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礦業要知道的30件事,請牢記

礦業投資是資金與資源的結合,投資人在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之後,還必須要知道以下30件事,才能提高礦業投資的成功率。

投資礦業要知道的30件事,請牢記

1、【你投資了,但不一定是你的】

礦產資源屬國家所有,礦業權人只是使用權。在某些頒佈的新規定下,礦業權是可以取締的(如近期保護區內礦權)。

2、【要有風險投資的意識】

預查、普查是風險投資。風險勘查的特徵就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勘查20~30個礦權,歷時3~5年,投資幾千萬甚至上億,卻可能顆粒無收。所以要有心裡準備,既要有足夠的投資信心,也要有清醒的認識。

同樣,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第一個探礦項目就大獲豐收。

3、【異常和礦化不等於礦】

礦權內圈定了高大上的找礦靶區(地物化綜合異常),離找到大礦還距離很遠。

4、【付出不一定有回報】

礦權勘查不符合投資與產出成正比規律。在未圈出規模礦體之前,可能探礦工程越多,礦體變的越零散,礦權變得越減值。同樣,如果有富大礦存在,隨探礦投入礦權價值呈幾何級數增加。

5、【要敢於乘勝追擊】

如果發現大富礦,投入加密工程,是增值過程。一則資源儲量增加;再則資源儲量級別升高了(331+332資源量置信度為1,333的置信度為0.5~0.8)。

6、【找礦勘查會變得越來越難】

1/20萬區域地質工作發現一批礦床,1/5萬地質工作又發現一批礦床,2000 ~2015年其他行業大規模進入礦業又發現一大批礦床。所以,不要指望短期內一蹴而就。

7、【令人又愛又恨的勘查報告】

目前中國地質勘查報告的水份很大,報告載明資源儲量不等於實際查明量。一方面在規範內技術處理,結果會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會存在不道德的造假行為。

在實際中,如果發現有較大的差異,要重圈重算。

8、【礦權評估值不等於實際值】

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礦權評估中,一則資源儲量不可靠;再則改變評估參數,會使評估值提高或降低很多倍。

9、【一定要了解礦權價款的處置情況】

按目前的政策,礦權價款的徵收往往會佔到礦權價值的10%左右,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10、【可行性研究報告不是可靠的投資依據】

一方面,可研報告是建立在勘查報告基礎之上;另一方面,可研可隨礦業主要求而變化——礦業主要求可行,項目就可行。

11、【礦床的開發條件一定要實地考察】

一是要調查清楚礦床開發的外部條件,如交通、供水、供電、勞動力等;二是要查明礦床開發的內部條件,如礦體埋深、礦體數量、礦體形態等。

12、【礦物成分要重視】

不是礦物成分越多越好,只有易選成分越高越好。成分複雜,開發和利用的選冶技術複雜,成本高,降低競爭力。

投資礦業要知道的30件事,請牢記

13、【注重增儲潛力】

礦權項目投資,除了保有的儲量,增儲潛力和前景也是一個重要評價因素。如果再次找到大礦,回報呈幾何級數增加。

14、【礦山建設不必一次到位,要適當分期建設】

一期本著少投資,見效快,收回投資成本為原則。不然投資大,資金成本高,回收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尤其是政府管理上的不確定因素。土豪隨意。

15、【礦業項目要避開各種政府管理區】

如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區,動植物保護區、特種保護區)、軍管區、風景名勝區、基本農田區,人口聚居區、特別宗教區、京津冀區、國際旅遊區(海南)等。

投資礦業要知道的30件事,請牢記

近年隨著國家環保政策力度的不斷加碼,除了國家級的各類保護區和管理區,各省也在逐步設立區域的產業條例,對礦業權投資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投資項目之前,一定要對礦權範圍內的各種產業政策進行詳細的瞭解。

16、【國外投資要慎重】

不要相信國外到處是黃金,國外礦業投資風險遠大於國內。同樣的礦床技術條件,在國外還要面對政局變動,嚴格的政策(勞動法、環保政策、產業政策),導致國外礦業投資成功案例,屈指可數。

17、【不要完全依賴地勘單位】

礦業公司不僅要配置誠信、可靠、認真負責的技術人員,也有必要配置一些業務技能強、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員。

18、【礦業市場有周期變化】

分繁榮期和蕭條期。當礦產品價格進入低谷時,就會導致許多低品質礦山停產,進而導致礦產品供應減少,當達到一定程度時,供求關係的改變又會促進礦產品價格的回升。目前很明顯處於蕭條期,可能是礦業風險投資的好時機。

19、隨著找礦難度的不斷加大,找礦的成本不斷上升,而找礦的效率和效益不斷降低,因此從風險和報酬來看,礦產勘查開發必須向投資效益快甚至在經濟蕭條時期也能獲利的大型礦床轉移,即在其它條件相同時,礦石的品位越高、開採成本越低越好。

20、按目前的技術水平,每檢查100個礦化異常,有望從中發現5個礦點,而這5個礦點中,只有1個可望成為具工業開採價值的礦床。

在一個區域內,可望找到大、中、小型礦床的數目總比例大約為1:10:100這一數量級。

21、【礦產勘查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勘查一個大型金屬礦床平均需5~8年,而礦山建設平均又需2年。

