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CULTURAL TOURISM

以前,從主城北上,沿嘉陵江輾轉,拐過一個叫東津沱的地方便豁然開朗,到這裡就算是進了合川。後來儘管通了高速,進合川城最快的路還得經這兒。千百年來就這樣進進出出,歷史的塵囂在這裡不斷積澱,由此沉吟出這份喧譁中獨有的安靜。

1

合州八景之中獨一份

白塔坪

春秋戰國時,合川曾為巴國別都,西魏以涪、巖(渠)、嘉陵江匯合,定名合州,由名知意,此地秀水合匯,必物華天寶、地靈人傑。於是,豐富的自然精髓與眾多的人文情懷在這裡融合,匯聚成了“合州八景”,即涪江晚渡、金沙落雁、甘泉靈乳、東津漁火、魚城煙雨、瑞映清風、濮湖夜月、照鏡寒波。東津沱不僅位列其中,還有“合州盛況看江面,江面盛況觀東津”的絕高評價。

東津沱這地方頗有意思,古人稱其地形呈現五馬歸糟,為財源之兆,而它果不辜負,在嘉陵江接納了涪江、渠江之後,硬是將滾滾洪流奮力一擋,洄漩出了一個巨大的“U”字沱灣,息水成“湖”,造就了絕佳漁港。

遠眺東津沱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白天這裡熱鬧無比,下行的船伕們搖著櫓歌唱嘹亮,上行的縴夫們揹著繩號子鏗鏘。入夜這裡則安靜奇幻,積蓄了一天力氣的漁舟爭相競發,船上的漁火倒映江面,也跟著沱灣的微波穿梭起伏。水中岸邊光影與繁星皓月混為一片,璀璨得讓人迷離入夢。

東津沱東即現在的白塔坪,原有始建於唐代的一代名寺——白塔寺,寺內曾藏有唐伯虎畫象、乾隆皇帝詞語、蘇東坡筆墨等珍寶,可惜已毀於一旦。所幸,代代沿山崖鑿刻的千餘樽摩巖造像卻保留了下來。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白塔坪石刻

最為精妙的當數山頂巖壁的44餘龕造像,其中第5號龕為明代龕像,千手觀音結跏趺坐於蓮臺上,身後有鏤雕背屏,邊緣飾火焰紋,頭戴寶冠,冠上有化佛,觀音千手執法器。第8 號龕為宋雕明改造像,“乾道十一年”題記清晰可見。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千手觀音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白塔坪石刻

白塔坪是一覽東津沱全景最好的地方,對岸八角亭若隱若現,讓人想起合川人世世代代相傳的“金鴨佑合州”。才回神,淨水梵音已在耳邊,再遠眺江中的綠島沙洲,腳下往昔漁民的張弓野趣……確為景中有景,人文自然俱佳。

2

消失的一代名茶

水南茶

從白塔坪下來往城裡走,要過一條名叫做水南茶的街,可能連很多合川當地人都不曾留意過。但這地兒還真不簡單,名字裡有茶,歷史上也真出茶,而且還是巴蜀四大名茶之首。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宋代馬端臨著過一本《文獻通考》,卷十八中《徵榷考五》記載:“蜀茶之細者,其品視南方已下,惟廣漢之趙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牙,雅安之蒙頂,土人亦珍之,但所產甚微,非江、建比也。”

其實,東津沱產茶的歷史比這還長。商周時期,白塔坪東山山頂小丘便有茶樹數千畝,茶戶將茶葉送到山下官府作坊烤制,春茶進貢,夏茶交易,秋葉自飲,由於產量不多,長期奉為珍品。

因作坊所在地東津沱位於三江之南,故名水南茶。據說茶坊牌匾“水南茶”三字,是宋代理學大師周敦頤所書。到了南宋末年,元軍攻打釣魚城受阻,只能隔江對壘,水南茶坊房大屋好,遂被元軍霸了去,充作軍營。這一待就是36年,茶園荒蕪成林,水南茶從此一蹶不振,漸漸消失。

元軍走後,茶雖沒了,作坊倒是修修補補,一直保存到民國初年。直到劉湘治合川,效仿元軍駐守東山,水南茶坊徹底變成了營房,空留下一個街名。營房附近還建有大小兩座營門,所以現在的東津沱,還有“大營門”、“小營門”的地名。

3

中國紡織的產業標本

重慶第四棉紡織廠

說起東津沱,老合川人必先想到重慶第四棉紡織廠,這曾是合川的驕傲。這個佔地面積近50萬平方米的大廠,在當時聚集的職工可形成一個小型城市。但提起他的前身——豫豐和記紗廠合川支廠,就罕有人知了。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重慶第四棉紡織廠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重慶第四棉紡織廠


