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干预朝政的太监不多,其中一人忧国忧民,斩首后百姓为他收尸

明代是宦官专权的巅峰时代,自明成祖创立东厂以来,太监成了一个很强的政治群体。其后的英宗、宪宗更是宠信太监,让宦官群体形成了可与内阁相互牵制的政治力量,此后外廷的内阁和内廷的司礼监此消彼长,一度掌管大明朝政,这也为大明的亡国埋下了隐患。

清代干预朝政的太监不多,其中一人忧国忧民,斩首后百姓为他收尸

清入关后,鉴于前朝官宦专权干政的历史教训,对内廷太监进行了有效的遏制和管理,有清一代,宦官对朝政的影响很小。早在顺治帝时就对太监规定了“六不许”,其后,又在顺治十二年下旨工部铸成了一块大铁牌,立于交泰殿门前,上面刻有严谨太监干政的上谕。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更是制定了许多太监治罪条例,从法律的层面杜绝了太监干政的可能性。这些清规戒律让清宫太监噤若寒蝉,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

尽管如此,由于太监这个群体有着贴近皇帝的先天优势,有清一代,还是有人可以找到合适的机会干预朝政,结交外官,从中牟利,这样的事例尽管不多,但也还是有几个典型的案例。

清代干预朝政的太监不多,其中一人忧国忧民,斩首后百姓为他收尸

第一个就是顺治朝的太监吴良辅。吴良辅是顺治帝的贴身太监,他与大学士陈之璘等串通勾结收受贿赂,事发后,许多官员受到惩处。而吴良辅却受到了顺治帝的包庇。顺治十八年,也就是顺治帝死前的第五日,顺治帝自知大势已去,恐日后有人清算吴良辅,于是他便让吴良辅落发出家为僧。然而,顺治帝的愿望终落空,他死后的第三天,吴良辅便被斩首示众,成为了清代第一个因干政而死的太监。

第二个是乾隆朝的高云从。高云从案发生在乾隆三十九年,当时他身边的亲近太监高云从窃取高层人事机密后,伙同大学士于敏中、军机大臣舒赫德、尚书蔡新、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廉等,企图借势安排自家人。事发后,上述大臣受到严厉的处分,高云从被判斩立决。

清代干预朝政的太监不多,其中一人忧国忧民,斩首后百姓为他收尸

第三个是同治朝安德海。这个太监大家都很熟悉,他原本是慈禧身边受宠的太监,因为在辛酉政变中立有奇功受到慈禧的信赖。此后,安德海持宠而娇,嚣张拨扈,连同治帝和恭亲王奕䜣都不放在眼里。同治八年,安德海假借钦差身份前往江南采办龙衣,在山东境内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捉拿,奉同治帝密旨被斩杀与济南街头。

第四个是光绪朝寇连才。寇连才虽然也有干政的行为,但实事求是地说,他的干政却是正面的、积极的。他于光绪十九年入宫当太监,后来在慈禧宫中当差,也曾受到慈禧的信任。甲午战败后,全国哗然,忧国忧民的寇连才眼见国家危在旦夕,毅然决然地向慈禧上书进谏国事。

清代干预朝政的太监不多,其中一人忧国忧民,斩首后百姓为他收尸

因为寇连才在上书中指责慈禧的种种不是,而且还建议慈禧归政光绪,这引起了慈禧的极大震怒,于是慈禧便以“犯法干政”、“越分擅奏外事”为罪,将其押赴菜市口问斩,这位爱国爱民爱君的年轻太监慷慨赴义,死后百姓为他收尸并为他建祠祭祀。

上面四个太监都因干政引来了杀身之祸,而慈禧最受宠的二品顶戴太监李莲英却是个“太监中的战斗机”,论干政李莲英比起上面四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他的结局却出奇的好。

清代干预朝政的太监不多,其中一人忧国忧民,斩首后百姓为他收尸

李莲英当红时,屡次与外官结交,受贿数额巨大,可是他在慈禧的庇护下逃脱了宫规的处罚。慈禧太后死后,在宫中生活了50余年的李莲英悄然离开了紫禁城。为了感谢他多年在宫中服役,隆裕太后让其以二品休致,而且还有月薪60两,照这么看,李莲英算是大清朝第一幸运的太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