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不懂放手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孩子依赖妈妈,到底是好是坏?

上周去闺蜜家玩,我们坐沙发上聊天的时候,她四岁的儿子一直黏着她。

时不时拿个玩具,到妈妈面前晃一晃,让妈妈陪他玩一会儿;

聊天时提到他,他就抱着妈妈好几分钟也不抬头;

妈妈去倒杯茶,孩子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妈妈去厨房,他就去厨房;妈妈去卧室,他也去卧室;妈妈上厕所,他就在门口蹲着。

一眨眼看不到妈妈了,他就整个人惊慌起来,到处去找,找到妈妈才安心。

妈妈很担心,虽然孩子这么黏着她,被孩子在乎的感觉挺好,但万一长大了还是这么黏她可怎么好?

又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事故发生后,肇事小伙第一时间不是报保险竟是找妈,而妈妈也第一时间带着保险公司赶来了。

事后问起后续的保险、理赔、定损情况,小伙子一概回答:我得问问我妈。

天哪!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每一个依赖的孩子背后,都是不放手的父母

其实,对0~3岁的孩子来说,对妈妈的依赖是很正常的事情。宝宝出生后长期处在妈妈的照料下,必然会形成对妈妈的依赖。

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是对熟悉的亲人逐渐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唯一担心的,是孩子若过度依赖我们,那要怎么办?

看过一个讽刺动画短片《巨婴》。

短片开始,巨婴宝宝只需伸个懒腰,喊一声妈,妈妈就赶来帮他把衣服穿好;肚子饿了,喊一声妈,妈妈就洗好水果,喂给他吃;想要什么玩具,喊一声妈,妈妈都会乖乖买来。

但有一日,妈妈再也没有了满足巨婴的能力。

巨婴又看上了电视上的新款VR眼镜,不忍巨婴宝宝伤心,妈妈从自己的身体里掏出了一个鲜血淋漓的肾。

巨婴拿到了新玩具,玩的不亦乐乎,却丝毫没有发现身旁的妈妈已经倒在血泊中。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等到他饿了,叫一声妈,却再也无人应答。画面最后,巨婴钻进了妈妈的肚子里,重新变成了一个婴儿。

溺子如杀子,替孩子做好了所有事情,就等于替他做了自己。

毫无独立能力的孩子,离开父母保护的假象,依然是那个妈妈肚子里的婴儿。

这样的孩子,离开了妈妈,也会变得毫无自主能力。

纪伯伦的《孩子》里写: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不会依赖。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1.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帮孩子做一些小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他学会自己做。

比如孩子想让我们帮他打开玩具盒,我们可以演示给他看,然后让他自己尝试。

哪怕孩子失败了,也要有耐心慢慢引导,让他有自己动手的欲望。

孩子有主动意识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如果是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在旁边看着我们做,但不要粗暴的拒绝他。

在小事的选择上,也尽量遵循孩子自己的意愿,让他自己选择今天看什么书,吃什么菜。

给孩子多一些选择做事的权利吧,哪怕他有些笨拙,有些幼稚,也让他自己体会长大的过程。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2.培养孩子独立时,给他一些缓冲的空间

从依赖到不依赖,不是简单去掉一个“不”那么简单的事情。

如果孩子一直处于依赖妈妈的状态,突然有一天却不让他依赖了,这对孩子是很残忍的。

在做一项重大的让孩子独立的决定前,最好留出三个月到半年的缓冲时间,让孩子能适应独立的过程。

比如到了和孩子分床睡的时候,先和孩子说好每周单独睡一天,再到三天,再到五天,孩子就会自然而然习惯自己睡了。

3.孩子的责任,让他自己承担

前些天看到一条新闻,熊孩子上电梯的时候把所有楼层按了一遍。

爸爸回去知道后没有包庇他,而是让他自己写了一份检讨书,而孩子还主动地把检讨书贴在了一楼电梯外。

孩子做错事时,可以参照这位爸爸的做法。

不要太过夸大化地惩罚他,但也要让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信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里学会担当。

在一些算不上错误的小事上,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孩子把玩具弄得房间里到处都是,不要嫌乱直接帮孩子收好,而是引导孩子和你一起收拾。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4.允许孩子适度依赖

哪怕是迫切的想要让孩子不依赖自己,有独立意识,也要先分清孩子的依赖是正常依赖还是过分依赖。

孩子从小由妈妈照顾长大,对妈妈有依赖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孩子依赖妈妈只是情感需求,那就合理配合他的依赖,他才不会有童年的情感缺失。

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男孩在搬石头,竭尽全力也搬不动。

他对爸爸说他已经使出全力了,但父亲说:“不,你还没有用尽全力,我就在旁边,而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我也是你的力量。”


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如这个30岁的“妈宝男”一样



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离得更近》中提出一个概念:学会适度依赖,才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适度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

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抱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觉得自责。

在合理的区间内满足孩子的适度依赖吧,只有当孩子的依赖会对他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时候,再坚定地拒绝他。

这世上最幸福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亲手养育孩子长大,又要一步步把他推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