行業平均投入資金肯定以千萬元為單位。

22、找礦勘查時,各階段的費用比例分配大致為——草根勘查:後期-可行性研究:礦場勘查=20%:30%:50%

從計劃到找礦到礦山建設到開發,每一步需要的費用越來越高。如果你準備了1塊錢用於找礦,那在盈利前,請至少再準備5塊錢用於礦山建設。

23、礦產品分原礦、精礦(經選礦加工)和金屬錠(經冶煉加工)三種。

世界上主要的跨國礦業公司絕大多數以銷售精礦形式的一種或數種礦產原料為主營業務,最後一家集開採冶煉業務一條龍的跨國大公司——加拿大的諾蘭達2005年在礦產品漲價最高時因經營困難被賣掉了。

24、【要明白礦床的工業指標】

主要包括礦石質量和開採技術條件這兩個方面。

礦石質量指標包括:礦石組分含量、礦石工業類型和技術品級、礦石物理性質等。

礦石開採技術條件指標包括:可採厚度、夾石剔除厚度、含礦率、剝採比、開採最低標高等。

具體指標的選定,因礦床種類而定,具體指標數值,因礦床而異。

25、【分清楚邊界品位、工業品位、塊段品位、礦區品位】

這都是描述礦石質量的重要指標。但從地質勘查角度來看,對礦床的最基本評價就是礦床的臨界品位,也就是礦床開採不賠不賺(礦產品的市場價格=生產成本)時的礦石品位。

如何確定生產成本?

單位礦石所形成礦產品的生產成本包括開採成本、運輸成本、企業管理費、營業外支出費、選礦加工費,冶煉加工費這六個方面的費用。——如果礦產品為原礦則只包括前四項,如礦產品為精礦則包括前5項,如礦產品為金屬錠,則包括全部6項。

而單位礦石所形成的礦產品的市場價格並不單純等於市場價格,應該把採礦時的回收率、選礦回收率、冶煉回收率、礦產品中的金屬含量等因素也予以計入折扣。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沒有技術能將礦山中的每一克金屬都開採提取出來賣掉。

不過,從投資角度來看,資金的佔用都要求利息和利潤,所以,對礦床的評價更應該看經濟品位,即滿足礦產品的市場價格=(生產成本+貸款返本還利+最低經營利潤)時的礦石品位。

一般,最低經營利潤率取15%,經濟品位可取臨界品位的2倍。臨界品位則調研下週圍的礦山、看看行情即知。

26、【一定要現場核實礦石品位、儲量等關鍵數據】

不要相信向你推銷礦權的人提供的礦石品位、儲量、評估等任何數據。中國礦權市場的水分很厲害。一定要自己去看一看,測一測,檢核下礦產資源儲量可靠性、建設條件可行性、開採加工技術可行性、市場可行性、環境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等。

目前中國礦權市場上推出的項目,多屬推斷資源量(333)或D+E級儲量,其地質工作程度其實很低,資源可靠程度和儲量可採係數均很差——按現行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標準,(333)級儲量精度僅為30%~50%,D級儲量精度為40%~60%,E級儲量精度為30%~40%。——因此,在參與此類項目的拍賣轉讓時,一定要在評估時乘以一個風險因子【很快會推出專門介紹礦權價值評估的文章,敬請期待】。

27、【礦床必須具備一定規模才有經濟意義】

何為“有意義的礦床”,美國地質調查局1994年的標準是——至少分別含2噸金、85噸銀、5萬噸銅、3萬噸鉛、5萬噸鋅。對投資礦業的中國民間投資,這個標準略有偏高(尤其是賤金屬),我建議調整為——金銀等貴金屬礦床原地金屬價值(即金屬儲量×金屬價格)超過2億元人民幣,銅鉛鋅等賤金屬礦床原地金屬價值超過20億元人民幣。投資人的資金能力不同決定了投資規模,所以上述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礦權雖然規模較小,但是由於礦石品位、開採條件較好,也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28、【要有建設綠色礦山的意識】

採礦造成的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顯著,每一個礦業投資者都必須為環保政策的變化留有充足的預算和應急準備。

投資礦業要知道的30件事,請牢記

29、關於礦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價格的波動,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預測,不要盲目相信所謂專家的論斷,要依據全球經濟趨勢和國家發展政策做出自己的判斷。

美日歐等發達工業國家對鐵銅鉛鋅鋁等常見工業礦產原料的需求在上輪礦產價格波動週期中即已進入消減期,目前其原料供應已主要依靠廢舊金屬的回收再利用。

而撐起2002年以來這輪全球礦產資源大漲價的中國、印度等礦產資源需求大國早晚也將走上這條路。

30、這兩年來,各種礦產品價格動輒幾年內漲或跌數倍、數月內漲或跌20%~40%的上竄下跳相信已經給了大家深刻的印象。礦產品的價格就是這樣,有很強的週期性,而且隨著全球金融資本介入力度的不斷加大,這個波動已經幅度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

因此,要想在這樣的風浪中立穩腳跟,唯一的法寶就是堅如磐石——也就是你的礦山比別人的大、比別人的富、比別人的好採,你的成本始終比別人低!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作商業用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礦小云,謝謝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