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昌都市圈真的來了!江西城鄉將迎來大發展…...

大南昌都市圈交通一體化越來越近了。為方便百姓出行,11月3日,

南昌鐵路集團公司正式開通南昌—豐城—樟樹之間城際列車。



城際列車每日開通兩對,時速每小時160公里。每對列車編組為三節硬座、一節軟座,硬座票價為14.5元,軟座票價為21.5元。

列車時間為:

南昌-樟樹

大南昌都市圈真的來了!江西城鄉將迎來大發展…...

樟樹-南昌

大南昌都市圈真的來了!江西城鄉將迎來大發展…...

都是樟樹老火車站上下南昌則是南昌站上下,非常方便、快捷、實惠。

大南昌都市圈真的來了!江西城鄉將迎來大發展…...

有需要來往南昌、豐城、樟樹三城的市民,

不妨前去體驗體驗。

此前,根據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

為推進都市圈跨市公共交通一體化,

推廣市際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

增開南昌至樟樹、豐城、高安、撫州城際列車

提升都市圈交通設施一體化服務水平。優化提升客運服務,依託京九客專、滬昆高鐵、向莆鐵路、滬昆鐵路等既有鐵路,增加開行南昌至樟樹、豐城、高安、撫州等地城際列車。圍繞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南昌西站等客運樞紐,促進不同運輸方式運力、班次和信息對接,推進空鐵、公鐵聯程發展。

大南昌都市圈真的來了!江西城鄉將迎來大發展…...

攝影:鄧和平

下一步,

你期待城際列車開往哪?




省裡定了!

江西城鄉將迎來大發展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實施意見

(2019年9月30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促進全省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特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

(一)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切實貫徹落實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的政策。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三權”退出和保護機制。省以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主要依據農業轉移人口實際進城落戶數量分配。在全省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安排一定數量用於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建設用地。

(二)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各類人才入鄉的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鼓勵原籍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外出農民工及經商人員回鄉創業興業。推動城市科教文衛體工作人員適度崗編分離,定期服務鄉村,提高入鄉人才的工資、生活待遇。採取定向培養方式,與涉農類高校合作,培養基層農技人員。實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和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開展鄉村振興志願者行動。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向鄉村教師、醫生傾斜,增加中高級崗位數量和比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授予“榮譽村民”等方式引入人才。鼓勵離退休黨員幹部、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到鄉村發揮餘熱。

(三)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制度。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依託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展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促進承包地經營權有序、規範流轉。鼓勵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建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推進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促進承包地經營權流轉。

(四)穩慎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房地一體的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探索採用變現、入股、保留等多樣化的宅基地資格權實現形式。按照國家部署,推廣餘江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經驗,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探索跨集體經濟組織流轉。通過置換轉讓、有償退出等方式,整合利用騰退宅基地和碎片化集體建設用地。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以出租、入股、聯營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閒農房及宅基地,用於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允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舊住宅、廢棄宅基地、空心村等閒置建設用地進行拆舊復墾,將拆舊復墾指標上市交易。探索建立對增量宅基地集約有獎、存量宅基地退出有償制度。

(五)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直接使用,同時使用者在取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之後還可以通過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等方式進行再次轉讓;允許村集體在農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收回的閒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推動城中村、城邊村、村級工業園等可連片開發區域土地依法合規整治入市;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所有權房地一體、分割轉讓。

(六)健全財政金融投入機制。各級財政加大支持城鄉融合發展及相關平臺和載體建設。在全省發展升級引導基金中,支持設立城鄉融合發展子基金。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到2020年,構建形成涉農專項轉移支付和涉農基建投資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擴大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使用範圍,穩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支持市縣政府債券資金用於城鄉融合公益性項目。積極培育村鎮銀行,支持中小型銀行優化村鎮網點渠道。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金融支農創新試點。依法開展承包地經營權、集體資產股份等擔保融資。建立健全林業金融服務平臺,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推進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

