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後宋朝已經亡國,為何後來還能再硬撐150多年?

萬啟斌


首先咱們先要搞明白什麼叫亡國?亡國指代的是一個政權被另一個政權完全取代,完全取代的意思就是亡國方的領土被全部佔領。

像西晉攻下了整個川蜀地區,意味著蜀國滅亡,像元朝把南宋的陸地全部征服,逼得南宋君臣跳海自殺,於是南宋亡國。而靖康之變後,北宋只是都城汴梁被金軍攻破,山西、河北有部分州縣被金軍控制,而全國絕大多數疆域始終安在,不僅沒有受到兵燹之災,反而兵精糧足,為趙構建立南宋提供了條件,有地盤還有趙氏領導者,所以宋朝並不能算是亡國。


再來講一下南宋是如何支撐了一百多年的國祚。

靖康之變後,北宋的徽欽二帝被金人擄掠到了北方,宋徽宗唯一沒被抓去的兒子康王趙構在應天府承繼大統,繼續領導全國抗金運動,史稱南宋政權。

南宋政權之所以能夠保持上百年而巍然屹立,並不是金人不想統一宋國,相反金人非常希望吞併南宋,一勞永逸的解決稀缺的財政問題,而在於金人或者是後來的蒙古人國力有限,無法短期內控制如此龐大的疆域,再加上宋軍佔據了地理優勢,所以南宋堅強的支撐了一百多年的光景。


國力有限該怎麼理解呢?

第一是兵馬稀缺。想征服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至少要有三十萬的南征大軍,同時還要防範宋軍對山東、河北、陝西的偷襲,且北方面對的強鄰也不單單只是南宋,金國又要抽調許多人馬防禦邊界,攻下城後還需要一定的兵馬駐守,南征對於金國來講不僅是一筆不小的財政開支,還是人馬的巨大消耗,在後來的金軍南下也可以看到金軍兵力的分散且不足。

第二是由於戰線過長導致的補給線過長。從河北出兵抵達江淮,直線距離就上千裡之長,別說是錙重運輸隊了,就是輕裝簡行的騎兵最快也要一個月,而且到來也都已經疲憊不堪了,更為重要的是,運輸隊往往經常是被敵軍重點打擊的對象。


地理優勢凸現在南方地形的複雜,由於傳統山川險阻的阻礙,北方進攻南宋只有三條線路:一是從陝西入川蜀,順長江東進;二是由河南入湖北,拔下荊襄南下;三是由山東進江淮南下。西中東三路皆有雄關阻塞、河沼密佈極大遏制了金人或是蒙人騎兵的優勢,即便是突破屏障,南宋也可憑藉著南方山脈節節抗擊,短時間內難以滅國。

金與南宋之戰,完全是金和南宋打持久戰被拖垮的,導致金國力衰微,再也無力組織起南征,最終被蒙古人所吞併,而蒙古的成功也在於吞併金國,統一北方實力大增,彌補了北方攻擊南方國力有限的缺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又創造性的發明了大迂迴戰略,將南宋地理屏障的優勢作用發揮到最小,從而滅亡南宋。


納蘭談史


宋朝分為北宋與南宋。南宋只是佔了半壁江山,不可與北宋同日而語。北宋領土面積260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億兩千六百萬;而南宋國土面積200萬平方公里,人口剩下了八千多萬。宋朝與秦、漢、隋、唐、元、明、清這些大一統王朝相比,並不算大一統王朝。北宋時主要是四國演義:北宋、遼國、西夏、金國;南宋時主要是三國演義:南宋、金國、蒙古。宋朝只是當時分裂的中國中其中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王朝。

所以,有宋一代,一直面臨著其他分裂政權的威脅,就象漢末三國魏、蜀、吳一樣。北宋末年,遼國與西夏相對較弱,最大的威脅是金國。最後被金國所滅,遭遇了靖康之恥。但北宋雖然國滅,主要原因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與宋欽宗昏庸無能,國雖滅而民心尚在,主要是九子趙構並不甘心宋朝滅亡,振臂一呼,群起響應。趙構的組織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他迅速招集了李綱等四大名臣與岳飛、韓世忠等四大名將,有效地抵禦了金國對宋國的進一步進攻。金國只是攻佔了宋國的首都,並沒有平滅宋國所有的土地,金國的國力,也沒有能力徹底消滅宋國。這給了宋國一個緩衝的時間,得以重新立國。南宋雖小,但卻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雖然軍事力量並不是最強大,但有力量與其他國家抗衡。並且在最後階段,能夠與蒙古國聯合滅金,抵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蒙古近半個世紀。


陸棄


想糾正一下的是宋朝並沒有亡國,只是北宋亡國了。但康王趙構又建立了南宋,定都臨安,至於說南宋為何能撐150年,有一下的一些原因。

1自從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與金朝簽訂紹興和議。放棄淮河以北的地區,向金朝稱臣。使南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免造戰火洗禮,這是南宋能堅持150年的原因。


2金朝佔領中原後,無暇進攻南宋,因為他纏上了一個狠角色西夏王朝。這期間金朝多次與西夏王朝發生戰爭。等到金朝緩過來,漠北的蒙古國又興起了。金朝又與蒙古產生了幾十年的戰爭。就是因為這樣使得南宋小朝廷得以苟延殘喘,偏安一隅。


3經濟方面,相比與北宋,南宋的國土面積大大減小。但是南宋經濟發展起來了,南宋朝廷來到了富庶的南方,使南方經濟得以發展。特別是對外貿易繁榮 。正是經濟的繁榮才支撐住了南宋小朝廷的發展,使其能堅持15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