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畫

中國畫歷史淵源,歷代都留下大量經典作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同樣湧現了一大批與過往不一樣,擁有嶄新面貌的、有朝氣的、有激情的藝術家,創作了很多有深刻思想和藝術高度的新中國畫作品。這些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澱與時光的考驗,成為中國畫新的經典。這些誕生在激情燃燒歲月中的經典畫作,是現實主義同浪漫主義的結合,掀起了“新中國畫”創作的高潮。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葉淺予 《北平解放》

葉淺予 《北平解放》 197cm×130cm 1959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舉行了解放軍進駐北平儀式。整個場面萬眾歡騰、氣勢宏大:英勇豪邁的解放軍步兵、騎兵、炮兵等兵種步列整齊地通過北京前門向各個主要街道開進;城樓上擠滿了舉著紅色旗幟、條幅和毛澤東像的人群,正在歡迎人民解放軍的到來;工人、學生隊伍舉著黨旗、標語,喊著口號;汽車上,解放軍樂隊敲著鑼鼓吹響了號子;農民們扭起了秧歌……匯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一場景被葉淺予在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所作的歷史畫《北平解放》中得以生動再現。畫家在借鑑年畫風格的基礎上,以工筆重彩勾線平塗的手法,吸收年畫中鮮豔的紅色貫穿在複雜的畫面中,營造出了一種熱烈隆重的氣氛。

“S”形構圖增強了畫面的縱深感,並容納進北平各處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築,包括天壇祈年殿、前門城樓、長安街牌樓等。畫面背景的表現,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尤其是雲氣的描繪,明顯帶有敦煌壁畫的風格特徵。該作不僅在表現內容上能與時代同步,在表現形式上也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唐勇力 《新中國誕生》

唐勇力 《新中國誕生》 203cm×816cm 2009年 中國美術館藏

本著尊重歷史的第一原則,該作發揮了工筆人物畫筆墨和色彩的優長,融合了西畫的素描寫實造型,同時吸收了敦煌壁畫的裝飾元素,做舊的線條肌理與清新的色彩渲染表現了特定的時代氛圍。

橫幅大畫面一字排開正面直立的人物群像,展示了泱泱大國的氣度。這件作品帶有更多的視覺審美特徵,是莊嚴而絢麗、厚重而輝煌的歷史畫卷,是從當下視角對於歷史回顧的想象與創造。唐勇力的這件國畫作品《開國大典》帶有當代性的人文審美經驗,他在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寫生程度、眾多的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整體畫面視覺形式的追求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黃胄 《載歌行(趕集圖)》

黃胄 《載歌行(趕集圖)》141cm×363cm 1959年 北京畫院藏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韓書力 《高原祥雲——和平解放西藏》

韓書力 《高原祥雲——和平解放西藏》 396cm×264cm  2009年 中國美術館藏

1951年,解放軍各路進藏部隊一路翻越終年積雪的大山,跨越湍急的河流,於10月勝利進駐拉薩,西藏和平解放。韓書力的這件作品用哈達組成的祥雲作為背景,以進藏解放軍隊伍為主線,與歡迎的藏族群眾相呼應,展現了一個豐富而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畫面。該作的構圖具有鮮明的藏族繪畫特徵,畫面上半部分採用了西藏壁畫的造型,逐步過渡到下半部分進駐隊伍與歡迎人群。畫家利用西藏傳統繪畫語言和一些典型藝術元素,將兩個空間、兩種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強化了西藏題材的視覺印象。為了反映西藏人民的精神面貌,畫家採用相對單純的色調來控制畫面,最大化地表達著歷史的真實和感情的真摯。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齊白石 《百花與和平鴿》

