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下南中学打造民族特色校园纪实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校园一角

在云贵高原东南麓的群山环抱之下,有一所历经51年风雨的学校——下南中学。下南中学创办于1968年,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是全国较小少数民族毛南族聚居地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毛南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多年来,下南中学大胆创新,以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为切入点,把毛南族文化引进校园,积极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教育传承工作,打造民族特色校园。

1

民族建筑渲染文化氛围

走进下南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1个大字——越是民族的越能走向世界。整个校园的文化色调以灰色为主,白色为辅。校门两侧是2条浮雕长廊,通过花雕的方式,展示毛南族民间吉祥图案的造型和内涵。

“通过浮雕长廊,让全校师生对民族吉祥图案文化有更多的接触和更深的认识。”下南中学校长黄有顶介绍。校园内有12栋楼房,全部取用本地石片进行外立面仿毛南族古建筑装修,花竹帽、吉岭、海财翘角和葫芦花窗等毛南族建筑元素雕刻其上。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学校还充分利用楼顶,用师生及本土艺人制作的手工艺品装点,打造博志园、雅趣园和勤耕园,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休闲散心的场所。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从楼顶俯瞰校园,一个外圈用毛南片石、中间用72块小石磨组合而成的毛南簸箕棋贯穿全校,并与校园大道和岔道共同构成一把古代钥匙,寓意打开民族教育的新天地。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学校后花园还用毛南片石和古石条再现古时各毛南村落的护村墙,让师生重温断墙文化,留住乡愁。

“我们打造这样的民族建筑,就是希望学生在这种长期的民族文化熏陶下,能有所感悟。”黄有顶表示。

2

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自2010年打造民族特色校园以来,下南中学引来了各方关注,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民教处、市民委和自治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民族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单位。学校先后建成了60米毛南风雨仿古长廊,毛南族傩文化手工室、花竹帽工作室、泥艺室、毛南语工作室等8个民族特色室以及3个文化走廊。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同时,学校积极把毛南民歌、毛南舞蹈、毛南体育竞技、毛南民间棋艺、毛南傩文化、毛南石雕和毛南剪纸等民族文化技艺融入校园课程。如在音乐课教授毛南民歌,并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会唱3首毛南歌曲;体育课融入“四同”“打陀螺”等民族体育竞技;美术课融入毛南傩面绘画和手工剪纸等,同时,开创性地设立泥艺陶瓷课、民族棋艺课,让学生唱毛南歌、跳毛南舞、说毛南话、画毛南傩面画、下毛南民间棋、玩毛南体育竞技,把民族文化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校园生活。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经过这些年的民族教育实践,我们发现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还让他们找到了民族文化自信,助推民族文化传承和学校的各方面发展。”学校办公室主任覃正宜说。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下南中学116班学生谭杨最喜欢的课程是毛南族傩面绘画和剪纸,“通过傩面绘画和剪纸,我感知到了毛南文化的精髓和其中的艺术感。”而169班学生谭丽则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毛南文化,让毛南文化走向更远的地方。

3

“非遗”技艺走进民族校园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谭素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承人。2017年,她回家乡探亲的时候,偶然间走进了下南中学,感受到了校园内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谭素娟觉得这是一个传承自身手艺的机会,于是她立即找到了黄有顶,告知了自己想在校园内义务传授花竹帽编织技艺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黄有顶的大力支持,并在校园内建立了一个花竹帽工作室,由谭素娟在空闲时间到校教授学生花竹帽编织技艺。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传承好这门手艺,这不仅是我的义务,也是这个民族赋予我的责任。学校给我平台播撒下这门手艺的种子,相信总会有几颗能发芽,把这门手艺永远传承下去。”这是谭素娟心里最纯真的想法。

下南中学:播撒毛南文化的种子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抛弃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要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让濒危的民族优秀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黄有顶对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未来充满了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