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閉環?難怪老闆不信任你

文 / 劉豔豔

YouCore高級講師、高級諮詢顧問

-------------------

01 做到“閉環”容易嗎?

曾經我認為閉環是一件特別容易做到的事:不就是及時給別人反饋嘛,我現在就做得很好呀,感覺沒啥了不起的。


然而,在幫表姐處理了一次工作上的難題後 ,我發現:要做到閉環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表姐是公司的外貿銷售,碰到的難題是工廠的同事總是不按時發貨,導致表姐經常被客戶抱怨,甚至因為發貨不及時丟了一個大客戶。

表姐第一次回來跟我抱怨時,我挺不以為然的,覺得這不就是基本的溝通反饋問題嘛。

結果一瞭解,還真是。

表姐說,她從來沒有讓工廠的同事明確給自己反饋過“收到發貨日期的要求了”。

於是,我就給表姐出了個主意,以後一定要讓工廠的同事明確回覆文字做反饋。

我本以為這樣就解決問題了。

沒成想,隔了幾天表姐又來跟我訴苦,說我的方法不管用,工廠的同事文字回覆確認後,依然不按時發貨。


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工作中的閉環不僅僅是反饋及時的問題,因為有人即使答應了你,他也不一定會去做,或者即使想去做也不一定有能力做。


閉環的本質更多是一種確定性:自己交代給別人或別人交代給自己的事,肯定會有一個確定的結果。

做事不閉環?難怪老闆不信任你

那怎樣才能做到這個確定性呢?

做到以下三點就可以了:

1、反饋上主動

2、能力上匹配

3、結果上負責

02 反饋上主動

及時主動的反饋,是做到有效閉環的第一步。

對過程和結果的反饋都要及時主動。


1、對過程的反饋要主動

很多時候,領導交辦或者是答應別人的事,可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週期去完成。

這時在執行過程中,你就要主動給予反饋,做到讓領導或別人知道你的進展情況。


特別是任務週期比較長的工作,領導可能已經把你這件事暫時性忘記了,但你不能因為領導好像已經忘記,自己也就什麼都不講了。

恰恰相反,這種情況你更應該主動跟領導反饋,一是讓他知道你的工作量,二是防止拖到最後才反饋沒有時間做調整。

做事不閉環?難怪老闆不信任你

被動等著對方來問你進度,跟你自己主動彙報相比,前者會導致你最終的溝通量更大,而且效果更差。


過程中的主動反饋,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三種不同的反饋方式。

① 週期性反饋

週期性反饋主要適用於任務週期較長的情況,你可以採用定期報告(日報、週報、月報)或例會等反饋方式。


② 階段性反饋

階段性反饋主要適用於項目或事件有相對明確的節點、里程碑等,一般採用會議、評審等正式的反饋方式。


③ 臨時性反饋

相較於週期性和階段性反饋,你用的最多的反饋方式反而是臨時性反饋。

這種反饋隨時都可能發生,反饋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像週期性和階段性反饋的正式形式,也有通過微信、電話回覆一兩句話就搞定的。


2、對結果的反饋要及時


① 接受信息時的及時反饋

在收到別人發起的信息時,要及時給予對方一個信號,證明你收到了信息,讓對方瞭解到你對信息的接受情況。

你反饋的信息可能是某個具體的完成時間,也可能是個人的意見或建議,或者是一句簡單的“收到”。

做事不閉環?難怪老闆不信任你


② 對事項完成情況的及時反饋

當你完成了領導或同事交代的某件事情後,需要及時主動地將完成情況發送給對方,並確保對方接受到了你的信息。

如果你默默完成不做聲,等著對方來問完成情況的話,你哪怕將事情完成得有100分,在對方心目也最多剩下80分。

03 能力上匹配

及時主動的反饋是初級的閉環,我們稱之為“溝通閉環”。

它帶來的更多是及時性,而非確定性。


要進一步提高閉環的確定性,你還要確保自己的能力與承諾是匹配的。

在能力匹配上,我們經常陷入兩個導致無法閉環的陷阱:盲目給他人承諾;碰到有挑戰的事就躲。


1、盲目給他人承諾

盲目承諾會提高別人對你的期望,從而在你未能給到確定結果時失望更大,長期以往甚至會永久失去他人的信任。


我曾經帶過一個喜歡盲目承諾的下屬。

一開始給我的感覺非常好,因為他對我安排的所有任務都是很爽快地就應承下來,甚至在接任務時還會自己提高要求。

比如,我安排他寫一份PPT,說三天後給我就可以了,他往往會回覆我說“不用這麼久,我加加班,最多兩天就給你”。

但帶了他一個月後,我就徹底失望了:所有承諾我的事,沒有任何一件達成預期的,甚至不少工作都拖得不了了之。

比如,誇海口兩天就給我的PPT,甚至連我原先約定的三天都做不到,我追了一週才追到,額外還要我花2小時改了一遍才勉強能用。

做事不閉環?難怪老闆不信任你

他的水平其實並不差,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糟糕的情況呢?

