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東吳最聰明的人是誰?你怎麼看?

五金員工陳可為


魯肅,《三國演義》裡的魯肅看起來是位忠厚老實的人,真實魯肅卻相差甚遠,《魯肅傳》裡描述的可是一位傑出的政治人物,他很早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理念,;赤壁之戰前,力排眾議,堅定孫權抗衡曹操的決心;為了孫劉聯盟,忍辱負重,維持著這個脆弱聯盟的穩定。

把荊州借給劉備,絕不是愛劉備,在劉表死之前魯肅根本沒見過劉備,借荊州給劉備,只是讓劉備有了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不至於被曹操滅掉,圖的是與劉備結盟,共同抵抗強大的曹操,曹操聽說劉備得了荊州時“方作書,落筆於地”,魯肅這麼做,無疑給曹操統一全國製造了更大的障礙,事實也是如此。

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三國的歷史的主要材料來源基本都是陳壽所編纂的《三國志》,因而我們既然接受了陳壽的記載,也請相信和吸取陳壽的眼光和對人物的評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孫權之論,優劣允當,故載錄焉。

按陳壽的評論,他既明確表態支持孫權對三人的評價,也詳細摘錄了這段評價,更是揭示了魯肅晚年的轉變最終也還是包含了將關羽作為孫權帝王之業必須掃除的對象,並高度評價了周瑜、魯肅的奇才和呂蒙有勇有謀、擒殺關羽的功績。我們作為一千八百年後的局外之人,卻自以為是地背棄同時代有識之士對其的評價,大家認為呢。



紫荊谷


  《三國演義》中的東吳的四大將領是太史慈,甘寧,周泰,程普。  1、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2、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隨孫權破黃祖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甘寧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  3、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三國時期吳國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後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青羅傘蓋。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死於黃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數有戰功,死於黃龍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繼承了兵權和爵位。  4、程普(?—210年),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東漢末年東吳的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斬華雄、破呂布,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赤壁之戰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敗曹操,之後大破曹仁於南郡。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檸檬愛繪畫


東吳最聰明的當屬魯肅。

魯肅的戰略眼光是很高的,他的榻上策也無疑是極有見地的一個戰略藍圖,這一點也是得到了孫權和諸葛亮的肯定的。

孫權論魯肅

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

諸葛亮和魯肅同為當時極富戰略眼光的戰略家,各自提出的《隆中對》和《榻上策》都是很有前瞻性,頗具指導性的。但二者戰略高明是一方面,二者的戰略由於事實的變化太快均告破產最終無法實現也是另一方面,這無法反推出二者水平不行,但其中的變故是值得探討的。

《隆中對》強調劉備集團必須要能做到“跨有荊、益”並且同時還要重視與孫權的關係要“以為援而不可圖”以及“外結好孫權”

而魯肅的《榻上策》則目光如炬的提出了“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的觀點,併為孫權明確指明瞭趁“北方多務”的時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可以說魯肅的謀劃也是極具創造性的。

而後一切都進展的太快,曹操順利接收荊州使得諸葛亮和魯肅的謀劃都處在破滅的邊緣,於是此時的魯肅進一步對此做出了修正和補充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再之後因為魯肅勸孫權的堅持抗曹、諸葛亮的高超遊說水平以及周瑜作為軍方實權派的鼎力支持,孫權下定決心抗曹,並最終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之後如何進一步圖取荊州的問題也在此時擺上了檯面。

而此時的孫權想要進取荊州,除了曹操,同時也要考慮劉備在荊州的存在,由於在南郡之戰中周瑜作為主力鏖戰一年終於迫退曹仁取得南郡,戰後論功行賞,周瑜將長江南岸的公安分給了劉備,而劉備在周瑜主力圍攻南郡期間南下以劉琦的名義撿漏收服了荊南四郡的太守,此時的格局是孫權佔據著江夏和南郡大部以及荊南的部分區域,劉備佔據著荊南四郡的部分區域和南郡的公安縣,後劉備以地少為由向孫權求都督荊州,孫權在周瑜的“扣押劉備驅使其眾”和魯肅的“借地與備多樹操敵”之間最終敲定了後者,選擇了將南郡和部分荊南地區借給了劉備,使劉備初具實力,期望劉備能與自己竭誠對抗曹操。

