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东吴最聪明的人是谁?你怎么看?

五金员工陈可为


鲁肃,《三国演义》里的鲁肃看起来是位忠厚老实的人,真实鲁肃却相差甚远,《鲁肃传》里描述的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他很早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理念,;赤壁之战前,力排众议,坚定孙权抗衡曹操的决心;为了孙刘联盟,忍辱负重,维持着这个脆弱联盟的稳定。

把荆州借给刘备,绝不是爱刘备,在刘表死之前鲁肃根本没见过刘备,借荆州给刘备,只是让刘备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不至于被曹操灭掉,图的是与刘备结盟,共同抵抗强大的曹操,曹操听说刘备得了荆州时“方作书,落笔于地”,鲁肃这么做,无疑给曹操统一全国制造了更大的障碍,事实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三国的历史的主要材料来源基本都是陈寿所编纂的《三国志》,因而我们既然接受了陈寿的记载,也请相信和吸取陈寿的眼光和对人物的评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按陈寿的评论,他既明确表态支持孙权对三人的评价,也详细摘录了这段评价,更是揭示了鲁肃晚年的转变最终也还是包含了将关羽作为孙权帝王之业必须扫除的对象,并高度评价了周瑜、鲁肃的奇才和吕蒙有勇有谋、擒杀关羽的功绩。我们作为一千八百年后的局外之人,却自以为是地背弃同时代有识之士对其的评价,大家认为呢。



紫荆谷


  《三国演义》中的东吴的四大将领是太史慈,甘宁,周泰,程普。  1、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2、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甘宁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  3、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  4、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柠檬爱绘画


东吴最聪明的当属鲁肃。

鲁肃的战略眼光是很高的,他的榻上策也无疑是极有见地的一个战略蓝图,这一点也是得到了孙权和诸葛亮的肯定的。

孙权论鲁肃

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

诸葛亮和鲁肃同为当时极富战略眼光的战略家,各自提出的《隆中对》和《榻上策》都是很有前瞻性,颇具指导性的。但二者战略高明是一方面,二者的战略由于事实的变化太快均告破产最终无法实现也是另一方面,这无法反推出二者水平不行,但其中的变故是值得探讨的。

《隆中对》强调刘备集团必须要能做到“跨有荆、益”并且同时还要重视与孙权的关系要“以为援而不可图”以及“外结好孙权”

而鲁肃的《榻上策》则目光如炬的提出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观点,并为孙权明确指明了趁“北方多务”的时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可以说鲁肃的谋划也是极具创造性的。

而后一切都进展的太快,曹操顺利接收荆州使得诸葛亮和鲁肃的谋划都处在破灭的边缘,于是此时的鲁肃进一步对此做出了修正和补充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再之后因为鲁肃劝孙权的坚持抗曹、诸葛亮的高超游说水平以及周瑜作为军方实权派的鼎力支持,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并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如何进一步图取荆州的问题也在此时摆上了台面。

而此时的孙权想要进取荆州,除了曹操,同时也要考虑刘备在荆州的存在,由于在南郡之战中周瑜作为主力鏖战一年终于迫退曹仁取得南郡,战后论功行赏,周瑜将长江南岸的公安分给了刘备,而刘备在周瑜主力围攻南郡期间南下以刘琦的名义捡漏收服了荆南四郡的太守,此时的格局是孙权占据着江夏和南郡大部以及荆南的部分区域,刘备占据着荆南四郡的部分区域和南郡的公安县,后刘备以地少为由向孙权求都督荆州,孙权在周瑜的“扣押刘备驱使其众”和鲁肃的“借地与备多树操敌”之间最终敲定了后者,选择了将南郡和部分荆南地区借给了刘备,使刘备初具实力,期望刘备能与自己竭诚对抗曹操。

