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有哪些症狀?


(1)脊髓休克見於急性脊髓橫貫性損害,脊髓損傷後,在受損的平面以下,立即出現肢體的弛緩性癱瘓,肌張力低下或消失,各種反射均減退或消失,病變水平以下深淺感覺完全喪失,膀胱無張力,尿瀦留,呈無張力性(充盈性)尿失禁,大便失禁。

脊髓休克時期的長短與脊髓損傷本身的各種因素有關外,與患者的年齡、是否感染(如褥瘡、尿路感染)、是否有嚴重貧血、營養不良等也有關,特別是褥瘡引起的蛋白質喪失,以及膀胱與直腸功能不全等,均可延長休克期限。通常為3~4天至6~8周,平均2~4周。

(2)完全性脊髓損害脊髓休克過後,損傷平面以下的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但各種感覺無恢復,並可早期出現總體反射,即當損傷以下的皮膚或黏膜受到刺激時,髖膝關節屈曲、踝關節蹠屈、兩下肢內收、腹肌收縮、反射性排尿和陰莖勃起等,但運動和各種感覺及括約肌功能無恢復。這種屈曲性截癱通常是脊髓完全性橫貫損害的指徵。而伸直性截癱顯示為脊髓非完全性橫貫損害。

(3)不完全性脊髓損害

脊髓病變呈完全性橫貫損害者比較少見,更多見者是脊髓不完全性橫貫損害,其發生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如為急性病變,其損害雖然是不完全性的,但存早期其生理功能卻處於完全抑制狀態,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與脊髓完全性橫貫損害很難區別,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待脊髓休克逐漸消除後,真正的病灶與體徵方可顯示出來,其脊髓休克時間通常較完全性損害要短。如為慢性病變,則無脊髓休克表現,隨著病變的發展,脊髓損害的表現逐漸出現並加重。

①運動障礙。運動障礙的範圍與程度決定於病變的性質和部位,肢體癱瘓的程度通常比完全性橫貫損傷要輕,肌張力增高的程度和病理反射的出現亦不如完全性橫貫損害顯著,腱反射亢進亦較輕,早期可出現回縮反射。

②感覺障礙。脊髓不完全性橫貫損害時多數在病灶以下出現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類別、程度則根據感覺傳導束受損的情況而定,肛門周圍感覺常為完好,並可出現疼痛症狀。

③膀胱與直腸功能障礙。其出現與脊髓病變程度有關,通常與肢體癱瘓的輕重相平行。輕者可無膀胱直腸功能障礙,但常有排尿困難,重者則常有尿頻、尿急甚至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大便常秘結,失禁者較少。

2.脊髓半橫切損害的表現

(1)典型的Brown—Sequard綜合徵

1)病灶側症狀和體徵①傳導束症狀和體徵:在病灶側出現皮質脊髓側束和後束損害的表現,在病灶側出現肢體運動障礙,同側下肢或上下肢呈上運動神經元麻痺,出現病理反射,病灶側水平以下出現深層感覺和識別觸覺障礙,因有後索及脊髓小腦束的損害,同側尚有共濟失調;②病灶髓節症狀和體徵:因損害了進入病灶水平髓節的後跟纖維,在此髓節的后角支配區出現痛覺、溫度覺及粗大觸覺的障礙,在病灶水平上緣出現痛覺過敏,由於病灶側側角的損害,在相應區出現皮膚溫度降低,排汗和血管舒縮障礙,由於前角細胞的損害,受其支配的肌肉出現萎縮,但常不明顯。

2)病灶對側的症狀和體徵

由於損害了脊髓丘腦束,表現為病灶對側淺感覺障礙,在病灶實際水平低2~3個皮節以下呈痛溫覺喪失。

(2)不典型Brown—Sequard綜合徵

此型在臨床上比較多見,脊髓的損害以一側為重,另一側亦有部分性損害,可出現雙側傳導性運動和感覺障礙,例如病灶側支體出現上運動神經元麻痺及病灶水平以下深層感覺和識別觸覺障礙,對側肢體亦可出現輕癱及錐體束徵,可以出現雙側的痛溫覺喪失。