(七)建立工商資本入鄉促進機制。探索建立農村經濟主體信息採集、信用評價和應用機制。省級財政在支持鄉村振興預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支持工商資本入鄉創業興業。鼓勵工商資本、國有農墾企業與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鼓勵推廣龍頭企業與農戶結成互惠共贏的產業共同體。鼓勵市縣政府採用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鄉村環衛、養老等鄉村生活性服務業。

(八)建立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建立健全農業科研產權制度,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科技人員以資金、技術、專利等多種生產要素入股,與涉農企業、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允許農技人員為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提供技術承包、技術轉讓、技術諮詢等形式增值服務,併合理取酬。推動農業科研院校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通過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

二、建立健全有利於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的體制機制

(九)建立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推進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穩步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積極推行“教育集團”“聯合校”“協作校”等城鄉教育聯合體模式。深入實施“三通兩平臺”鄉村學校信息化建設工程。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

(十)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鄉村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增加面向村衛生室的訂單定向醫學生規模。穩步提升農村醫務人員培訓、養老保險等方面待遇。推進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人員實行“鄉管村用”。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標準化建設,積極推廣“曉康診所”經驗。因地制宜建立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體系,到2020年底,全省鄉鎮衛生院以上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統一收集、統一處置。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鼓勵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通過遠程醫療、巡迴醫療和進修培養等方式,推進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鄉村醫療衛生機構。

(十一)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資源,並重點向鄉村傾斜。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群眾需求徵集和評價反饋機制,推動服務項目與居民需求有效對接。鼓勵政府購買服務,支持鄉村文化團體培訓人才和開展符合鄉村特點的文化活動。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提供資助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立文化結對幫扶機制,採取集中培訓、一對一帶徒等方式,引導社會文化工作者和志願者投身鄉村文化建設。

(十二)完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險制度。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病保險制度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標準調整機制。健全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措施,完善全省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推廣“黨建+頤養之家”等養老服務新模式。到2022年,新增居家養老服務設施10000個以上、社區嵌入式養老院1200個以上。積極穩步推進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

(十三)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全面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穩步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水平,逐步實現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鄉統一。建立完善患重特大疾病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政策。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的關愛服務體系。健全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體系,完善殘疾人福利制度和服務體系。制定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十四)建立健全鄉村治理機制。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配齊配強領導班子。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重點加強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擴大組織覆蓋面。完善村民委員會民主選舉制度,進一步規範民主選舉程序。完善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理事會議制度。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線上線下結合”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

三、建立健全有利於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十五)健全城鄉統籌規劃制度。到2020年,基本完成市縣以上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開展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加快培養鄉村規劃設計、項目建設運行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統籌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好農業遺蹟、文物古蹟、民族村寨、傳統村落、傳統建築和灌溉工程遺產。

(十六)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機制。以縣域為整體,統籌規劃供水、汙水垃圾處理等城鄉基礎設施。推進城鄉道路互聯互通和客運一體化,到2020年具備通客運班車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防護設施建設,2020年底前全省基本完成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安全隱患治理。編制實施江西省公共安全視頻專網網絡建設規劃,重點加強村莊交通要道、公共場所和人群密集區域等重要部位視頻監控建設,並與“雪亮工程”平臺聯網共享。

(十七)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機制。健全“中央支持、省級統籌、市縣負責”的分級分類投入機制,對鄉村道路、水利、渡口、公交、郵政、綜合交通服務等公益性強、經濟性差的設施,建設投入以政府為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對鄉村供水、垃圾汙水處理等有一定經濟收益的設施,建設投入以政府和社會資本為主,積極引導農民投入;對鄉村供電、電信、物流和快遞等經營性為主的設施,建設投入以企業為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實施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開發建設。

(十八)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管護機制。將城鄉道路等公益性設施的管護和運營投入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明確鄉村基礎設施產權歸屬,由產權所有者落實管護責任。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化企業,提高管護市場化程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運營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改革,更好落實管護責任。

