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讓大部分患者看病就醫不再出縣

潘壽華是峨山縣小街街道由義社區的居民,患有肺心病七八年了,前幾年他常常要到玉溪中心城區的市中醫醫院看病。如今,他不用再去到中心城區,在家門口的小街街道衛生院就能治病。“現在一般的病甚至疑難病,(街道醫院)基本都能解決了。像我這種肺心病,在街道醫院就能住院治療,費用也低,醫藥費可報銷到90%,住一次院十多天,也就是四五百元錢,(醫改)對老百姓太好了。”正在就診的潘壽華說道。

在推進醫療改革中,峨山縣整合全縣醫療資源,形成了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模式,讓優質醫療資源進社區、進鄉村。如今,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方便地看病,享受到醫改帶來的紅利。

像潘壽華一樣,許多患者到鄉(鎮、街道)衛生院就能看好病。現在,每天到小街街道衛生院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而在醫改前,到這裡看病的患者很少,醫院基本上是零處方、零病人、零收入。從2012年起,峨山縣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目標,按照“資源整合、上管下沉”的思路,由峨山縣人民醫院試點託管小街街道衛生院。被託管後,小街街道衛生院按國家標準完成了改擴建,並每天都有縣醫院的醫生前來坐診。小街街道衛生院副院長管煜介紹,託管以後,小街街道衛生院的門診人次到目前已經突破3.4萬人次,住院病人達940人次。醫院員工的收入提高了,老百姓的滿意度也提升了。

試點成功後,峨山縣8個鄉(鎮、街道)衛生院均由縣級公立醫院全面託管,並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整合縣內所有醫療與健康服務機構,組建了“峨山縣醫療與健康服務共同體”(簡稱“醫共體”),在全省首開公立醫院託管民營醫院的先河。峨山縣人民醫院院長、縣醫療與健康服務共同體理事長柏躍華介紹,醫共體對人、財、物進行統一管理,通過組建人事中心,對醫共體所有成員單位的人員,按崗位需要進行流動,快速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通過組建醫療服務中心,特別像影像、醫學檢驗、消毒供應、網絡中心的組建,實現了有限的醫療資源讓各成員單位共建共享。

小街街道永昌衛生室原來只有兩間舊房子,2015年,峨山縣醫療與健康服務共同體出資按國家標準重新建蓋,設置了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公衛室、藥房等,並加強醫務人員培訓,快速提升了衛生室的醫療服務水平。經由縣醫共體運作,兩年前,峨山縣完成了全縣所有村級衛生室的標準化改造建設。

在實現縣鄉村一體化建設的基礎上,2018年,峨山縣人民醫院又與玉溪市人民醫院合作組建了“專業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由市醫院下派醫療骨幹到縣醫院,重點扶持急診、重症、皮膚、兒科等科室,提升了縣級醫院醫療水平,使大部分患者看病就醫不再出縣。

據統計,2018年,峨山縣鄉(鎮、街道)衛生院實現門診24.2萬人次、住院1783人次,較上年分別增長9.2%、23.5%,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1%。通過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峨山縣醫療服務體系實現了整合,醫療服務能力得到了提升,分級診療格局初步形成。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滿足了群眾就近看病就醫的需求,縣域綜合醫改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玉溪日報記者 李智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