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不讀,難積累;不寫,難深入。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裡,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經師易遇,人師難尋。”讀書會讓人變得優雅,會增加心靈的厚度。那麼,在如今快餐文化流行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讀書,會幫助學生們更理性地成長。

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也要考試,中考和高考是學生家長們的命根子。有了對文字的敏感和體味,技巧和方法反倒是末節。我外出聽課,有時也聽高中的課,雖然我是初中老師。我很想知道高中在教什麼,他們需要我們做哪些工作。除了中考卷,我經常看高考卷,分析中高考不同文體的題型,研究他們思考的切入點和解答方式,這樣更有助於我現在的教學。不管怎麼說,學生考不到分數,算是我們無能,這也是大家的共識吧。

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如何才能做到修養、考試並行不悖?

我嘗試著使用三本教材。

語文課本,週一到週四上;

餘映潮的《新閱讀》,每週五上兩節,四篇文章;

《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每週兩個早讀上兩課。

另外一到兩節作文課。

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從七年級剛開學至今,除了學校的特殊活動如運動會、藝術節等,我們一直堅持著。有時候學生會問:“老師,下週考試,這周還上《新閱讀》麼?”“當然上!只要天塌不下來,別的事影響不了我們。”

一學期結束了,《新閱讀》兩本快上完了,學生對其中的佳作如數家珍:《有一些錯,不必糾正》《陽光的味道》《唐詩裡的中國》《清華,請聽我說》《熱心的海葵》《讓有些話穿耳而過》《中國公學18級畢業贈言》,有時還推薦給家長讀,共同欣賞。

古文也學了四十多篇,從一開始讀不成句,到現在琅琅上口,重點字詞句也都能落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教他們把每一位古人當成朋友,這樣,每當我們新學一篇文章,就像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學習《陸元方賣宅》,我們欣賞他的誠信;學習《陶侃惜谷》,我們看到這個東晉最有實力的人物勤儉節約、愛惜農桑的品質;學習《晏子使楚》,這個矮個子巨人,既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又表現出應付自如,處變不驚的外交家風度,我們怎能不擊節稱賞?對於這些古代的朋友,他們的學識人品、文才武略,如果你仰慕,可以學習;如果你覺得不足,要理性地看待。等我們學習朱熹、歐陽修、董遇讀書的文章,大家一起總結出名人好學的“三”字真言:朱熹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歐陽修讀書有“三上”:馬上、枕上、廁上;董遇讀書利用“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大家可能會奇怪,中考又不考課外文言文,這麼費勁幹嘛?備課又那麼麻煩,要查閱很多資料。我讀書駁雜,往往正史傳略、奇聞逸事、詩文典故,甚至武俠小說都說上一段,他們有興趣,學得也認真。中考是不考,高考可都是課外的!再說,這也給他們增添了許多寫作的素材。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堅持有多麼重要,做事不能三分鐘熱度。

我和大家一樣會認真對待語文課本里的每一課。得要想法子讓他們一提起語文就興趣盎然,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課文學完,會有許多相關的文章要讀,哪怕每本書只讀一部分,三年的積累也是不容小覷的。當然,也有任務,雙休日有兩項固定的作業:摘錄和讀書筆記。這就逼著他們不得不看,不得不思考,哪怕你只讀一兩篇。

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下面是我們七年級的讀書清單,可窺一斑。

(一)《繁星·春水》(冰心)、《冰心散文》、《新月集》、《園丁集》(泰戈爾)、《席慕蓉散文》、《浮生六記》、《張曉風散文》、《周國平散文》、《居里夫人傳》、《于丹〈論語〉心得》、《朱自清散文》、《老舍散文》、《昆蟲記》、《聊齋志異》、《朝花夕拾》、《做最好的自己》(李開復)、《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

寒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教育》、《西遊記》、《城南舊事》(林海音)、《草房子》(曹文軒)。

(二)《普希金作品選》、《楊振寧傳》、《吶喊》、《畢淑敏散文》、《劉墉散文》、《豐子愷散文》、《子愷漫畫》、《護生畫集》、《格林童話》、《呼蘭河傳》(蕭紅)、《童年》、《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茨威格)、《人類的大地》、《小王子》(聖埃克絮佩裡)。

暑假:《水滸傳》、《文化苦旅》(餘秋雨)、《林清玄散文》。

我們基本上是學什麼,讀什麼。時間多,愛讀,就多讀幾篇;沒時間,不喜歡,少讀幾篇也沒事。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思考,自然見多識廣,融會貫通,考起試來,閱讀也不怕了,作文也不怕了。

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把“讀好書,好讀書”當成人生昇華的階梯,我的學生們正在實踐著這一切。看看他們的讀書筆記:《“泥人”教育》、《悲哀的力量》、《不能摒棄自己的根本》、《昆蟲數學家》、《生命並不卑微》、《舉燈的小蟲》、《最好的老師》、《偶像也是一種武斷》、《仰望心靈最深處》、《總有一些人事讓你心生敬意》、《美麗的孤獨》等,我選了一些寫得不錯的,讓他們打印裝訂成冊,自己設計封面,給文集命名為《書有高視界》、《踏上書籍的階梯》等,在同學和家長手中傳閱。

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把讀書變成一種生活態度

很多家長寫了閱讀體會。一是震驚,一是感動。震驚是源於似乎突然之間發現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天天在眼中看到的那個有點貪玩、不太懂事的玩童了。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敏銳的觸覺、有純樸的感受、有情感的自然流露……在他們稚嫩的筆下,孩子們美麗的心靈躍然紙上,那麼純淨,一塵不染,甚至讓我們這些整日忙於生計的成年人都有些自慚形穢。曾幾何時,我們也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也是熱愛讀書,為書中的人與事而感動,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的繁忙,漸漸離書本越來越遠了,心靈也越發浮躁起來。這一篇篇讀書筆記如同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洗滌靈魂。

更多的是感動。平時對孩子,更多的是關心他的學習、考試成績、班級名次、飲食衣著等等。總是居高臨下地告訴他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似乎沒有認真地俯下身來,同孩子進行平等的心靈對話。看了孩子的作品,才發現,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竟然也有那麼多細膩的感受。他們懂得感恩;懂得欣賞人性中的真、善、美;懂得熱愛自然;懂得珍惜生命;甚至懂得享受孤獨……真的很讓人感動。在他們的筆下,席慕蓉的唯美質樸、周國平的灑脫與哲理、張曉風的清新自然,都能被孩子們準確地捕捉,這是何等的睿智與聰慧啊!

我想,正是讀書提升了孩子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