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門當戶對重要嗎?

倌倌


我個人認為婚姻關係中門當戶對還是很重要的。結了婚是要在一起過一輩子的,不可能只靠戀愛時的激情來過一輩子。門當戶對首先是經濟基礎要相差不多,雙方的家庭條件相近,平常的生活消費水平相似,平常過日子,茶米油鹽醬醋茶,家庭瑣事雞毛蒜皮,若是沒有相差不大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水平,怎麼在一起過一輩子?另外三觀的不同會在以後的生活中矛盾越來越突出,當激情不在生活平淡時,這些矛盾會成為衝突的焦點。


oye月黑


婚姻里門當戶對當然重要!因為:

第一,儘管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從社會角度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互相接納。如果自己感覺兩個人婚姻超越了家庭的羈絆,也就是說兩個人生活沒有家庭的支持一樣很好,那麼就不要多考慮家庭的看法。

第二,不同的家庭,有不同風格。類似的家庭,有類似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風格,所以門當戶對,往往容易接受對方處事方式。

第三,就是門當戶對,也未必可以解決婚姻的困境。換句說話,門當戶對並不能保證婚姻絕對穩定。兩個人走向家庭,必須象兩個刺蝟一樣,距離太遠冷,距離太近扎。要想暖和而不扎,那麼此次不能互相傷害,各自替代一面毛,但是痛。所以婚姻一定不要傷害對方,讓對方感覺溫暖。就是門當戶對,如果不注意自己修養,而是對那一半也進攻,那麼婚姻就不可能持續下去。


錦繡中華一捧土


婚姻的門當戶對當然很重要,而且在婚前就要考慮好,雖然雞湯類的書籍會告訴我們愛情大於麵包,很多文學作品,電影電視都會呈現一種脫離現實,倡導美好愛情,希望的感覺,但是朋友們不要忘了,那只是電視劇,只是傳達某種正能量,而真正的婚姻生活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兩個人如果家庭背景,經濟,文化水平,懸殊太大,一方始終會看低另一方,即使自己不會這樣想,難免不了長輩們的言語,兩個人思想三觀想不到一個大方向,也會在婚姻中導致不能有效溝通,也是不利於夫妻關係和睦發展的,所以,現實生活中,兩個人決定走進婚姻,一定要好好衡量這些,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則是兩個家庭的事情,門當戶對是必須要考慮進去的。


慧知


重要,重要,重要。很重要!


孟闌


就題主提的這個問題:

婚姻的門當戶對真的很重要嗎?你怎麼看?

為了便於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在回答之前需要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 門當戶對的起源

  • 門當戶對的標準

  • 門當戶對的決定主體

要對“門當戶對”所指的具體對象來進行說明,因為不同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條件。一般來說,婚姻涉及的主要家庭關係:當事人雙方和當事人雙方各自的原生家庭,根據兩者在婚姻中意見所佔的比例大小,一般可分為原生家庭的門當戶對和當事人雙方的門當戶對。

01.門當戶對的起源

“門當”“戶對”合為一詞,最早見於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1折:“雖然不是門當戶對,也強如陷入賊中”。明朝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加以使用:“滿生與朱氏門當戶對,年貌相當,你敬我愛,如膠似漆。”自此,“門當”與“戶對”常同呼並稱,成為權衡男女婚嫁合適與否的標準。《現代漢語辭典》(第七版)將“門當戶對”解釋為“男女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相當,結親最合適”,並無其他含義。

結合門當戶對的歷史起源看,門當戶對在具體操作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一、判斷主體與操作標準

“門當戶對”的判斷主體乃是“父母之命”,其中“父命”最為重要。父母相對於未婚子女,無疑具有經驗上的天然優勢。傳統社會的包辦婚姻,便是在父母的經驗判斷之基礎上,為已到婚齡,但仍然沒有足夠經驗的子女託付終身的恰當方式。

“門當戶對”早在西周就衍生出三個具體的可操作性標準,包括同姓不婚、貴(良)賤不婚和“五不娶”,目的都是便於讓權力和資源始終掌控在既得利益者手中,形成穩定的社會統治結構。同姓不婚具有政治聯姻的意義:“娶於異姓,可以附遠厚別也。”貴(良)賤不婚,則是為了維護階級名望和社會地位的長久性,阻止下層社會向上流動。官方通過立法形式來確保此項標準。

