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眾來了,前三季度銷售額上漲6.9%仍要“轉型”?

最近,大眾又火了。首先是業績捷報,今年前9個月,大眾集團同比上漲6.9%,達1866億歐元,在汽車市場整體萎靡的背景下,顯得十分強悍。同時,10月31日,大眾揭幕了全新的品牌標識,並詮釋了新產品和目標,面向中國的首款純電動車型ID.初見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新大眾到底想說什麼?

在以“遇見新大眾”為主題的發佈會中,主要信息點如下:

新標識:2019年11月1日起,開始替換;

新目標:大眾正在打造適合所有人的零排放出行;

新平臺:MEB是專為純電動汽車打造的模塊化平臺,ID.初見、ID.3均基於此;

新規劃:首款純電動車ID.初見12個月後量產,截止2020年,基於現有車型推出10款新能源版本,至2023年,還有10款純電動ID.車型面市;

新車型:一汽大眾TACQUA探影將成為首款使用新LOGO的車型,全新MPV Viloran將成為上汽大眾的全新成員。

新大眾來了,前三季度銷售額上漲6.9%仍要“轉型”?

看起來,新大眾的變化有些大。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大眾將持續研發充滿魅力的高能效內燃機,而ID.車型也表明,電動汽車將成為我們完全實現碳中和出行的必然之選。

前三季度市場表現這麼好,為啥大眾仍然著急找到新大眾呢?

新大眾來了,前三季度銷售額上漲6.9%仍要“轉型”?

車載君覺得是擴大受益和普及網聯技術。此前的“柴油排放門”已使大眾損失了300多億美元,在今年前9個月的盈利中,柴油排放問題相關又花費了13億歐元。而走向零排放的新目標則有機會讓大眾在2050年前,在國內及其他全球市場實現完全碳中和。

作為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碳計劃,未來大眾的工廠、經銷商、辦公室和供應商網絡,都將達到100%的綠色環保。至2025年,大眾在中國銷售的車型將有25%-35%為純電動汽車,在國內每生產一輛汽車將減少30%的廢料排放,並減少30%的能耗和水資源消耗。

新大眾來了,前三季度銷售額上漲6.9%仍要“轉型”?

當然,這些並不是嘴上說說。位於上海安亭和廣東佛山的生產基地將在2020年投產,2022年前年產能達60萬輛,2025年全球範圍內年產100萬輛MEB車型,2/3產自中國,到2035年,電動汽車將佔大眾總銷售額的50%。試想一下,如果大眾的燃油車份額恆定,再加上實現目標後的電動汽車,屆時它的體量肯定會上升一個新的高度。

接下來就是網聯技術的普及。在2019中國主要乘用車型車聯網安裝率排名中,大眾的朗逸、途觀、邁騰等爆款基本沒有上榜。但在MEB平臺的支持下,ID.系列的車型均可實現智能網聯、手機網聯和OTA升級,未來,甚至會有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明顯比如今的傳統油車更貼近“新四化”。

新大眾來了,前三季度銷售額上漲6.9%仍要“轉型”?

另外,在ID.3的續航里程上,車載君也發現了環保的一面,其WLTP標準里程分別為330km、420km和550km,可滿足不同用戶代步或長途續航的需求,這和馬自達的理念很像,不應該過分追求電池容量,而是給用戶提供合適的續航,從而減少生產電池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同時,儘管ID.3的續航里程比特斯拉Model 3的560km小了一些,但不少英國分析師仍認為:大眾有可能成為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因為ID.3在德國的起售價不到3萬歐元,僅為Model 3的一半,再加上全新的設計和科技體驗及雄厚的製造體系,ID.系列很可能會走進普通百姓中間。

聊完未來,我們再回頭看看更近的。

新大眾來了,前三季度銷售額上漲6.9%仍要“轉型”?

除了新穎的ID.系列,大眾還帶來了兩款燃油車,TACQUA探影和Viloran,將分別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經營,嗯,依然是均衡的。作為大眾的首款A0級SUV,TACQUA探影通過剛硬的線條,在外觀上突出了些許力量感,它的軸距達到了2651mm,甚至比C-HR還大了一些,高配車型提供全液晶儀表、CarLife、8英寸大屏和全景天窗等。

其他的具體信息並沒有公佈太多,知道大家感興趣,未來我們也會持續跟進的。而另一款MPV Viloran則更加神秘,目前實車還沒有曝光。外媒消息:車身長度超過5100mm,搭載2.0T發動機,這下GL8有對手了。Viloran將在廣州車展亮相,不少車友猜測其中文名為“巍昂”,揭曉謎底的時刻就要到了。

新大眾來了,前三季度銷售額上漲6.9%仍要“轉型”?

總結:

8.83億元收購車聯網公司WirelessCar、豪擲500億歐元投入電池行業,大眾對電動汽車領域一直在加碼。此次的新LOGO、新目標、新規劃也證明了大眾的決心,碳中和似乎也是油與電的中和。

同時,MEB純電動平臺下的ID.系列,更像是參考了傳統車企與造車新勢力優勢後的產物。大眾集團意味著,ID.擁有完整的整車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體系的產業鏈,同時,全新的設計與網聯技術帶來了創新的體驗,而且續航里程和價格也算落地,專注新能源領域的中國品牌們要小心嘍。

從大眾到新大眾,從高爾夫四代的“中國路,大眾心”,到ID.的“打造適合所有人的零排放出行”,年輕人是否會像父輩那樣追求大眾,還需要留給時間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