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龍墾者,龍江墾區也,姓黑龍江氏,名墾區,曾用名生產建設兵團,字農墾,號北大荒,官拜總局授廳級。民國三十六年,龍墾生於黑土地,是時天翻地覆,戰火紛飛,東北解放始於斯。

龍墾祖有軍功之顯赫,得以封地;家有良田之四千餘萬畝,以成家業。龍墾兄弟一二十餘,分居各省,伯仲叔季者,龍墾、新墾、瓊墾、粵墾也;諸弟落戶他鄉者,若滇墾、京墾、滬墾、蘇墾、浙墾、桂墾等等。龍墾生九子,皆稼穡以為業,地名以為名,星羅於全省,屯墾戍邊,以固國疆,曰子寶、紅、建、牡、北、九、齊、綏、哈,子計有子泛百十三;棋佈於沃野,及乎今三世也,家丁百六十萬。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黑龍江墾區分佈圖

龍墾家境殷闊,春華秋實,寒來暑往,幾無不得,稻稷黍菽薯粟蔬樹實倉廩,雞鴨鵝狗豬馬牛羊肥存欄,車船舟楫農械飛機俱備矣,歲產糧四百三十億斤有奇,或曰“中華大糧倉”,抑或曰“北大倉”;黨政軍公檢法無不有,科教文衛交通無不全,工農商服貿外無不齊,企事群團社協無不存,或曰“小社會”,抑或曰“獨立系統”。農墾轄地甚廣,竟至五萬餘平方公里,九分龍省有其一;農墾轄地非方非圓,間插市縣,“飛地”四方,不以方圓,卻中規矩。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民國三十六年,黨運籌帷幄,決戰東北,收復龍江,盡逐蔣寇,絕剿匪患,調榮轉軍人創農場以供軍需,安寧地方,示範農者,譬若寧安、趙光諸國營機械農場,是為農墾肇始。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民國三十八年,天下歸一,四海甫定,和平草創,紅透中華,山河盡染,人民江山人民坐,此誠寰宇之新紀元,不輸秦皇、漢武萬古功,遠勝西歐、北美近世業,狂甩華盛頓、拿破崙百條街,新中國元年起。新中國二年,置東北國營農場管理局。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新中國七年,壯士楊華、龐淑英諸君,藉一腔熱血,雲集於黨之號召,首擎青年志願墾荒隊義旗,揮汗於蘿北荒原,乃成青年志願者赴“北大荒”之先河,唯邊疆是開發、唯邊疆是建設,憑星火之微,燎青年志願墾荒之勢。起是,墾荒之潮,似怒濤排壑,不可遏抑,解甲官兵十有四萬、大專學堂生五萬、支邊青年廿萬、知青五十有四萬,辭告五湖,淚別四海,急赴北大荒,紮根農墾,建成墾區,戲言“獻青春,撒子孫”,豪邁溶血,歲月落淚,其情也真,其心也誠,其勢也磅礴,殊非今人可想。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北大荒安在,意何為?謔謂,北大荒者,北京大學荒蕪也?非也!《山海經·大荒北經》載:“大荒之中,有山曰不鹹山,有肅慎氏之國。”。《史記·五帝本紀第一》“唯禹之功為大……定九州……方五千裡,至於荒服……北山戎……”。蓋北大荒之所、之詞源也。北大荒古為肅慎、挹婁、渤海、契丹、女真、蒙古世居之地,其興也勃焉。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新中國七年,移墾解放軍農建二師而建二九〇、二九一諸農建二師農場,堪稱天下軍墾整建制屯墾戍邊之先河。復轉鐵道兵九個師而建八五〇、八五二諸綜合性半機械化鐵道兵農場,並置鐵道兵農墾局,治所密山。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前一年,毛子蘇大哥援助而建友誼農場,東西長百一十二里,南北闊八十又八里,有“天下第一場”之譽。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至新中國八年,優撫革命殘廢軍人而建伊拉哈、伏爾基河諸榮軍農場;安置被解放國民黨軍官而建寶泉嶺、二龍山和筆架山諸解放團農場。

