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三國志·姜維傳》: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維等初聞瞻破,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東入吳,或聞欲南入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鹹怒,拔刀砍石。

公元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到達蜀漢腹地,血戰綿竹之後,到達成都城下。後主劉禪聽從大臣譙周“投降理論”,面縛輿櫬,出城向鄧艾請降,蜀漢遂亡。蜀漢皇帝劉禪雖然投降了,首都陷落了,然而蜀漢各地還有精銳軍隊,如劍閣的姜維、永安的羅憲、南中的霍弋,都有裝備精良的軍隊。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歷史上,經常發生皇帝已經投降了敵國,而手下大臣卻一意孤行,繼續抵抗,與來犯之敵魚死網破。如南宋謝太后和宋恭帝已經投降元朝的情況下,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扶持逃出臨安城的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先後為帝,舉起了反對元朝統治者的大旗。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南宋皇帝對大臣及各地軍閥的掌控力減弱,致使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

現在,後主劉禪歸順曹魏鄧艾之後,聽從鄧艾之命,以皇帝的名義給遠在劍閣的姜維下了一道旨意,敕令其“放下武器”,歸降曹魏。姜維面對後主劉禪的聖旨,左右為難,如果他聽從,放下武器,歸順曹魏,對不起死去的將士,如果不聽從,又對不起皇帝劉禪。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姜維的軍隊和魏軍連年作戰,蜀兵蜀將不知道有多少死在魏國兵將的手上,同理魏軍也有不少人慘死在蜀軍的手裡,雙方恩怨頗深,仇深似海。四十多年的仇恨,不是一道皇帝的聖旨能夠化解的。姜維軍隊在接到後主劉禪的聖旨後,他們一時難以接受,將士們個個憤怒,拔起刀劍揮砍石頭(將士鹹怒,拔刀砍石)。這時,姜維冷靜下來,耐心勸說手下兵將,這才順利歸順鄧艾。

有人說,姜維“假投降”,是為了離間鄧艾和鍾會兩人,使其自相殘殺,坐收漁翁之利,這才投降鍾會的。實則不然,首先,姜維不知道鄧艾和鍾會兩人有矛盾,也就不會未卜先知,早早歸降。其次,姜維如果歸降曹魏,對自己在蜀軍中的形象不利,使蜀兵對他失去信心,喪失戰鬥力,不利於反叛。因此,姜維歸順鍾會,主要是考慮到這是皇帝的旨意,自己得無條件服從,放下武器,歸順鍾會。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除了姜維歸順曹魏,其他兩位實力派霍弋和羅憲,同樣歸順了曹魏,這一點說明直到蜀漢滅亡,劉禪仍舊牢牢掌握蜀漢,無人敢反叛。

坐鎮南中的霍弋

公元263年,曹魏大舉討伐蜀漢時,安南將軍霍弋向後主劉禪上書,準備帶兵前往成都協助防守,劉禪以“備敵既定”為由,拒絕了霍弋的馳援。在成都失守,劉禪投降鄧艾,蜀漢滅亡時,霍弋“素服號哭”三日。此時,霍弋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藉助南中少數民族的力量,自立為王,另一個是立刻歸順曹魏,繼續榮華富貴,向曹魏表忠心。

然而,霍弋卻沒有選擇這兩條路,而是對其部下諸將說道:“今道路隔塞,未詳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與魏和,見遇以禮,則保境而降,不晚也。若萬一危辱,吾將以死拒之,何論遲速邪!”

萬一皇帝劉禪受到屈辱,那麼他會和曹魏決一死戰,玉石俱焚,如果劉禪受到曹魏禮遇,那麼他就可以歸順了。因此,霍弋在得到劉禪被遷往洛陽,享受榮華富貴時,這才率領南中六郡投降曹魏。霍弋的這種做法,無愧於蜀漢,無愧於劉禪,受到司馬昭的讚賞,被司馬炎任命為南中都督。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堅守永安的羅憲

公元263年,蜀漢滅亡時,遠在永安的羅憲面臨兩種艱難的選擇,一是歸順東吳,二是歸順曹魏。在曹魏伐蜀時,永安都督閻宇奉劉禪之命,帶領永安軍主力馳援成都,只留下副手羅憲及2000士兵,鎮守永安城。當時東吳聽說蜀漢滅亡後,於是想趁火打劫,瓜分蜀漢地盤,於是派出大軍來襲。

