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的辯手講的有內涵嗎?

小蔬菜


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節目,水準相對於其他節目來說相當不錯了,能引導人樹立正確三觀的節目,主持人各方面綜合水平都比較高。

可以說是一檔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讓觀眾得到啟發和感動的高質量辯論節目。

很多人覺得奇葩說作為一個辯論節目,卻並不遵守辯論節目的規則,經常不按照牌理出牌,以感情判斷輸贏,讓節目看起來一點都不正規,失去了辯論的意義,但我卻不這麼認為,這檔節目的精彩之處,我感覺就是因為他不按套路出牌才出彩。

奇葩說的這個節目名字其實就告訴了觀眾,這不會是一個尋常的節目,本身走的就是非尋常的路線,而且人們如果真是想看辯論的話,直接就可以去看直接明瞭的辯論節目,這種節目也很多。

奇葩說的根本是用生活中的眼光,生活中的思想,告訴我們普通人的想法,而並不是用理論去取勝,我覺得這正是他吸引我的地方,而且五季看下來我們就能看出他緊跟當前社會話題,可見用心良苦,所以說這是一檔非常有質量的節目。

總結:

第一:節目獨特

第二:內涵充足

第三:導師肚裡有東西

第四:情節緊扣社會生活








帥狗黑皮


《奇葩說》裡的很多選手都很有思想內涵,他們發言也都很有深度,能帶給人更多的思考。

像邱晨,陳銘,詹青雲等,都有非常高的學歷背景,他們要麼是國際名校,要麼來自國內頂尖大學。比如:詹青雲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龐穎是耶魯大學的畢業生;比如清華大學的楊奇涵,武漢大學的陳銘。他們人大多是華語辯論圈的大咖,來這個節目之前就已經在辯論場上身經百戰。這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層次和發言的質量。

《奇葩說》裡還有很多表現出色的辯手。大致分為以下四類:

一類是特別有內涵,他們知識儲備充足,往往能把標題瞬間提升到很高的境界的,聽他們辯論,就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思維的洗禮。比如詹青雲,陳銘和邱晨。

一類是特別有趣的,他們的辯論基本就是一場精彩的脫口秀,有很多的段子和金句,接地氣,帶節奏,有氣氛。最有代表性的辯手就是傅首爾,臧鴻飛,秦教授等。

一類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他們或許沒有強大的知識背景,但總是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刁鑽角度,往往能出奇制勝,打對手個措手不及。代表人物就是肖驍和姜思達,還有馬劍越野紅梅等。

一類是氣勢與邏輯取勝的,他們是辯論場上的老手,對辯題的把握非常準確,對場上的辯論形勢有著清晰的判斷,不僅能隨時抓住對手的邏輯漏洞,熟練的躲過對手的明槍暗箭,還能馬上發起有力的反擊。代表人物就是黃執中和馬薇薇。

很喜歡這個節目,選手們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用大腦比拼,用語言打仗,再加上馬東,蔡康永,薛兆豐,羅鎮宇幾個導師的加持,真的是有理有識,有料有趣。

當然,節目裡我認為最有內涵的選手還是詹青雲,超喜歡!

另外,表白寶藏男孩兒薛兆豐教授,冷靜,睿智又呆萌,超喜歡!





夏夏的閒閒偶記


我覺得《奇葩說》是一檔非常好的節目,很多內容都很有特色,辯手們看問題的角度也很新穎。

不同於一般的辯論節目,這是檔不按常理出牌的節目,所以才叫奇葩嘛。

節目的辯題其實都是日常比較受爭議的話題,選手們的角度也很新穎且犀利,經常會讓人感到原來也可以這麼看的這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是一檔平時工作累了放鬆洗腦的好節目。



白玉盤


《奇葩說》的辯手沒有辦法直接說有沒有內涵,“奇葩”的定義是說他們有不同於我們常態思維的觀點,這種觀點與內涵無關。我們很多人看《奇葩說》會覺得他們的觀點很新奇,是我們之前沒有想過或者沒有深入思考過這些問題,節目的意義在於提出問題並提供可選擇的思考角度,能引發觀眾的思考就是它的價值鎖在了。

討論那些辯手是否有內涵,還要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內涵的,就我個人來看,內涵分為兩種:一種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學識淵博、閱歷豐富;另一種是尊重別人。看了六季《奇葩說》我最喜歡的選手不是名句頻出的馬薇薇、也不是演技派範湉湉,而是談判專家熊浩。他給我的感覺就是有內涵而不張揚,是一種自然散發的魅力。

他的title很多,可能是因為他是談判專家,他常常面臨比較緊急的場面,所以整個人的氣場是溫柔誠懇且堅定的,他的話語不會很犀利,但是能直接指出痛點,很溫柔也能給人力量。有一期,辯題是“職場菜鳥被前輩壓榨,要不要say no”中他提出了微光的觀點,“但是一個弱者在情境中,若想崛起,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儘量發光,你不是相信這個光可以照亮一切,只是因為,黑暗裡的一點點光,在遠方會特別耀眼。其他的光會看到你這扇光,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我們相互找到,然後我們一起發光,這種光才能把那個壓榨的陰霾照亮”,這段話很溫暖但是很有力量,包括後面他還有很多的觀點,也是如此。