3.脊髓不同節段損傷的特點

1.頸段和上胸段損傷:

a.高頸段損傷(頸段1~4):頸段1~2損傷可立即死亡。頸段2~4因有膈神經中樞,無論直接挫傷還是下部挫傷水腫向上擴延,可使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癱瘓,病人呼吸困難,往往很快致命。損傷水平以下四肢呈痙攣性瘴瘓。括約肌功能和性功能也完全喪失。由於三叉神經脊髓柬損傷,面部感覺喪失,而口唇、鼻尖、鼻翼的感覺保留(此部感覺纖維終於延髓下端的三叉神經脊束核),呈。洋蔥皮”型感覺障礙(Dejerine型脊髓損傷綜合徵)。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明顯,由於排汗和血管運動功能障礙而出現高熱,為Guttmann徵(因鼻腔黏膜血管擴張、水腫而出現鼻塞)。由丘腦下行至睫狀脊髓中樞(頸段8~胸段1外側角)的自主神經纖維受損,出現單側或雙側的Horner徵。

b.頸膨大(頸段5~胸段1)損傷:因肋間神經癱瘓,有嚴重的呼吸困難。四肢癱瘓,上肢呈弛緩性癱瘓,下肢呈痙攣性癱瘓。損傷平面以下感覺消失。如頸段5~7尚未受損,上肢運動功能仍有部分保存,肘關節能屈曲。此時爭取手術能挽救1~2個神經根,使四肢癱瘓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截癱。有自主神經功能和括約肌功能障礙。

頸脊髓損傷病人,在脊髓休克期過後,可出現集合(總體)反射:刺激下肢立即出現肌肉痙攣、膝和髖關節屈曲、踝部蹠屈、下肢內收、腹肌強力收縮、反射性排尿(或伴直腸排空)、陰莖勃起甚至射精,並有出汗及立毛反射。7~8周可建立反射性膀胱。

2.胸中下段(胸段3~12)損傷;①下肢戴癱及損傷平面以下感覺消失。②肋間神經癱瘓致呼吸輕度困難。③脊髓休克期過後可有集合反射出現。④胸段6以上(包括頸髓)損傷,在脊髓休克期中可出現“交感神經阻滯綜合徵”:血管張力喪失,血壓下降,脈搏徐緩,體溫隨外界的溫度而變化,呈嗜睡狀態。晚期出現。自主神經反射過度綜合徵”:嚴重頭痛、頭暈、心悸、噁心,偶有呼吸困難。

3.腰膨大(腰段2~骶段2)損傷:第10胸椎與腰段1相對應·此部以下損傷特徵:下肢弛緩性癱瘓,提睪、膝腱反射消失,膜壁反射存在。腱反射保留,甚至可能增強,並出現踝陣攣。此部損傷時應注意腰神經的損傷,保留腰神經就可保留髖(L2)和膝(L8)關節的運動,有利於病人站立及步行。

4.脊髓圓錐(骶段3~5)及馬尾損傷;脊髓圓錐內有脊髓排尿中樞,損傷後不能建立反射膀胱,只能形成自律膀胱。①排尿、排便失禁,有陽痿、直腸括約肌鬆弛及臀肌萎縮。②會陰部有馬鞍形感覺消失區。③膝腱和跟腱反射存在,肛門和龜頭一球海綿體肌反射消失。

損傷僅在圓錐部時,可無肢體癱瘓。

第2腰椎以下的椎骨骨折及脫位僅損傷馬尾神經,多為不完全性損傷。表現為下肢弛緩性癱瘓,腱反射消失.感覺障礙不規則,括約肌和性功能明顯障礙。

4.脊髓不同範圍損傷的主要表現

①脊髓中央性損傷 受損節段分佈區痛覺、溫冷覺消失,觸覺基本正常。

②脊髓前部損傷損傷平面以下兩側肢體運動障礙,痛覺和溫冷覺障礙。

③脊髓半側損傷損傷平面以下同側肢體運動及深感覺障礙,對側肢體痛覺、溫冷覺障礙。

④脊髓後部損傷 損傷平面以下深感覺(位置覺、震動覺)障礙。

⑤脊髓完全性損傷 損傷平面以下感覺及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二)併發症

1.褥瘡脊髓損傷中併發褥瘡者較多,脊髓損傷造成的截癱後,身體截癱平面以下皮膚失去知覺,缺少保護性反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皮膚汗腺等失去交感神經支配,血管擴張,皮膚營養失調,骨突出部位持續受壓,致皮膚缺血,甚至壞死。

2.便秘脊髓損傷患者多有便秘,出現排便困難。脊髓損傷後,由於骶段脊髓的副交感神經中樞與高級中樞的聯繫中斷,缺乏胃結腸反射,結腸蠕動減慢,腸內容物水分過多吸收以及直腸排便反射消失而引起嚴重便秘。

