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會滿詳解“深改”熱點 漲跌幅限制有望放寬

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為突破口,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也蓄勢待發,尤其今年以來,關於“深改”的話題尤其引發關注。如今,正值科創板“誕生”一週年之際,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就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熱點話題接受了新華社專訪,其中易會滿詳解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也將引入科創板經驗”、“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加速推進”等“深改”熱點,並透露在交易環節,有望引入科創板經驗放寬漲跌幅限制。

易会满详解“深改”热点 涨跌幅限制有望放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四方面引入科創板經驗

據易會滿介紹,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也將引入科創板經驗,主要涉及四方面。其中,在“交易環節,放寬漲跌幅限制,配套完善盤中臨時停牌”等市場穩定機制引發市場極大關注。

具體來看,在發行承銷環節,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形成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等機制,實現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這就意味著買方賣方都要對發行價負責,更有利於新股發行合理化定價”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交易環節,放寬漲跌幅限制,配套完善盤中臨時停牌、“價格籠子”等市場穩定機制。對此,王驥躍指出,從科創板的交易情況來看,這些機制運行順暢,連續漲停或連續跌停的情況很少出現。“放寬漲跌幅限制有利於市場自主調節的運行,同時也避免了對市場暴漲暴跌的操縱”王驥躍如是說。

在持續監管環節,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針對性,樹立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併購重組由交易所審核,涉及發行股票的,實施註冊制。

在退市環節,易會滿則指出要創新退市方式,優化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據瞭解,科創板就已簡化了退市環節,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程序,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終止上市。同時,科創板不再設置專門的重新上市環節,因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企業,將永久退出市場。

對於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的關係,易會滿則表示,“今後是存量和增量的共同改革,情況更復雜、要求更高,要堅持底線思維,用增量帶動存量,同時考慮存量實際情況,在整體市場預期穩定的大環境下穩步推進。”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加速推進

2019年正值創業板開市十週年,對於創業板而言,改革亦成為其關鍵詞。易會滿表示,目前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透明度提升,運轉有序,下一步要發揮科創板試驗田的作用,在創業板率先推廣。

易會滿指出,首先要穩步推行註冊制,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更大程度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結合證券法修訂,研究逐步推開。

實際上,在今年創業板已迎來重大利好,2019年10月18日,證監會正式發佈《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禁止創業板借殼的紅線有條件放開,證監會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而上述規則的落地也抬升市場對於創業板改革的預期。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將會接棒科創板,未來是我國註冊制改革的主戰場。在潘向東看來,創業板企業實施註冊制,可以鼓勵更多中小企業等優質經營性資產進入創業板,改善創業板資本市場結構,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對於契合國家發展戰略、發展前景廣的高精尖創新經濟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助推我國經濟轉型,實現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向高質量經濟發展。

“創業板改革除了註冊制,在上市公司門檻、退市制度、信息披露以及併購重組制度等方面均可以借鑑科創板的經驗,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上市門檻,創業板可以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一步創新。”潘向東如是表示。

“深改12條”已陸續出臺

對於市場上關注度較高的“深改12條”,易會滿透露,部分論證充分、條件成熟的改革舉措已陸續出臺,目前正抓緊制定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

據瞭解,在今年9月證監會正式推出了“深改12條”,其中“穩步實施註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加快推動《證券法》《刑法》修改”、“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等多項改革措施引發市場期待。11月3日,易會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亦表示,目前要儘快出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規則,推動證券法修改,加強資本市場法治供給與投資者保護,加快轉變證監會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

易會滿表示,對於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不能久拖不決,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要考慮治標與治本、當前與長遠的關係。

在易會滿看來,資本市場改革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投資者眾多,關聯利益廣泛。另一方面,作為晴雨表,資本市場是經濟社會運行中各方面情況的綜合集中反映。這導致資本市場改革相較於其他領域可能有著更強的不確定性。“要在不確定性中找準確定性,創造改革條件,尋找改革窗口,通過頂層設計排出改革時間表。”易會滿說,將不斷評估影響改革的各項因素,堅持“穩中求進、做好協調、能辦快辦”原則,保持定力,一步一個腳印讓改革措施穩步落地。

易會滿認為,檢驗改革成果有兩條標準,一是能否真正改善、穩定市場預期,二是能否真正給市場帶來信心。

經濟學者、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深改12條”佈置的工作更加全面,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投資者都應提高規範性與專業能力,應對更大挑戰,迎接更多機遇。

年內推動四項開放措施落地

近年來隨著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逐漸放開,我國資本市場在產品、機構和服務領域的開放水平正持續提升。據易會滿透露,年內將推動四項開放措施落地。

據瞭解,今年6月13日易會滿在陸家嘴論壇上宣佈,證監會近期將陸續推出一攬子對外開放的務實舉措,包括研究制定交易所熊貓債管理辦法、允許合資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東實現“一參一控”等9條。如今,易會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上述9條開放舉措已經落實了5條,剩餘的4條年底前也將基本落地,其中包括進一步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抓緊發佈H股全流通工作指引,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投資渠道,以及持續擴大期貨特定品種範圍,以更大力度引入境外交易者等。

同時,易會滿表示,正抓緊修訂完善配套監管規則,明年取消證券、基金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資本市場開放,不是為開放而開放,一方面是融入全球金融市場,更重要的是為了推進改革。”易會滿說,開放的同時一定要加強風險的管控,做到“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

易會滿同時表示,我國資本市場“走出去”與“引進來”渠道日益豐富,影響力不斷提升,充分表明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和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隨著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完善,外資投資A股市場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參與度大幅提升。與此同時,A股納入明晟、標普道瓊斯、富時羅素等國際知名指數的比例逐步提高。“在開放過程中,將不斷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做好輸入性風險的防範應對預案,切實維護跨境投融資活動的正常秩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易會滿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馬換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