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志”這個稱謂,在社會上用得越來越少了?

無所畏155988211


因為是政界用的少了。


洋芋194991835


這個不奇怪,人的意識決定社會形態,人的意識變了,社會的輿論導向,跟著起了變化。正如本來是一些正常的人際關係稱謂被歪曲。再加上社會環境的變化,隨之以先生、老總、老闆、弟夥.少爺小姐等舊社會的一些名稱,代替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些稱謂,象領導負責人丶幹部之類等也用新名稱代替。

至於同志的稱謂更是被所謂什麼香港"同志"之概念代替,加以歪曲。這不得不問,我們的同志稱謂和有謂香港同性戀同志稱謂誰在前?意義是等同的嗎?我認為,顯然是別有用心地對我們光明正大的同志稱謂,進行惡毒攻擊和歪曲!這個正常嗎?這該去迎合嗎?但我覺得也還只是外在因素,關鍵還是我們內部,一些人在意識形態上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我不想再展開說了)

在這裡,有個小故事,說的是有一個石工班,一個人對他們的班長有意見和不滿,為了報復班長。他給他養的狗取名為"班長",狗一叫,就摸摸狗的頭說:班長班長,莫亂咬。狗一來,就說,看,斑長來了!過之後,誰還願意當班長?(現在叫領班和"頭兒"了)因為班長的稱謂被"狗班長"所替換。

同志的稱謂也和這一樣,有了那種曲解的概念,誰又敢自已稱同志和給人家叫同志呢?再有同志稱謂哪有老總老闆,小姐美女,局長科長響亮,聽起舒服呢?

但我不信邪,該稱什麼就稱什麼!

謝謝頭條!


用戶陳維仁501


“同志”這一稱謂出現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革命團體內部成員之間開始互稱同志。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同志”逐漸成為社會上廣為流行的時髦稱呼。

之後,在1989年,香港人林奕華將自己籌劃的首屆同性戀電影節命名為“香港同志電影節”,是同志成為同性戀的代名詞的開端。這時“同志”這個稱謂出現了另外一個意思,在稱呼人時容易產生歧義,最後就慢慢的消失。

同時中國高速發展,網絡的快速普及,使得網絡文化的迅速崛起和傳播,讓一些新穎詞彙流傳開來!比如:“專家”,“老闆”,“老師”……

還有如今的“小哥哥”,“小姐姐”……什麼的,時代的進步也導致文化的進步!


萌化神靈


從字面上解釋,“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就是為共同的理想、事業而奮鬥的人,特指同一個政黨的成員,是政黨成員相互的稱呼。

有人認為“同志”一詞來自蘇聯,屬於外來詞彙。實際上,同志一詞應該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傳統稱呼,而且產生的年代久遠,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國語·晉語四》中這樣解釋同志:“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後漢書·劉陶傳》曰:“所與交友,必也同志。”可見,同志乃志同道合之意。不過,在古代雖然有同志的釋義,但並未成為社會上普遍的流行用語。同志一詞在中國的流行,應該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整個社會的人們都相互稱呼為同志。

同志一詞為什麼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會成為普遍認同的社會稱呼呢?這與大革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清末孫中山成立同盟會發起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同盟會成員就相互稱呼為同志。孫中山就曾題寫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激勵同黨成員。之後,國共兩黨內部成員之間便相互稱呼為同志。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目標和共同志向是實現共產主義,因此,同志也就成為全國人民相互的稱呼了。

同志一詞逐漸淡出社會稱呼,應該是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由於海外華人華僑和外商來華投資經商,社會上曾經普遍稱呼的同志被“先生”和“小姐”逐漸取代。但政黨內部還繼續保持著“同志”的相互稱呼。而今天關於“同志”一詞的理解卻出現了另一種意思,那就是同性戀群體的認同。不過筆者認為,即使同志一詞有了另一種解釋,也改變不了“同志”志同道合的原義。同志依然不失為有著高尚情操的朋友關係的代名詞。


若愚趣談


現在都在喊!王局長!劉局長!領導!老大!頭!老闆!一個腐敗的社會


用戶7567990135305


同志稱呼最早的是孫中山先生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在早期我黨創建初期,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熱血男兒追求革命真理,拋頭顱灑熱血投入到救我中華的革命鬥爭中來,他們有著堅強的革命信念和志同道合的理想走到一起,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三十二年浴血奮戰解放了全中國,建立了中華人國共和國,解放以後在共產黨黨內,不論職位多高都一律稱同志,在社會上也是同志相稱,人與人有非常深的同志感情。

同志對於老一輩參加革命的同志,永遠是忘不掉,他們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流血流汗吃盡了人間苦,打下了今天的冮山,多少革命同志英雄犧牲,同志這個名稱是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他們對同志這個名稱有很深的感情。

隨著開革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交往中,都按照商業貿易規則辦事,稱呼都按行業來劃分,生意場上都稱先生,女士,小姐,公關小姐,老闆,總經理,董事長等,生活當中幾呼都聽不到同志這個稱呼了,任何時候都不能忘了同志,今天的幸福生活從那裡來的,是革命同志用鮮血換來的,這個傳統名稱還要繼續發揚。

