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用!只要模仿10次,就可以早起、早睡、跑步、专注学习

第一次嗜睡,是在某个周末的清晨,醒来后我脑袋一抽,决定继续眯眼睛,于是似睡非睡,到了11点钟。

于是就此获得了新技能。

超好用!只要模仿10次,就可以早起、早睡、跑步、专注学习

接下来的半个月,6点左右醒来之后,我依然继续让自己处于似睡非睡之间,每每到了8点、9点。

以往,我自然醒后,根本没有继续睡的欲望,即使困,也睡不着。

一切的根源,只在那个周末的清晨。发生一次之后,我的大脑、身体,或者生物钟,管它到底是什么吧,总之在模仿第一次嗜睡。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仅仅是发生一次之后,身体有了记忆,便开始模仿自己的行为,以至于我养成了嗜睡的习惯。

所以,重点来了,如果我们把习惯当作一种模仿呢?越过情感、鸡血、动力、远大理想,不去管什么拖延症、自制力、执行力,或者其它任何东西,仅仅通过在行动上进行模仿,去培养习惯呢?

也许,大概,差不多,有可能,会更容易成功一点?

19年初,我跑步也是持这种想法:

冬天的晚上,实在不想跑,我思忖着,把跑步的习惯当成一种模仿,只要我连续几天晚上,8点钟准时换鞋子换衣服,然后出去跑完5公里,如此模仿数次,就可以养成习惯了。

胖友们可以感受一下这其中的差别。

如果我赋予跑步太多的意义,想着:

我要坚持,要自律,所以要跑步,养成运动的习惯。
跑步好痛苦,不行,我必须克服这个痛苦,一定要养成习惯。不然我就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人。
苍天呐,我是真的不想跑啊。我在干什么啊,我大概无药可救了。跑步对我如此重要,可我还是无法做到。

这一系列想法,关于动力、自身的品质、懒惰、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真的很累,要把人折磨死。

类似于跑步的这种心理活动,也同理于其它一切有益的、需要你付出努力和坚持的事情上,比如早起、早睡、学习等等。

如果每次都思考一下动力,赋予各种前因后果、重大意义,往往并不会激发出行动力,而是让自己陷入自责、压力和恐惧。

如果,我们把培养习惯的过程,仅仅视为一种行为上的模仿呢?

一个十三年来清晨五六点钟醒来后,再也睡不着的冷冷,也可以因为无意中第一次嗜睡的成功经验,而连续模仿半个月。——当然,第一次嗜睡和后面的模仿,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我们暂且不管它。

如果你在培养习惯时,觉得没有动力,觉得艰难,不妨转变思维:

将习惯视为身体的记忆。

你没有养成习惯,只因为你模仿的次数不够多。先去做到足量的、重复的行为模式,然后再达到态度的改变。

《普通心理学》在谈记忆时,提出“人要发展动作技能,如行走、奔跑和各种劳动技能,就必须保存动作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早起、跑步、坐在书桌前学习等,都视为“动作”。然后,跳脱出动力、原因、意义等一切,单单专注于积累“动作的经验”。

“模仿”这个词更为中性,没有那么多的道德色彩,不会让你陷入自我审判之中。你没有养成习惯,不是因为你不自律、懒惰,只是因为,没有足量“模仿”,没有积累“身体的记忆”。

当你试着,不赋予一件事过多的意义,反而觉得更加轻松,更能够完成。

试一试:

把早起当作模仿,无论早上多不想起,想着只要“模仿”早起的动作10次,你就可以持续做到早起。

把专注学习的习惯当作模仿,无论早上8点,多不想学习,想着只要在8点~9点“模仿”努力10次,你就可以持续做到专注学习1小时。

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想法,没有科学原理,仅仅是我的一点思考。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做事情的前后,往往思虑过多,很难有所行动。这个方法,不花钱不费力,不妨一试。

总之,对我很有效果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