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一季到第五季,評分從9.1降到7.4,第六季能翻盤嗎?

仙丶清風


不明白很多人看奇葩說還會糾結名次問題,反正我是一點也不關注選手的名次,我只看精彩的唇槍舌劍,搞笑的段子


一雙笑眼彎彎


我也是奇葩說的忠實粉絲。從第一季海選,三個人穿著蘇格蘭短裙進行海選開始,一直到陳銘BBKing,而如晶寶貝帶著團隊奪冠。

實話說,第一季,並不那麼好看。個人最喜歡第四季。但是但是第一季,追過來的人也知道,第一季有第一季的好,因為那個第一季沒有消音。那個第一季,真的開天闢地的,開啟了網絡綜藝節目語言的新模式,就是,一群人聊天,用的語言跟大學宿舍差不多。第四季,羅振宇以及張泉靈兩位的加入,以及導師下凡深度參與辯論,真的讓雙方的思想上了很大的一個臺階。

第六季,我希望千萬不要讓李誕過來了。另外,相聲演員也並不適合奇葩說的賽場。第五季,薛兆豐教授,從經濟學的角度,冷冰冰的解讀標題,很有意思,但是沒有了下凡,加上李誕,這個並不適合奇葩說賽場的人,第五季,原本可以很精彩的,結果相比第四季,相去甚遠。第五季的模式,讓不少選手處在一個過於緊張的狀態,我覺得也不好。我個人覺得,奇葩說不是懸疑片,我真的不在乎誰奪冠,誰輸誰贏。我只在乎過程中的觀點時候真的有趣。過快的節奏,過緊的氛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選手的發揮。奇葩說真的需要足夠的時間給到那些足夠“不要臉”的槓精去準備。

幾季下來,喜歡“槓精”,而不是單純的耍貧嘴。喜歡多元價值觀的激烈碰撞,而不是佛系的任爾東南西北風。


若谷無聲


第五季《奇葩說》開播過半,這個在2014年末橫空出世創造網綜奇蹟的辯論節目,如今,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9.1下降到了第五季的7.1。

曾經的爆款以超高的話題性開網綜之先河,四年後,網綜市場破圈層的節目類型頻出,搶先領跑的《奇葩說5》卻顯出了疲態。它,還能撐到馬東期盼的第十季嗎?

1

領跑網綜,遇到四年之癢

2014年,《奇葩說》以辯論的節目形式出現在愛奇藝自制平臺,既不是市場常見的偶像選秀,也不是音樂類一統天下的節目類型,這群在辯論界數一數二的辯手,以素人的身份組成了《奇葩說》的選手陣容。

馬東、蔡康永、高曉松三位導師坐陣,每期圍繞一個辯論題目進行討論。抓熱點、拼口才、破尺度、懂傳播,這檔“不正經”的辯論節目,用綜藝的形式傳遞著當下年輕人的思維和態度。生逢其時的《奇葩說》,就這樣在互聯網時代把網綜的起航之年定格在了2014。

“以顛覆之名傳播正能量”,相比“正能量”的節目傳播口號,用“刷三觀的思辨性”概括《奇葩說》的成功之處倒是更為準確。播出五季,廣告總營收15億元,這檔辯論+綜藝節目的市場價值,帶火的不只有“奇葩說”這個品牌,還把馬薇薇、姜思達、範恬恬、顏如晶、肖驍、黃執中等一眾素人推到了意見領袖的高臺。

創立米未傳媒,研發系列口才IP節目,一時間,好好說話成了一門生意經。四年下來,《奇葩說》和它的推手們經歷著從狂歡到離散不可預知的改變。

“馬曉康”的組合是《奇葩說》第一季的一大法寶,溫柔一刀感性的蔡康永、博古通今理性的高曉松,加上調控全局的馬東,有著各自人設的三位導師,總能在選手一番辯論廝殺後,從各自的立場再次拔高拆解出新的論據。

五季下來,這一組合也因為高曉松的來來去去有了幾番變化,金星、羅振宇、張泉靈、李誕、薛兆豐相繼加入,可如何增加辯題觀點的新鮮度,單靠嘉賓的補充還是不夠的。

《奇葩說》的“四年之癢”,問題出現在了選手和辯題上。老選手抱團已經是眾人所知,在節目之外,觀眾為被冷落的辯手站隊呼喊,到了第五季,更是出現了選手打架的負面新聞。

人設建起的老選手沒了新鮮感,而新辯手的培養又跟不上節目製作的速度,“缺人”不得不說成了《奇葩說》的一道坎。同樣,四季累積下來的百道辯題之後,還有哪些有意思的話題值得討論?高話題性內容的挖掘,是《奇葩說》面臨的又一道坎。