齊白石 《百花與和平鴿》 1952年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際舞臺上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兩個陣營嚴峻對立,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新中國外交的中心任務是為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1952年10月2日,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百花與和平鴿》是齊白石專門為這次會議創作的一幅作品。在這幅作品中,齊白石用鴿子和百花營造了一個和平、寧靜、安詳的畫境,表達了一箇中國老人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動亂顛沛生活之後,對於人類和平的呼喚。作品構圖飽滿、色彩豐富、筆墨老辣。尤其畫面中幾隻鴿子各具神態,也成為整幅畫面的點睛之筆。同時,畫面中鮮豔的百花和茂盛的樹木,表徵著新中國的繁榮富強。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亞明 《爭分奪秒》

亞明 《爭分奪秒》76cm×58cm 1960年

20世紀60年代,反映新中國建設風貌是當時中國畫表現的重要主題。該作表現的是夜間從事工業生產建設的一個瞬間,在整體上採取了傳統的“近景、中景、遠景”式構圖,以左右兩個巨大的生產平臺為主體,佔據畫面前景部分。畫面後方塔吊的塔身與動臂形成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垂直線,間或點點燈火,與近景形成對比,打破了巨大的黑色墨塊的沉悶,形成了畫面獨特的節奏感與視覺衝擊力。作者借用山水畫的創作方法,將巨大的機械當作山石來勾勒,用筆考究,虛實結合。在宣紙上用類似潑墨的辦法刻畫出大型機械的厚重感,不失中國畫的特殊韻味。這幅工業題材的國畫作品生動描繪出工人奮戰拼搏的緊張而熱烈的場面。可以說,這幅作品是對如何用中國畫語言表現現代工業建設的一個很好的回答,是有效融匯中西繪畫、創造新中國畫的優秀作品。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李琦 《主席走遍全國》

李琦 《主席走遍全國》197cm×117cm1960年

“1958年5月25日, 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激動的日子,十三陵水庫工地上的人們像滾水般地歡騰, 我們敬愛的領袖毛主席來了!他和我們一起參加勞動。毛主席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人山人海,山坡上、大壩上,掌聲歡呼聲響徹山谷,真是地動山搖的景象!”這是李琦當年在十三陵水庫工地上勞動時,見到毛澤東主席時的心情寫照。平易近人的毛主席,既是偉大的領袖,又是勞動者,這種印象深深地刻在李琦的心中,終於在兩年後,毛澤東手拿草帽,身穿白布襯衣、灰布褲的偉人形象在他的腦海裡構成了畫面的內容。在畫面構圖上,作者省去了田野、廠房等一切的背景,運用了中國戲曲中含蓄的表現手法,以無當有,給觀眾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想象毛主席不僅僅是在農民群眾中,也可能是在工人群眾中,主席的足跡踏遍全國。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賀天健 《九月桐江桕子紅》

賀天健 《九月桐江桕子紅》109cm×106cm  955年中國美術館藏

《九月桐江桕子紅》是賀天健1955年仲秋自滬上前往浙江桐江遊覽時所作,此幅作品以漫山紅葉為襯托,描繪千山競秀、百舸爭流的壯麗景色。畫面以俯視取勢,總攬全局,通過對近景、中景的細緻刻畫,營造妙趣橫生的藝術之境,同時,該作品更加重視山川內在神韻的表達,使傳統技法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因而,在構圖以及皴法、點法、染法上,都能師古出新,賦予作品鮮明的時代特色。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於非闇 《玉蘭黃鸝》

於非闇 《玉蘭黃鸝》103cm×76cm 1956年中國美術館藏

該作是於非闇晚年的代表作。玉蘭在北方綻放在早春時節,有玉樹臨風之姿。倉庚即黃鸝,《詩經》裡有句曰:“倉庚于飛,熠耀其羽。”畫家便以此為藝術形象並用石青為底色來烘托玉蘭和黃鸝。這鮮明清麗的色彩,寓意著藍天映照下的中國大地一派晴空萬里、鳥語花香的大好春光。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105.6cm×65.2cm 1955年 中國美術館藏

