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搶”回一條生命

“清創包”“手術燈”……一名護士手擎兩隻應急燈當無影燈,一名護士百米衝刺從搶救室到手術室取器械,外科專家主動當起助手……

“血管找到了!”隨著文登整骨醫院骨手外科專家、副院長隋海明的低語,在場所有人長舒一口氣。

8分鐘,搶回了一條生命!

文登整骨醫院裡通過一場8分鐘的“就地手術救援”,為一名被3噸重物砸傷的患者“搏”出一條生路。

事情還得從幾天前的一箇中午說起。在一陣急促的120急救車鳴笛聲中,一名男性重症創傷患者被緊急轉診到文登整骨醫院。和以往不同,這次接診讓文登整骨醫院陷入了兩難抉擇的“困境”。

患者張某當日上午在工作時不慎被3噸重的重物砸傷骨盆、頭部及右手,受當時病情所限,病人先被緊急送往事發地附近的一家醫院,後被建議轉院至文登整骨醫院救治。在轉運途中,患者出現了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到文登整骨醫院時,患者血壓僅為77/48mmHg,瞳孔散大固定,處於瀕臨死亡狀態。

“第一感覺就是患者有大血管損傷,嚴重失血。這時候最好的確診辦法是做動脈血管造影,但是患者的病情已經不允許再搬動。”整骨醫院急診室接診醫生說。經過請示,多學科會診機制當即啟動。

爭議隨之出現。參加會診的部分醫生提出,病人死亡幾乎已成定局,如果堅持冒風險救治,一旦出現問題,一場醫療糾紛可能無法避免。此時,擺在整骨醫院面前“最明智”的選擇似乎是——讓病人轉院,或和家屬溝通放棄。

一邊是患者生命,一邊是醫院和醫生的名譽,如何選擇?在生命面前只有擔當,文登整骨醫院業務副院長邵詩澤說:“建議轉院對我們是‘安全’了,但無法保證患者在轉送途中安全。更何況,這是一條生命,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放棄!”

此時,正在手術室的隋海明接到搶救通知,衝到搶救室。用最短的時間弄清病人的基本情況,隋海明當即決定用急診室的彩超確定血管損傷出血位置。但局部組織腫脹嚴重,彩超無法清楚顯示,隋海明當機立斷——就地切開組織、結紮血管。

在場的所有人都為隋海明捏了一把汗。在損傷不明確的情況下實施血管結紮,面臨著一旦切開,如果血管已經回縮至腹腔,病人還是死亡。病人的病情已不容多想,按常規將病人搬運至手術室已不可能,手術只能在搶救室進行。

由此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找到並結紮血管,意味著患者的生命基本保住,後續檢查和手術可以相繼進行了,“繼續使用升壓藥、加壓輸血……”

患者家屬拉著醫生的手要下跪,被醫務科主任周立波扶住,“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還要感謝你們家屬的信任,在這次救治過程中我們還要感謝兄弟醫院的全力配合。”

事後,邵詩澤說,當時,救治病人準備吻合血管,但整骨醫院沒有消毒好的人工血管。中心醫院在接到他們求助電話後,二話不說,簡單一個借條就把幾萬塊錢的人工血管提供給病人使用。“以病人、病情為中心的理念已經根植於我們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心裡。”

經過一個星期的全面救治,患者病情目前已基本穩定,已能自主進食和進行基本交流。(威海日報記者 杜曉瑩 通訊員 張小寒 董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