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18歲就畫出《千里江山圖》,為何畫完後,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在故宮博物院中藏有一卷《千里江山圖》的絹本畫,它縱約51.5釐米,橫約1191.5釐米。畫家以其細膩嚴謹的手法,在畫中描繪了祖國山川的壯麗秀美,並在依山臨水間,點綴出疊瀑、山竹、小橋、人家……儘管景物繁多,但卻形象生動,意境深遠。因此,它得到後世推崇,被評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王希孟18歲就畫出《千里江山圖》,為何畫完後,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千里江山圖》)

然而,這樣一幅舉世之作,卻出自一位18歲的天才少年之手。這位天才少年,就是王希孟。更為奇特的是,這位天才少年,在畫出《千里江山圖》後,卻突然在歷史上消失了。那麼,他究竟去哪裡了呢?

對於天才少年王希孟來說,他出生的年代不能算太平盛世,卻是他的黃金年代,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就要說到“不愛江山愛丹青”的宋徽宗了。

宋徽宗做皇帝並不稱職,他在位時昏庸無能,朝中奸人當道。因此在他統治時期,時局動盪,起義不斷。再加上金人入侵,而他不僅拿不出相應的策略,還任由佞臣胡作非為。因此,吏政更加黑暗腐敗,軍隊也毫無鬥志。

不過,宋徽宗又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有才華的皇帝,他不僅在繪畫和書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和天賦,運動天賦也非常發達,比如蹴鞠和騎射,都是他的強項。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宋徽宗的愛好,很快就成為全民爭相追逐的愛好。

一些人由於在愛好上不光和宋徽宗一致,而且很有才能,得到宋徽宗的青睞,於是從此平步青雲。

比如高俅,本來只是駙馬都尉王詵手下的刀筆吏,後來替王詵送篦子給宋徽宗,結果正趕上宋徽宗在蹴鞠,而這正是他的拿手好戲,於是在陪宋徽宗蹴鞠時,他不光展示了精湛的球技,還讓宋徽宗玩得極為盡興。於是,他得到了宋徽宗的重用,一路高升,終成掌管幾十萬禁軍的朝中重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宋朝的體育運動在蓬勃發展時,同時還掀起了一波繪畫和書法的風潮。

王希孟18歲就畫出《千里江山圖》,為何畫完後,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宋徽宗)

宋徽宗看到這種局面,自然欣喜萬分,他為了挖掘更多的美術人才,專門設立了翰林書畫院。並仿科舉考試的形式,對全國畫家進行考試錄入。不過這種考試,是以畫作來交卷的。

王希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場的。

王希孟本是文書庫的小吏,不過他自幼酷愛繪畫,因此在宋徽宗設立了畫院後,便積極參考,並如願以償地考進了書畫院。

王希孟的畫作,很快得到了宋徽宗的賞識。他意識到,王希孟是個難能可貴的天才少年,於是將他收為弟子,親自傳授繪畫的技法、用色等。

在宋徽宗的調教下,王希孟的畫技進展神速。僅用了半年時間,便向宋徽宗敬獻了青綠山水畫《千里江山圖》。

由於在畫中不光描繪出了江山多嬌的壯美景觀,還穿插點綴了濃烈的生活氣息,既顯出江山恆久的寓意,又展示了宋王朝統治下的太平盛世,因此宋徽宗龍顏大悅。王希孟也因此一畫成名​,並得到了提拔。

不過,讓人詫異的是,王希孟卻在畫完這幅畫不久,便在歷史上消失了。

由於在史書上缺少資料,所以一直以來,他的下落都像謎一樣困擾著大家。那麼,他究竟到哪兒去了呢?

王希孟18歲就畫出《千里江山圖》,為何畫完後,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王希孟獻畫,圖取其意)

​關於王希孟的下落,野史上倒是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王希孟年少體弱,在畫完《千里江山圖》後,便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最後撒手人寰了。

另一種說法是,王希孟見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內憂外患更是層出不窮。他在憂慮之中,希望宋徽宗能實行變革,改變這種種的現狀,於是他又特意畫了一幅《千里餓殍圖》,敬獻給宋徽宗。結果導致宋徽宗大怒,將他打入大牢。

眼見就有災禍降臨,王希孟便向宋徽宗請求,希望能在臨死前,能再看一眼《千里江山圖》。

在得到宋徽宗的允許後,王希孟走進畫室,結果讓宋徽宗大為驚異的是,王希孟這一去居然憑空消失了。

宋徽宗驚異之餘,認為王希孟是鑽到畫中去了,於是他便下令將《千里江山圖》關入大獄。可惜數日過去,也不見王希孟出現。

當然,這樣的說法經不起推敲。但當時金軍南下,宋徽宗在倉促間雖將帝位禪讓給宋欽宗,不過這也改變不了他被擄北上的悲慘命運。

皇帝尚且如此,書畫院裡的畫師們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雖然一些畫家在國破家亡中,經過多番波折,終於逃到了臨安,並得到了宋高宗的起用和重視。但王希孟似乎並沒有這樣的幸運,也許真的是天妒英才,也許他真的是為創作《千里江山圖》而來人間走了一趟。總之,這樣一位天才少年永遠定格在了18歲。

不過,正因這幅了不起的傳世之作,讓王希孟一紅千年,成為中國山水畫歷史上的標杆畫家。

(參考資料:《大宋宣和遺事》《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