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開篇用《南明史》作者、著名史學家顧誠的話:“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從望其項背!”

這個評價高得嚇人,要知道,明清之際牛人輩出,李自成、張獻忠、史可法、鄭成功、吳三桂都是一代豪傑,但是,唯獨他的軍事才能、遠大志向和人格魅力,冠蓋群雄。明末的姜維:李定國。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李定國草莽出身,是張獻忠的養子。明末農民起義首領流行收養子,張獻忠就收了四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被軍中稱為“四將軍”,而李定國是最傑出的一個。

李定國是陝西延安一戶貧農的兒子,10歲時因為相貌不凡被張獻忠看中收為養子,隨之轉戰四方。成年後,身高八尺儀表堂堂,作戰英勇無敵,成為張獻忠最器重的愛將。

張獻忠1644年建立大西政權時,李定國被封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年僅24歲。別看這麼年輕,士卒卻非常服他,因為兩點。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第一,機智勇猛。作戰時,李定國從來都是一馬當先衝鋒陷陣,不顧生死,被人稱為“小尉遲”和“萬人敵”。而他又不是匹夫之勇,用兵如神,有小諸葛之稱。

第二,寬厚仁慈。張獻忠殘忍好殺,他的部將也個個心狠手辣,唯獨李定國性格寬厚,對待士卒和老百姓仁慈愛惜。他出徵清軍時,在軍中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在明末的亂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就連清廷也不得不承認他有五伯之大仁大義、謙恭下士。

張獻忠死後,李定國等歸順南明政權,尊大明為正統,開啟了抗清復明的戰鬥。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圖:定南王孔有德像

李定國的軍事才能有多強,看看他的對手就知道了:鼎盛時期的八旗兵。清軍入關後,八旗兵所向披靡橫掃中原: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降,李自成百萬大軍敗,南明40萬大軍敗,摧枯拉朽一般,唯獨在李定國這裡遭到當頭兩棒。

1652年,李定國第一次和清軍主力正面交鋒。5月份,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下武岡、克寶慶、奪全州,7月和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決戰,他用象兵衝鋒,把清軍打得落花流水敗退桂林,孔有德無路可逃舉家自焚身亡。

清廷震怒之下,派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領兵10萬馳援,11月24日與李定國在衡州決戰,李定國設埋伏計誘使清軍中圈套,當陣斬殺尼堪,使之成為對明作戰身亡的最高級別清將。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至此,李定國出兵不到7個月,便縱橫幾個省,光復廣西和湖南大部,擊敗清軍數十萬,復地千里,幹掉了清朝兩個王。清朝這兩個王都不是等閒之輩,孔有德是作戰勇猛的悍將,從山海關一路殺到廣西從無敗績。

尼堪是宗室皇親,努爾哈赤的孫子,從松錦之戰、徵朝鮮到平定陝西四川,是“百戰定天下”的名王。兩個能征慣戰的王爺雙雙命喪李定國之手,引發了清廷的朝野震動:“自國家開創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

順治皇帝也哀嘆:“我朝用兵,從無此失。”甚至,清廷還有放棄西南各省和李定國平分天下的計劃。黃宗羲如是說:“逮夫李定國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此後,驕橫跋扈的孫可望嫉妒李定國的赫赫戰功,開始內訌,李定國被迫從雲南出走廣西。

李定國很有戰略思路,他著眼全國戰場,提出了和鄭成功合力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拿下廣東的戰略構想,為此多次寫信給鄭成功,如果能實現這個恢復兩粵的構想,整個南方的光復都不在話下。

但是,就在李定國出兵猛攻廣東的時候,鄭成功卻由於與清廷議和,拖延了戰機,李定國血戰到底後只得撤兵,只剩下幾千人馬,最後被迫撤到緬甸,恢復之夢化成了泡影。

不過,就算這樣,李定國還是在撤退途中的磨盤山戰役給清軍以重大打擊:吳三桂統帥的清軍死傷慘重,後退三十里,固山額真沙里布在內的十八名將官全被擊斃!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圖:今天勐臘紀念李定國的漢王廟

明末清初,滿清的入侵是最大的民族威脅,在這個關頭,李定國和首鼠兩端的其他人不同,他選擇了堅決抗清,誓死效忠大明。李定國一次次拒絕了清廷的勸降,即使山窮水盡之時,他任然矢志不渝,力圖攻打緬軍迎接永樂帝歸國。

16625月,他撰寫表文焚告上天:“若明祚未絕,乞賜軍馬無災,俾各努力出滇救主。如果大數已盡,乞賜定國一人早死,無害此軍民”。當得知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的消息後,李定國慟哭縞素,兩目皆血淚,大哭道:“恢復國事尚可為乎?負國負君,何以對天下萬世!”

一病不起的李定國,十多天後病死於西雙版納勐臘,時年42歲,臨終前他叮囑兒子和部下:“寧死荒徼,勿降也!”

寧死荒野,也不降清朝——這句話,隔了幾百年仍令後人震撼。雖然李定國死後,他兒子還是投降了清朝,但部下中仍有數千人遵從遺志不降,今天的緬甸果敢族就有很多李定國的部屬後裔。而勐臘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國為神,過漢王墓均膜拜。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至今,雲南人仍然視李定國為滇人的脊樑,晚清革命黨人的蔡鍔等一直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原雲南省副主席郭影秋在《李定國紀年》年寫道:“雲南人最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國。”

李定國將軍,是個被歷史教科書一筆帶過的人物,幾乎被大多數人遺忘,看似他沒有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輝煌,沒有史可法揚州就義的悲壯,但是,此人的逆天軍事才幹、孤忠的人格總讓我聯想到三國的姜維,一個無力迴天的悲劇男兒。


十萬八旗精兵只敗給他一人:敢稱明代姜維,誰這麼厲害?



胡風南渡盡草偃,大義捐嫌王出滇。一身轉戰千里路,隻手曾擎半壁天。

諸葛無命延漢祚,武穆何甘止朱仙。板蕩羶腥忠貞顯,江山代代頌英賢。

凜凜孤忠志獨堅,手持一木欲撐天。磨盤戰地人猶識,磷火常同日色鮮。

老草坡前草樹香,磨盤諸將墓堂堂。殘碑讀罷呼雄鬼,生死都從李晉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