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俊傑無一人比得過——姜維

早年在曹魏的官職和仕途,處於什麼層次。

姜維年幼時就喜歡“鄭氏學”,“鄭氏學”在漢末是什麼概念,懂得人自然懂,“曹魏大將王基”就是鄭氏學的捍衛者,可以說姜維是當時正兒八經,苗根正紅的的讀經士人。

蜀中俊傑無一人比得過——姜維

  • 三國志姜維傳: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
  • 三國志王基傳:散騎常侍王肅著諸經傳解及論定朝儀,改易鄭玄舊說,而基據持玄義,常與抗衡。

姜維差不多在20多歲時,就是天水郡上計掾,然後是雍州從事,計掾是州郡極為重要的屬吏,每年要進京彙報工作,而“鄭氏學”的祖宗鄭玄,就當過計掾。

漢靈帝時,要平定巴郡蠻夷,還有詢問益州和漢中的計吏,可見計掾的重要性。所以姜維在20多歲就是郡計掾,和州從事,差不多屬於當地的年輕士人,所能夠成就的極限了,而參軍不過是附帶的東西。

從姜維後來在蜀漢的升遷和發展來看,我敢肯定的說,以姜維的這種履歷,即使仍舊待在曹魏,也是前途無量的。

蜀中俊傑無一人比得過——姜維

  • 三國志姜維傳:仕郡上計掾,州闢為從事。以父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郡將,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 後漢書百官志:秋冬遣無害吏案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歲盡遣吏上計。
  • 盧植注曰:計斷九月,因秦以十月為正故。
  • 原別傳:時魯國孔融在郡,教選計當任公卿之才,乃以鄭玄為計掾,彭璆為計吏,原為計佐。
  •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帝欲大發兵,乃問益州計吏,考以征討方略。漢中上計程包對曰:"板楯七姓,射殺白虎,立功先世,復為義人......

姜維投奔蜀漢後,諸葛亮按照士人套路,品評士人,一吹姜維就是“涼州上士”,評價超過李嚴和馬良等荊州士人。後來鍾會遇到姜維,也開始吹,把姜維吹成和中原的反司馬氏的諸葛誕和夏侯玄相當。

  • 三國志姜維傳: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會與維出則同轝,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最後,蜀地士人什麼水平,我也不是很懂,就以益州蜀郡成都士人代表張裔為例。

許靖入蜀後,將張裔比作中原的鐘繇,但豫州潁川長社人鍾繇寫朝廷奏議“閣筆不能措手”,應該比不上兗州山陽高平人王粲,所以比較一下:

  • 王粲>鍾繇,鍾繇≈張裔
  • 王粲>張裔
  • 兗州人>豫州人≈益州人

這個比較怎麼樣?是不是客觀、公正、學術、最強?

即使在曹魏內部,所謂的人才也是分地區和等級的,自東漢以來,最多且質量最高的,自然是潁川、汝南、南陽等地的士人。

蜀中俊傑無一人比得過——姜維

劉備、張飛是幽州涿郡的邊地武人,關羽倒是司隸河東人,而其餘人等,比如諸葛亮就是徐州琅琊人,是不是和同是徐州的陳登一樣,也會得到“湖海之士,豪氣不除”的評價?

蔣琬是荊州零陵人,費禕是荊州江夏人,這些地方在東漢還是有很多蠻夷的。

這些建立蜀漢,或執政的人,都是什麼樣的水平?

蜀中俊傑無一人比得過——姜維

而王平是蜀地巴西人,但“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就是個文盲,又是什麼水平?萬一王平在漢中沒有投降劉備,而繼續在曹魏發展,王平能不能列入《三國志》的魏書中?

  • 三國志張裔傳: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漢。汝南許文休入蜀,謂裔幹理敏捷,是中夏鍾元常之倫也。
  • 典略曰:粲才既高,辯論應機。鍾繇、王朗等雖名為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議,皆閣筆不能措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