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人到中年的社交

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中年期就是“撞墙”。

跑步之于中年人,就是小朋友的兴趣班,年轻人的夜场蹦迪,老年人的广场舞。避免不了,却又无法割舍。

蒋方舟说“马拉松是中产阶级无声的广场舞”,这个说法的对错不好评判,毕竟我也不是中产阶级。不过这两项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广场舞有领舞,马拉松也有领跑,叫“兔子”。


跑步:人到中年的社交



只不过人到中年,更觉得“跑步是中年人的社交活动”,看到大汗淋漓的身体,我不觉得好惨,只觉得性感。

01

跑步的大多是中年人

跑步对于中年人来说,更像是一种社交活动。去蹦迪显得格格不入,跳广场舞好像也不太合适,K歌?周杰伦的新歌也不再是当前的青春了。

于是,有人开始钓鱼,有人开始盘核桃,也有人对跑步时分泌的内啡肽上瘾,爱上了跑步。

他们可以每天晨跑,坚持打卡,占领你的“微信运动”封面,一不小心,跑得比你还快。


跑步:人到中年的社交



实际上,中年人这一群体不仅跑得多,还跑得快。

以北京马拉松为例,根据2018年北马完赛数据分析显示,完赛选手的年龄集中在30-49岁,占全部参赛人数的68%,其中35-39岁是完赛最多的年龄区间。

从完赛成绩来看,平均完赛成绩最好的年龄区间是在45-49岁,总体成绩为4:18:12。比年轻气盛的20-20岁年龄段跑得还快。

不仅国内马拉松中年人参与人数多,跑得快,国外赛事也是如此。

在波士顿马拉松中,8200名四十多岁的选手完成了比赛,比例超过31%。2017年的纽约马拉松中,年龄在40-44岁之间的参赛选手比例最大。2015年的伦敦马拉松上,40-49岁的参赛选手平均速度比20-29岁的选手还快。包括刚刚结束的UTMB,平均参赛年龄46岁。


02

跑步的都是中年,年轻人在干嘛?

现在跑步的中年人,可能二十年前也是穿喇叭裤蹦迪的那群人,再过几年,说不定还会去跳广场舞。

现在对跑步健身的痴迷,好像和当年通宵打游戏的劲头一模一样。


跑步:人到中年的社交



有人说,“不上点年纪,谁会喜欢这么枯燥的运动?”跑者更像是苦行僧,跑步就是一个人的修行。

年轻人偏爱竞技,中年人耐力更足。(马拉松当然也是竞技运动,但不免枯燥、乏味。)

在中国的整个马拉松大环境下,除了从小练田径走体育这条路,从小跑步的人少之又少。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除了做不完的卷子,就是考不完的试,体育课还经常是各科老师的“必争之地”,跑步只存在于体测和运动会,而当时的我们对其却是避之不及。

跑步:人到中年的社交


能够主动去练田径的,恐怕也只有为了升学了。练田径,考体校,或许是一条升学渠道,但这和日本的箱根驿传一样,不免有些“揠苗助长”的成分,又有几个能坚持到最后并且跑出成绩呢?

除此之外,如果只是为了升学,有那么多体育项目,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又苦又累的跑步,显得不是那么“吃香”。

03

跑步是面对“中年危机”的自我救赎?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不论是在马拉松比赛,还是现在遍地开花的“跑团”,或者是打开微信里的“跑步群”,不得不承认,中年人是跑步的主力军

在马拉松出发点,见到的更多是中年人,装备齐全,举着跑团旗子,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


跑步:人到中年的社交



有人说,“中年人看似精致生活的背后,实则一地鸡毛”

。人到中年,面临家庭、工作、生活的重重压力,经济健康样样亮灯,选择跑步,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释放。

中年人似乎是马拉松运动最忠实的参与者,他们将其当作繁杂生活的一个出口,真正地享受其中。

或许他们对篮球、足球的激情还在,但激烈的身体对抗让中年人在运动场上力不从心,反而长跑这项运动需要持久的耐力,对于不断和生活“死磕”的中年人更有“主场优势”。


跑步:人到中年的社交



中年人的青春记忆周杰伦发新歌了,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还是因为奶茶在一起,跟着周杰伦喝奶茶,却日益发福油腻。于是开始跑步,想要打败“油腻”,摆脱中年危机。

有人调侃说,“中年人跑步,是因为事业突破无望,在其他领域寻找认同。”他们疲于和生活较劲,但坚持跑步,还能享受站在赛道起点的仪式感,感觉自己仍然没有跟岁月妥协,仍然能够抓住青春的尾巴,再燃烧一把。

但最后可能会发现,青春只不过是一只壁虎。

今天的画风有点小丧。枸杞泡好了,我带着保温杯去跑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