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潮诡异,脱离组织者亡---看权监安德海之死

安德海,生于1844年,死于1869年,年仅二十五岁。同治年间著名权监,在辛酉政变中冒死采用苦肉计,打通恭王和慈禧太后的联系渠道,为政变成功立下汗马功劳,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心腹,第一得力干将,权倾朝野,纳贿招权,干预政事,肆无忌惮。

因为把持朝政过多,得罪了多方势力,终于被朝野各方齐心协力斩杀。

政潮诡异,脱离组织者亡---看权监安德海之死

权监之死

同治八年,八月初七深夜,济南府的老百姓在睡梦中,只听得“呜嘟嘟”吹号筒,没有想到居然是半夜“出红差”,第二天起身,听说杀了一个太监,奔到街上,只见闹市中、城门口都贴了告示,才知道杀的是安德海。

太监出京就是死罪,大清祖制早有铁律。何况是一路招摇,煊赫非凡而来的安德海。

七月初六离开京城的太监安钦差一路招摇,除了带上在北京天福楼大摆筵席娶下的娇妻九岁红马赛花,还带着古董珠宝店、绸缎庄老板和伙计。这一趟来回不空,到江南要把从宫里偷出来的珠宝首饰销赃,叫上珠宝店老板免得被宰,然后让绸缎庄老板从江南进一批新奇款式面料的绸缎衣服,回北京高价销售。

安太监其实并无把持政权,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梦想,他时时刻刻想的,就是如何挣点钱,贪点钱,要点钱。他对于地方官员既没有看法也没有办法,但他从通州坐船一进了山东地界,地方官员是既有看法又在想办法。

小官想的是礼送出境,比如德州知府赵新,沿路暗中监控和保护,送到聊城地界完事。东昌(今聊城)知府程绳武,“驰骑烈日中,踵其后三日不敢动。”也是在后面跟踪了三天,不敢动手。

山东巡抚丁宝祯,这位四川名菜宫保鸡丁的发明人,清正廉洁,为人秉性刚烈。早有杀之立威的心思,亲派手下总兵,在泰安境内抓捕了安德海一行三十多人。同时四百里加急飞章上奏:

本年七月二十日访闻有北来太平船二只、小船数只,驶入山东省境,仪卫煊赫,自称钦差,并无传牌勘合,形迹可疑,派人密访,据称系安姓太监。或系假冒差使,或系捏词私出,真伪不辨,现已饬属查拿,解省亲审,请旨遵行。

直接认为安德海不是假冒,就是私出,反正都是死罪。

朝廷的反应更快,以六百里加急廷寄:

将该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

八月初六圣旨晚上九点一到,初七凌晨安德海人头落地,曝尸三日。甚至有好事人演义丁宝祯:前门接旨,后门杀头,此为增加丁公保的铮铮风骨形象,让人感觉痛快淋漓。

政潮诡异,脱离组织者亡---看权监安德海之死

四面树敌

慈禧太后在同治垂帘中期,渐渐掌握朝政主动权,除了她本人政务娴熟,处事果敢,用人准确外,和同掌政权的慈安太后秉性忠厚,惮于国事也有很大关系。慈禧太后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安德海,不仅可以收集信息,而且可以出谋划策,甚至可以代主出征,先行试探。实在是领导不可多得的好帮手。但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安德海依仗着太后势力,权倾皇城内外,势必要侵害其他人的利益,先来看看他都得罪了谁。

首先一个,同治皇帝载淳 。载淳从小害怕的是肃顺,曾经被吓的尿了裤子,六岁天子出此丑态,可不是帝国中兴明主之象;恐惧的是慈禧太后,严母懦儿,一辈子也难逃母亲的掌握和控制;仇恨的是安德海,从有记忆以来,让人痛恨,他对安德海的恨是最纯粹的,没有权势财物等利益冲突。他对母亲有多恐惧 ,就会对安德海有多仇恨,少年的他,会天然的认为是安德海干扰甚至夺走了母亲应该给他的爱。

慈安太后。这二个人本没有太大矛盾,但是天无二日,会本能产生对立感,而且对于喜欢打探消息,造谣生事的太监并没有好感,慈安太后的好恶更多的是来源于同治皇帝的态度。

恭王政府,恭王以同治皇帝亲六叔的身份,领衔军机处。是真正的国家首揆,政府总理。但是安德海一个小内监,干预朝政,擅自与督抚外臣勾结,销罪鬻官,动了政府权利蛋糕。有个吞没巨额公款的贪官赵开榜,被漕运总督吴棠指名严参,全国通缉。没成想,赵开榜找到了安德海门路,以四万两的价钱不仅要销案,还要当官。安德海见钱眼开,矫传懿旨,责令吴棠照办。幸亏吴棠还未昏聩,懂得办事套路,通过关系打探,才发现并无此事。事情捅到了军机处,政府居然不敢过问,赵开榜虽然没有升官,但是案子也没有人敢查,也算解决了大问题。只是这样的事乱了规矩,上至军机处,下到督抚道府,无不对敢矫传懿旨的安德海大起恐慌,害怕给自己来一个赵开榜样的事件,到时候不办不行,办了更不行。因此,政府系统是必杀之而后快。