個人也同樣認為,魯肅的才智 肉麵糰的迂迴戰術,也是當時的高手。


玩易齋


三國時期,東吳聰明的人可真不少,東吳主孫權領到群雄,對峙蜀魏,不可謂不聰明。

周瑜周公瑾,官拜東吳水軍大都督,英姿勃發,火燒赤壁,青史留名,不可謂不聰明。

張召張子布,東吳第一大謀士,三朝元老,輔佐東吳盡心盡力,不可謂不聰明。

呂蒙,接魯肅三軍大都督之職,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成功,圓了孫權多年的夢,把荊州收回東吳。不可謂不聰明。

陸遜,火燒劉備聯營兩百里,解東吳之危難,致使劉備命喪白帝城,導致蜀國元氣大傷。不可謂不聰明。但這些人,都算不上最聰明,孫權以貌取人逼走龐士元,周瑜美人計賠了夫人又折兵,張昭自視高明,自取其辱於諸葛孔明,又誣衊諸葛瑾遭孫權嫌棄。呂蒙呢!奇襲荊州後,落下心病,不久病逝。陸遜插手孫家皇室之爭,惹怒孫權,被孫權窩囊致死。

那最聰明的莫過於魯肅魯子敬了,周旋於這些王君將相之中,發揮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貢獻, 並且保全了自己!


吉祥流年


我認為是魯肅。

大家對魯肅的刻板印象可能侷限於那個東吳的老好人。其實不然,魯肅不僅僅是那個東吳老好人,更是東吳有名的戰略家。

他是“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可以看到魯肅的格局很大,有一雙洞察天下的眼睛。他也是“孫劉聯盟”的創始人,幾乎憑藉一人之力促成了孫劉聯盟的形成,對於孫吳政權可謂是功不可沒。

魯肅的出現算是偶然,在官渡方面還打得激烈的時候,孫策趁機偷偷秣馬厲兵,準備偷襲曹操後方。卻不料遭遇刺殺,不幸陣亡。孫權新立,年僅十八,是個未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年輕人,東吳上下都對他保持懷疑,政局十分不穩定。而此時一個落魄的年輕人主動投奔孫權,說有大事相告,他就是魯肅。

魯肅此次過來,就是要和孫權商量一下天下大勢。魯肅認為,此時雖然曹袁兩個人打得不可開交,但是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曹操。曹操將會佔據北方。而孫權應該發大軍進剿黃祖,蠶食劉表,佔據荊州,掌控整個長江中下游,與曹操平分天下,然後就可以重效劉邦的偉業。

這就是魯肅向孫權提出的榻上策,類似於隆中對!而且周瑜死前極力推薦魯肅成為東吳大都督,這也從側面展現了魯肅之才。



快餐閱讀


個人觀點是孫權

孫權在三國鼎立的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他是三國中吳國的創立者,聰明的他十幾歲的時候就轉戰大江南北,參與平定江東,並在周瑜的輔佐下領導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戰勝曹操,構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他北拒曹操、西抗劉備,他能夠忍辱負重,以柔克剛。只是稱帝后他開始剛愎自用,猜疑成性,寵信奸臣,讓這個在自己手中強大起來的東吳又衰落了下去。個人覺得一個朝代的開國君王,對王朝的興衰影響格外重大。

生子當如孫仲謀,說的就是孫權。他是吳郡高春(現在浙江富陽)人,仲謀是他的字,他的父親孫堅是一個一生聽命於人的大將,他一直在為自己的兒子佔據江東打著基礎,漢末時曾被封為烏程侯、破虜將軍。他的哥哥孫策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曾經被曹操表為討逆將軍和吳侯。這樣的家庭讓孫權從小便得到了鍛鍊,他跟著父親和哥哥轉戰各地,期間讀書習武增加自己的才幹,這讓孫權初步具備了文韜武略。孫權有著開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

根據翻閱的史籍中記載,在他10歲的時候,父親戰死。於是他就跟著哥哥開始軍旅。孫權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很有謀略了,對一些戰事分析得很清晰,有時還給哥哥出謀劃策,孫策看著弟弟如此智慧,自然也是高興不已。為了讓孫權早日成材,孫策在他只有15歲的時候就讓他做了一個縣長。孫策很想與弟弟一起打下一片江山,對弟弟可謂是盡心盡力,但事實並不能完全如其所願。他正謀劃趁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之機準備北伐。然而,他卻在這時被害致死。原來孫策在攻打吳郡的時候殺了那裡的太守,結果太守的門客在孫策出獵的時候放了暗箭。