因為我給他的工作即使按我要求的期限都很有挑戰,他再一盲目承諾又多攬了幾個任務,結果只能疲於奔命,而且質量都不達標。


2、碰到有挑戰的事就躲

職場上這類“聰明人”還是挺多的。

一個棘手的任務下來,能躲則躲。

即使分配到自己頭上了,也會找各種藉口“這個我不行”“我手頭上還有其它工作忙不過來”推脫給其他人。

有些人甚至還會得意於自己的這種“聰明”:你看,我早早就下班回去追劇了,那個傻子還苦哈哈地在加班。

這種碰到有挑戰的事就躲的“聰明”做法,倒是也可以給人一種確定性:“這人不行”的確定性。

而且總是躲著有挑戰的事,你就會缺少能力提升所需的壓力和鍛鍊環境,然後就長期停滯在一個低水平上。

一個經驗用十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因此,我們給別人的承諾最好做到“能力閉環”,是自己跳一跳夠得到的,這樣既能給對方確定性,又能不斷地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04 結果上負責

反饋上主動可以做到“溝通閉環”,能力上匹配可以做到“能力閉環”,但如果你對結果採用不負責的態度,則以上兩種閉環也就沒有意義了。


我在擔任管理諮詢項目的項目經理時,就充分感受到了對結果態度不同的巨大差異。

管理諮詢項目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輸出大量的成果。

因此項目在推進時,我們一般都是幾個顧問各負責諮詢報告的一個部分,大家同步編寫,然後再由項目經理合併為一份完整的諮詢報告。


我在合併諮詢報告時,就會發現三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有人交上來的PPT,觀點泛泛、排版跟模板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我必須再花大量的時間一頁一頁做調整,甚至有時要全部推翻,自己再加班熬夜重做一遍。

有人交上來的PPT,跟我要求的基本一致,我只需要複製到報告的對應框架中即可。

有人交上來的PPT,完全超出我的期待 ,不僅跟我的要求一致,而且有了很多自己的思考和洞察,我看了對報告的其它部分也有啟發。

做事不閉環?難怪老闆不信任你

這就是對結果的責任感不同,導致的不同閉環質量。

第一類顧問,想著反正不要自己跟客戶彙報,報告再不行都是項目經理面對客戶的沖天怒火,因此對結果只是抱著做完的態度,雖然交任務閉環了,但就只是做完而已。

第二類顧問,會抱著對自己的結果負責的態度,會盡力去做好,認真完成自己所負責的部分,因此他們的閉環質量往往離期待不遠。

第三類顧問,則不僅考慮做好自己的部分,而且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升整個諮詢報告的質量,這種對結果做到自己最大極限的態度,往往會讓他們的工作質量超出預期。


第一類顧問雖然會在單個項目裡佔到便宜(不怎麼出力但一樣能享受項目成功後的獎勵),但很少會有大的發展,反而是後兩類顧問會成長得非常快。

因此,為了閉環的質量,更為了你自己的提升,我們需要讓自己願意對結果負責,做到“結果閉環”。

05 小結

閉環的本質是一種給別人的確定性。

它其實有三個層次:

① 溝通閉環:主動反饋過程,積極反饋結果。

② 能力閉環:能力與承諾匹配,既不盲目承諾,也不碰到挑戰就躲。

③ 結果閉環:抱著對結果負責的態度,做到自己的最大極限。


這三種層次閉環的要求是逐層遞進的。

你要做到能力閉環,就必然會做到溝通閉環,因為你只有不斷地主動反饋,才會讓能力更好地匹配承諾。

你要做到結果閉環,就必然要做到能力閉環、溝通閉環,否則你就沒辦法對結果負責。

你可以先從溝通閉環做起,逐步做到結果閉環。

祝你早日成為一名給人確定性的閉環高手。

-----------------

我是YouCore,持續分享乾貨文章,主要解決工作三年以上的共性問題:晉升瓶頸、缺乏深度思考、知識不成體系、表達不清等。

歡迎關注@YouCore,一起學以致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