冷,要麼冷起來真能凍死鬼的感覺。

冬至還早著呢,得冬月底,特別期盼冬至在中,天氣暖烘烘的話,村裡老人們打冬不愁了,也特別盼著冬在尾別凍死鬼,更別凍死人,讓村裡的魏奶奶能夠順利度過寒冬。




遊戲人超超


農村有老話說:“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這是先輩們根據以往的氣候變換,凝練簡潔出的“氣象警言”,生活經驗的總結。我們想要搞明白這個問題,要從二十四節氣的來歷說起,古代人沒有現在的這麼高科技的天氣預報,但是,人的智慧是一個“無限大”的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先人們智慧的偉大之處。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借用一些引用資料,古人最早以北斗七星勺柄所處在位置,來推算劃分二十四節氣,轉一週為一年;後來,人們以太陽對地球照耀的每15°角,為一個節氣,從立春算起,大寒結束,來對應二十四節氣。

今年冬至節氣在陰曆的11月27日,陽曆的12月22號。太陽位於黃經270°,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是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因此,在古代這一天,稱作“日短”、“日短至”等。(小時候這一天吃“扁食”,長輩會說防治“凍”耳朵)。進入晝短夜長的“時間段”,在黑龍江表現的非常明顯,冬季陰天大雪,下午四點左右就黑天了。



在冬至節氣不會更改的“定數”下,為什麼會出來:“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這種靠前靠後的冬至節氣?隨著地球自轉,每個節日的準確時間,每年會有所不同。這就好比“早立秋冷嗖嗖,晚立秋熱死牛”俗語一樣。冬至節氣的準確時間,每年也會有所不同。才人們根據掌握的氣候經驗,才會形成這樣那樣的節氣俗語。但是,祖國遼闊,人們所處位置的不同,會感受到不同的季節性氣候變化,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民間還有這麼說法:“冬至暖,倒春寒”,比如有些年頭,一些地區不常下雪的地區,還會下起“三月桃花雪”。


那麼,今年的冬天到底會不會冷呢?冷肯定是會冷的。無論冬至的早晚,對北方人來說,在秋末突然冷,暖氣設施沒到位,人的感官印象深刻,感覺到很冷;在冬季冷,氣溫降下來,人們有了萬全的保暖準備,不會感覺到太冷;倒春寒的話,人的機體已經適應了寒冷氣溫,更不在話下,不會覺得“冬天”冷了!


三農的高度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時年八節之一,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一些地區稱為“小年”。

冬至這天,是北半球各地處在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關於冬至的俗語有很多,“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只是其中之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冬至來臨的那天是處在冬月也就是農曆十一月的月初,意味著這一年冬天會非常寒冷,冷到連牛都會被凍死。

如果冬至來臨的那天是處在冬月的月中,就意味著這一年的冬天不是很冷,不用為驅寒取暖發愁。

如果冬至來臨的那天是處在冬月的月末,意味著這一年的冬天非常暖和,可能暖到被子都不需要。

今年冬天會不會很冷

如果按照這句俗語來講,今年的冬至是農曆的十一月二十七,處在冬月的月末,是一個非常暖和的冬天。

當然了,俗語只是當地農村根據祖祖輩輩總結下來的經驗,不同地域對冬至總結的俗語也大不相同,有一定的侷限性,不過一般情況下俗語的準確度還是挺高的。


似流年S


我這幾年也是一直在農村老家種地,所以跟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接觸比較多,跟他們交談中也學到了很多民俗和民諺。今年的霜降節氣已經過去了,也就是意味著冬季快要來臨了。對於我們北方的老百姓來說冬季冬至這個節氣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對於“冬至中,暖烘烘”這句俗語的完整版應該是這樣的“冬到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


對於這句俗語我的理解和看法是這樣的

首先來說農村的一些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俗語都是咱們老一輩人通過多年的生活發現並且積累下來的。總結的時候也是言簡意賅,簡單明瞭,對於現在依然有很大的現實指導意義。這句俗語指的是冬至在陰曆月份的上旬就會非常冷,像牛這樣的牲口都會被凍死,不過在中旬的時候這個冬天就不會太冷,在月末的話基本上就可以說告別嚴寒了。按照咱們老百姓的說法基本上就不用蓋被子了。

其次就是這句俗語的俗語性比較強,即適合我們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對於南方地區不是太適合。

第三點對於2019年的冬至在陽曆的12月22號,陰曆的十一月二十七。根據這句俗語的判斷今年的冬季又可能是一個“暖冬”。畢竟冬至也是“三九”的開始,“三九”天應該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理解。

第四點來談談我們這裡過冬至的習俗。過冬至吃餃子是我們北方地區的老百姓非常熟悉的一個習俗。冬至吃餃子按照老一輩人的說法可以防治“三九”天把自己的耳朵凍傷。



豫東小農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才是真正意義上冬天的來臨。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迎來白天最短的一天,每年的12月22或者23日為冬至節氣。

農諺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說的就是冬季過冬,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

關於冬至的農諺俗語還有很多。

“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這天在冬月(農曆十一月)的月初,這個冬季會非常寒冷,如果冬至這天在冬月的月中,天氣就比較暖和,是一個暖冬。如果冬至這天在冬月的月末,冬天就非常暖和,不用蓋被子。


那麼,按照這種說法,今年的冬季是暖冬還是寒冬呢?

