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師太明面寫的人憎鬼厭,其實金庸筆下對她卻是處處留情

滅絕雖然對男女之情的態度是變態了一點,但她在大是大非上仍然不失一派宗師風度,做任何事都不肯折墮了自己的正派威嚴,而她所做的一切說到底仍舊是為了光復漢家天下、振興峨眉。這在“青翼出沒一笑揚”一章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滅絕師太大喝:“哭什麼?把她埋了。”眾人立止哭聲,就地將靜虛的屍身掩埋立墓。(視生死為常事,雖突遭大變,仍鎮定自若)

靜玄躬身道:“師父,這妖人是誰?咱們當牢記在心,好為師妹報仇。”滅絕師太冷冷的道:“此人吸人頸血,殘忍狠毒,定是魔教四王之一的‘青翼蝠王’,早聽說他輕功天下無雙,果然是名不虛傳,遠勝於我。”(坦然承認對方實力,不遮遮掩掩)

張無忌對滅絕師太本來頗存憎恨之心,但這時見她身遭大變,仍是絲毫不動聲色,鎮定如恆,而且當眾讚揚敵人,自愧不如,確是一派宗匠的風範,不由得心下欽服。

丁敏君恨恨的道:“他便是不敢和師父過手動招,一味奔逃,算什麼英雄?”(一看就是個只會佔嘴頭便宜的人,難怪會挨師父的打)

滅絕師太哼了一聲,突然間拍的一響,打了她一個嘴巴,怒道:“師父沒追上他,沒能救得靜虛之命,便是他勝了。勝負之數,天下共知,難道英雄好漢是自封的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雖然刻板,但到底坦蕩,那份氣魄不輸於人)

滅絕師太明面寫的人憎鬼厭,其實金庸筆下對她卻是處處留情

過了一會,才聽得滅絕師太說道:“咱們六大門派這次進剿光明頂,志在必勝,眾妖邪便齊心合力,咱們又有何懼?只是相鬥時損傷必多,各人須得先存決死之心,不可意圖僥倖,心有畏懼,臨敵時墮了峨嵋派的威風。”眾弟子一齊站起,躬身答應。(風蕭蕭兮易水寒,尼姑一去兮不復還,雖然由於主角必勝定律,她們的失敗是必然的,但虎死不死威,寧死不屈的氣勢還是十足的)

滅絕師太又道:“武功強弱,關係天資機緣,半分勉強不來。象靜虛這般一招未交,便中了暗算,死於吸血惡魔之手,誰都不會恥笑於她。咱們平素學武,所為何事?還不是要鋤強扶弱,撲滅妖邪?今日靜虛第一個先死,說不定第二個便輪到你們師父。少林、武當、峨嵋、崑崙、崆峒、華山六大派此番圍剿魔教,吉凶禍福,咱們峨嵋派早就置之度外……”

滅絕師太明面寫的人憎鬼厭,其實金庸筆下對她卻是處處留情

張無忌心道:“我武當派果在其內。”隱隱覺得此番西去,定將遇上無數目不忍睹、耳不忍聞的大慘事,真想就此帶了蛛兒轉身逃走,永不見這些江湖上的爭鬥兇殺。

只聽滅絕師太道:“俗語說得好:‘千棺從門出,其家好興旺。子存父先死,孫在祖乃喪。’人孰無死?只須留下子孫血脈,其家便是死了千人百人,仍能興旺。最怕是你們都死了,老尼卻孤零零的活著。”她頓了一頓,又道:“嘿嘿,但縱是如此,亦不足惜。百年之前,世上又有什麼峨嵋派?只須大夥兒轟轟烈烈的死戰一場,峨嵋派就是一舉覆滅,又豈足道哉?”(百年之前,峨嵋派並不存在,百年之後,峨嵋派估計也已經煙消雲散了,但蘭花開過,總會餘有淡香,個人生死能夠與這樣的剿魔大業融為一體,是榮光。)

群弟子人人熱血沸騰,拔出兵刃,大聲道:“弟子誓決死戰,不與妖魔邪道兩立。”

滅絕師太淡淡一笑,道:“很好!大家坐下罷!”

滅絕師太明面寫的人憎鬼厭,其實金庸筆下對她卻是處處留情

滅絕師太將長劍擲還靜玄,哼了一聲道:“這次便宜了你,下次再使這等邪惡功夫,休教撞在我手中。”她對小輩既然一擊不中,就自重身份,不肯再度出手。(好歹知道武林規矩,不論輸贏都求光明正大,比那些只會搞偷襲、恩將仇報的鮮于通、薛道謙之流強多了)

只是她的教育方法太不得當了,一看就是沒有經過河蟹發展觀教育的,絲毫沒有“以人為本”的概念,只顧專業技術訓練,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太過嚴厲暴躁,周芷若同學後期表現出的偏激極端、丁敏君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很大程度上要拜所受的滅絕式教育影響所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