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專注的是征服與武力,先不談弊端,能否打贏蒙古,並代替它橫掃亞歐大陸?

逗號集團l穀子鬼


有這一可能!

因為當時北宋中後期,正是儒家出現思想上的岔道時刻,陸九淵的儒家心學與朱熹的儒家道德神學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

因此若是以題主假設的為根基,首要條件就是將儒家心學派提升到官學這一地位,用物理、化學等基礎學說為基礎,扶持儒家心學,廢除掉儒家道德神學派(你也別罵先,那個時代,西歐還一頭扎進宗教神學中)。

蒙古的崛起之際,已經沒有北宋了,作為統治南方的南宋朝廷,因此,假設一下,是宋寧宗時期,通過信任韓侂冑、辛棄疾等主戰派,將朱熹理學打成“偽學”(史實是真實存在的)。

但並不允許韓侂冑的提議北伐,而是先用灌輸入物理、化學等基礎學術的心學來統籌全局,並加強戰備,訓練水師,佔據臺灣、海南等地,接受北方逃難的民眾(包含西夏、金國),進行大規模的官方移民。全面開發外島區域。降低兩廣區域的民族矛盾(史實是蒙古軍曾從大理攻入廣西,得到廣西的少數民族出兵出糧的全面支持,並攻陷桂林)。

更改民族策略,通過修路、開墾、商貿以及大棒措施,同化兩廣眾多的少數民族部眾,甚至是對這些少數民族進行心學派的推廣(因為他們不太信理學派)。

對武器進行改革,北宋《武經總要》記載的火器種類繁多,根據實戰及演練,祛除糟粕,存其精華。

明朝朱元璋,開局時,以長槍陣加箭陣擊敗蒙古軍。無非是人不到危機時刻,潛能無法發揮而已。

因此,宋寧宗必須進行軍事改革,同時廢除掉宋朝對軍人的歧視態度,將國家轉變成軍事化的軍國主義是必須的。

因此如前面提到的,接受難民,開發臺灣、海南、交趾,降低南方土著的仇視態度,同時獲取一直嫡系軍隊,降低淪為東吳或東晉時期,“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第二、在屯田中的難民,灌輸復祖宗之地的概念。並選拔出吃苦耐勞的士兵軍將。

第三、建立統一思想,廢除儒家道德理神派,全面扶持心學派(因為手頭有軍隊,因此必須要用鐵血手段,避免史實中韓侂冑北化時,被南人拖後腿的局面)。

第四、建立剋制騎兵的有效軍陣。

第五、建立水師及陸戰隊,迂迴攻擊山東、燕雲等地,牽制蒙古軍中部分漢萬戶侯。(史實是滅南宋時,蒙古軍35萬的軍隊裡,蒙古人及含有色目人的軍隊只有不到五萬人,剩餘的30萬均為北方漢軍)

第六、通過商貿,獲取東南亞各地的糧食,進行儲備,以及日本的金銀,甚至是允許水師在日本招募僱傭軍。

第七、招降納叛。蒙古人在忽必烈之前,因為風俗習慣,蒙古人對錢財的概念僅存在於財富之中,並不懂得如何徵稅、養民,如同在草原一樣掠奪牧民財產一樣,一味在漢地掠奪民間財富,補充為軍費以及成為投下封君的財富。

因此派遣間諜、小型軍隊到北地挑起戰亂,如攻擊蒙古納稅的隊伍,只誅殺蒙古或色目人,造成北地混亂。

說真的,南宋雖然文化、經濟在歷史上比較繁茂,但在民間,南宋朝廷並不得人心,主要是賦稅太重。在湖南、廣東、廣西這三省中,少數民族與平民對中央政權的認可很低。而且在南宋末期,已經出現類似屯堡、烏堡,三國時期的家族私人式的軍事、民生一體的軍事體系,這也就意味著,就算南宋同意忽必烈的提議,全面投降蒙古,得以保留國家,南宋一樣會出現類似東晉時期的各種叛亂及權臣事變,而趙氏一樣難於倖免於身。

