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行業老兵,將產業和互聯網相結合,8年時間創造11億美元市值

中國在線房地產交易平臺房多多昨日在美國上市,發行價為13美元,市值11億美元。以發行價計算,房多多募資7800萬美元,若加上綠鞋計劃,融資9000萬美元。房多多一路走過來,也歷經8年風雨。這一天,房多多創始人兼CEO段毅、聯合創始人曾熙和李建成一起敲響開市鐘聲,也意味著房多多成為赴美上市的中國產業互聯網SaaS第一股。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段毅的創業故事。

他是行業老兵,將產業和互聯網相結合,8年時間創造11億美元市值

一、老兵新戰

自蘇州科技大學房地產專業畢業後,段毅在房地產交易行業從業十幾年。作為行業老兵,他對這個行業有著深刻的瞭解。“經紀人80-90%的時間都花在發傳單、打騷擾電話上,但每月的成交率僅為0.3。生存現狀差,交易效率低,不受尊重,劣幣驅逐良幣。”段毅對行業痛點如數家珍。

段毅相信“基於新技術的商業進化必然誕生新的商業文明和生態。”正好,在2009年的一次戈壁挑戰賽中,段毅就遇到了身懷“新技術”的人——騰訊深圳研發總經理李建成。隨後,段毅又拉上自己的大學校友曾熙,於2011年創立了房多多。

房產專業出身的段毅、曾熙,加上互聯網出身的李建成,產業與技術的完美組合很快為他們帶來了天使輪融資,“團隊整齊度很好,成員之間互補性很強。”德迅投資董事長曾李青告訴記者,這是他當時投資房多多的原因。

成立之初房多多的商業模式是B2B,連接開發商與經紀商戶,房多多與開發商簽訂代理協議,再由入駐到平臺上的經紀人去分銷。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到2014年成立僅三年房多多便達到2000億的交易額。然而,這一模式本質上是“中介的中介”,互聯網屬性並不強。

他是行業老兵,將產業和互聯網相結合,8年時間創造11億美元市值

二、激烈競爭

2014年,O2O熱潮湧動,段毅帶領房多多以O2O模式進軍二手房市場,推出“直買直賣”。這種模式拋棄傳統的門店和經紀人,通過補貼來直接獲取用戶,讓買賣雙方直接洽談,只收取相當於十分之一佣金的服務費。

彼時,有愛屋吉屋、平安好房、好屋中國等多個玩家在資本的助力下競相角逐,“用互聯網飛機大炮的方式挑戰傳統房地產中介的刀耕火種”、“顛覆房產中介行業”、“去中介化”、“零佣金”的口號充斥在整個行業。

2012年,房多多在已進入的10個城市實現平臺交易額40億元;2013年,拓展到40多個城市,實現平臺銷售額400億元;2014年,交易額高達2000億元。這是一個超越了曾經的房地產“一哥”萬科的數字。

亮眼的業績贏得了資本的垂青。對段毅來說,2015年是他推著已獲得了四輪融資的房多多最接近“山頂”的一年。從理論到實踐數據,從產品邏輯到運營結果,看起來這套模式奏效了。然而,2015年9月C輪融資後,房多多卻一直未再獲融資,同行業的愛屋吉屋、平安好屋也只見燒錢,不見盈利。

他是行業老兵,將產業和互聯網相結合,8年時間創造11億美元市值

三、“剩”者為王

2019年1月、2月,平安好房、愛屋吉屋相繼關閉網站,3月,房多多召開新春發佈會,發佈15款產品,宣佈要“賦能經紀商戶做更多生意”,10月9日,房多多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淨利潤達1億元。

而更受業界矚目的是,房多多創新性地開創了“閉環在線房地產交易”的模式。 2019年上半年平臺GMV達913億。截至6月,平臺註冊經紀商戶累計超107萬, 成為由SaaS賦能的中國最大在線房地產交易平臺,擁有1.31億真實房產信息,是中國最大的房產數據庫之一。

另一項更應受到關注的數據是,房多多的每位員工產生的閉環GMV從2017年的3,460萬元人民幣增長至2018年的8,450萬元人民幣(1,220萬美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由2018年同期的3,460萬元人民幣提升至5,830萬元人民幣(890萬美元)。另外2019年上半年人均創收100萬, 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崇尚阿里文化的段毅也學習了馬雲在公司裡起花名的做法。他在公司的花名叫阿甘,來自電影《阿甘正傳》,寓意堅持不懈。以“阿甘精神”自勉的段毅曾稱創業是一場持久的攀巖,“淘金者”必將最先出局,而只有心懷夢想,希望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撐到最後。

他是行業老兵,將產業和互聯網相結合,8年時間創造11億美元市值

​關於段毅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歡迎關注,更多創業故事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