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杞柳盛裝出閣遠嫁他鄉

萬畝杞柳盛裝出閣遠嫁他鄉

杞柳工藝品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萬德龍 通訊員 繆學振)近日,濟南市民劉阿姨收到朋友饋贈的手工編織品,直說找回了兒時記憶,更說這份禮物比名牌手包還有意義,而這份禮物正是來自魚米之鄉魚臺,其主要原材料就是杞柳條。如今,魚臺縣杞柳種植總面積已達3萬多畝,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地裡種著的、手裡編著的,都是杞柳帶來的福氣

“杞柳條一般分夏秋兩季收穫,今年的畝產在六七千斤,價格在每斤0.5元以上,摺合畝效益3500元左右,要是加工成白條,畝產效益還將翻番。柳皮還可冬貯餵羊,每畝柳皮可育肥3至4只羊。相較於傳統一年一麥一稻的勞動量,杞柳一旦種植可至少5年持續生長不用重新栽種,平時僅需簡單的維護,解放了大批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有的出去打工,還有的從事杞柳編織工作。”魚臺縣清河鎮王臺村黨支部書記王友君告訴記者。

記者在王臺村村內的文化廣場上看到,村裡的7位婦女在師傅的帶領下,用一個水泥臺、一條廢車胎和一塊鐵秤砣就開始忙碌起來,根據熟練程度,每天有幾十元到上百元的收入。不僅是留守婦女有了新工作,村裡有活動能力老人也不落人後,靠著杞柳這門手藝,一年下來增收萬元不是難事。

年總產值5億餘元,品牌享譽世界

這兩天,魚臺農民可忙壞了,這邊收完了稻子,那邊就到廠裡報到了。記者在魚臺縣潤柳工藝品有限公司看到,廠房外鮮杞柳鋪滿一地等待分揀晾曬,廠房內的工人們正加緊製作處理後的杞柳,成堆擺放的柳簾等待著運往英國、西班牙等歐美國家。和杞柳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企業負責人趙耀國介紹,從當初賣白條每斤3毛多起家,到學習臨沂開始涉足加工領域,從2002年到如今,3000多畝的種植規模、常年用工近千人次、年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他參與見證了魚臺杞柳產業從無到有,從老手藝到大產業的發展軌跡。

“今年我縣新增杞柳種植面積3000餘畝,規模以上杞柳加工企業達到7家,杞柳產業年總產值約5億餘元。”魚臺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韓靖介紹說。如今,來自魚臺縣的杞柳製品質量高、款式新、造型美、工藝精,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

做深做美杞柳產業

為支持杞柳產業發展,魚臺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2018-2020年)》,明確把“做深做美杞柳產業”作為林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鼓勵企業或個人利用杞柳協會或其它專業合作組織報團共同打造魚臺杞柳新品牌,豐富編織工藝品種類。近年來,該縣又以產業振興為引領,大力發展特色現代林業的同時重點打造生態產業,2012年底被國家經濟林協會評定為“中國杞柳之鄉”,2015年,山東潤柳牌產品獲山東名牌產品稱號,2019年申請的魚臺杞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已通過資料審核,正在公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