个人也同样认为,鲁肃的才智 肉面团的迂回战术,也是当时的高手。


玩易斋


三国时期,东吴聪明的人可真不少,东吴主孙权领到群雄,对峙蜀魏,不可谓不聪明。

周瑜周公瑾,官拜东吴水军大都督,英姿勃发,火烧赤壁,青史留名,不可谓不聪明。

张召张子布,东吴第一大谋士,三朝元老,辅佐东吴尽心尽力,不可谓不聪明。

吕蒙,接鲁肃三军大都督之职,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成功,圆了孙权多年的梦,把荆州收回东吴。不可谓不聪明。

陆逊,火烧刘备联营两百里,解东吴之危难,致使刘备命丧白帝城,导致蜀国元气大伤。不可谓不聪明。但这些人,都算不上最聪明,孙权以貌取人逼走庞士元,周瑜美人计赔了夫人又折兵,张昭自视高明,自取其辱于诸葛孔明,又诬蔑诸葛瑾遭孙权嫌弃。吕蒙呢!奇袭荆州后,落下心病,不久病逝。陆逊插手孙家皇室之争,惹怒孙权,被孙权窝囊致死。

那最聪明的莫过于鲁肃鲁子敬了,周旋于这些王君将相之中,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贡献, 并且保全了自己!


吉祥流年


我认为是鲁肃。

大家对鲁肃的刻板印象可能局限于那个东吴的老好人。其实不然,鲁肃不仅仅是那个东吴老好人,更是东吴有名的战略家。

他是“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可以看到鲁肃的格局很大,有一双洞察天下的眼睛。他也是“孙刘联盟”的创始人,几乎凭借一人之力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形成,对于孙吴政权可谓是功不可没。

鲁肃的出现算是偶然,在官渡方面还打得激烈的时候,孙策趁机偷偷秣马厉兵,准备偷袭曹操后方。却不料遭遇刺杀,不幸阵亡。孙权新立,年仅十八,是个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年轻人,东吴上下都对他保持怀疑,政局十分不稳定。而此时一个落魄的年轻人主动投奔孙权,说有大事相告,他就是鲁肃。

鲁肃此次过来,就是要和孙权商量一下天下大势。鲁肃认为,此时虽然曹袁两个人打得不可开交,但是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曹操。曹操将会占据北方。而孙权应该发大军进剿黄祖,蚕食刘表,占据荆州,掌控整个长江中下游,与曹操平分天下,然后就可以重效刘邦的伟业。

这就是鲁肃向孙权提出的榻上策,类似于隆中对!而且周瑜死前极力推荐鲁肃成为东吴大都督,这也从侧面展现了鲁肃之才。



快餐阅读


个人观点是孙权

孙权在三国鼎立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他是三国中吴国的创立者,聪明的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转战大江南北,参与平定江东,并在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构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北拒曹操、西抗刘备,他能够忍辱负重,以柔克刚。只是称帝后他开始刚愎自用,猜疑成性,宠信奸臣,让这个在自己手中强大起来的东吴又衰落了下去。个人觉得一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对王朝的兴衰影响格外重大。

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就是孙权。他是吴郡高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仲谋是他的字,他的父亲孙坚是一个一生听命于人的大将,他一直在为自己的儿子占据江东打着基础,汉末时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他的哥哥孙策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曾经被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和吴侯。这样的家庭让孙权从小便得到了锻炼,他跟着父亲和哥哥转战各地,期间读书习武增加自己的才干,这让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

根据翻阅的史籍中记载,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战死。于是他就跟着哥哥开始军旅。孙权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很有谋略了,对一些战事分析得很清晰,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孙策看着弟弟如此智慧,自然也是高兴不已。为了让孙权早日成材,孙策在他只有15岁的时候就让他做了一个县长。孙策很想与弟弟一起打下一片江山,对弟弟可谓是尽心尽力,但事实并不能完全如其所愿。他正谋划趁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之机准备北伐。然而,他却在这时被害致死。原来孙策在攻打吴郡的时候杀了那里的太守,结果太守的门客在孙策出猎的时候放了暗箭。