新中國八年,中樞設農墾部。至此於黑龍江墾區置有鐵道兵農墾局(後改牡丹江農墾局)和合江農墾局,逾七年兩局併為東北農墾總局,總局治佳木斯市,轄蘿北和虎林分局。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新中國十年,上將軍王震揮師十萬,復轉挺進北大荒,大本營密山,將軍攜所部篳路藍縷,墾荒鬥地,披荊戰惡,履至三江腹地、七星河、撓力河、烏蘇里江、穆稜河、興凱湖。新農場有如春筍雨後,東部墾區廓成。郭老謳歌有詩云《向地球開戰》。同來下放右派者千餘人如丁玲、艾青、聶紺弩、丁聰、吳祖光、尹瘦石、黃苗子列君。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王震將軍點燃第一把荒火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王震將軍與王振林

當是時,黑龍江省設農墾廳,隸九三、趙光、查哈陽和紅色草原農墾局諸派出機構,領有省屬國營農場,即今之墾區中西部農場。

農墾收勞改農場數十,龍省勞改農場為首者,當推新中國二年松江省公安廳於湯原縣之勞改農場。餘而有密山、興凱湖、尾山、長水河計卅八,均始建於上世紀六〇年代。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新中國二十年六月十八日,龍墾歲廿一,值弱冠之年,適立志之時,中樞指示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以東北農墾總局所屬之農場和省農墾廳所屬之部分農場為底,統轄六個師,六十九個團。趣旨屯墾戍邊,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發展生產。餘眾國營農場和勞改農場遂見下放至所在市縣。四年後,省國營農場管理局成立,下放之國營農場和勞改農場轉歸之。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再四年,兵團見撤於上,牽手省農場管理局,組建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總局於佳木斯,轄寶泉嶺、紅興隆諸11國營農場管理局。兵團時期,誠可謂艱難中前進,曲折中發展。今之墾區,已成,後有微調,貢獻者不分先後,有曰:榮轉農場、鐵道兵農場、地方農場、勞改農場、復轉軍人、兵團官兵、知青、支邊青年、下放人士、地方人員,尤以無名英雄為念巨哉,有歌唱道“無名花朵開滿原野上”。

憶往昔,青壯年見召於領袖,或下鄉、或插隊、或入兵團,皆曲徑通北大荒,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然文革後,鄧公撥亂反正,促知青返城潮,農墾概莫能免,知青遽蜂退憾別墾區,屢有英傑而出,心繫大荒不了情。

改革開放既行,農墾再創業。農工商綜合經營,一改農業獨大。對外開放,建農業現代化窗口。建大農場套小農場之雙層經營體制。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之。

新中國50年,龍墾逾知天命年,更名為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列省政府機構,省部共管,轄九分局。北大荒集團鶴立舉國農企,局企合署,遂漸成北大荒股份上市。千禧年,喜迎喬遷之喜,治所由佳木斯遷址省城。

越十年,黑龍江省墾區條例實施,獲一攬子執法授權,終成總局、管理局兩級授權,農場一級派出之執法體系。翌年夏七月,有卒入職龍墾驛道,多為刀筆,太史公忝列其中,羞赧澀,但求學前輩至不懈。

今,兩條高速驛道貫穿龍東南,宛如輸糧大動脈矣;完達山、北大荒、九三品牌馳名海內;百餘農墾小城鎮,遍佈省內,璨若蒼穹繁星;交通、通信、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保、新聞和廣電諸業俱自成體系。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農墾高速公路

龍墾性頗憨,為人剛毅,勤以持家,儉以助外,好行其德,俠骨丹心,事龍江弗怠,急國以糧。龍墾行龍江多年,人之美其者夥也,毀其者亦不鮮。

今,中樞昭農墾改革指導意見,龍墾改革勢在必行,集團化、管辦分離、內部政企分開不一而足。嗚呼,何去何從,樹欲靜而風不止,不爾待,光陰揮手輕輕,作別昔日之農墾。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史記·龍江墾區列傳

太史公水木快快刀曰:予視農墾為高山,其境界有似流水,非仰止不足以成。然予觀農墾,終落管中窺豹之窠臼。古稀之農墾,老矣?老當益壯,尚期吐綠納新,涅槃出新姿。其體制之獨特,之優越,引百萬垂淚溼青衫,不可不慮也。再臨高樓,獨悵然而泣下,會三江而不現大海。農,天下之本,民所恃以生也。唯勢是從,唯命是遵,順勢而為,助瀾改革,變則通,通則達,達則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