1955年3月《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人人都要節約糧食》的社論,全國上下提倡節約糧食。同年,方增先經過北方農村見到農民在地裡拾麥穗的景象,印象深刻,這個構思最後創作為《粒粒皆辛苦》。該作講究水墨暈染的效果,對人物形體、結構和外輪廓的描繪均吸收了素描的因素,以農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細節為題材,又運用婦孺皆知的詩句“粒粒皆辛苦”來點明主題,因內容通俗易懂、形式大膽創新,所以作品一經發表就立即獲得人們的喜愛,被認為是主題性現代人物畫的典範之作。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集體創作 《當代英雄》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集體創作 《當代英雄》104.5cm×344.5cm  1960年中國美術館藏

在新中國美術發展史上,人民和勞模形象的塑造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題。1960年,由盧沉主筆,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15名教師根據油畫家孫滋溪的草圖,繪製了卷本工筆重彩國畫《當代英雄》。畫面的中央是毛澤東主席,各行業的勞模代表佩戴紅花在領袖身旁一字排開,緩步進入人民大會堂。人們很容易就能理解,這些在各行各業揮灑汗水的普通勞動人民,就像領袖一樣,也能成為被人們銘記的英雄。這種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思想,不僅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成為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更值得今天的我們去銘記與繼承。在當下經濟、科技、文化都極大發展的中國,這樣的畫面仍然激勵著炎黃子孫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繼續奮鬥!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李碩卿 《移山填谷》

李碩卿 《移山填谷》178cm×107.5cm1958年 中國美術館藏

1958年,一幅反映鷹廈鐵路建設場面的大幅山水畫《移山填谷》,震撼了中國美術界。王朝聞曾稱讚這幅作品實現了“中國畫的新生”。李碩卿的繪畫博採中西繪畫的表現技法之長,用中國畫的筆墨手法,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鷹廈鐵路建設的火熱場面。無論是作者精妙的構思、意境和構圖,還是嫻熟的筆墨和技法,都滲透了他深厚的藝術造型能力和中國繪畫精神的厚積薄發。在這幅作品之中,山體造型犀利精確,同時以縈繞的雲煙襯托出大山的巍峨和建築工人的艱辛。特別是畫面中的工人置身雲中,彷彿在騰雲駕霧,表現出新中國建設一日千里的雄心壯志和工人們的拼搏精神。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吳湖帆 《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

吳湖帆 《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135cm×67cm 1965年上海中國畫院藏

“因為這一刻,中國歷史要分為兩段來書寫。”這句令人熱血沸騰的話,指的是新中國在科技和國防上取得的最振奮人心的成就——1964年10月16日,在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無數科學家和無名英雄的努力之下,成功地升騰起一個巨大的火球,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桿子”。中華兒女每每想起這一刻,無不為之潸然且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鼓舞了全體國人,當然也包括在文藝戰線上奮鬥的畫家。吳湖帆根據紀錄片及當時拍攝的照片,醞釀數月,於1965年夏完成了《慶祝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傳統手法表現現代科學技術成果,這不僅對吳湖帆是首次,而且在近現代繪畫史上實現了重大的突破。畫面上,吳湖帆用沒骨烘染法描繪了不斷翻滾、徐徐上升的蘑菇雲,讓作品擁有一種超越了西方寫實油畫的巨大感染力。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文西 《祖孫四代》

文西 《祖孫四代》119cm×97.5cm 1962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一位生於江南的人在黃土高原度過了62年的人生時光。他就是黃土畫派的創始人劉文西,一生把自己對藝術的追求寄予在了陝北深厚的黃土之中。劉文西於1962年創作的《祖孫四代》,正是他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經典之作。畫面中的祖孫四人,造型渾厚質樸,如同矗立在高原上的豐碑。筆墨用法也粗獷有力、不拘一格,展現出歷經千年的黃土高原的時代變遷,更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關於農民與土地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這幅作品不僅僅是劉文西個人藝術創作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通過這種深刻的哲思,揭示出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立身之本——農業與耕種的重要性,讓人不禁思考黃土高原和中華民族的滄桑歲月。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王玉珏 《山村醫生》

