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博會:AI落地,5G遇冷——熱鬧背後是彷徨

2019安博會:AI落地,5G遇冷——熱鬧背後是彷徨

一年一度的安防大閱兵終於落下帷幕,今年的安博會,智慧安防網作為安防行業的觀察和記錄者,走訪了100多家安防展商代表,在與數十位企業高管交流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熱鬧的背後,是無盡的心酸;光鮮靚麗的展臺上,亦能體會到轉型帶給企業的痛苦與掙扎。


避談5G

安博會第一天,筆者最直觀的感受是:今年的安防企業集體變得"冷靜"起來了,一方面體現在廣告預算的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還體現在品牌宣傳上。

2017年,人工智能大熱,AI獨角獸們的融資紀錄不斷被創新高,安防被認為AI落地最好的場景之一,儘管"AI+安防"的概念遍佈整個展館,但卻幾乎找不到實際的案例和產品。

2018年,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實現AI落地部署,但人工智能泡沫依舊此消彼長。

2019年,到了5G商用的元年,大家似乎變得冷靜起來,除了華為、中興以及幾大運營商等少部分底層建設者,提及"5G"的廠家少之又少。

對於此現象,多家企業高管向智慧安防網記者解釋了三點原因:

一方面,5G的門檻過高,把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拒之門外;

另一方面,儘管國家和運營商們在努力推動5G的網絡建設,但落地條件仍未成熟,5G網絡信號的覆蓋、5G應用的體驗和生態問題對企業仍是一大挑戰;

第三, 但從目前來看,市面上仍未出現類似結合AI的人臉識別技術一樣給行業用戶體驗帶來質的變化,縱如華為、海康、中興這樣有絕對研發實力的巨頭,今年能在展臺上展示最多的5G應用,依舊只是超高清攝像機、應急通訊平臺這類在4G時代就已經有的產物。

換句話來說,現階段5G低延遲、大帶寬的特性並沒有給現有的應用帶來更大的價值。

中興通訊視頻產品部首席科學家鄭清芳在採訪中提到:"(中興通訊)作為5G的上游設備廠商,有責任有義務為大家作出示範性的產品,讓大家看到,在這個行業有哪些產品可以落地,或者有哪些道路值得大家共同探索。"

"用一百兆的網絡帶寬傳輸視頻跟用一千兆的網絡傳輸在體驗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宇視科技大安防產品部部長吳華在接受智慧安防網採訪的時候提到,5G大規模落地安防需要解決三個問題:1,5G網絡普及問題(信號覆蓋和成本);2,用戶的使用體驗問題(5G給客戶帶來的價值大過更換設備的成本);3,生態問題(新的技術需要足夠多的應用層面開發者)。

這幾大問題不僅是安防領域的問題,也是整個5G網絡商用所需要面臨的根本問題所在。


無AI,不安防:AI落地依舊是主旋律

相比起5G,安博會上的安防廠家們依舊喜歡提人工智能這碗仍未過氣的"冷飯",只是這回有了一些變化。

早在去年安博會上就有不少資深行業人士提出預判,AI泡沫終有破掉的一天,接下來(2019年)將會出現一波倒閉潮,那些做不出成熟的AI應用或落地項目的企業將會消失。

華為的跨鏡追蹤、全息人像、超星光全綵SuperColor等從端到端的全AI人像解決方案;海康的AI Cloud軟硬件、解決方案等給AI Cloud落地兩週年交出最好的答卷;大華在去年提出的HOC新型智慧城市也在平安城市、智慧交管、智慧零售、智慧消防等領域展示了眾多方案成果;科達在今年展臺上更是以"AI實戰派"為主題發佈了"AI超微光"三大AI超微光攝像機、融合通信跳讀平臺、獵鷹人像應用平臺、全域一體化交通管控平臺等。

強調落地效果的可不僅僅是巨頭們的,初創型企業如地平線,智慧安防網在地平線旭日二代邊緣 AI 芯片發佈會上了解到,地平線已形成了包括智能攝像機方案、人臉通行門禁&考勤方案、智能邊緣分析盒等形態在內的地平線 Hero 一站式全場景邊緣 AI 芯片解決方案;以AI落地著稱的瑞為技術特別打造了一座炫酷的"人臉識別空間站",從直觀易用的互動體驗,到簡潔清晰的方案闡述,向觀眾展示了層出不窮的落地案例;AI初創企業觸景無限還特意在展會期間舉辦了秋季產品展示會,展出了應用於刑偵探案的值守者人臉布控箱;應用於車輛違章行為抓拍的瞬視·電子警察;應用於數據中心安防升級的盾視·智能防控系統等落地的項目案例;以薩剛發佈的"銀河"全息態勢感知體系、"海納"多維數據融合系統、"守護者"社會深度治理解決方案等均是基於對市場需求的深挖而來。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把AI吹得天花亂墜的企業少了,留下來的都是擁有實實在在的落地項目的廠家。


大安防時代——企業轉型的痛苦與決絕

與其叫大安防時代,倒不如稱為"AI+loT"時代更為合適。AI的到來,加速了安防產業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過去傳統安防的邊界早已被打破,巨大的潛在市場也因此迎來了華為、百度、阿里跨界而來的巨頭強勢入局。

行業的升級使得所有傳統安防企業都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轉型,一說起轉型,總有人說"巨輪難以回頭",但這句話對於安防廠家們似乎不總是奏效的,從傳統安防三巨頭當前對自己的定位便可看出其轉型的決絕:

海康: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

大華:全球領先的以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

宇視:全球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可視、智慧、物聯產品技術為核心的引領者。

從這三家的介紹裡面,不僅一個"安防"的字眼都沒有,還都不約而同提到了"智慧"跟"物聯"兩個詞,顯然,6900億的安防蛋糕已經不夠分了,巨頭們早就瞄準更為廣闊的"AI+loT"領域。

根據中安協的《中國安全防範行業年鑑》2018版最新數據,2018年安防企業年收入總額約為6900億元。

中興通訊副總裁、視頻產品部總經理華新海博士在媒體群訪中提到:"我們(中興)認為安防行業的終極未來是萬物互聯,安防也是物聯網的一部分。"企業轉型選擇更為寬廣的"AI+loT"賽道無疑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任何時候,任何形式的轉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甚至還可能是痛苦的,大企業可以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面,用盈利的部門不斷給新技術和新領域輸血,但對於資金和研發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來說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小企業的資金有限,選擇一條全新的賽道,就勢必要有所犧牲,必要時還得進行大刀闊斧,戰略性放棄目前還處於盈利狀態的產品線和部門,一邊在虧錢,另一邊賺錢少了,大部分企業要經歷過這樣的雙重煎熬才能涅槃重生,成功實現轉型。

不下5位正面臨轉型問題的企業負責人在談到公司下一步會如何發展時這樣說道:"先活著。"

"轉型可能死得更快,但不轉型就是等死,我還想試試看。"一位創辦企業超過30年的企業老總這樣說道。


小結

大浪淘沙,洗盡鉛華無數,AI已到,5G將至,要麼落地轉型,要麼等待死亡。

2019年是安防十分關鍵的一年,AI和5G的到來改變了整個安防行業格局,安防不再是安防,過去的安防廠家也不再稱自己是安防企業,企業在傳統安防領域的競爭愈發白熱化,所有企業都在主動或被動地轉型升級。

所有人都生怕在這一次產業升級過程中掉隊,大企業選擇建設自己的生態池,報團取暖,中小型企業選擇另闢蹊徑,在轉型和等死之間痛苦掙扎。

熱鬧的背後,是無盡的彷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