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到底该不该重视副科教学?为什么?

路大叔侃教育


《高考一小步,教育一大步》

郝峰涛

人才的成长决定高考,而非高考决定人才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偏科观,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的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知识学会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却丧失了,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3,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坏事,是优科的普遍存在。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4,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5,民国大师的特点:偏科偏文(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6,偏科生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7,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的: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8,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9,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10,……我们心中都能感觉到教育中的问题,除了无能为力,还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大道者至简


在我的眼里,副科恰恰相反应该做为主科来教学。我们的学生未来应用最多的还是副科能力,所谓的主科也只不过是应试教育中得分多的学科而已。而是应试教育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的成长与生活时间是无限的。我们不能忽视所谓的副科教育。目前我国教育顶层设计已经发现了这个本末倒置的问题,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调这个问题。我国的教育方针的调整就能看到教育指向问题。所有,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我们都需要让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行。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方方梦语


副科教学有时候就代表着成败!

有历史为证。在冷战时期,苏联人为什么能够先于美国人踏上月球,这是让美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当时的美国人讲,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最顶尖的科学家,为什么会落后于苏联呢?后来,美国人经过长时间的分析之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苏联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视音、体、美的教学,特别是美术课的教学。因为美术可以充分发挥和培养并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而科学家研究证明,没有想象力的人很少有创新力和创造力。当时的美国在这方面是远远落后于苏联的。



我在教学中,尤其注重美术课及其它副科的教学。只要有副科,绝对不会把它变成主科的时间,而是按部就班地组织副科教学。学生们也尤其喜欢美术课,他们的模仿力和想象力真丰富!那画画得不仅美妙,而且新鲜好玩⊙▽⊙。


而当下,许多的学校在某些领导的功利思想指导下,纷纷把所谓的副科基本上全部上成了语、数、外三门主科。结果呢,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多么大的起色,照样还是有不及格的,而且,不及格的还是那几个学生,成绩好的也就是原来的几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多么大的改变。

是的,在某些需要分数的考试中,不会考副科,好像副科学得再好似乎也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副科就真的变成“次要”的学科。这也是急功近利在教学上的具体表现,有谁愿意在某些家长和学校领导不需要的方面努力呢?副科好像变成了没有人疼的“孩子”。


岂不知,原来副科还有那么大的作用——居然可以让一个国家在国家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学教育者


这个地方对于学校除了语数英之外的学科的称呼不一样,在我们这边称之为小科,而任课老师被称为小科老师,大致包含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品生等等。

在实际的学校教学中,的确这些课程被挤占的非常厉害,大多数还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更严重一点,应当是以语文数学为主。

不管,我们每一个人认为这些学科的重要语法,关键是这些学科大多数是考察学科所谓的考察学科,基本上就没有太大作用了,有的学校根本就不计算,即使成绩好的话最终来了荣誉来了一些成绩方面的称号儿,也分给了语文数学,总之这是一个大环境造成的,并不是哪个老师认为怎么办造成的。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体育,所有人都知道体育非常重要,所有人也知道身体健康是最伟大的,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是表面上的重要,并没有把这当成实质上的重要。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简直就没法进行,所以说我们所说的除了语数外知道的学科儿,这不好定义,主要是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配套体系来引起重视。


宜城老师


应该重视……

个人认为:基础学科,最好不要有主次之别……

你很难想象,一个出身名门学府,身披彩色光环……却有丧失了道德底线的无耻之徒的作为……(那个替澳大利亚疯狂掠走7000亿的北大‘才子’)

其实,更多的时候,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无可挽回地演变成民族的灾难……


云卷云舒152754837


学校所说的副科,是升学考试不考的科目,但对个人来说:人生无副科,所以学校无副科。

学校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人,甲同学认为音乐是副科,但乙同学却以音乐学科来谋生,比如当音乐老师或歌手,所以对于学校来说,也是没有副科。作为学校,更应该有担当,有责任,把所谓的副科开足开好,不能因为学校的偏见,让社会损失了“歌唱家”、“画家”、优秀运动员等等。

现在好的学校不但没有副科,还创设了各种各样的“副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比如烹饪课、书法课、游泳课、陶艺课等。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现在已不满足于应试教育了,还在讲副科的事情,有点落后了。


书智笔记


所谓副科就是除语数外之外的科目。小学阶段是个对孩子的学习起到放松,开拓思维,加强身心健康等的一种辅助性作用的内容。像体,音,美,德是必备学科,至于其他科目基本都属于乱加几乎对小学生来说没意义的学科。这就是学生该减掉那部分负担。占据了老师和学生的很多时间,同时给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增加了干扰。不教不学吧,科目设了,教吧学吧,又几乎没意义。老师累,学生累,家长还得掏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