孫策臨終時,將孫權託給部將張昭,“現在天下大亂。如果有吳越之地眾,保有三江之固,足以坐觀成敗,兼取天下。”然後又將印信交給了孫權,對他說:“若論率領江東將士徵殺疆場,和天下豪傑逐鹿中原,你不如我。但是如果論知人善任,合力穩定江東,我不如你。你當好自為之。”孫策死時年僅二十六歲。到送信的人卻把信直接送到了孫權那裡。孫權先是不動聲色,然後叫上張昭一起去找孫輔。孫輔先是不肯承認,見了書信後再也無法抵賴。於是將他監禁起來。打了兩個漂亮仗後,江東漸漸平穩了下來。

於是孫權開始網羅人才其中周瑜推薦了魯肅,交談之中,魯肅果然不同凡響。孫權問:“現在漢室衰落,天下大亂。我真希望自己能像齊桓公、晉文公一樣,來扶助天子,建立顆業,您認為如何?魯肅答:“漢室一時不可興。如今曹操勢力已經強大,我們無法撼動。如今要保住江東這塊地方,成鼎立之勢,以觀其變。等待時機。曹操現在正忙著平定北方,我們不如趁這個機會,剿了黃祖,討伐劉表,佔領荊州。然後再來平定天下。”孫權豁然開朗,於是依魯肅之計行事。孫權做的首先是安內。因為孫氏勢力是由外部打進江東的,江東六原有許多名門望族後來,又從江北遷徙過來許多人。

翻閱歷史資料發現,正當他準備再下一步就去謀取荊州的時候,卻不料曹操領兵南下在他之前進入荊州地界。當時,曹軍23萬,號稱百萬,而東能調集起上輸了一招。曹軍佔領了荊州,又有上千般戰船,來的人馬不足6萬,雙方相差懸殊。是戰是和,成了眾人議論的焦其中張昭等人主降,周瑜也是主戰:“曹操名為漢朝丞相。其實是漢室奸。這次是他自己來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不久後,魯肅又找到劉備,提出聯合抗曹,得到了諸葛亮和劉備的認可。有了劉備這一支的軍事力量,孫權更是信心大增。於是任命周為都督。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軍士兵很多不服水土,已經得了疫病。雙方剛開戰,曹軍節節敗退,被迫撤退到長江的北岸。

後來,他們把戰船用鐵索連在一起,船果然平穩了。周琀的部將黃蓋看到這個情況,向周瑜獻策:“敵人兵多,我們兵少,拖下去對我們不利。這一年,孫權僅僅二十七歲。 然而,戰爭的結果並不令孫權滿意。他早就瞄準的荊州自己沒有佔成,反倒讓劉備佔據。由於北方曹操的威脅還在,又不可能立即將劉備逐出荊州,孫權權衡利弊,同意魯肅的建議,將荊州要地借給了劉備,以維持聯盟,再圖發展。可是後來孫權想和劉備聯合奪取巴蜀即現在四川帶,於是下決心奪回全部荊州。孫權接受了大將呂蒙的建議小編翻閱的史籍中記載,在公元219年,關羽與曹軍大戰時,趁機沿江西上,直驅南郡,很快收降關羽部將糜芳和傅士仁,佔領公安和江陵。

關羽回救荊州被圍,從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突圍後被孫權軍隊活捉殺死。小編覺得古代的三國真是人才輩出,後世留名。劉備佔據的荊州各郡全部被孫權奪去,孫權集團的勢力順利伸展到三峽以東。劉備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親統蜀軍大舉攻吳。孫權為免兩面受敵。遭使向魏稱臣,剛開始稱帝的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公元22年,吳軍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一帶大敗蜀軍,火燒人百里連營,劉備逃回白帝城。不久後病死。這時,孫權再次拒絕魏國要自己送子為質的要求。

曹丕派曹休、張遼等率軍攻吳。孫權一面親自督軍抵抗曹兵,一面遣使向蜀國示好。諸葛亮為了大計考慮,毅然不計前嫌,吳蜀重新聯合起來。曹軍見大勢不妙。只得退兵。這時。曹丕、劉備均已建國稱帝,手下大臣們也建議孫權稱帝。於是,孫權於公元229年4月13日在武昌稱帝,即吳大帝。因夏口(今湖北武漢)、武昌(今湖北鄂州)都傳言黃龍、鳳凰等吉物出現,於是改元黃龍。立國號為吳,大放天下。追尊孫堅為武烈皇帝,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為皇太子。9月,孫權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靜善居士16688


