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創歷史新高,巴菲特手握1282億美金,股神在恐懼什麼?

美股創歷史新高,巴菲特手握1282億美金,股神在恐懼什麼?

內容摘要

繼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之後,週一,道瓊斯工業指數也創下新的歷史最高紀錄。至此美國三大股指接連創造歷史新高。然而,在牛氣沖天的市場行情中,“股神”——巴菲特卻持有1282億美元的現金在市場之外持幣觀望。這樣的投資策略在不斷遭受著來自各方的質疑!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巴菲特的這句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那現在是否到了巴菲特的“恐懼時刻”了呢?


01

來自市場的質疑

美股創歷史新高,巴菲特手握1282億美金,股神在恐懼什麼?

10月31日凌晨,美聯儲公佈10月利率決議: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50-1.75%,同時宣佈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年內連續第三次降息。

歷史數據顯示,在美聯儲連續降息三次後,美國股市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LPL financial統計了1975年、1995年和1998年近三次美聯儲降息後的股市表現,發現標普500指數六個月和一年後的平均漲幅分別為10%和20%。

不過,最令市場關注卻是,在美股不斷創新高的背景下,巴菲特的表現卻令市場失望!!

11月2日,“股神”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佈了三季報。

根據三季報顯示,

2019年三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淨運營收入78.58億美元,同比增長14%;保險承銷運營淨收入4.40億美元,同比下滑0.2%。公司實現淨利潤為165.2億美元,儘管同比下滑10.87%,這一數值仍遠超88.84億美元的市場預期。其中,伯克希爾第三季度保險承銷運營業務貢獻突出。截至2019年9月30日,伯克希爾的保險存金大約為1270億美元,較2018年年底增加40億美元。


根據三季報顯示,伯克希爾儲備了1280億美元(約合9007億元人民幣)的現金。這些現金儲備已經佔據伯克希爾5287.69億美元市值的24.2%。從歷史水平上看,24.2%的伯克希爾現金存儲比例,已經接近2005年的現金存儲水平。

巨量的現金儲備沒有帶來可觀的收益,卻使得公司股票萎靡不振。截至11月1日收盤,2019 年,伯克希爾的股價僅上漲了5.7%,這一數值遠低於同期標普500指數22.3%的漲幅。公司的這一表現創下了十年以來伯克希爾股價的歷史最差值。

1978-2002年期間,伯克希爾以每年超過10%以上的幅度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但是在2002年之後,這一表現開始劃上了句號。到了2019年,更是伯克希爾歷史上罕見最低業績。伯克希爾股價表現大幅低於標普500指數表現的歷史性一年,創下10年來最差業績。

巴菲特這種操作,開始遭到投資者的質疑。

Wedgewood Partners的首席投資官戴維·羅爾夫就公開表示,在當前的牛市當中,巴菲特的“吮指之錯” (巴菲特曾說過,看到了機會卻什麼都不做就是“吮指之錯”。)和投資乏術讓公司錯失了很多機會。

羅爾夫表示:“在大牛市期間,‘吮手指’並不能讓公司達到預期收益。對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來說,此次的大牛市本可以成為其令人震驚的職業生涯結局的一個高潮。巴菲特和他的團隊錯過了整個牛市:從2009年3月起至今年三季度末,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只上漲了269%,而同期的標普500指數則上漲了370%。他覺得在牛市當中,持有巨量的現金對於公司而言是相當大的增長障礙。”

要知道羅爾夫原來一直將伯克希爾的現金視為“一筆寶貴的看漲期權,因為機會掌握在最優秀的資本配置者手中。”不過,隨著巴菲特不斷抱怨伯克希爾在尋找交易的過程中輸給了激進的私募股權公司,他對伯克希爾的現金持續增長感到失望。

羅爾夫對伯克希爾在當前牛市期間的一些投資感到失望:特別是對卡夫亨氏和IBM等公司的投資。巴菲特持有的卡夫亨氏自2018年以來市值蒸發了約60%,而伯克希爾在之前持有IBM期間股價也下跌了20%以上。

羅爾夫表示,“巴菲特一直試圖將伯克希爾定位為希望保持自主經營的私人公司的理想之家,但很少有人願意接受。在我看來,非常不像巴菲特。”

對巴菲特的投資行為不滿,並非只有羅爾夫一例。在今年7月份披露的伯克希爾二季度報告中,已經有許多大型機構投資者對巴菲特的投資表現不滿,並開始賣出伯克希爾股票。

當然,巴菲特拿著那麼多現金也並非什麼都不做。截至2019年9月底,巴菲特回購了28.42億美元的股票。較上一季度的4.42億美元有所增加。但與1282億美元的現金相比,這一交易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儘管巴菲特表示,他希望用公司的巨量的現金進行一次“大象”規模的收購。但是市場的反彈使得任何可能的收購目標都變得非常昂貴,而巴菲特不想在交易上超支,於是收購計劃暫時被擱淺了。

瑞銀集團分析師梅雷迪思表示,“伯克希爾業績不佳的部分原因在於,該公司堆積如山的現金閒置令人失望。巴菲特一直在尋找大型收購機會,但美股的高估值讓他一直沒能出手。”

巴菲特曾在給股東的信上表示,“許多股票的市價已遠超過伯克希爾能整個買下的價格。未來幾年,伯克希爾希望把手上過多的流動性,投入該公司將永久持有的企業。不過,近期內,能這麼做的機會並不多:長期前景良好的企業,價格已突破天際。”


02

巴菲特真“老了”?