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给部将张昭,“现在天下大乱。如果有吴越之地众,保有三江之固,足以坐观成败,兼取天下。”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若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不如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我不如你。你当好自为之。”孙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到送信的人却把信直接送到了孙权那里。孙权先是不动声色,然后叫上张昭一起去找孙辅。孙辅先是不肯承认,见了书信后再也无法抵赖。于是将他监禁起来。打了两个漂亮仗后,江东渐渐平稳了下来。

于是孙权开始网罗人才其中周瑜推荐了鲁肃,交谈之中,鲁肃果然不同凡响。孙权问:“现在汉室衰落,天下大乱。我真希望自己能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来扶助天子,建立颗业,您认为如何?鲁肃答:“汉室一时不可兴。如今曹操势力已经强大,我们无法撼动。如今要保住江东这块地方,成鼎立之势,以观其变。等待时机。曹操现在正忙着平定北方,我们不如趁这个机会,剿了黄祖,讨伐刘表,占领荆州。然后再来平定天下。”孙权豁然开朗,于是依鲁肃之计行事。孙权做的首先是安内。因为孙氏势力是由外部打进江东的,江东六原有许多名门望族后来,又从江北迁徙过来许多人。

翻阅历史资料发现,正当他准备再下一步就去谋取荆州的时候,却不料曹操领兵南下在他之前进入荆州地界。当时,曹军23万,号称百万,而东能调集起上输了一招。曹军占領了荆州,又有上千般战船,来的人马不足6万,双方相差悬殊。是战是和,成了众人议论的焦其中张昭等人主降,周瑜也是主战:“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其实是汉室奸。这次是他自己来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不久后,鲁肃又找到刘备,提出联合抗曹,得到了诸葛亮和刘备的认可。有了刘备这一支的军事力量,孙权更是信心大增。于是任命周为都督。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士兵很多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刚开战,曹军节节败退,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

后来,他们把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船果然平稳了。周琀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策:“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下去对我们不利。这一年,孙权仅仅二十七岁。 然而,战争的结果并不令孙权满意。他早就瞄准的荆州自己没有占成,反倒让刘备占据。由于北方曹操的威胁还在,又不可能立即将刘备逐出荆州,孙权权衡利弊,同意鲁肃的建议,将荆州要地借给了刘备,以维持联盟,再图发展。可是后来孙权想和刘备联合夺取巴蜀即现在四川带,于是下决心夺回全部荆州。孙权接受了大将吕蒙的建议小编翻阅的史籍中记载,在公元219年,关羽与曹军大战时,趁机沿江西上,直驱南郡,很快收降关羽部将糜芳和傅士仁,占领公安和江陵。

关羽回救荆州被围,从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突围后被孙权军队活捉杀死。小编觉得古代的三国真是人才辈出,后世留名。刘备占据的荆州各郡全部被孙权夺去,孙权集团的势力顺利伸展到三峡以东。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亲统蜀军大举攻吴。孙权为免两面受敌。遭使向魏称臣,刚开始称帝的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年,吴军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一带大败蜀军,火烧人百里连营,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后病死。这时,孙权再次拒绝魏国要自己送子为质的要求。

曹丕派曹休、张辽等率军攻吴。孙权一面亲自督军抵抗曹兵,一面遣使向蜀国示好。诸葛亮为了大计考虑,毅然不计前嫌,吴蜀重新联合起来。曹军见大势不妙。只得退兵。这时。曹丕、刘备均已建国称帝,手下大臣们也建议孙权称帝。于是,孙权于公元229年4月13日在武昌称帝,即吴大帝。因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今湖北鄂州)都传言黄龙、凤凰等吉物出现,于是改元黄龙。立国号为吴,大放天下。追尊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9月,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静善居士16688


孙策,从他传位之事可看出其谋略智慧非同一般。如果孙策把位传给儿子孙绍,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首先,朝廷不会认可。那时候,朝廷虽然被曹操把持着,但还是存在的。朝廷绝不会同意一个小孩儿当太守。不同意,你要坚持这么做,那就给朝廷(曹操)找到了攻打你的理由。

