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被刷屏,為什麼家長對減負的反響這麼大?

金馬高考志願


最近一篇網文“南京家長已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起因是一位南京家長投訴教育管理部門荒唐的減負措施,投訴教育管理部門干涉學生的正常學習。

家長對減負的反對聲比較大,主要是因為新的教育政策引發了理想中教育與現實中的教育的矛盾衝突。

第一,中小學在搞素質教育,但是高考的錄取仍然是應試教育。

不僅是南京出臺了教育減負措施,之前浙江、廣東等很多省份都出臺了減負措施。

比如很多地區都規定,嚴禁學校公佈學生的成績和排名,不準按照成績分班。

再比如有些省份規定,小學階段,學生上課的時間不得早於8:30,初中階段學生上課的時間不得早於8:00。

出臺這樣的措施的初衷無疑是好的,因為現在不論是小學階段還是初中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確實比較重。

嚴禁學校公佈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能夠改變原來以“分數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嚴格的規定上課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可支配時間,這些舉措確實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

但很遺憾的是當前的高考錄取模式,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要想考上好的大學,主要的途徑參加高考,主要還是要看高考成績。也就是說高考的錄取,仍然是典型的應試教育。

高考錄取主要還是看成績,在素質教育模式下,如果孩子真的能夠全面發展,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自然不在話下。

但和素質教育相比,應試教育更簡單粗暴,針對性也更強。

既然高考看的是成績,那麼沒有人關心你是如何取得高分的,哪怕你僅僅是通過刷題,或者是背題獲得的高分,只要在高考中能夠取得好成績,那麼就是“王者”。

這些就是在當前的高考錄取模式下成王敗寇的事實。

而現在教育管理部門要搞素質教育,禁止學校考試,禁止學校公佈成績,孩子在學校裡面的負擔確實輕了,但有些家長在課後,會花錢讓孩子把學校不教、少教的在課外補上。

學校裡面搞的是素質教育,而高考還是應試教育,如果有家長在課後大搞應試教育,你不選擇應試教育?

這就相當於在電影院裡看電影,燈關了,有人站起來了,你坐在後排,你是選擇站起來呢?還是坐下?

如果你選擇坐下,選擇遵守學校的規則,那就意味著減負的結果是,把你自己的孩子變成了“學渣”。

正是因為高考仍然是典型的聯合報業,一個蘿蔔一個坑,所以學校的負擔是輕了,家長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甚至有些家長選擇辭職在家全職帶孩子。

第二,減負措施讓教育不公平現象再次凸顯。

教育公平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從之前的希望小學,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再到最近的教育扶貧,目前不同地區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正在縮小。

現在即便是貧困地區的孩子,他們也能夠接收到正常的教育,但現在減負,有可能會讓教育不均衡的問題再次凸顯。

比如,有些地區的減負文件規定,小學生下午3點之前必須放學,一二年級不允許佈置任何書面作業。

原來所有的學生接受的是標準化的教育,所有學生的學習時間都是由學校統一安排,即便是有些父母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再或者是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較低,家庭經濟條件困難,這對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甚至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仍然有可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

而減負之後,這種情況將會發生改變,不同階層的孩子,很難再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因為他們有更大的選擇空間。而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孩子,他們要麼是選擇質量比較差的託班,或者是在家看電視打遊戲,而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有很多家長在網上吐槽,南京推行教育減負之後,家庭的教育經濟開支大幅度的增加,一個小孩一年校外輔導費,最低需要5~6萬元。

換句話說,教育減負可能會產生新的教育資源不均衡,這樣的情況顯然是大部分家長不願意看到的。

特別是在當下,教育仍然承擔著階層流動的功能。參加高考,考上大學,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說,可能是改變階層的唯一途徑。

如果從小學開始,同一個地區的孩子,甚至同一個班級的孩子都不在同一起跑線上,那麼必然會加劇普通家庭對於階層固化的擔憂。

第三,孩子的心理負擔比較重,比課業負擔比較重,更讓家長感到擔憂。

減負之後,大部分孩子的學習負擔並沒有減輕,學校裡的負擔是減輕了,但課外的課業負擔更加繁重了,這一增一減之間,其實相當於變相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

之前孩子的課業負擔比較重,但好一點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是免費的,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享受標準化的均等教育,但現在孩子的大部分教育費用都需要父母來負擔,這肯定會直接加重很多家庭的經濟負擔。

在減負措施出臺之後,有一些爺爺、奶奶提前退休,在家照顧孩子的學習,還有些母親選擇辭職,全職帶娃,當一個家庭把所有的注意力和財力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時,孩子感受到的不僅是學業上的壓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壓力。

減負的初衷當然是好的,但是因為很多措施和現實嚴重脫節,所以才會引起了家長的強烈反彈。

的確,現在的中小學教育面臨著很多問題,迴歸傳統的應試教育,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但如果在推行減負措施時,不能夠有效的兼顧,“寬鬆”與“質量”,“素質”與“應試”,“個性”與“公平”之間的問題,所謂的素質教育、減負措施很有可能會“害了孩子,肥了教輔,誤了社會”。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升學與考試


家長對減負本身並不反感,他們反感的只是局部進行的減負!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家長更疼愛自己孩子的人了,但現在南京的情況相當詭異:看起來和孩子關係不夠密切的教育部門在極力推動孩子減負,一心想讓孩子過得輕鬆一點。而偏偏是本該對孩子最好的家長紛紛站出來反對,似乎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夠累。

看似詭異的事情,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是因為減負的區域性惹的禍。

區域性減負也是一種高考的不公平

南京在哪個省份就不用我強調了吧!江蘇省可是全國出了名的高考地獄省份,學生綜合水平高,高考競爭壓力大,試卷難度大。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南通!這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典型代表,都說全國高考看江蘇,江蘇高考看南通,這地方的的學生,從來都是靠拼命來上學的。早上五點爬起來學習?——這很正常!晚上十點半放學——也是基本操作!週末無休一個月才休息一天——這也是常有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學習的學生,只要是學習態度端正,本身智商沒什麼問題,刷分考大學那是相當厲害的!

至於南京,當然也很厲害,出國的,報送國內C9院校的有不少,但南京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要在國內走高考這條路的,只要你走這條路,那就是全省範圍內的比拼!那些應試教育的地區你就繞不過去!

老實說,當學生自身基礎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素質教育模式下的學生和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生只拼分數,肯定是比不上的。所以南京的家長們面對減負才會這麼激動:孩子如果不夠努力,如果分數上不夠拼,被其他地方的學生在高考中擠下來怎麼辦?學校負責?教育局負責?老師負責?——虧的不還是自家孩子嘛!

所以,如果想要減負,那麼就請全省統一減負,這樣大家回到同一起跑線,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都能接受。如果做不到,請給家長和學生一個選擇的權利,減不減負是家長和學生的自由!


金牌小書童


家長對減負反響大的主要原因是對高考中考這兩條指揮棒基本上還是應試教育那一套,未見素質教育的升學指揮棒出臺,因而對減負不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