想杀是一回事,能杀是另一回事。同治皇帝有权,政府有刀,但是只得罪了他们,安德海根本死不了,不仅死不了,还能好好继续生活。那么他做错了什么才是他真正的取死之道呢?答案是:脱离组织!

组织?什么组织?阉人有什么组织?

政潮诡异,脱离组织者亡---看权监安德海之死

脱离组织

清军入关之前本没有使用太监的习惯,立国之后,逐渐适应。鉴于前朝宦官之祸,清政府对太监管理甚为严格,顺治皇帝继而规定,太监的级别最高不得超过四品。同时立下6条禁令:“凡系内员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结外官。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结。不许假弟侄等人名色,置买田屋,因而把持官府,扰害人民。

同时设立太监管理部门敬事房,统一管理宫内太监。安德海是六品蓝翎太监,长春宫首领太监。在整个太监系统中属于副统领级,并不是太监系统中最高领导。只不过由于慈禧太后过于强势,安德海也就不把太监系统的最高管理部门敬事房放在眼里,更不会把首领太监当回事。实际上也就抛弃了太监组织,自立门户。

因此,当他洋洋得意出宫离京时,并没有办理正式手续,实际上也不可能有正式手续。太监不得出京是祖制铁律,而这时候任何人都没有阻拦,包括恨之欲死的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的太监首领和敬事房太监首领达成默契,都假装不当回事,迷惑松懈安德海的戒备,怂恿安德海犯下大错,不奉旨出京就意味着脑袋要搬家。

敬事房是太监宫女的管理部门,管理敬事房的上级部门,就是清朝独有的内务府

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内务府直属机构有7司3院。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 、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

如果说安德海脱离组织管辖,自成一派,是权利之争。那么安德海出宫采办龙袍,就彻底激怒了内务府。因为内务府管理三织造处,采办龙袍事宜是他们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弊处,以小安子的聪明和行事为人,可以想象,一旦他下江南了解其中的环节奥妙,内务府以后的日子不可能好过。因此内务府上下一条心,一定要把安德海的命交给丁宝祯。

毕功一役

从山东济南四百里加急承报的奏折,被内奏事处一送到同治皇帝手上,一场争分夺秒的送人头接力赛就开始了。

先是同治皇帝藏下奏折,防止慈禧太后看到,然后立派心腹通知恭王和内务府,这期间由养心殿太监首领负责隔绝消息,恭王一得到消息,立刻安排军机大臣全体待命,同时命令步军统领衙门左翼总兵荣禄,先派兵看住安家,防止其隐匿财产,湮灭罪证。

经过一番各怀鬼胎的御亲折冲,还是由年轻的同治皇帝亲自下令,立即抄家,就地正法,等到慈禧太后得到消息,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天,再无回天之术可救小安子的卿卿性命。

一刀斩杀!最得分的莫过于横下决心必杀巨阉的丁宝祯。

“有矫伪之乘徒,驰辇下而莫呵。惊朝至而夕擒,美执法之无邪。昭三圣之严法,靖宫府之敖吴。”

后人如此描绘这一段情景,称赞丁宫保有清君侧,正宫氛之功。实际上丁文端公不只是可端,还很有心机。先述安德海插三足乌旗为慈禧辩诬,后曝太监尸体为太后正名。虽然一手料理了慈禧心腹,确帘眷更浓,不久开府四川,造福蜀中十年。

第二得分的是慈禧太后。精明能干的慈禧太后深明大义,迅速表明态度:

“我朝家法相承,整饬宦寺,有犯必惩,纲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生事者,无不立治其罪。乃该太监安德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种种不法,实属罪有应得。

不仅没有受到舆论指责,还重新掌握了处置政务的主动权,更因为对丁宝祯的态度,得到用人为公的交口称赞。

至于同治、慈安、恭王、军机处、内务府,虽然除掉了眼中钉肉中刺,但是仅仅是斩掉了慈禧爪牙,并没有改变权力结构。很快的,李莲英接踵而来,成为清末政坛的重要角色,而且他深深接受教训,牢牢地和太监组织以及内务府结成利益集团,一荣俱荣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