故而,南宋只專注於武力和征服,估計軍隊還沒出境,朝廷已經出現紛爭,文人已經將皇帝拉下馬,並換上新的皇帝……

所以,若是想寫穿越小說,宋朝皇帝反攻,就必須首要扶持陸九淵的心學,建立一支與理學派分庭的學說,但也不可能完全能全面反攻,至少要十年的軍備才行……

題外話,在圖書館曾翻閱過一本關於南宋時期的道路交通的書籍,裡面提到,南宋建立初期,南宋的交通基本已經因混亂而癱瘓,很多地方都是各自為戰,根本就沒有接受到趙構登基後的旨意。

若沒有岳飛等人在淮河一帶牽制住金國軍隊,趙構根本就無法真真意義上的統籌南宋各地。這也是為什麼岳飛抗金十多年後,提出”迎接二聖“概念也十年,才會被趙構與秦儈以莫須無的罪名殺死的原因之一(因為這時候的南宋交通才恢復過來,南宋中央才完善統治)


斐駺


先不說能不能,而是您的問題是否成立?作為農耕民族,並不會產生無節制擴張的慾望。古代中國最強大的時期,已經囊括了周邊所有適宜農耕的(以當時生產力水平而言)土地,進而出於國家安全和商業利益的考慮,向西域擴張勢力。因為當時國內耕地已經大到足以滿足國內需求,玉門關外的部分綠洲雖然水草豐美,但也無法承擔巨大的農耕人口。中國的周邊,不是大海沙漠就是煙瘴雨林,哪裡會有動機繼續擴張?所以說,即便宋朝不被趙二玩兒壞,而是重振漢唐雄風,應該也不過就是止步於漢唐一樣的疆域。至多像滿清一樣,再把對西域和蒙古高原的宗主權變成主權並把西藏納入版圖。這倒不見得是滿清皇帝更加的雄才大略。而是因為,漢唐鼎盛時期域外並無強敵,疆域已經可以基本保證國家安全(吐蕃方向不算,彼時也是崛起的鼎盛時期,唐朝想打但沒能打贏),但滿清時期俄羅斯已經崛起,新疆蒙古甚至西藏,你不抓牢在手裡就有可能被俄羅斯攫取,進而威脅內地。所以不能再通過羈縻間接控制,必須實際控制才能保證國家安全。在控制了西藏和蒙古新疆之後,農耕文明的古典中國就擴張到了極致,再沒有進一步擴張的動力。宋朝作為農耕文明,也概莫能外,絕不會像遊牧民族那樣去滿世界的征服劫掠。


薺菜糰子


幾乎不可能,原因很多,我列舉幾個。

首先,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有個很大的卻別。農耕民族核心是土地,土地是沒法移動的。所以大多數農耕民族對戰爭的訴求如果不是防禦性的一般搶奪的是可以耕作或者本來就有物產的土地。這導致農耕民族很難拜託地緣的限制。歷史上農耕民族很多次強盛後戰勝過遊牧民族,但都無法有效的統治遊牧區。比如漢武帝舉全國之力戰勝匈奴後對草原漠北地區就根本沒法實際統治。只能在國力強大時考農耕區完全補貼佔領區或者扶持對應的草原代理人。這點和北宋的歲幣本質上區別不大。都是農耕區提供經濟支持遊牧民提供武力。反觀遊牧民族,最核心的資產是牲畜(很多時候戰勝後截獲的人口在他們看來也是牲畜的一種)。土地反而不重要。這一方面讓草原人很難形成大一統的局面但同時也很難被真正戰勝。霍去病封狼居胥最大的影響也只是使“六畜不得寧”。至於牧場上有打不過的人遷到其他牧場唄。發現漢朝難啃後匈奴西遷,但只有無法對草原實現統治上面又會有新的牧民。