四、建立健全有利於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十九)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到2020年全面建成高標準農田2825萬畝,完成2800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和700萬畝油菜籽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建立“縣負總責、鄉鎮監管、村為主體”的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機制。鼓勵開展特色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省財政對試點縣開展的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進行以獎代補,獎勵金額不低於當地財政保費補貼資金的60%。積極穩妥推進全省稻油輪作試點工作。

(二十)建立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機制。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和農業眾籌等新模式,進一步促進農村流通業態轉型升級。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示範創建,探索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模式,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到2022年建成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000家、省級示範性家庭農場1000個以上,建設50個田園綜合體。積極推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民宿經濟、農耕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農村新業態發展。各地在省下達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優先保障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探索實行混合用地。

(二十一)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科學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完善根據生態產品質量和價值確定財政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額度政策。探索開展生態產品交易,建立健全生態產品交易制度。加快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探索開展政府採購生態產品試點。推進撫州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選擇若干縣(市、區)開展省級試點。

(二十二)建立鄉村文化保護利用機制。開展農耕文化主題類博物館和村史館普查和保護利用。2020年底前編制完成全省傳統村落整體保護規劃。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文物保護單位和傳統村落整體保護提供信貸支持。實施農村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挖掘利用陶瓷、中藥、茶葉、雕刻、竹編等優勢傳統工藝,打造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鄉村工藝品牌。扶持培養一批鄉村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本土人才。

(二十三)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打造一批城鄉協同發展先行區。把特色小鎮作為城鄉要素融合的重要載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集聚特色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完善小城鎮聯結城鄉的功能,探索創新美麗鄉村差異化發展模式。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其對鄉村人口和產業的集聚能力。優化提升各類農業園區。加大對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精品民宿、健康養老等城鄉融合典型項目的支持力度,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五、建立健全有利於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

(二十四)完善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環境。組織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廣企校合作、工學一體化、“互聯網+職業培訓”、多媒體資源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促進農民工憑技能提高工資待遇。提高農民工培訓補貼標準。健全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機制,保障農民工勞動所得。健全農民工就業對接服務機制,暢通勞務輸出通道。

(二十五)健全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機制。完善財政、信貸、保險、用地等政策,實施新型農業經營性主體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銷對接和在城市社區設立直銷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並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和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民採取農產品價格保護收購、提前簽訂訂單合同等模式,完善企業和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收。

(二十六)建立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機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積極開展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推進試點,加快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加快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2020年左右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探索建立明晰財政資金投入形成的經營性資產產權,將其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政策。創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探索混合經營等多種實現形式。探索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擔保、繼承等權能。

(二十七)強化農民轉移性收入保障機制。完善稻穀補貼政策,推動將生產者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傾斜。鼓勵有條件的市縣開展建立健全普惠性農民補貼長效機制試點。建立涉農財政性建設資金與吸納農村就業和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相掛鉤的機制。

(二十八)強化打贏脫貧攻堅戰體制機制。強化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鎮推進和實施的工作機制。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脫貧質量。主攻深度貧困村,加大資金、項目和政策的傾斜力度。深化產業就業扶貧根本之策,夯實穩定脫貧基礎。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做到貧困縣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紮實開展扶貧扶志感恩行動,激發內生動力。

六、完善工作機制

(二十九)狠抓工作落實。各地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精心組織,確保各項改革任務紮實有序推進。加強黨的領導,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成立省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統籌推進全省城鄉融合、新型城鎮化和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省直各相關單位要圍繞各項重點任務制定細化配套改革措施。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市縣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主體責任意識,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三十)注重試點引路。把試點作為重要改革方法,支持有一定基礎的市縣設立國家和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先行先試。同時,及時總結提煉可複製的典型經驗並加以宣傳推廣。

對於以上六大方面

你最期待哪方面在江西的落地實施

- 完 -

由天下英雄城綜合江西日報、豐城電視臺、樟樹網、高安那些事大江網、江西省人民政府發佈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