可見傳統的門當戶對,父母是婚姻決定的主體,判斷婚姻是否合適的標準是政治、經濟利益等的考慮。

二、民事意義與刑罰規避

“門當戶對”意味著傳統婚姻從來不是男女二人之事,而是關涉兩個家庭之事。正如《說文》所解:“婦家為婚,婿家為姻。”婚是指女方的父母,姻則是代表著男方的父母。尤其是政治聯姻,例如“秦晉之好”,經由婚姻締結為聯盟,共同進退,當然需要以“門當戶對”的標準再三權衡。

傳統中國刑法實行株連主義,因為連坐可能誅滅九族,“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謂的“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考慮“門當戶對”顯然是為了有效降低因一方犯罪而牽連對方的風險幾率。

我國現行的法律是一人做事一人當,早已廢除株連九族的條例。從民事意義上看,子女的婚姻與父母的婚姻屬於兩個不同的主體,孩子成年後,具有了承擔責任的權利,我國《婚姻法》規定: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婚姻是婚姻當事人之間的事情。

三、過往實踐與當下意義

真正的“門當戶對”婚姻觀出現在西晉,東晉是其成熟期,南朝是其衰弱期。魏晉以來,士族婚姻有嚴格界限,通婚必須衡量門第,只有士族之間才能彼此通婚,藉以排除庶族寒門,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標準依據。到了唐代,女性有了更廣泛的受教育機會,文學素養的提高促使其更樂於選擇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開始放棄“門當戶對”,代替的是“才子佳人”愛情觀。

可見傳統的門當戶對更看重的是經濟地位、物質條件等,而對維繫婚姻的主體卻沒有得到過多的重視和匹配 。當然受到傳統門當戶對的影響,尤其是老一輩的家長,在子女結婚時,仍然會考慮物質政治上的因素來加以干涉。

02.門當戶對的標準

根據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人不僅有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的需求,也有對精神上的高級需求,婚姻作為人一輩子的大事之一,”門當戶對“的標準也應從物質和精神方面來進行設定:

一、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上的門當戶對

物質條件是人得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必備條件,而兩個人的原生家庭條件的不同會對兩個人在花錢消費上產生一定的差異,但是如果後天兩人的努力可以彌補這一差距,影響是可以降低到最小的。比如最接地氣的一堆夫妻:郭晶晶和霍啟剛,他們兩的原生家庭條件相差甚遠,但由於兩者都是高度獨立和成功的人,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小,所以他們結婚後,仍然能夠恩愛如初。

二、思想和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看到網友微博上回復說:維繫一段婚姻的最主要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共同成長。的確,只有兩個人的思想和精神在同一層次上,他們的人生態度和精神素質才能一致,即使遇到問題也能有深層的溝通,從而得到皆大歡喜的結局,也能將這兩個人婚姻生活中的摩擦降低到最小。

思想和精神上的門當戶對是:

你有你的夢想,我有我的遠方;你喜歡喝聖芝波爾多珍藏,我能品出酸甜乾爽和芬芳;你的腳步不斷前行,我的身影不落其後。

婚姻中最可怕的關係,就是一方在前進,而另一方還在原地踏步不思進取。

三、三觀上的門當戶對

所謂三觀,指的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是決定你對身邊所有事物如何看待的根本。只有你們三觀在同一水平線上,能夠相互認同,在婚姻生活中才能相處融洽和諧。

這個世界上,因為三觀不合分手的情侶或夫妻數不勝數。在感情裡,沒有輸贏,許多事情不存在對錯。但兩個人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不同,會影響一個人的三觀塑造。三觀不和的兩個人,相處得越久,會越來越發現很多問題無法溝通和調和。

比如我有一個姐妹,她認為男女之間是沒有純潔友誼的,可是她的老公偏偏是相反的認知,且還有很多異性朋友,經過溝通吵架後,她老公仍無法做出任何改變或妥協,最後她受不了老公這樣的行為,只好提出了離婚。也許世上男女真有純潔的友誼,可是兩人之間認知的不同就會導致很多爭吵與誤會。

四、學識學歷上的門當戶對

兩個人在一起,學識學歷上的門當戶對是很重要的。雖然後天的努力可以彌補因學歷不高帶來的認知上的不足,但是畢竟這樣的人少之甚少。如果一個學歷高一個學歷低,兩個人的學識相差很大,就很容易出現“講個笑話給你聽,但是算了反正你也聽不懂的”矛盾。