其次,江东的人不会拥戴孙绍。所有人都知道,在打江山争天下的时候,找一个雄才大略的主是非常重要的。跟着一个小屁孩儿玩儿,那有什么前途呢。所以有识之士都不会到江东来,江东的人才也会大量流失。

第三,张昭和周瑜等人会崛起。周瑜虽然和孙策是亲戚,而且相互欣赏,是好哥们儿。但是孙策去世以后,情况肯定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自古为了皇位,兄弟反目的情况太多了,何况只不过是亲戚。而更值得担心的还有张昭。孙策把位子传给孙权的时候,为什么特意让张昭当辅政大臣?为什么会对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行,你就取而代之。这话和后来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何其相似。很显然,孙策非常担心张昭,才当着孙权的面,给张昭套了一个紧箍咒,让张昭不起反心。

第四,孙权本身能力不凡,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孙策自己还厉害。孙策就对孙权说了,打江山,你比不上我;守江山,我比不上你。当时对于东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守住那片基业。只有守住了那片基业以后,才会有根据地,才有力量和曹操等诸侯争锋。孙策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特意选择孙权。

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孙策选孙权,都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方塘之声


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大臣就是鲁肃最为明智,你看他为人憨厚,他并不是傻子,他是一个眼光远大的人,你看刘备得了荆州,周瑜就想千方百计想要回来,每一仗都吃亏,闹得孙刘不和,曹操就随机用兵。让鲁肃过江讨荆州,还跟刘备签合同。虽回去落下埋怨,他一个人扛着,为什么?他以大局为重,他也看出了诸葛亮耍赖,但是,他大智若愚,因为知道一但孙刘分裂,将被曹操各个击破。孰轻孰重他懂得。诸葛亮就是耍“小聪明”。你看周瑜一死,鲁肃任大都督,孙刘和睦相处多年,到是关羽“单刀赴会”,引发杀身大祸,致使刘备招来“火烧连营”。孙刘两家最后都被无名小将给剿灭了!所以就鲁肃最聪明,他在任内孙刘两家最好最团结!纵观三国灭蜀吴的祸首当关羽。愚蠢的关羽,聪明的鲁肃!


天翼用户2696900273746


三国时期,东吴能臣首推周瑜。从以下周瑜临终前写给孙权的书,我们稍稍取一句“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势若在握”。凭此足以证明“天下三分”并非诸葛亮一人之专利,这句话的战略构想是:东吴首先取益州巴蜀,再取荆州,以整个南中国的势力范围,与北方曹魏争雄逐鹿;并且凭藉孙权的英明善断,将帅戮力,有十分的把握战胜曹魏。赤壁之战便是周瑜施展军事才干的得意之笔。

兹录周瑜临终与孙权书如下。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潇湘诗话


我认为是陆逊,他是吴国的大将,深得孙权器重,一生出将入相,被后人赞为“社稷之臣”。 \r

主要令人称道的是他与吕蒙共同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夷陵之战攻破刘备;石亭之战打败曹休等战役。\r

其中,夷陵之战他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作为吴军主帅的陆逊统观两军主客观态势,确定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发制人,相机破敌的战略。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不顾手下的非议,静待时机。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使曹魏无隙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而陆逊能创造奇迹,与孙权的识才,夷陵之战时与曹魏的周旋也是分不开的。\r

在荆州一战中,他充分表现了自己体察对手,洞悉敌情的敏锐。他甘当舔狗,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专注于樊城之战。从而自己逆江而上堵住关羽逃回蜀中的峡口要道。\r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他建议孙权要象轻刑便民,用仁政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一切主张说明陆逊并非单纯“书生”,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r

故而连孙权都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与“王佐之资”的周瑜相提并论: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r

他的儿子陆抗也深受他的影响,成为后来吴国抵御晋国名将羊祜的中流砥柱。\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