3.泌尿道感染脊髓損傷患者由於留置的尿管長期在體內刺激,導致膀胱防禦機制減退,其感染率相當高。另外由於神經損傷可導致尿道的反覆感染,尿道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失去協調配合,膀胱內大量殘餘尿,內壓增高,尿液反流,腎盂積水或積膿,結石形成,最終造成腎衰竭。

4.呼吸道感染及肺炎

呼吸道功能障礙是脊髓損傷的早期併發症。常見於頸脊髓損傷。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由於患者呼吸功能受限,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抵抗力差,長期臥床導致清理呼吸道無效。在頸4水平以上損傷的傷員,要警惕因損傷局部水腫、充血,使麻痺水平或合併肺水腫。

5.肢體痙攣脊髓損傷後痙攣狀態是損傷平面以下反射弧高度興奮狀態,不僅肢體受到影響,而且腹壁、膀胱亦受到影響,血壓、膀胱、腸道和陰莖勃起反射均受累。脊髓損傷後疾病恢復期,可表現為輕度或中度痙攣狀態,應視為正常。但若過度增強,多意味著損傷平面以下軀體發生某種嚴重情況,如膀胱感染、結石、尿路阻塞;肛周膿腫或肛裂、壓瘡等。嚴重的痙攣狀態可影響到患者的任何活動,哪怕是床單的輕微的移動,也會引起明顯的痙攣。

6.高熱脊髓損傷患者汗腺麻痺,體熱難以散發,細胞的新陳代謝增強,可出現中樞性高熱,體溫高達39~40℃以上。藥物降溫效果不明顯,皮質醇類藥降溫不起作用,高熱可呈持續性,患者在短時間內急劇消耗體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導致死亡。

7.低溫脊髓損傷患者也可併發低溫。熱別是在早期,低於35℃的體溫,其預後比高熱更嚴重。低溫可導致心動過緩,心房、心室纖顫,出現意識不清,血壓下降,呼吸困難,凝血功能障礙,氧耗加大,導致多器官衰減,甚至死亡。

8.疼痛是常見的併發症,中樞性疼痛起源於脊髓本身。表現在損傷平面以下呈擴散性的異常疼痛,常為燒灼痛、針刺痛、麻木痛、跳痛。

9.低鈉血癥創傷性頸髓高位截癱早期,尤其合併中樞性高熱患者,常發生低鈉血癥,其原因是脊髓損傷後,感覺傳導通路被中斷,調節腎功能的特殊通道被阻斷,持續地抑制血管升壓素的分泌而引起多尿。同時早期使用大量的脫水利尿劑會增加水和電解質的排出,增加補液量後,使血液稀釋,引起低血鈉症。另外,頸髓損傷後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礙,缺氧及高碳酸血癥使肺內小氣道心房鈉尿肽(ANP)增高,ANP水平越高,血鈉越低,兩者呈顯著負相關。

10.性功能障礙脊髓損傷患者容易出現性功能障礙。

11.異位骨化異位骨化是指在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中形成新骨,是脊髓損傷常見併發症。

12.延遲性脊髓空洞形成脊髓損傷後,其中央灰質可出現出血性壞死,以後逐漸液化,形成中央空洞。

13.深靜脈血栓脊髓損傷患者由於缺少活動,臨床可出現深靜脈血栓,容易導致患者肺栓塞而死亡。

14.應激性潰瘍與消化道出血 頸椎水平的急性脊髓損傷患者,常因神經原性休克而表現為去交感神經樣綜合徵,如胃酸分泌增加、胃腸道相對缺血與運動無力,容易併發應激性潰瘍與消化道出血。



感覺下降、肌力下降、肌痙攣,甚至大小便功能下降;脊椎損傷可出現四肢癱等症狀+


北京醫養堂掛號專員郭文傑


1、感覺障礙:損傷平面以下的痛覺、溫度覺、觸覺及本體覺減弱或消失。

2、運動障礙:脊髓休克期,脊髓損傷節段以下表現為軟癱,反射消失。休克期過後若是脊髓橫斷傷則出現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髕陣攣和踝陣攣及病理反射。

3、括約肌功能障礙:脊髓休克期表現為尿瀦留,不能隨意排尿。出現尿失禁,大便也同樣出現便秘和失禁。

4、脊髓前部損傷:表現為損傷平面以下的自主運動和痛覺消失。由於脊髓後柱無損傷,病人的觸覺、位置覺、振動覺、運動覺和深壓覺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