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個老師的作用應該是孩子成長的引領者,而現實生活中,更多父母是在和孩子比拼輸贏,想在孩子面前成為勝利者。

在我們農村老家,有一個怪人,我們都叫他“瘋子”。其實,他並不是真瘋,因為他不打人,也認得人,但就是不和他人交流和溝通,整天蓬頭垢面,在田間走來走去,因此我們都說他是個怪人。

聽老家人說,他小時候很聰明,讀書也很好,後來讀初中時,因為和他爸爸鬧矛盾(具體情況不清楚,就是不聽話),被爸爸打成了“瘋子”。

他爸爸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威,不惜下重手來教訓兒子,就這樣,他爸爸贏了,而他卻成了“瘋子”。

其實,現實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有意無意地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覺得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不能違抗“命令”,更不能頂嘴。那麼,這些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權威,因為這樣才會讓孩子信服,但是父母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感而和孩子比拼,那就會讓孩子失去話語權。

當孩子沒有表達不滿的機會,或失去說話的權利,就會把情緒壓抑在內心,時間一長就會對父母產生牴觸心理。

我的一個朋友,她從小到大一直害怕她爸爸,就是因為她爸爸總是在她面前顯示權威感,這樣的權威感讓她不願,也不敢與她爸爸溝通和交流,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想想看,她爸爸和她之間的關係肯定不會親密,而她爸爸自認的權威感只是表面上贏了,因為權威感並沒有讓女兒信服,更沒有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還有一些極端的例子,比如,父母不允許孩子質疑他們的權威感,要求孩子一定聽從自己,最後孩子選擇離開父母,這都是父母太害怕輸給孩子導致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與孩子拼輸贏,不想失去權威感,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贏,結果很可能是失去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父母的權威感,讓他們自認為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這也是父母不想輸給孩子的另一個原因。

朋友的一個表妹,認識一個心儀的男生,想和他結婚,但是她父母極力反對,認為男生家境不好。朋友的表妹拗不過父母,只好聽從,最後和父母看中的一個男生結婚,但是婚後不久,兩個人因為性格不合離婚收場。

現在朋友的這個表妹還是獨自一人,沒有再婚,也不肯再談戀愛。因為她覺得,自己看上的,父母看不上,索性不去找了。

看看這樣極力想控制孩子的父母,雖然贏得了“比賽”,很可能最後輸的是孩子的一生。

這裡並不是說,孩子不該聽從父母,或按照自己意願結婚就不會離婚,而是想說太想和孩子比拼的父母,他們忘記了孩子的感受和內心的想法,缺少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父母在孩子面前,需要權威和麵子,不想輸給孩子,於是就想法設法證明自己是對的。

很多父母即使錯了,也不願在孩子面前認錯,因為他們覺得給孩子認錯道歉是特別跌份兒的事情。強詞奪理,不肯認錯就是這樣父母的常規做法。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個始終用“權威感”來對待女兒的爸爸,以及強迫女兒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的父母,他們都是對的嗎?肯定不是,但他們不會承認自己是錯的,更多時候他們會用“都是為了你好”來為自己開脫“罪責”。

要知道,是人都會犯錯,父母是人,也不例外。

作為父母,要做的不是和孩子比拼輸贏,而是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是明智父母的理性選擇。

其一,明智的父母,擁有開闊的認知。

人和人之間的區別,在於認知。

認知不同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有的父母採用暴力的方式,有的父母會採取理解和尊重的態度,這就是認知不同在起作用,孩子的成長經歷自然會不同。那些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孩子內心感受的父母,和採用直接暴力做法的父母相比,認知就在更高處。

其二,明智的父母,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大多是立場和觀點不同導致的。

明智的父母願意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理解。就像前面說的那個嫁給父母喜歡的人的女生,如果她的父母願意站在女兒角度去想想,就不會那麼武斷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想法行事,那時候他們的權威感和控制感都會給尊重孩子的感受讓步,最後的結局也是不同的。

其三,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

父母應該有權威感和控制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應該有決斷能力,但是這樣的權威感和控制感不該是和孩子比拼輸贏獲得的。換句話說,父母的權威感和控制感需要得到孩子的認同和肯定,否則就是一廂情願的“打壓”工具。

那些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或樂於用發洩情緒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父母,要放下自己的威嚴,記住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相互尊重和理解,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明智的父母,不會和孩子比拼輸贏,他們會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愛孩子,作為孩子成長的引路人。

明智的父母擁有大格局,而這格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