同志有它的歷史地位,過去叫一聲同志,我都比較激動,當我入黨的第一天,引領我宣誓的人稱我同志,讓我一個晚上沒有睡著覺,同志在我心裡有多重要。



鵬獻舞


因為你是大老闆兒 他是大佬 我是普通文案 你在吃燕翅海鮑 他在吃飛禽走獸 我在吃粗茶淡飯 你在懷裡抱著國內一線女星 他懷裡躺著一線名模 我懷裡抱著枕頭 你在琢磨今天賺幾千萬 他在想今天可能也就一兩百萬賺頭 而我琢磨今晚吃麵條還是米飯 你在想錢多了花不了是不是再包一個明星 他在想去天上人間再找個處女 而我琢磨多攢點錢孩子在學校可能就少受點捱餓的次數 所謂的同志 就是志同道合 而我們根本志不同道不合怎麼能叫 同志


金生水起在此時yxk


如果時光倒退四十年,在中國大地上,你可以到處聽到“同志”這個稱呼。

如果有人稱你一聲“同志”,你會倍感親切,心裡暖乎乎的。

據說有一位著名的愛國人士,我黨一直稱她為“先生”,她感到心裡老不舒服的,一心想讓人們稱她為“同志”,併為此奮鬥一生,只到晚年,她才加入共產黨,由“先生”變成“同志”。

可見,“同志”這個詞也是非常尊貴,很有價值的。只到現在,在中國黨內,還專門發文,要求黨員互稱同志。在俄羅斯,在許多場合,俄軍內部也互稱同志。

從字面上解釋,“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就是為共同的理想、事業而奮鬥的人,特指同一個政黨的成員,是政黨成員相互的稱呼。

我最初知道“同志”這個詞,是從國父孫中山遺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中知道的。不管國民黨後來如何,孫中山為了實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成功,帶領他的【同志】東奔西跑,團結奮鬥,歷盡艱辛,終於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民國。 共產黨接過孫中山的歷史接力棒,同樣帶領自已的同志,官兵一致,眾志成城,堅持奮鬥28年,建立了新中國。

一聲同志,即拉近彼此距離,融通感情

我們知道了【同志】一詞在一個政黨,一個團隊,一支軍隊中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一聲同志,將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融通感情,消除隔胲,凝聚人心。一聲同志,即統一號令,統一思想,齊心協力,彼此配合,為共同目標一齊發力。無論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許多組織,團隊,企業或軍隊內,“同志”都發揮了巨大的感情溶劑與社會動員作用。

眾所周知,三大戰役期間,幾百萬支前民工都是靠“同志”發動起來的。

雖然社會發展了,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遠了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現如今,“先生”,“師傅”,“老闆”等稱呼代替了“同志”,從表面上看,被稱呼的人感到自己更被尊重,但實際上卻覺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遠了幾步。因為虛偽的稱呼下,包含了不少人精明的利益算計。有人在稱呼你先生的同時,不知不覺間就騙去了你的錢財。這也許是時代的“進步”吧?

“同志”退出社會舞臺,更代表著人們價值觀的變化

過去盛行“集體英雄主義"價值觀。少數思想進步,主動精神強的帶頭人加上大量的群眾,共同進步,組成了一個團結奮鬥的團隊,依靠這個團隊能做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現在,盛行個人英雄主義。有一些頭腦靈活,執行能力強的人,被社會稱之為精英,他們靠本事吃飯,刻意與社會大眾拉開距離,突出他自已,崇尚個人奮鬥。這樣一來,“同志"更成為不合時宜的稱呼了。

但是,現實打了某些人的臉。隨著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加劇,個人奮鬥更顯得勢孤力單,難抵風浪。為了共同走出困境,人們逐漸認織到“抱團發展”的重要性,團隊精神重回人間。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組織起來,統一思想,建設團隊,“同志”這一久違的稱呼,將會重新被人認識,發掘價值,在社會上發揚光大。

這是一定的。


陽城導航


主要是時代不同了,四十年前我們講革命友誼,講大公無私,叫聲同志倍感親切;現在我們講市場經濟私有化,重點突出自己,以“錢”為中心,不再追求革命,叫“同志”就不合適宜了,叫“老闆”更能體現當今社會的階層性質和貧富差距,更能彰顯權勢者的社會屬性!


若初261


我以為“同志”這個稱呼還得從黨內先做起,在黨內不管你擔任什麼職務,一律以“同志”稱之。九千萬的共產黨黨員人數不算少了,從黨組織再延伸到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生活,這可是幾億人。有幾億人共同努力的結果是什麼樣子,我想“同志”這個稱呼必定能恢復。曾幾何時,我們的一些領導幹部首先是把“同志”這個稱呼丟了。當有人稱他們是“老大、老闆”時,欣然接受的同時,卻忘記了自己其實應該是同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