《奇葩說》上不乏辯論高手,但是真正做到娓娓道來,擲地有聲的沒有幾個,嘶吼著喊出觀點的即使他觀點很優質,說服力總是有限的,因為聽眾彷彿在看一場戲,注意力更多的被肢體語氣所吸引。


影視喵小姐


要問《奇葩說》裡的辯手講的有沒有內涵,就要看TA有沒有將辯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要知道,說話和寫文章,高度是頂頂重要的,高度一樹立起來,你不服都不行。這方面的大牛,我最服的是唐代大文豪韓愈,人家能從一張小小的不太人性化的作息表說起,把這張作息時間表提升到了孔孟之道的高度,這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但經韓愈這麼一說變成了一件大事。為什麼說是大事呢?不就是一張小小的作息時間表嗎?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件事的原尾,具體可去看韓愈的《上張僕射書》。

話說韓愈當年科舉中進士,先後在河南汴州(今河南開封)和徐州這兩個地方的節度使的方陣裡面做幕僚,主要職責就是協助節度使處理一些日常的政務。韓愈對這個工作很不滿意,第一,這節度使幕府工作的節奏是非常的僵硬和死板,缺乏人性化。韓愈剛到幕府來工作,幕府裡邊的小吏(即科員、辦事員)就給他拿來了一份幕府裡面的作息時間表,特別神奇的一張表,為什麼呢?這個作息時間裡面規定,從本年的九月到來年的二月之間,大清早來上班,晚上才能回家,中間不能休息。這就好比說從早上6、7點鐘開始上班,一直上到晚上7、8點鐘,然後你才能回去,中間不能回去。

這個規定讓韓愈非常的驚訝,很難接受。他就給當時的節度使張劍峰寫了一封信,在信裡面是這麼說的: “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發狂疾,凡執事之擇於愈者,非為其能晨入夜歸也,必將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雖不晨入而夜歸,其所取者猶在也。” 用今兒的大白話說就是:您這規定我沒法執行,您要強行讓我執行,我會發狂、發瘋的。您當時讓我來幕府裡工作,肯定是因為看中了我的某一項才能,絕不是看中了我這個人善於早上上班、半夜回家的。而且,如果我真的有各方面才能的話,我這才能也用不著“大清早來上班、晚上才能回家“才能實現呀。是不是?不一定非得遵循這個作息時間表呀。他給張劍峰提了個建議,他說:您看這樣行不行,咱們上午呀五點或七點鐘上班,十一點鐘下班;下午呢咱能不能五點或者到七點鐘上班,九點鐘下班,中午可以休息。把您的作息時間表呀改得人性化一些。

韓愈給張劍峰掰著指頭講道理,說您看,這個上級對下級,和下級對上級都不能用一個尺子一個標準來僵硬地衡量,是吧?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呀,對這麼一個具體的人,你得量力而行。有的事情他能執行,有的事情您強行執行,效果就不好!您寬鬆一點、人性化一點,這樣辦公室裡頭那氣氛會和協一點,要不然你潛伏我、我潛伏你,最後這辦公效率就會很低。

 

他接著對張劍峰說:“孟子曰:‘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這是孟子當時的話,孟子當時說這麼一個事兒,說你看天下諸侯他們的水平都差不多,互相做比較的話誰也不比誰高明多少,原因在哪?這些個諸侯呀,都喜歡用聽自己話的人,不喜歡用那些能夠教導這些諸侯的人。說白了,就是都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忠言。因為什麼?忠言逆耳呀。韓愈告訴張劍峰,說現在情形可比孟子時代差遠了,到您這來討生活的人,那都是為了利益,到您這來做大事的人,那都是為了道義。您把這事兒想清楚,凡是為了利益的人,他是不可能忠君的;凡是為了道義而來您這兒的人,他是會很忠君的。他能忠君,不也能忠誠於您麼。換句話說,您今天能不能聽進去我的建議,那直接就牽扯到您是不是個忠君的人。您要是聽進去了,您就是為道義而忠君的人;您要是聽不進去,那您可就危險了。

你看看,人家韓愈的這套說辭,從這裡面能看出人才選拔的公正與否、是否重視人才的問題、人格是不是平等的問題、高官和小官之間怎麼樣溝通的問題、你張劍峰是不是能做大事的問題,甚至還提升到了你是不是真正能夠把那些忠君之士吸收到你的幕府裡邊來的問題。這就是韓愈的水平,有小事件,但是沒有小問題。

回到《奇葩說》,這節目的辯題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司空見慣的一些小事小問題,如果只是浮於表面進行辯論,那很多人都會。但《奇葩說》既有象陳銘、黃執中這樣能上價值,將辯題上高度的辯手,也有象肖驍、姜思達、傅首爾這樣能多維度與多視角對辯題進行辯訴的真奇葩,所以,《奇葩說》的每個辯題都有內涵,但還真不是每個辯手都講的有內涵。但這也夠了,值得一看,一聽,一學。


綜藝課代表


你都說是奇葩了 奇葩會有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