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蘋果在Micro LED技術上獲突破,最快2021年推相關產品

10月31日下午消息,據臺灣地區《財訊雙週刊》報道,美國蘋果公司目前正在龍潭科學園區興建在臺灣地區的第三座工廠,預計將於今年12月完工。報道稱,蘋果此時興建龍潭新廠,極有可能是因為在Micro LED技術上取得突破。

業界人士稱,蘋果這麼早投入Micro LED,除了可以更早掌握技術,也能及早從設計上思考,如何運用Micro LED的特性,蘋果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專利設計出完全不同的產品。而根據新工廠的進度,蘋果最快可能在後年推出使用Micro LED技術的產品。

據報道,蘋果在臺灣地區興建的第三座工廠目前正處於緊張的施工階段,預計將於今年12月2日完工。該工廠位於龍潭科學園區,距離蘋果在龍潭原有的工廠只有約100公尺。

與蘋果在龍潭原有的工廠相比,新工廠的規模更大,舊工廠只有兩棟主建築,而新工廠工地的告示牌則寫明,新工廠是地下3層地上6層,總共5棟建築物組成。

此外,蘋果龍潭工廠的旁邊,便是友達的廠房和臺積電的廠房,而這兩家公司都是蘋果發展Micro LED的重要夥伴,離這座新廠走路不到2分鐘即可抵達。

報道稱,蘋果此時在龍潭興建新工廠,極有可能是因為在Micro LED技術上取得突破。2014年,蘋果在龍潭籌建第一座新廠時,工作之一就是發展高解析度的OLED屏幕,當時全球相關供應商在這裡頻繁進出,3年後,高解析度的OLED就在iPhone上現身。同時也在這個工廠裡,蘋果發展Micro LED技術與OLED競爭。

一位業界人士透露,蘋果原本收購Micro LED初創公司LuxVue,使用該公司的技術在臺灣設計下一代的Micro LED顯示器,但後來遇到障礙,整個團隊搬回到了硅谷。蘋果在總部附近,買下一座舊的晶圓廠,“他們放棄了LuxVue的技術,”用半導體設備重新發展Micro LED的新制程,“半年前,聽說蘋果把Micro LED的團隊又搬回龍潭了。”

去年3月19日,彭博社也以“蘋果發展新顯示技術的秘密工廠”為題,介紹蘋果在加州Santa Clara的實驗工廠,並且表示,蘋果在Micro LED已取得不錯的進展。從蘋果近期申請到的專利看來,蘋果過去的Micro LED專利多由LuxVue團隊設計,但這兩年發佈的專利,卻出現了不少新的面孔,都和業界觀察不謀而合。

報道稱,蘋果是在設備上得到了突破,美商發展出一款不需要光罩的新型曝光機。產業人士觀察,這款設備能在玻璃基板上大量製造Micro LED,除了大幅降低成本,產品設計也更為方便,“龍潭新廠將引進一臺,還會陸續從硅谷搬設備過來“。

一位業界人士觀察,蘋果這麼早投入Micro LED,除了可以更早掌握技術,也能及早從設計上思考,如何運用Micro LED的特性。例如,AR眼鏡是今年的熱門新產品,蘋果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專利設計出完全不同的產品。

不過,蘋果一向採用的是已經成熟的技術,蘋果採用新顯示技術,多半從Apple Watch開始,像第一代的Apple Watch,就是蘋果第一次採用OLED技術,也比LG的智能手錶晚了一年採用OLED。

按照這個邏輯觀察,要等到其他競爭對手推出搭載Micro LED的手錶或AR設備後一年,較有機會看到蘋果亮出手中底牌,引入Micro LED技術。但從新工廠的進度來看,最快恐怕要後年才有可能看到蘋果推出使用Micro LED技術的產品。

報道稱,不過,Micro LED是臺灣顯示器產業重要的機會,也是蘋果投資甚深的一項技術,問題只在成本能多快降低?何時會正式推出?這都是未知數,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蘋果的龍潭廠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相比之下,在今年的臺灣地區的光電展上,Micro LED初創公司都紛紛表示,明年將正式啟動量產,而臺灣是最適合量產Micro LED的地點,明年將是各公司競相展示量產能力的一年。

臺灣新創公司,錼創科技董事長李允立認為,到明年底,在市場上就會看到Micro LED產品出現在市場上。

Mikro Mesa創始人陳立宜則認為,Micro LED有可能做出像便利貼一樣,便宜、柔軟、省電的“便利貼屏幕”,以幾平方公里的規模生產。

報道稱,蘋果研發Micro LED,最緊張的應該是韓國三星電子,因為三星一向以顯示技術的百貨公司自居,必須保持技術領先,因此不但罕見投資臺灣Micro LED公司,去年在CES(消費電子展)上推出的Micro LED電視,也是跟臺灣初創公司合作生產的成果。三星甚至有可能在摺疊手機之後,推出配備Micro LED屏幕的高端手機。

報道預計,明年會是Micro LED量產的元年,由三星等其他廠商打頭陣,從大尺寸到小尺寸的屏幕,都有Micro LED產品。

業界人士觀察,Micro LED仍在持續演進,就像LCD剛推出時,每英寸成本是200美元,現在則是0.5美元,Micro LED還在發展初期,“OLED和LCD無法滿足的需求,就是Micro LED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