今年的冬至在12月22日,也就是農曆的11月27。今年的冬至就是農諺說的“冬至尾,不要被”,預示著今年的冬季非常暖和,是一個暖冬。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

農諺是農民根據節氣變化而總結出來的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現在離冬至還有一段的距離,但是今年的天氣確實和去年有些不同,秋季的時候下了一個多月的雨,我們這裡的溫度直接降到了15度左右,而平時這個時候都是20多度。但是我看最近一個月的天氣,後期天氣並沒有持續下降,反而溫度會持續升高。由此可見,這句農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大家覺得今年的冬季是暖冬還是寒冬呢?


柯可木


2019年的冬至在12月22日,在農曆的十一月(冬月)廿七這一天裡面,當然也是九九最開始“一九”的頭一天。由此可見這個日期還是很特別的一天,今天距離冬至節氣還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農村老人們也經常說:“冬至中,暖烘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溫度的關係

1、 先來看看農村裡面流行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個很明顯的看出來了溫度和萬物的一個關係。

2、 “一九”冬至這一天本身溫度還是想比三九和四九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因此有“冬至中,暖烘烘”的說法,可以說是很貼切的。

3、 這是在以前農村流行的一句俗語,表達的就是一九到九九的溫度關係,可以看得出來人們對於日曆和節氣很是關心,所謂五天一候,三候一節氣就是這樣來表示的。

4、 從太陽走勢與溫度的關係來看,冬至這一天在北半球“晝短夜長”達到了一年當中最極點,冬至過後太陽往北半球走,白晝漸漸變長,黑夜漸漸的變短,當然溫度也就是會漸漸回升的,雖說有三九四九冰上走,但是也有那麼一句名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可以體會其中的意味。

二、節日與節氣的關係

1、“冬至”節氣其實在古代農村表現出來的就是要歇息“放假”了。古代農村不像現在農村,那些農人們一直可以從“立春”節氣開始,幹農活持續到“冬至”節氣之前這幾天,期間是不怎麼休息的,幾乎每一天都要去地裡面幹活。

那麼到了“冬至”一天後,就會進入到一個從從冬至、小寒、大寒這三個節氣休息的時間,基本上是50天多一些。

2、古代農村過年其實是在“冬至”,你像現在的元旦,完全是引進西方的,在古代農村裡面只用“陰曆”來看一年當中的每一個節氣,這是現在幾乎所不具備的, 陰曆裡面的24節氣是非常準確的,就拿物候來說,五天一候,你就會很明顯的感覺到溫度的變化。

在冬至這一天前後,古代農民就會慶祝過年,慰藉一年當中的辛苦勞作得到了滿滿的收穫,千門萬戶曈曈日,就是這樣,一直可以持續到陰曆的除夕春節,時間還是比較長的,所以就會有“冬至中,暖烘烘”的說法。

總結

“冬至中,暖烘烘”一個是溫度相比來說的暖烘烘,一個是人們心裡面對比嚴寒的冬天來說是暖烘烘的,在冬日裡面有很多的趣事兒可以讓我們這些長大的孩子暖烘烘,比如涮火鍋、溜冰、煮凍豆腐等等,是一種兒時美妙的回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寧寧說的話


霜降節氣剛剛結束,便能明顯感覺到氣溫有所下降,接著還要迎來立冬、小學、大雪和冬至節氣,這也意味著離冬天越來越近。對於老百姓來講,冬天冷不冷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誰也不想過個特別嚴寒的冬天,當然是暖烘烘的相對舒服點,所以在農村就有“冬至中,暖烘烘”這句俗語,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很冷?



冬至中暖烘烘

有時不得不佩服老一輩的聰明才智,想想在以前條件缺乏的年代,通過觀察星象等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及變化,其中俗語“冬至中,暖烘烘”也正是老一輩智慧的結晶。因為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冬至點,這天北半球陽光輻射最少,同時也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所以如果冬至節氣在月份的中間,今年冬天就不用擔心很多,會覺得暖烘烘的。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完整版,叫做“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說的就是冬至在月初會很冷,牛這麼耐寒的動物都會承受不住,而冬至在月尾則會更冷,別說動物和人了,甚至用凍死鬼來形容天氣的寒冷。

今年冬天會不會冷

今年冬至是在2019年11月22日,按照俗語的說法,今年冬至在月尾,是個寒冷的冬天,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這邊南北方也會有不同的習俗,正如光頭強所說的,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這就是北方人冬至的習俗,至於南方則會吃些湯圓類的食物,不管吃的是什麼,總之都有為了美好的寓意。另外,冬至也是養生的大好時機,民間有“氣始於冬至”的說法,大家不妨在今年東至趁機好好養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強壯。

綜上所述,冬在中暖烘烘這句俗語,還是有點道理的,而且今年冬天也是很冷的。雖說談不上百分百的準確,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性,畢竟流傳這麼多年,要是沒有點兒道理,也不可能流傳至今。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免費分享作物種植技術、肥料施用方案等三農資訊。感謝大家支持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