說實話,羅憲憑藉2000士兵,很難抵擋數倍、乃至數十倍吳軍的侵犯,因此他最明智的選擇是第一個歸順東吳。然而,羅憲卻選擇了第二個選項,跟著後主劉禪,歸順曹魏。

他擊退了東吳盛曼、步協、陸抗等人的侵犯,堅守長達半年之久,將完整的永安城交給曹魏。永安之圍解除後,羅憲被加封為陵江將軍。

由以上可知,蜀漢滅亡時,不但姜維聽從劉禪最後一道聖旨,歸順曹魏,就連遠在南中的霍弋和永安城的羅憲等地方實力派也跟隨劉禪,歸順曹魏。此時的劉禪非常“自豪”,即使蜀漢亡國,也在我的掌控之中。他的聖旨,他的威望,在各地實力派中,還是有效力的。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不像東漢末年的漢獻帝,成為傀儡,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劉禪是如何將蜀漢大權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的?下面從諸葛亮時期、蔣琬和費禕時期、姜維時期分析如下。

諸葛亮時期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於白帝城永安宮去世,年僅17歲的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此時,丞相諸葛亮作為託孤大臣,“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只需要年終祭祀天地即可(祭則寡人)。

諸葛亮在內政、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對蜀漢有很深的影響,促進蜀漢國力日益增強。對於諸葛亮提出的各項政策,劉禪均雙手贊成,大力支持。這一時期,劉禪表現出一般皇帝少有的大度,對“相父”諸葛亮充分信任,並大膽放權,讓其治國理政。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蔣琬和費禕時期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時,向劉禪舉薦了蔣琬和費禕兩個賢臣。劉禪一方面重用這兩人,另一方面卻廢止了丞相這一職位。蔣琬僅被任命為尚書令,直到四年後(公元238年),劉禪才命蔣琬開府治事。費禕於公元243年成為大將軍,而在九年後(公元252年)才開府。蔣琬和費禕雖掌握蜀漢朝政大權,沒有開府,權力有限。

因此,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改變了“甩手掌櫃”的做法,將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時期,劉禪獨掌朝政,蔣琬和費禕雖和諸葛亮一樣,是蜀漢的“丞相”,權力卻比諸葛亮小得多。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姜維時期

姜維熱衷於北伐,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以克復中原,復興漢室江山為己任,不滅曹魏,誓不罷休。他在費禕遇刺身亡後,便開始了大規模伐魏。此時的姜維成為蜀漢大將軍,掌握了大部分軍權。面對這種情況,皇帝最怕這些掌握軍權的將軍們反客為主,架空自己。

“槍桿子出政權”,誰掌握軍隊,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如曹操掌握軍隊,漢獻帝劉協就是一個十足的傀儡,司馬懿父子三人掌握軍權,曹魏三個小皇帝無還手之力,被任由廢立。

而劉禪卻能很好地處理軍權和皇權之間的關係,令人費解。深究之下,不得不佩服劉禪的“帝王之術”。他之所以能夠掌控姜維,不怕其反叛,是提拔了兩個人,來制衡姜維及其他地方武將。

姜維“遵從聖旨”,歸降鍾會,揭開劉禪在位41年之謎

第一個人是宦官黃皓,雖然黃皓是一個禍亂朝政的一個小人,但是他對牽制姜維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個人是閻宇,他很可能取代姜維,成為新的大將軍。這兩人有效制約了姜維、羅憲、霍弋等蜀漢實力派,維護了蜀漢的穩定。

結語

後主劉禪41年皇帝生涯的諸葛亮、蔣琬和費禕、姜維三個不同時期,他能夠穩定朝政,直到蜀漢滅亡,仍牢牢掌握著大權。劉禪之所以能夠在位41年,秘訣在於他在不同時期,採取不同策略,在諸葛亮時期,劉禪相信自己父親劉備判斷,大膽放權給諸葛亮;在蔣琬和費禕時期,他限制兩人權力,將原來丞相諸葛亮的權力分解,並推遲兩人開府時間;在姜維時期,他提拔黃皓和閻宇,制衡了姜維等人,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