孫策,從他傳位之事可看出其謀略智慧非同一般。如果孫策把位傳給兒子孫紹,那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首先,朝廷不會認可。那時候,朝廷雖然被曹操把持著,但還是存在的。朝廷絕不會同意一個小孩兒當太守。不同意,你要堅持這麼做,那就給朝廷(曹操)找到了攻打你的理由。

其次,江東的人不會擁戴孫紹。所有人都知道,在打江山爭天下的時候,找一個雄才大略的主是非常重要的。跟著一個小屁孩兒玩兒,那有什麼前途呢。所以有識之士都不會到江東來,江東的人才也會大量流失。

第三,張昭和周瑜等人會崛起。周瑜雖然和孫策是親戚,而且相互欣賞,是好哥們兒。但是孫策去世以後,情況肯定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自古為了皇位,兄弟反目的情況太多了,何況只不過是親戚。而更值得擔心的還有張昭。孫策把位子傳給孫權的時候,為什麼特意讓張昭當輔政大臣?為什麼會對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行,你就取而代之。這話和後來劉備對諸葛亮說的話,何其相似。很顯然,孫策非常擔心張昭,才當著孫權的面,給張昭套了一個緊箍咒,讓張昭不起反心。

第四,孫權本身能力不凡,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孫策自己還厲害。孫策就對孫權說了,打江山,你比不上我;守江山,我比不上你。當時對於東吳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守住那片基業。只有守住了那片基業以後,才會有根據地,才有力量和曹操等諸侯爭鋒。孫策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特意選擇孫權。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孫策選孫權,都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方塘之聲


三國演義中東吳的大臣就是魯肅最為明智,你看他為人憨厚,他並不是傻子,他是一個眼光遠大的人,你看劉備得了荊州,周瑜就想千方百計想要回來,每一仗都吃虧,鬧得孫劉不和,曹操就隨機用兵。讓魯肅過江討荊州,還跟劉備籤合同。雖回去落下埋怨,他一個人扛著,為什麼?他以大局為重,他也看出了諸葛亮耍賴,但是,他大智若愚,因為知道一但孫劉分裂,將被曹操各個擊破。孰輕孰重他懂得。諸葛亮就是耍“小聰明”。你看周瑜一死,魯肅任大都督,孫劉和睦相處多年,到是關羽“單刀赴會”,引發殺身大禍,致使劉備招來“火燒連營”。孫劉兩家最後都被無名小將給剿滅了!所以就魯肅最聰明,他在任內孫劉兩家最好最團結!縱觀三國滅蜀吳的禍首當關羽。愚蠢的關羽,聰明的魯肅!


天翼用戶2696900273746


三國時期,東吳能臣首推周瑜。從以下週瑜臨終前寫給孫權的書,我們稍稍取一句“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勢若在握”。憑此足以證明“天下三分”並非諸葛亮一人之專利,這句話的戰略構想是:東吳首先取益州巴蜀,再取荊州,以整個南中國的勢力範圍,與北方曹魏爭雄逐鹿;並且憑藉孫權的英明善斷,將帥戮力,有十分的把握戰勝曹魏。赤壁之戰便是周瑜施展軍事才幹的得意之筆。

茲錄周瑜臨終與孫權書如下。

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瀟湘詩話


我認為是陸遜,他是吳國的大將,深得孫權器重,一生出將入相,被後人贊為“社稷之臣”。 \r

主要令人稱道的是他與呂蒙共同擊敗關羽、奪取荊州;夷陵之戰攻破劉備;石亭之戰打敗曹休等戰役。\r

其中,夷陵之戰他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作為吳軍主帥的陸遜統觀兩軍主客觀態勢,確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相機破敵的戰略。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不顧手下的非議,靜待時機。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勝利。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大獲全勝後,又適時停止追擊,使曹魏無隙可乘,戰略全局運籌周密,堪稱用兵奇略。而陸遜能創造奇蹟,與孫權的識才,夷陵之戰時與曹魏的周旋也是分不開的。\r

在荊州一戰中,他充分表現了自己體察對手,洞悉敵情的敏銳。他甘當舔狗,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專注於樊城之戰。從而自己逆江而上堵住關羽逃回蜀中的峽口要道。\r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他建議孫權要象輕刑便民,用仁政治理國家,要儘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這一切主張說明陸遜並非單純“書生”,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r

故而連孫權都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與“王佐之資”的周瑜相提並論: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r

他的兒子陸抗也深受他的影響,成為後來吳國抵禦晉國名將羊祜的中流砥柱。\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