美股創歷史新高,巴菲特手握1282億美金,股神在恐懼什麼?

儘管巴菲特囤積現金的行為遭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質疑。但其因“不想在交易上超支”而拒絕出手的表現事實很“巴菲特”。

在過去40年間,巴菲特的投資回報,經常連續好幾年不如市場,有時候甚至差距相當大。

比如在1989-1993年,巴菲特的投資業績比市場大盤落後25%,花了3年多才把落後的投資回報追回來;1998-2000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落後市場基準54%;2002-200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回報落後市場基準30%,花了5年多才追回來。可見,戰勝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

但是要是從長遠的投資績效來看的話,巴菲特的投資績效令人驚奇:從1980到2018年年底,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的回報率約為年均20%,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只有10%。

歷史多次證明巴菲特表現差勁時,往往是美股崩盤前夜: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牛氣沖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首次突破1000點大關,美國股票進入了瘋狂的投機時代。在1968年的致股東信中,巴菲特表示:“我不放棄熟悉的投資策略,雖然這方面目前很難在股市中賺大錢,但是我不會去採用無不瞭解的投資方法,這些方法不經過驗證,反而有可能產生巨大的虧損風險。”

到了1969年,巴菲特陷入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而當時的華爾街卻陷入了瘋狂的投機,整個市場充斥著毫無秩序的炒作,無論什麼股票都瘋漲一氣。在1969年5月,巴菲特在困惑中決定清盤旗下所有合夥投資關係,因為他不希望因自己參加不瞭解的遊戲而使原本非常優秀的業績受到損害。

到了1970年,美國股市暴跌,幾乎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巴菲特因為此次的謹慎操作而聲名大振。

在1999年互聯網泡沫時期,應該是對質疑巴菲特投資者打臉最狠的一次。

1999年時,要跟互聯網掛鉤的所有股票都在暴漲:諸如亞馬遜之類的股票在一年內就翻了10倍。而在這樣的暴漲行情中,巴菲特重倉的可口可樂和迪士尼等股票表現卻遠遠落後市場。

到了2000年初,伯克希爾的股價變為每股50900美元,這一價格較1999年初下跌超過40%。當時所有人都在質疑巴菲特的投資能力,《時代》週刊更是公然在封面嘲諷巴菲特:“沃倫,究竟哪兒出了問題?”

不過沒多久,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標普500當年重挫9.1%,亞馬遜更是暴跌超90%,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股價卻逆勢上漲了6.5%,並在2001年領先於標普500指數。

事實證明:無論是1969年,在牛市中以“不希望試圖去參加一種我不理解的遊戲而使自己像樣的業績遭到損害”;還是在1986年,年報中提到的“牛市能使數學定律黯淡無光,但卻不能廢除它們”;還是在1998年,給投資者的信中寫道的“現金從不讓我們快樂”,對於市場,巴菲特總有著自己的認知。

巴菲特有一個很喜歡的市場指標“股神指標”——美股總市值佔GDP比重衡量美股估值的泡沫程度。通過觀察兩者的比值來衡量市場的健康程度。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峰時期,美股與美國GDP的比值高達146%,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為137%,而在2018年,這一數字為148.5%。在前面兩次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中,這一指標均從頂峰直線下墜:科技股泡沫時期從146%的峰值跌至72.9%,次貸危機時期則從137%跌到56.8%。

不論是1999年還是2007年,兩次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巴菲特的現金比例都創了新高。在當時,巴菲特之所以囤積現金,主要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標的,而這種情況往往與股市整體的高估值有關。由此可知,巴菲特的現金存儲高比例現金的行為,往往意味著他對市場的前景並不樂觀。

就如,在在2005年,巴菲特就開始將多餘的現金儲存起來,而在危機爆發的2008年,巴菲特就有著充裕的資金借給高盛和通用電氣等陷入困境的公司,從而在次貸危機中賺得盆滿缽滿。

儘管近期,伯克希爾的表現確實不如標普500指數,但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通常都意味著股市已經充滿泡沫。而現在拿著1282億美元現金的巴菲特又是否是在為再次泡沫的來臨在做兩手準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