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個傳奇的紗廠最早是在河南,由從美國學成歸來的“新興商人派”穆藕初1919年創辦於鄭州,全套德國設備在民國時期的中國首屈一指。不幸生不逢時,棉花、棉紗作為當時的軍需物品,是軍閥們垂涎的對象,紗廠最終走投無路,先抵押給了美資洋行,後被天津中國銀行收購,成為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屬下的國營工廠。

原以為可以安靜地生產了,卻因抗戰形勢緊迫,工廠又開始了攜帶機器輜重的艱苦輾轉之路,直到1938年2月才抵達重慶,落戶沙坪壩土灣。不料,這兒又成為日本飛機重點關照的對象,不得不在1940年9月到東津沱購地600畝,修廠房建支廠。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豫豐紗廠廠房遠景

當時,工廠安有美製薩克洛威爾細紗機15000錠、500千瓦發電機1臺、鍋爐1臺,擁有職工2497人,算是恢復了元氣,吹響產業抗日的號角。1941年5月復產,以註冊商標“紅飛艇”年產紗2959件,滿足大後方抗戰需要。1942年、1944年先後兩次擴建,同時新增品牌“金飛艇”。這些生產出的棉紗被作為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各地的戰場,對抗戰時期大後方的穿衣問題貢獻極大。

解放後,紗廠幾經易名至“重慶第四棉紡織廠”,到本世紀初企業改制。如今,重綿四廠已倒閉,但裡面的“豫豐和記紗廠合川支廠舊址”,卻完好如初,且是重慶唯一留存的紡織產業標本。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重慶第四棉紡織廠大門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豫豐和記紗廠合川支廠舊址

重慶曾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紡織工業重地,最多時佔到全國紡織業比重的30%。沙坪壩土灣有重棉一、二廠,南岸彈子石有重棉三廠,合川有重棉四廠,北碚有重棉五廠(燈芯絨廠),李家沱有重棉六廠,長壽有重棉七廠,另外還有南岸的重慶麻紡總廠,沙坪壩的重慶針織總廠。隨著時代變遷,很多紡織企業都已倒閉,也讓這片偏居於合川一隅的地方變得尤為珍貴。

4


巴渝莊園的迷人之處

黃繼浦莊園

東津沱還有一塊巴渝莊園中的瑰寶——黃繼浦莊園,它涵蓋了重慶民居幾乎所有的迷人之處,最獨特的便是對地形的運用和防禦設計的巧妙。

這座由合川土豪黃繼浦修建的莊園佔地極廣,卻立體地盤踞在山側,所有的建築都隨著地形巧妙佈局,處處透露出一種與大自然融合的層疊婉轉之美。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莊園內景

民國時期,政局動盪,多有匪患,幾乎所有的土豪大家,都將防禦作為構築建築居所的頭號要務,更何況東津沱地處合川的通衢要衝,這樣的依山佈局可謂用心良苦。其時,黃繼浦大費腦筋,請來高手設計,形成了一個由三部分構成的民居體系。

山下為下人居所和商貿店鋪,還有家族其他小地主的院落和崗樓互為犄角,同時也是操練保安團的地方。山腰上為建築群的核心——園林莊園,居高臨下,一覽眾小,四周圍牆上藏著明口暗孔無數,還設有三層崗樓,樓頂城堞,各層槍眼。山頂全部被用石頭砌的城牆合圍成寨,只有一條小路上下。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園林中的射擊孔

不僅如此,莊園內還處處暗藏玄機,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雄偉的碉樓。為了和園林風格一致,碉樓在細處不忘俊秀裝飾,當年這裡常年駐守保安團,據說地下還藏有一個神秘的水牢。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莊園碉樓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莊園內景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莊園內景

碉樓出來的路半懸坎上,僅供一人行走,兩邊又分為三支,一支明通圍牆和大門,一支繞入後花園,一支暗入莊園內室。玄妙的是通向後花園的支路上還隱秘著兩個暗道,既可以神不知鬼不覺藏人,還可以出奇兵偷襲。

莊園中心為一書院建築風格三合院,建築在高臺之上,平添了幾分威嚴,房屋正面全為寬敞圍廊,柱礎、石欄、斜撐等無不雕刻精美。兩側廂房設計獨特,各自自成院落,圍廊盡頭懸於高臺之邊,又成為一個自然天成的觀景臺。

莊園背後是主人的私密空間——後花園,雖受地形所限,但主人卻極盡所能將江南園林的精髓競相搬來。嶙峋的假山和真山融為一體,拱門隔斷又與碉樓的防禦體系交織,還挖鑿了一方蓮池以容納拱橋的風情,方寸之地不留一點遺憾。

這裡叫東津沱,是重慶最適合看漁火和聊往事的地方

黃繼浦莊園後花園


圖◎ 寒溪夜浣

出品◎ 攝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