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战略为何转变

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

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不同颜色的战争计划,概述了美国应对各种假想战争情况的战略。由联合计划委员会制定的“橙色计划”在1939年被正式撤回,取而代之的是五项彩虹计划,以应对多个敌人的两大洋战争的威胁。本文重点从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战略演变分析计划转变的原因。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战略为何转变

一“橙色计划”

在美国战争计划中使用颜色有利于陆军和海军在计划中使用相同代号。1904年底,联合委员会采用了由颜色,符号和缩写组成的名称来代表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日本强大的军国主义和军事主导的政府的崛起,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制定一系列应对可能发生的对日战争的作战计划,将其命名为“战争计划橙色”。它是颜色编码计划中最长,最详细的计划。

(一)计划制定原因

随着明治维新的改革,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工业主义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帝国主义特征。现代日本帝国海军仿照英国皇家海军,在1904-1905年击败俄罗斯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人在太平洋地区通过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卡罗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集团加强了其地位。1920年,日本从国际联盟获得授权,确认了日本对这些战略位置群岛集团的控制。在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美国在建造新的海军舰船方面已落后于日本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战略为何转变

(二)影响计划制定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快速技术变革,再加上战后的外交举措和全球萧条带来的经济困难,决定了1919年至1939年之间的“橙色战争计划”发生了许多变化。该计划在1924年开始被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正式采用。在1924年至1938年之间,该计划至少进行了六次修订,有时是为了响应军事变革,有时是由于国会的情绪,或者是由于国际形势。

1. 经济萧条导致军费裁减

受国内经济考虑削减军费开支的影响,美国继续遵守军备限制协定并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强制性暂停军事建设。到1939年,美国和英国的海军不仅在现代船只数量上都落后于日本海军,而且在海军建筑和海军装备技术,船舶设计,船体速度,鱼雷和舰炮口径上也都落后于

日本海军。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战略为何转变

2. 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些年里,美国的国家政策受到有关国家安全理念的影响,即美国不应该建立军事同盟或维持具有进攻能力的军事力量。因此,国家政策仅为军事规划提供了狭窄的基础,范围有限。20世纪20年代,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前的

人类和经济代价,美国成为颁布国际协定的领军人物,以限制海军建设并“禁止”战争。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行了外交和经济制裁以阻止军事侵略的尝试,并制定了旨在使美国免于欧洲和亚洲战争的立法。

3. 陆军与海军之间目标的矛盾

1934年《菲律宾独立法》通过后,在战争部逐渐确立了一种信念,即美国不应冒险,也不承担在西太平洋与日本人作战的义务。美国陆军计划者的立场是,美国不应再为捍卫和减轻菲律宾的徒劳努力和重新夺回菲律宾的昂贵代价承担责任。这种观点是海军计划者完全不能接受的。海军和平时期计划的整个结构都基于这样的主张,即如果战争爆发,舰队必须他准备在太平洋发动进攻。对于海军计划者来说,同意放弃在夏威夷以西的进攻计划是不可能的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战略为何转变

(三)内容

该计划的总体发展是从积极进攻到保守防御。早期计划者所采取的战略思想是与“一场以海军为主的进攻性战争”进行战斗,其目标是“尽早在美国西太平洋建立实力比日本强的美国海上力量”。为此,美国需要在该地区建立一个能够为整个美国舰队服务的

基地。由于珍珠港以西唯一足够大的基地位于马尼拉湾,因此有必要在战争情况下握住该海湾并准备在海军保护下紧急增援,舰队将航行到西太平洋,以解救关岛和菲律宾。之后,舰队将向北航行,与日本帝国海军的联合舰队进行决定性的战斗,然后封锁日本本土岛屿。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军事计划者终于得出结论,只有在漫长而昂贵的战争中才能击败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菲律宾将早早沦陷,而美国的进攻行动将采取“进步运动”的形式。从马绍尔群岛和卡罗林群岛开始,通过授权的岛屿建立“到西太平洋的安全通讯线”。然而,计划者面临一个问题,即国家政策制定者是否打算冒此险并承担参与这场战争的义务。“橙色计划”最后一次更改是在1939年3月进行的。此更改反映了美国战略思想的最初转变,从太平洋转移到欧洲和大西洋事件,从进攻行动转向防御行动和战备概念。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战略为何转变

二、“橙色计划”向“彩虹5号”计划转变原因

《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归于德国,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地区以及德国与苏联之间的《莫洛托夫-里本特罗普条约》,美国的战争规划者认识到,美国现在面临的抵御敌人联盟的多方面的可能性。美国需要考虑欧洲的德国军事力量复兴和纳粹政府公开的目标,

以及英法两国政府的基本被动性。

面对德、意、日结成同盟的现实可能性,多个敌人的出现使“橙色计划”将不适用。在世界总体格局的状态下,为防御日本而在意的关岛和菲律宾地区也可以忽略,美国从强调太平洋的军事防御转变成强调保卫大西洋和加勒比地区。

三、“彩虹5号”计划

“彩虹5号”于1941年10月完成,它基于美国与法国和英国结盟的前提,与英国和法国之间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并为美军在欧洲,非洲或两者之间的进攻行动提供了条件,是“先欧后亚”战略的初步设想。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越来越认清德国是它的头号敌人,“彩虹5号”计划从1941年12月开始就成为美国战略的基础,从而使美国更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

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战略为何转变

总结

美国从专一针对日本,依靠太平洋海军力量的“橙色计划”,到放眼全球,在德意日三国同盟下,与英法协调保护大西洋和加勒比地区,参与到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来,它未能料到世界历史格局的发展。计划的转变也是美国军事格局的转变,同时军事计划往往不能得偿所愿,依计行事

参考文献:

史蒂文·T·罗斯主编《美国战争计划1 9 1 9一9 4 2)》

路易斯·莫顿: 《“ 橙色”战争计划— 一种战略的演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