其次,也是因為核心資產和生活資料的區別。生活和文化習慣上的差異也會讓農耕民族無法太大的擴展。哪怕是不需要直接生產的職業戰士,本質依然是土地貴族。遠征都是有對應訴求的,再如何戍邊至少要有個歸期。亞歷山大的帝國就是這麼崩潰的,馬其頓還不是典型的農耕民族,換成宋朝估計士兵都堅持不了這麼長時間的在外征戰。

然後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動員力也是一個原因。中原地區的對外戰爭完全靠產糧區補貼。比如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不僅把文景之治的所有積蓄消耗的乾乾淨淨。後續甚至不得不靠賣官售爵來支持軍費支出。這樣也不過是把匈奴趕跑而不是消滅。事實上漠北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並不多。但對遊牧民族來說,對外戰爭也是一種生產的方式。中原王朝軟落的時候秋涉一方面能消耗掉草原上多餘的人口,一方面還能獲得生活資料。而且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本來就相當於半職業化的士兵。

還有物產方面也有區別。我看過最驚悚的資料,以大一統的秦國為例。從咸陽出發運抵北方蒙恬大營糧食的交付率是5‰。哪怕不計較民夫的勞動,對於農耕民族來說,脫離水運的長距離糧食運輸本身就是災難。這方面對於我們民族完全不是問題。。。

總之原因很多,這裡不一一列舉。我們經常說我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並不是隨口說說。就已知的歷史來說我們確實沒有對外戰爭的訴求。


跬步求索


宋朝北進蒙古是不可能的,宋朝是典型的民富國不強被北方民族壓著打,歷來與北方少數民族勝少敗多,北方少數民族不打宋,宋朝就阿彌陀佛了。在就是中原魚米之鄉,比較安定,富裕。不可能在去啃草根,遊牧民族生活很堅辛。這也是他們南下侵略中原的原因所在。中國歷史上民族蒙古做到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被漢人推翻被趕回長城以北。漢人沒有實際統制北方少數民族,到了清入主中原才開始實際統制北方少數民族並奠定現在中國的版圖,隋然後期賣了不少國土。但對我國領土的擴大是有貢獻的,在一個歷史沒有如果,後周柴榮果不死,不知對中國歷史有什麼重大改變。


用戶1934788031989


筆者認為很難

遊牧民族侵略問題在古代歷史上一直都是歷朝歷代帝王難以解決的事。

基於遊牧民族的靈活性,居住不定,多為騎兵

所以很難完全征服遊牧民族,更何況當時的蒙古實力還是比宋朝要強很多的,畢竟冷兵器時代,騎兵相比步兵本身就有很大的優勢。

至於征服亞歐大陸就更難

漢人都喜歡久居,很難像蒙古人那樣打到哪就定居在哪,切漢人大多為步兵不適合長途跋涉。

以上只是列舉其中幾種原因。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史努比行走歷史


中原王朝只要是注重武力,對周邊都是會成功征服的。但中原王朝的統治者以自身王朝的延續不受內部武人的威脅,大都提倡重文輕武,而宋朝就是一個典型的時代,趙家就是搞政變而有天下,同理,當然要防備自己內部的武人。所以儒家的論理恰恰適合這種需要,武受抑制,文人充斥天下,這樣的國度,能抵擋強勢北方草原民族的進攻嗎?亡國必然。


用戶6101292414492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斷受到西北方向遊牧民族的侵擾~農耕民族不是生活在馬背上,沒有四處遷徙靠搶掠為生的意識。

宋朝時有沒有了解到什麼“歐亞大陸”的存在都是個問題,去征服?從何談起!


周方851


種地的民族,跑起來去征服,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都是挑戰。種地的和搶錢的,幹得都不是一個事情,咋能替代?


對話老丁


完全可以,有很多優秀的軍事人才,也有岀色旳政治家,經濟實力也很強大,主要是當時的領路人…皇帝,格局太小,沒有志向,不圖進取!還束縛前線將領,按圖佈陣,紙上談兵,不但不能開疆拓土,反受其累,敗多勝少,不足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