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出現的昭陽湖

昭陽湖位於微山縣和江蘇省沛縣龍固鎮北部交界處,南與微山湖、北與獨山湖相通,加上獨山湖以北的南陽湖合稱“南四湖”。

昭陽湖最初出現於宋末元初。據明嘉靖《徐州志》記載:“昭陽湖在(沛縣)八里。”元代益都人於欽所撰寫的《齊乘》中記載:“昭陽湖,亦稱山陽湖,俗稱刁陽湖。”由此推斷昭陽湖的出現早於《齊乘》的成書時間。



宋末元初出現的昭陽湖

昭陽湖開始較小,到明朝初期時發展到“周圍可十餘里,溢水由沽頭閘(今江蘇沛縣東南沽頭村附近)入運。”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在原昭陽湖東西兩側又出現了兩個小昭陽湖,並開始蓄水濟運。到了明嘉靖元年(1522年),昭陽湖在盛水期也可以行船,但是水位不穩,春夏之交,湖面仍然會有淺涸。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黃河在曹、沛兩縣大決口,上下200裡運道淤積成平陸。為避免黃河淤積,明隆慶元年1567年,由工部尚書朱衡主持開挖從南陽經過滿口、夏鎮至留城的漕運新渠,當時夏鎮至留城之間的地勢高,黃河水氾濫時也不能到達。由於運河東移,原南陽至留城段泗河運道廢棄,昭陽湖失去堵截從西面而來的黃淤的屏障,黃泛逐漸向東擠壓,到了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昭陽湖周圍發展到數十里。

清康熙年間,昭陽湖的南端與微山湖連為一體,北邊即將與南陽湖銜接起來。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魚臺知縣馬得禎主持在南陽湖修築了一條南北向的大堤,之間修建長橋,“南鄰昭陽湖,北靠南陽湖,為魚臺交通要衝”。至此,昭陽湖完成了它周圍180裡的發展過程,基本上等同於現在的昭陽湖。

濟寧廣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