當然還可能會有其他方面的影響,比如興趣愛好等,但這些都不屬於主要方面,更何況婚姻是找一個組合使得1+1大於2,而不是找兩個1。

03.門當戶對的決定主體及標準

從門當戶對的起源可得知,在傳統的婚姻中的決定主體是父母,雖然《婚姻法》規定婚姻是當事人的自由和權利,其他人不得侵犯,但在實際生活中,當兩個人結婚時,仍然會考慮父母的意見,如果父母的意見在子女的婚姻中所佔的比例過大,那麼實質上,決定婚姻的主體就不是結婚者雙方而是父母了,那麼這時候婚姻中的門當戶對的標準就是父母的了。

如果父母在為子女擇偶時的標準,更多偏重於物質等可以衡量的條件,通常有以下方面:

  • 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上的門當戶對

  • 學識學歷上的門當戶對

  • 對方職業上的門當戶對

  • 對方在外在條件上的門當戶對

而往往忽略了對方在精神上的追求。

如果婚姻的決定主體是婚姻中的當事者,一般考量的標準如下:

  • 學識學歷上的門當戶對

  • 思想和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 三觀上的門當戶對

  • 對方在外在條件上的門當戶對

雖然兩者有一定的交集,但一個更偏向於可衡量的物質,而另一個更偏重於精神上的追求。

04.迴歸到題主的問題

婚姻的門當戶對真的很重要嗎?

社會學研究證實,家庭經濟條件對離婚風險已無顯著影響,個人的教育、宗教信仰和初婚年代可能對離婚風險有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傳統的門當戶對對婚姻的影響已經不大,但是婚姻當事雙方所認為的以精神為維度的門當戶對才是決定這個婚姻是否走的遠的重要標準。

迴歸到題主的問題上,門當戶外很重要,但是選擇合適的門當戶對標準更重要!


歡樂成長錄


很多人說門當戶對是陳舊迂腐,但事實上,老司機會告訴你,門當戶對的人在一起確實會更幸福。

門當戶對意味著你們擁有相似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說的並不是單純的貧富情況,還包括家庭結構和教養方式和家庭內外的相處模式。

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

單親的孩子更能理解單親孩子的痛處,富裕的孩子更能理解富裕孩子的堅持,低自尊的孩子更能瞭解低自尊孩子的委屈,場面人的孩子更能明白場面人的孩子的圓滑。

門當戶對的人在一起就有著天然的共情能力,這是後天很難學到的。而缺乏共情是大多不幸福的婚姻的第一誘因,兩個無法相互理解的人怎麼才能有共鳴呢?

不過雙方即使門當戶對,價值觀不相同也是不行的。兩個來自類似的家庭的人,可能因為成長的經歷不同,一個更願意去去奮鬥,另一個更願意自暴自棄,那兩個人最終還是過不到一起去。

最後徐志摩有一首詩,說道“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既然選擇了愛,沒必要這麼理性。


許川


我認為很重要,那怕農村看上去差別不大的家庭,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同,家裡人看待事物,做事方法不同,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都難相處,有的孩子小時候在村子今天偷別人家這個,明天弄壞鄰居那個,今天和這個打架明天和那個吵嘴,這樣的孩子長大或多或少都有壞習慣,找對象首先了解雙方家庭,瞭解他們的為人,不能盲目找生活伴侶。


朱燕芳452


門當戶對有必要。但不是必須。這個主要看兩個人相愛包容的程度吧。

說門當戶對有必要,是因為每個人大到人生"三觀"、性格、文化素養、興趣愛好,小到生活習慣、消費習慣、穿衣打扮等細微之處,都與家庭薰陶以及從小生活圈子的固定模式習慣有著必然的關係。如果兩個差距過大的人相愛是容易的,但一進入婚姻階段,過起日子來會發現有很多自己原來很習慣的事情恰恰是對方特別討厭的。最要命的有可能是人生“三觀”太不一樣。試想一下,高級工程師與農民工雖然可能都在一個工地上做事,但他們思考的方向、追求的目標肯定是不一樣的。而婚姻形成的家庭關係是需要雙方共同向一個方向努力的,兩個人所思、所想、奮鬥的方向不一致,遲早是要有割裂的痛苦。另兩方的差距過大,如果女的一方條件好,男的容易自卑,自卑容易極端、偏激。男的一方條件好,女的性格好還好一點,如果性格再強一點,會發現在處理與婆婆等男性家庭的女性關係時不容易。反正相愛容易相守難,這都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的。

為什麼說不是必須呢。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最重要的都是在於經營。如果是兩個有足夠的愛,也有足夠的能力,那一切都沒問題。但是這樣的兩對人在現實中很少喲。


在文字間彈琴的女子


看對那種人說,有的人當然很重要,但有的人又不那麼重要,還是因人而異!


素儉樸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