2

《奇葩說》的焦慮

既然選手和選題是硬傷,《奇葩說》選擇通過賽制的改變進行刺激。

第五季的遊戲規則進行了大換血。前四季的模式就像通過積分賽把這些種子選手一個個培養出師,第五季直接把大量的新辯手和老奇葩放在一起,進行更為綜藝感的淘汰賽。

前四季的BB King(馬薇薇、肖驍、黃執中、邱晨)在這季裡每人帶領一支隊伍,四大戰隊輪番進行辯論,每場淘汰一位選手。

快節奏的比賽進度放大了《奇葩說》的焦慮,這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新人缺少適應節目的時間。辯論賽出身的專業辯手還沒抓住綜藝節目的特性,講段子的網紅們在邏輯面前變成了現場念稿選手,大嗓門的抬槓是本季常見的橋段。當“抖機靈”帶來的娛樂效果獲得現場觀眾投票的認可後,“辯”也就失去了力量。

同時,團隊賽的形式,也讓新選手的去留多了些運氣的成分。《奇葩說5》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每隊的老奇葩力纜狂瀾獲得勝利後,失敗方那些表現好的新奇葩,往往就成為遺珠一樣的被淘汰者,本季的新人李思恆就是一個例子,同樣,划水的新選手也大有人在,選手是多了,但節目的含金量也下降了。

就像肖驍在本季所說:“第一季到第五季,我要進步,我要讓自己變成馬薇薇,我知道現在我講段子滿足不了你們了,所以我要用邏輯來征服你們,但其實我很難過,因為我發現我是《奇葩說》最虛偽的一個人,為了贏,我在改變我自己,連我自己都不喜歡我自己了。”

選手的焦慮感在本季也尤為明顯,理論派和實踐派的選手們,總結出這個舞臺勝利經驗的套路,他們在學習獲勝的方法,可哪有一成不變的準則呢。

高壓的比賽環境下,理論派選手的邏輯套路被識破,站在不同的立場,大家互嘲起各自“一本正經的瞎說”;情感派選手,在考慮如何把他們的故事說的動人有意思,卻常常在接地氣和深度的拔高上失去了平衡。

3

觀眾對內容輸出節目的需求

新一季的《奇葩說》把受眾定位在更為年輕的95後群體,辯題上有了輕量級的感覺。

這種感受最為直接的是情感題,“戀愛中有其他追求者,要不要告訴另一半?”“如果有個按鈕,能看到伴侶有多愛你,你要不要按?”“情侶吵架,到底應該誰錯誰道歉,還是男生先道歉?”。四年前聽著“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你更不能接受哪個?”“結婚在不在乎門當戶對?”“好朋友的戀人出軌,你要不要告訴好朋友?”這類更為成熟話題成長的90後,如今對這些戳不到內心深處的辯題自然是微微一笑。

再來看職場題,前幾季是:“領導傻X要不要告訴他?”“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瀾?”“職場中要不要當邀功精?”……到了這季,轉為了“高薪不喜歡和低薪很喜歡的工作,你選哪個?”這種帶入性略低的辯題,新老選手的青黃不接也導致了節目思辨性的降低,以輸出觀點為主導的辯論節目,就這樣逐漸失去了新意。

觀眾在成長,對觀點輸出類型節目的需求也越發的高漲。第五季開播至今,被網友討論廣泛的話題“#陪孩子不足12小時不能當爸##陳銘女兒遭網絡暴力##打字之前想3秒#”等也體現著受眾對更為深度性話題的關注。

或許我們改變不了《奇葩說》的焦慮,但就像本季上線時“自我拷問”式的預告,進入四年之癢的《奇葩說》,不放棄自我治療的行動,也不失為一種進步。


不一般影視


2014年《奇葩說》第一季播出,人們第一次見識到這麼新奇的綜藝方式,這個節目在收穫了大量的觀眾之餘,豆瓣評分也高達9分。新穎的辯論方式、口吐蓮花的辯手,再加上馬東、蔡康永、高曉松三個實力大腕的加持,節目就火起來了。

在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部網綜推出的娛樂大環境之下,《奇葩說》能夠存活到第五季,實屬不易。然而,目前看來豆瓣評分一路走低,評價人數也越來越少,幾乎每出一季,評分就少一分,第六季就很難翻身了。

一個全新的節目只有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能夠帶給人新鮮感,能留下的都是對主持人、對選手、對規則形式的忠實粉絲。這群妙語連珠、個性十足的奇葩一季又一季地向我們展示語言的魅力,看到多元的價值觀,這也是節目的內核。但這些似乎都在慢慢流失。

《奇葩說》形式是奇葩而落腳點在於“說”,而不是隻見奇葩不見說。把節目舞臺變成聒噪的菜市場,就失去了嚴肅性和娛樂性的平衡。如果只是奇葩的秀場,那觀眾並不想充當無聊的看客。畢竟論奇葩程度,選手們也比不上“高鐵霸座家族”。在這裡,實力才是唯一有用的王牌。


噠聞嘻


我認為,夠嗆,原因很簡單,綜藝節目一般都是高起低走的趨勢,尤其是中國的系列綜藝。

一檔新形式綜藝的開播,首先對於觀眾來說是新奇的,新鮮的,關注度也會比較高,其次,素材豐富,容易產出優質內容,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綜藝都是第一季最經典。挑戰是,不知道觀眾買不買帳,但一般情況下,利遠遠大於弊。



