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植秋冬茬萵筍,易發黴腐爛,做到這4點輕鬆解決

萵筍,有的地方稱之為萵苣或者青筍,是我們常吃的一種蔬菜。主要食用部分為肉質莖,清脆細嫩爽口,可以涼拌也可以炒食或者做湯。

萵筍在我國南北方都有普遍種植,北方地區多於種植春秋兩茬,長江流域以南尤其是華南地區基本上可以週年種植萵筍,近幾年北方日光溫室大棚中也可以種植萵筍。大棚萵筍的主要種植茬口是秋冬茬,8月上旬到10月下旬播種,元旦到春節期間收穫,收益很不錯。但是大棚種植秋冬茬萵筍常易發黴腐爛,解決好這個問題很關鍵。

大棚種植秋冬茬萵筍,易發黴腐爛,做到這4點輕鬆解決

涼拌萵筍絲

一、造成萵筍發黴腐爛的原因

萵筍發黴腐爛主要是由於植株感染霜黴病、灰黴病和菌核病造成的,這三種病害在秋冬茬萵筍的種植中最易發生。

這三種病害均是在低溫高溼的條件下易發病。霜黴病可以使整株染病,主要在葉背面產生霜狀黴層,後期乾枯而死,呈黃褐色;灰黴病在葉片和肉質莖上均可發病,初期為水浸狀不規則病斑,後期葉柄染病呈深褐色,莖基部染病後腐爛;菌核病主要發生在莖基部,使之腐爛枯萎。

防治方法:病害一旦發生,就要噴藥防治,可以噴施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代森錳鋅防治霜黴病,使用速克靈、百菌清、灰黴克、灰黴威等防治灰黴病和菌核病。但是在蔬菜種植中,如果只是噴藥終究是指標不治本,我們應該從根本上預防這類病害的發生。

大棚種植秋冬茬萵筍,易發黴腐爛,做到這4點輕鬆解決

既然大棚秋冬茬萵筍種植中低溫高溼易誘發霜黴、灰黴、菌核病等病害,那麼我們在栽培管理中一要選擇合適的品種,二要選擇適宜的播期,二要在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冬季低溫季節注意棚室的增溫和降溼。

一、要選擇種植合適的品種

萵筍的品種很多,不同茬口要選擇種植不同的品種。冬茬和冬春茬宜選擇耐低溫,抗灰黴病和菌核病的圓葉品種,如大葉青,朱青王等。

根據不同的品種選擇適宜的種植密度,一定不要過密,否則田間通風透光不良。通常定植的株距為25-30cm,行距為20-30cm。

二、選擇適宜的播期

不單是萵筍,種植任何蔬菜都一樣,一定要根據棚內的溫度條件,選擇種植時間,保證蔬菜生長過程中的能夠有適宜的溫度。所以確定適宜的播期也是大棚萵筍栽培成功的關鍵。

我們所在的河北地區日光溫室大棚秋冬萵筍的播種時間大概是這樣的:

一般於秋季8-10月份播種育苗,初冬或早春定植,春季2-3月份收穫。不同時間播種的萵筍,苗齡不同,8月上旬播種的苗齡25d 左右,9月播種的苗齡25-30d,10月播種的苗齡30-35d,定植時幼苗不徒長、儘量早定植為原則。

大棚種植秋冬茬萵筍,易發黴腐爛,做到這4點輕鬆解決

三、棚室增溫

冬季由於外界溫度的降低和太陽照射減弱,棚內溫度相應的也會降低。種植萵筍,一定要注意棚內的保溫防寒,白天溫度控制在15-20℃,夜間溫度不低於5℃。

所以我們在種植前首先要確定棚內的保溫情況,最低溫度是否會長時間低於5℃,如果溫度不達標,那就乾脆不要種了,或者調節種植時間,保證萵筍生長過程中的能夠有適宜的溫度。

大棚種植冬茬蔬菜時還是得有一些保溫措施,以下3點是應該具備的:

  • 一般來說大棚下沉越多保溫效果越好,但是下沉會對大棚的穩固性造成影響,最多下沉不能超過1米,通常是0.5-0.8米。
  • 立冬後大棚就要覆蓋棉被了,目前生產上用的比較多的太空棉被,質量輕並且防水保溫效果也好。
  • 多層棚膜覆蓋,研究發現,棉被上多覆蓋一層棚膜,棚內溫度可以提高2-4℃。
大棚種植秋冬茬萵筍,易發黴腐爛,做到這4點輕鬆解決

四、棚室降溼

大棚種植冬茬蔬菜,棚內通風較少,導致溼度高容易誘發病害,所以一定要降低棚內溼度。我們種植番茄、黃瓜、茄子等果菜類時會進行地膜覆蓋,但是萵筍不僅對土壤水分而且對空氣溼度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適合覆膜栽培,從而導致了萵筍種植中溼度高。

我們在提高棚內溫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風量能夠很好的降低棚內溼度;最好選擇晴天的上午澆水,水量不要太多,澆水趁著中午溫度高可以開會兒風口,散掉棚內的水分。

秋冬茬萵筍澆水相對較少,萵筍定植後澆定植水,5-7天后澆緩苗水,之後進行蹲苗,莖開始膨大時結束蹲苗,保持土壤溼潤,8-10天澆次水。

以上四點是我們種植秋冬茬萵筍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給您一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