馱英水庫樞紐工程發起最後“衝刺”

——訪崇左市左江治旱灌區工程管理局局長滕振敏

□ 本報記者 農彩雲 蔣欣攸

11月1日,馱英水庫樞紐工程瀝青混凝土心牆堆石壩瀝青斷面正式鋪設,這是馱英水庫樞紐工程建設的關鍵節點之一,關係大壩防滲效果的關鍵、核心部位施工,標誌工程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目前,距離馱英水庫樞紐工程建成僅剩一年時間,工程建設已開始進入衝刺階段。三年的建設,工程進展如何?在最後的衝刺階段還將要攻克哪些難關?日前,崇左市左江治旱灌區工程管理局局長滕振敏接受了記者採訪。

“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築物涵蓋水庫、電站、乾渠、輸水渠、隧洞、攔河大壩等,工程體系複雜,堪稱‘水利博物館’。”滕振敏說,從2016年10月開工至今,左江治旱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經受住了技術難關、汛期山區河流暴漲、複雜地質條件下施工安全等重重考驗。

2018年6月19日,導流洩洪隧洞提前貫通,2018年12月底水庫樞紐工程實現大江截流,2019年4月24日,馱英水庫樞紐工程堰壩結合體提前36天填築至207.8米高程,滿足了10年一遇洪水度汛標準,2019年6月20日,在主汛期到來之前,堰壩結合體完成子堰加高至211.5米高程,由設計階段的可抵禦10年一遇洪水提升至抵禦20年一遇洪水,順利通過2019年汛期考驗。

“馱英水庫樞紐工程瀝青混凝土心牆堆石壩是廣西第一座瀝青混凝土心牆堆石壩。原本瀝青混凝土心牆堆石壩的施工難度就比較大,施工程序對環境條件要求高,再加上馱英水庫壩址地處複雜的山地,多雨高溫,對施工工藝要求就更高、難度更大。”滕振敏說,工程地處丘陵地帶,也給穿過明江的倒虹吸、高達40多米的渡槽、長達28公里的隧洞等工程的施工帶來了較大難度。

面對工期緊、施工難度大的施工現狀,滕振敏稱,參建單位有先進的技術“大招”來應對。

馱英水庫樞紐工程藉助了西安理工大學、天津大學等科研單位的力量。

項目開工以來,各參建單位組成科技小組劃出重點防護範圍,在施工過程中集思廣益,根據實際情況儘量採取新的工藝,加快施工進展,保證施工安全。

西安理工大學團隊根據當地環境特點,帶來了先進、成熟的瀝青心牆混凝土堆石壩建設技術。天津大學項目團隊牽頭建設智能監測綜合調度管理系統,通過高精度水情信息監測、多目標水資源優化調度、精細化水資源管理、工程施工質量動態監控等先進專業化技術手段,實現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建設管理與綜合開發利用的網絡化、智能化、專業化、自動化和大數據管理,系統建成後將為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聯合調度、防汛抗旱發揮重要作用。

“工程施工質量動態監控已運用到馱英水庫樞紐工程建設中,在崇左就可以24小時監控工程施工情況,確保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得到安全監控。”滕振敏介紹,該平臺將構建並打造我國複雜水利工程智能監測與優化調度管理的信息化示範工程,目前,相關論文正在收集整理。

攻克了天氣變化多端、山區河流爆發等困難,在重重考驗下,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為廣西水利工程建設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

今年汛期,建設單位在公安河段增設了2個水文觀測站,與市水文水資源局開展合作,由市水文水資源局專門為馱英庫區提供雨量、流量等水情預測,及時組建馱英水庫樞紐工程水文氣象調度工作組,天津大學作為學術支撐,成功將天氣水文智能化分析運用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上,對臨河施工的設備設施、人員安全以及施工進度提供了科學參考,為完善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防汛應急預案提供了科學支撐。

“明年汛期將是一次重大的考驗,也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節點。如果大壩填築的施工節點無法順利完成,度汛將會迎來嚴峻的挑戰,給工程帶來極大的壓力。”滕振敏說,進入枯水期以來,馱英水庫樞紐工程發起了最後的“衝刺”。各參建單位將充分利用枯水期,以質量安全為生命線,在嚴格施工工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爭取明年主汛期到來之前達到防洪要求,將大壩填築至233米高程,確保大壩於明年年底完全建成。

“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建成後,灌區面積覆蓋84.12萬畝,將深刻影響寧明、江州和扶綏等三縣區現代農業、鄉村生態的發展,補齊工業用水短板,初步預計每年可為三個縣區帶來經濟效益約10億元。”滕振敏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建設是崇左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將發揮整合土地綜合利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治理等功能,水所到之處將形成獨特的“水經濟圈”。

馱英水庫及灌區工程建成後的綜合利用已有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