第二季其實也還好,素材充足,還發展了一批忠實觀眾,只是形式雷同,觀眾新鮮感有所減少。到了第三季,各方面基本上都開始進入瓶頸,尤其是觀眾的審美疲勞已經出現,對節目更加苛刻,所謂的"邊際效應遞減",之後更為嚴重。

因此,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如果沒有大的創新,評分不會有很大提升。


其實,不僅是綜藝節目,春晚也陷入了這樣的困局中,第一場春晚開辦時,那時候電視還沒普及,大家心裡對這個節目既新鮮又憧憬,爭先恐後地觀看,春晚開辦頭幾年每年都收視率爆棚,後來逐漸走下坡路,尤其10年之後,所以近幾年春晚主辦方也採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幾大導演練手,邀請當紅明星,流量小生等。

可以說,系列節目走下坡路是不可避免的。

那為什麼說,尤其中國綜藝呢?

當下,中國很多綜藝基本上都是沿用韓國的綜藝框架,比如《爸爸去哪兒》系列, 《媽媽是超人》系列,《我家那小子》系列,《奔跑吧兄弟》系列,《創造101》、《偶像練生》、《中餐廳》等,據韓媒稱中國共借鑑了34個綜藝節目。

這意味著什麼,這些綜藝,不用一點一點摸索經驗,直接借鑑人家的模式即可,所以最開始的就是最好的,最成熟的。

原始綜藝卻不一樣,以韓國《Running Man》為例,2010年開播,但是2010-2012年,其實精彩的期數並不多,或者說是一直上升的狀態,因為這是摸索磨合期,各成員之間互相熟悉,各種定位逐漸凸顯,笑點也開始逐漸增多。到2013/2014年到達頂峰,這兩年的Running Man基本期期都是經典,也是在這時候火遍世界各地,成員之間無比默契,笑點輩出,遊戲形式多樣化。

但即使這樣原創經典的節目也無法逃脫日漸衰弱的命運。

原創綜藝和借鑑型綜藝的區別,就在於發展趨勢一個是低-高-低,一個是稍高-低。

當然,《奇葩說》是中國的原創節目,但肯定也無法走出評分漸低的困境,即使有所波動,整體趨勢不會改變。


唯一的方法還是那句話,創新,狠狠的創新。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評論,謝謝點贊,關注!


話嘮小橙子


翻盤不翻盤的我們也預測不出來,不過倒是有幾個不成熟的小看法。嗯,其實我看奇葩說,主要是看辯題,但是五季下來,辯題重複的不少,很水的也不少,希望這一季能有好玩的辯題,還有別請一些沒什麼文化口齒不怎麼流利的了,其實他們一點都不搞笑,還拉低節目水準。如果能做到,我覺得我還是會繼續追到底的。哦哦,還有,別把撕x做噱頭了,沒人關注的,最後還會毀了好選手。為傅首爾打電話,還有詹青雲,還有楊什麼奇來著,還喜歡史航和姜思達,可惜他們應該不上了吧。


YOYOyou


雖然《奇葩說》的評分之前有降低過,但是鍾情《奇葩說》的粉絲是不會介意評分這件事的,因為每一個奇葩的觀點都很犀利,如果不犀利的都會被馬東的木魚給敲沒了,或者被後期剪輯剪掉了!

對於這個節目組的製作水平我還是很放心的。最新公佈的第六季成員,從編排上有非常多新面孔,目前對於他們的水平無所知,但是老奇葩中傅首爾、詹青雲、邱晨、龐穎、肖驍、顏如晶和楊奇函都非常令人期待。

我會一直關注《奇葩說》,大家也可以關注次音光,我們一起品鑑《奇葩說6》。我寫了很多文章,有興趣可以看“幸福來得太突然!《奇葩說6》突然定檔,時間變了,人也變了!”


次音光


不能說是否翻盤,只能說這種撕X式的素人吹捧節目觀眾已經越來越不吃這套了。真正奇葩的有看點的是觀點,不是奇葩的人設。第六季不得而知是否還能有新晉的真正奇葩說,回顧前幾季,除了最元老級的黃執忠、顏如晶這類有辯論技巧,本人無過雷人設的,後期的飛飛、馬劍越這種有經歷沒墨水的選手還是立不住,而且節目的出圈率一直很低。


娛圈快訊


第5季到最後的決賽,一點兒都不合理,拼了那麼長時間,結果是選出來的,PK一二三名而不是真的最後兩獲勝的兩組,那兩組成員內部的PK,最後產生的王。 雖然陳明也確實是很厲害,但比賽的意義這啥呢?不用比選出來一樣可以PK啊。


羅剎海市29193322


評分降是因為看的人多了唄。這麼多人看再評分九點多的話也就新聞聯播了吧。所有人都喜歡的節目也就沒人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