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那些偏僻繞口的武將技名稱,其實都暗藏典故

眾所周知,三國殺武將們技能名稱都是與本身息息相關的,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武將們技能名稱來源都有一定的典故,比如張飛的咆哮是來自當陽橋一聲怒吼退曹軍,諸葛亮的空城是源自空城計。

有一些武將知名度不是那麼高,不過技能中包含的典故其實也是非常有趣的,挖掘其背後的故事,一直也是玩家們的樂趣之一。

三國殺:那些偏僻繞口的武將技名稱,其實都暗藏典故

賈詡:亂武

賈詡一個文人,根本沒啥武力值,為啥技能會叫亂武呢,這其實取自於歷史事件"文和亂武"。

董卓敗亡後,部下李傕郭汜舉兵攻破長安,劫持漢獻帝,三年之間互相攻伐,使得誅滅董卓剛穩定的漢朝秩序又變得一片混亂。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賈詡,僅僅一句話,就讓選擇跑路的李郭二人回身製造了一場生靈塗炭的災難。

可以說是打破了韓非子"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的論斷,所以就出現了【亂武】這個技能。(別再念成亂舞了)

三國殺:那些偏僻繞口的武將技名稱,其實都暗藏典故

劉繇:戡難

劉繇作為即將上線移動版的一名武將,技能名稱的逼格也是非常高。技能名稱戡難,即平息禍難的意思。

武將臺詞"俊才之傑,材匪戡難"拋出了一點苗頭,阿蒙查找後發現出自《續後漢書》中對劉繇的評價:"繇亦宗英,材匪戡難,乃啟孫氏。"那麼這個"材匪戡難"到底是個啥意思呢?

一種說法是劉繇在任江東太守時,大力招安吳越地區的山賊和水匪,通過培養賊匪成才,來平息禍亂,所以劉繇的技能能夠讓別人的殺傷害+1。

不過這種說法也不是很站得住腳,因為後漢書中的評價,聯繫上下文該這樣解釋:劉繇也是漢室宗親中的英才,但他的才能不足以平息禍亂,於是讓孫氏家族崛起於江東。

另外,材匪戡難也同阿蒙在某一期提到的,後世對劉焉的評價"器非英傑,圖射僥倖"是同樣的句式結構,也可以用來佐證。

這也更符合歷史上的劉繇,所以你認為戡難究竟是哪一種意思呢?

三國殺:那些偏僻繞口的武將技名稱,其實都暗藏典故

程普:醇醪

醇醪二字雖然生僻,但不難理解,聯繫程普的技能,多半是某種酒的叫法。當然也有許多三國殺玩家都知道,這是出自與程普與周瑜身上的典故。

周瑜年紀輕輕卻身居高職,資歷較老的程普非常不滿,處處和他作對,但周瑜始終謙虛和氣、寬宏忍讓。

三國殺:那些偏僻繞口的武將技名稱,其實都暗藏典故

在赤壁之戰中兩人分別任吳軍左右都督,主要策略都是周瑜制定。但勝利後程普卻誇耀自己的功勞,周瑜不僅沒有辯駁,反而表示沒有程普的幫助難以取勝。

一系列的行為終於令程普折服,於是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醇醪,即味道濃厚的美酒。

三國殺:那些偏僻繞口的武將技名稱,其實都暗藏典故

劉封:陷嗣

劉封是劉備早年膝下無子時收留的義子,能征善戰,立了不少功勞。技能名稱卻叫做【陷嗣】,聯繫他的史詩皮膚立嗣陷危,不難理解陷嗣的意思:陷入了子嗣之爭。

劉封不懂得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依仗早年的戰功和義子的身份,攻打孟達使其降魏,不發兵救援關羽導致其兵敗,最終被劉備不容,賜死。

如果他早一點察覺到自己敏感的身份,不那麼張揚的話,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下場。

三國殺:那些偏僻繞口的武將技名稱,其實都暗藏典故

除了上述之外,三國殺裡還有許多生僻繞口,卻又包含典故的技能名稱,但如果想要理解其意思並不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百度。比如界公孫瓚的趫猛是取自《後漢書》對他的評價"武才趫猛"。

而五子良將中的張郃于禁樂進,三個的技能也是略微有點難懂,但是都是出自於陳壽《三國志》裡對魏五子良將的評價:"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

怎麼樣,是不是發現武將技取名的小訣竅了,各位小夥伴還知道哪些源自典故或評價的技能名稱呢,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遊戲內容,請關注吳下阿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