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上海的典型住宅經歷過幾次變化。



第一代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代表住宅石庫門;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圖為臨近黃浦江的老新街和如意街

倒馬桶和倒痰盂在魔都每天仍然上演著。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幾乎每條老式里弄都有一個公共廁所

第二代是50年代以曹楊新村為代表的一室戶不配套的筒子樓;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曹楊新村全景(1960年代)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住房困難的年代,幾代多口人擠在十多平方米的屋簷下是常有的事,和隔壁鄰居共用廚房和衛生間也稀鬆平常。



接下來的第三代是80年代出現的小廳、小煤衛、大臥室佈局的新村工房;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這種戶型上海80後大概都住過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上世紀80年代一梯六戶式的新村工房

上海人喜歡將這批擁有獨立煤衛的住宅稱為“新公/工房”,以區別此前煤衛合用的“老公房”。



這些服務於國有企業職工,由3~6層磚混結構住宅構成的行列式小區,是今天上海最具特色的住區類型和城市景觀之一。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有些工人新村面積足夠大,甚至曾有人在文章裡寫道:“在上海生活超過40年,我發現魔都一個好玩的細節—上海人的圈子中,常有來自彭浦新村的朋友。”可見彭浦的規模之大。

上世紀80年代,彭浦新村被確立為大型居住區,從1958年開始陸續建成的彭浦一村、二村、三村,又先後興建了彭浦四村至九村。到1994年,居民共達15.8萬人。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如今彭浦新村一覽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樣的新村似乎起點不高,過於簡陋,但是在經歷過那個百廢待興、艱難起步的年代的人看來,這已是了不起的成就。

那時的工人新村,不僅承載了個人對新的居住環境的期待,還寄託著集體對社會的美好願景。

不過,工人新村在1990年代以後逐漸退出了住房建設市場,還受到了90年代以來上海舊城改造的威脅。

舊城改造改變了上海城市的空間形象——大量的歷史街區被拆除、高層商品房小區取而代之。隨後的第四代就是現在的大廳、大煤衛、小臥室佈局。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現代住房按下不講,買與賣都是為了滿足現代居住舒適性的需求。



這類老房子目前有兩個熱點話題:一個是給老公房加裝電梯;另一個是一直熱流湧動的使用權房市場交易。(前段時間傳言使用權房政策突然變了,從12月1日起,使用權房開始限購?該傳言未得到權威部門明確證實,存疑。)

什麼是使用權房?簡單地說,上海市區有租賃卡的就是使用權房。沒有產權,只有使用權,相當於跟政府簽了長租協議。常見形式為老式石庫門,各種里弄,老洋房的之類,獨立廁所都未必有。



但我們知道,現在的上海有大量的現代人依然熱愛“老古董”式石庫門,即便是套內沒有馬桶也要囤上一套,好像為了年代久遠的歷史感,可以捨棄現代便捷的生活需求,這種“反人性”操作居然這麼多年被熱捧,到底為什麼?



首先,它們的地段都很好。畢竟常在內環內新天地、南京路、復興公園周邊散佈,位置好,自然投資價值也堅挺,更何況新政前這種使用權的房子最大的利益點,就是不限購。可以掛戶口,上學區,賭拆遷,還不佔房票。



有了投機點,便有些許人利用政策大量囤房,精裝改造鳳姐變冰冰,用逐年增長的地價和租金對抗通脹並獲利。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另一個為人熟知的話題是上海老公房加裝電梯。



本以為大家共同商議、共同出資為老房子加裝電梯是好事,沒想到在全網發酵的輿論最終指向了個人利益。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有住戶這樣說:“樓梯房,一樓可以賣300萬,六樓240萬,加裝電梯後,一樓貶值為270萬,六樓升值為300萬,優越感從正60萬,變成負30萬。如果我在一樓,必須給我補貼90萬才同意加裝。”



雖然六樓升值不假,但也要考慮加裝電梯的成本(加裝費用)。一樓300萬的房子,還是價值300萬的,270萬出售賣得更快而已。不過不少人的觀點在於,市場容量是一定的,買了六樓的電梯房就不會去買一樓了,這樣一樓的優先被考慮權就被轉移到高樓層,等於就是被貶值了……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有低樓層住戶這樣講:“買高樓層的,當初就應該考慮到上下樓的問題,現在強壓低樓層居民加裝電梯,合適嗎?”



而高樓層居民這樣回懟:“買底層的就該考慮以後加裝電梯!老年人腿腳不便裝電梯是真實需求,好像買你房子的人永遠十八歲似的。有電梯的老破小比起沒電梯的老破小哪個好賣?”



更有不服的說:“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以前買的多層樓房,能想到現在會加電梯?沒電梯的三樓黃金樓層,裝完電梯馬上跌價,高層的一下水漲船高,你說換你同意裝不?倒是買了四五六樓的人,當初覺得高層視線好,低樓層潮溼光線不好,所以要買樓上的,現在覺得上下樓不方便要裝電梯,什麼便宜都想佔。隨你怎麼說,一樓就是不給裝!”



對加裝電梯不滿的人現在更是又氣又無奈,以前還能一票否決,現在三分之二,等於“明搶”了,堅決不同意。



本是件惠民的大好事,沒成想住戶自家算盤打得響,還未實地推廣就先引爆鄰里矛盾,網絡口水戰先打響。老公房加裝電梯,本是福利,但看來除了電梯這棟樓的高層支持,其餘住戶都反對——看不得別人的房子憑空增值。



以這種思維,兩邊的生活品質都會難以提升。糾結成本其實很正常,更多的人家想想還是提升荷包能力,換房!



老破小本是上世紀的產物,誕生之初也是為了解決居民生活需要,安置回城知識青年,在當時是非常受歡迎的房產。而如今,更多的人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早已遷出工人新村,留下來的老住戶或者新購入的買家,有不少無視生活需求,卻保留了投機心態。



在靜淡市和日益完善的政策下,囤積居奇、等待拆遷、忽悠接盤俠,這樣的購房心態要不得。



當時選房時人們做的選擇,一定深思熟慮後的最優解,即便不是最優解,也是為了他內心未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錯過了換房的最佳時期,有人開始慢慢懷疑自己當時的選擇。希望一擊即中的暴富心態和見不得改善的擋路心理,都是要不得的。但凡出現一點點事情,一點點改革和政策變動,不少人就會風聲鶴唳,忘了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對自己沒有自信。



對自己認識不清,對所處的城市認識不清,上升到最壞的高度,就會導致最極端的行為,要麼唱衰,要麼哄搶,而最好的房價永遠是十年前,最好的改善時間卻永遠是現在。

在上海,老破小的投機

地產上海(ID: estatesh)關注最前沿的地產資訊,深度報導上海區域房產動態。旗下擁有多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新浪微博等全媒體矩陣,並通過專業團隊深耕長三角地區,商務合作歡迎留言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