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說起大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世界最大汽車家族、最老牌車企之一、汽車業內的龐然大物等等頭銜都在大眾的頭頂熠熠生輝;這一方面展現了大眾在一種車企中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充分說明了大眾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之足。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不過大眾的非凡地位只是存在於燃油車領域,至少在一年之前還是如此,在各車企都已經在電動化路上走出不一的距離之後,大眾在最後才姍姍來遲,正式宣佈啟用全面電動化戰略。那麼遲到的大眾,還可以繼續像在燃油車領域那般的地位嗎?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要是說大眾在電動汽車領域毫無涉足,那是不嚴謹的;大眾對電動汽車的嘗試,遠遠早於其他車企,早在1973年大眾就基於T2,設計出了旗下首款電動車型,並在當時就可以實現最高80km的續航里程;而隨後更是在1993年,基於第三代高爾夫設計並生產了CityStromer車型。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但也正是這種過早的涉足,讓大眾對電動車沒有太好的印象。在電池技術和電動機落後的時代,大眾曾花費大量人力與金錢所研發的電動車型,和當時市面上燃油車型相比,不僅動力孱弱,就連續航里程也沒能超過100公里,自然沒有消費者買單。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由此,大眾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前進步伐便放緩,雖沒有停止但是更像是顧及面子的小打小鬧。在步入第二個千禧年之後,電池以及電動機技術出現了大幅的躍進,一眾車企將目光再次放到了電動車型上,並開始付諸於行動。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不過大眾依舊是一副興致不高的樣子,只是旗下的幾款車型的基礎上推出了插混版本,並沒真正的深入電動領域。不過隨著排放法規的日益嚴格,加上電動汽車市場潛力的進一步展現。大眾也逐漸開始坐不住了,最終在2013年再次推出了自己旗下的純電車型E-UP! ,試圖與已經在市場中耕耘多年的對手們爭奪市場,結果自然不是很理想,高達26.88萬元人民幣的售價,加上並不理想的續航里程,讓消費者依舊敬而遠之。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再加上2012年特斯拉以Model S高調殺入電動汽車界,並收穫了大量訂單之後,讓大眾感受到了壓力,全面加快了電動化的步伐,相繼推出了高爾夫、朗逸和帕薩特的純電版車型。不過由於這些車型上過於濃厚的燃油車氣息,讓它們在新能源市場並沒有收到大眾車型一貫的好評。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2018年之後,大眾開始認真了起來,先是被媒體拍攝到多款處於路試狀態的電動車型。而隨後又宣佈一輛名為ID.R的車型將挑戰紐北賽道的圈速記錄,以顯示自己在電動領域依舊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在今年的6月3日,大眾的ID.R如約在美國的紐博格林北環賽道進行了測試,成績為6分5秒336,足足比蔚來EP9創下的最速電動車記錄快了40秒,更成為了紐北賽道歷史成績的第二名;這無疑證明了大眾那恐怖的科研能力,即便起步稍晚,但依舊能用最短的時間製造出足夠強大的汽車。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而在近日,大眾在德國狼堡舉行的年會上正式對媒體宣佈,大眾將加快電氣化的腳步,在未來十年內會推出70款電動車型,並預計會有2200萬輛的產量,將累計投資300億歐元。而在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中國,大眾自然也不會產生輕視之心。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前幾天在廣州舉辦的“遇見新大眾”活動中,大眾不僅僅揭幕了自己全新的品牌標識,還展示了四款新車型,其中就有首款純電動車型ID.初見,而另一款ID.3也即將在上汽大眾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進行國產。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其中馬上國產的ID.3車型在歐洲已經開始發售,從數據上來看,它搭載的是一臺後置單電動機,最大功率為150kW(204Ps),峰值扭矩為310Nm。續航方面將提供三種續航里程版本的車型,WLTP標準下基本版續航里程為330km、中距離版續航里程為420km、長續航版續航里程為550km。這種成績在現在的市場中也算的上為佼佼者,由此看來,大眾在新能源領域終於是下了大功夫。


步入“電時代”的大眾,還能做車界大佬嗎?

作為老牌車企,大眾的技術儲備在這一次的新能源衝鋒中稍顯身手。而對於新能源市場而言,這無疑意味著又一強勁選手加入了競爭,特別對於國內一眾造車新勢力而言更是如此,正規軍大眾的到來無疑又加大了它們肩膀上的壓力;不過對消費者而言,大眾的加入則是意味我們即將能擁有更多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