王玉珏 《山村醫生》84.5cm×61.5cm 1963年中國美術館藏

山村的夜,披著白衣的女醫生在燈下捻著棉籤,為翌日醫療工作做準備。捻棉籤這一細節的構思,表現了山村醫生對農村醫療事業的關愛和敬業。簡潔的線條勾勒出女醫生俊美的形象,牆上草帽旁插著採摘來的一朵小山花含義雋永,點出了女醫生“踏遍青山”的足印,其間還有平凡又令人欽佩的山村醫生像山花一樣美麗的寓意。20世紀60年代初,廣州美術學院王玉珏的畢業創作《山村醫生》一經問世,人們就為這幅既平凡又意味深長、畫意無盡的作品所傾倒。《山村醫生》以其清新明朗、生機勃勃的畫意和生命力,在意境上、技法上擺脫了以往工筆畫、仕女畫的束縛,“筆墨當隨時代”,工寫結合,使這一鬱勃向上的畫面充滿活力與時代氣息。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趙志田 《大慶工人無冬天》

趙志田 《大慶工人無冬天》142cm×202.5cm  1973年中國美術館藏

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是為新中國的工業建設奮發圖強的無數工人中的一部分。趙志田的《大慶工人無冬天》正是一幅表現鐵人王進喜帶領大慶工人在嚴冬的暴風雪中忘我勞動場景的經典之作。作者利用虛實結合、黑白分明的基本調子強化了主人公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畫面中的暖色調,大多集中在了人物的面部,這樣巧妙的處理,把石油工人們一顆顆赤誠的報國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歐洋 《新課堂》

歐洋 《新課堂》153cm×83cm 1973年廣東美術館藏

作品表現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門辦學”、以田間地頭為課堂的情景,凸顯著農業發展和社會生活欣欣向榮的主題。作品刻畫了一個沐浴在明媚春光中,手拿秧苗的小學生形象,寓意著對新的教育方式的讚美。畫面整體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氣息。女孩高舉著一棵秧苗,強調著她成長在重實踐的學習氛圍和時代中,這種具有情節敘事的繪畫手法和構圖模式代表了那個年代的審美趣味與常用的表達方式。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李震堅 《在風浪裡成長》

李震堅 《在風浪裡成長》153cm×128.5cm  1972年浙江省博物館藏

作品表現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門辦學”、以田間地頭為課堂的情景,凸顯著農業發展和社會生活欣欣向榮的主題。作品刻畫了一個沐浴在明媚春光中,手拿秧苗的小學生形象,寓意著對新的教育方式的讚美。畫面整體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氣息。女孩高舉著一棵秧苗,強調著她成長在重實踐的學習氛圍和時代中,這種具有情節敘事的繪畫手法和構圖模式代表了那個年代的審美趣味與常用的表達方式。

新中國畫 | 經典圖解

周思聰 《人民和總理》

周思聰 《人民和總理》151cm×217cm 1979年 中國美術館藏

“俺們捨不得總理走。他說‘重建家園後,再來看你們’。如今災區變成了新村,俺們大夥等啊盼啊,就盼著那一天……”這段文字,出自周思聰《人民和總理》的題跋。1966年,河北邢臺發生大地震,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慰問群眾。周思聰用畫筆記錄下了周恩來總理離別災區群眾時的場景。畫面中,周恩來總理親切地握住一位大娘的雙臂,眼神中充滿了關切和不捨。圍上來的群眾眼含熱淚望著周恩來總理,只為多看他一眼。這是何等動人的場面!畫家傳神的技法,將每個人的表情傳達得入木三分。這幅作品完成於1979年,是新時期現實主義繪畫的一幅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一經問世便感動了無數觀眾,讓人們感受到了現實主義繪畫的巨大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